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舒适护理干预在心血管护理中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间收治的心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此研究共选取研究对象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分别采用舒适护理干预(观察组)与常规护理(对照组)模式,进而更好的体现舒适护理干预在心血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根据患者评分对护理质量进行对比,数据表明观察组所采用的舒适护理干预护理质量评分具有优势;观察组患者不良现象发生率明显具有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护理工作中进行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并减少患者护理不良现象的出现,对护理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在心血管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舒适护理 心血管护理 护理效果
心血管疾病属于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心绞痛、冠心病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且治疗周期性较长,对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大的影响。心血管疾病对患者健康具有较大影响,为保障治疗质量,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展开临床护理工作,舒适护理作为临床模式之一,具有较强的护理质量,对促进患者身体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为确保舒适护理干预对心血管护理工作的质量,文章以我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间收治的心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此研究共选取研究对象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分别采用舒适护理干预(观察组)与常规护理(对照组)模式。观察组患者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在45岁-68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6.5岁左右,其中高血压患者14例、冠心病患者8例、心绞痛患者9例、心肌梗死患者9例;对照组患者男20例、女患者20例,年龄在43岁-71岁之间,平均57岁左右,其中高血压患者13例、冠心病患者9例、心绞痛患者8例、心肌梗死患者10例。两组患者的患病情况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日常血压、心率监测,并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观察,进而对患者进行给药护理,以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工作。观察组患者采用舒適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环境护理。为实现舒适护理的目的,护理人员首先要对病房环境进行护理,进而以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医疗环境,减少患者因医疗环境而产生的抗拒心理。部分患者对医院消毒水味道的感应较为灵敏,这也就导致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难以保持稳定、舒缓的心情,对此护理人员要对病房环境进行护理,通过通风等途径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
心理护理。心血管疾病患者主要以老年群体为主,对此部分患者会出现心理负担与压力,基于此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建立有效的沟通,进而在不断的交流过程中实现对患者心理情绪变化的感知,进而采取针对性护理方式,给予患者人性化的关怀与照顾,以排解患者不良情绪,进行保障患者对护理工作以及治疗的配合程度。
饮食护理。为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护理,以养成患者健康饮食的生活习惯。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注重饮食的多样化,食物要选择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实现对饮食的合理控制。
疼痛护理。心血管疾病患者受患病情况的影响,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感,疼痛的产生对患者的血压与心率具有一定的影响,基于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疼痛护理,以缓解患者疼痛感,以保障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性。
便秘护理。受心血管患者年龄的影响,伴随患者年龄的增长患者身体机能逐渐下降,这也就使得患者肠胃功能出现紊乱,导致便秘。为患者便秘情况,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肠胃功能进行评估,进而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指导,并叮嘱患者多饮水,以形成正确的排便习惯。同时也可采取适当的腹部按摩等措施,以促进患者进行排便。
睡眠护理。部分患者睡眠质量不高,存在睡眠障碍,对此护理人员要重视对患者的睡眠护理,对于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睡眠进行护理,通过室内光线的调节、噪音控制等措施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在对患者进行夜间护理的过程中,更是要注意动作的轻柔性,以保障患者睡眠质量。
1.3观察指标
在分别进行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与护理过程中患者出现的护理不良现象进行对比,以对舒适护理干预在心血管护理中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
护理质量评价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进行界定,对于护理专业性、医嘱执行情况等主要采用计分制,满分为10分,患者根据护理状况进行打分,进而选择平均分进行质量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护理质量对比
根据患者评分对护理质量进行对比,数据表明观察组所采用的舒适护理干预护理质量评分具有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患者护理不良现象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不良现象发生率明显具有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心血管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周期性较长,且患者在得不到有效治疗的前提下,患者存在心率失常、心源性猝死等多种高风险现象,对此在治疗过程中,必须保障护理工作质量,以减少患者治疗中的不良现象。舒适护理作为以患者为核心的护理模式,其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舒适性,对加强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舒适护理干预在临床中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其护理质量有目共睹,对此为提升护理价值,护理人员需要就舒适护理工作措施进行强化学习,以保障护理工作质量,以有效实现舒适护理干预在心血管患者中的护理价值。
数据表明,根据患者评分对护理质量进行对比,数据表明观察组所采用的舒适护理干预护理质量评分具有优势;观察组患者不良现象发生率明显具有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在心血管护理工作中进行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并减少患者护理不良现象的出现,对护理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在心血管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魏景美.心血管护理中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96):121.
[2]程冰.舒适护理应用于心血管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智慧健康,2019,5(10):155-156.
【关键词】舒适护理 心血管护理 护理效果
心血管疾病属于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心绞痛、冠心病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且治疗周期性较长,对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大的影响。心血管疾病对患者健康具有较大影响,为保障治疗质量,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展开临床护理工作,舒适护理作为临床模式之一,具有较强的护理质量,对促进患者身体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为确保舒适护理干预对心血管护理工作的质量,文章以我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间收治的心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此研究共选取研究对象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分别采用舒适护理干预(观察组)与常规护理(对照组)模式。观察组患者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在45岁-68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6.5岁左右,其中高血压患者14例、冠心病患者8例、心绞痛患者9例、心肌梗死患者9例;对照组患者男20例、女患者20例,年龄在43岁-71岁之间,平均57岁左右,其中高血压患者13例、冠心病患者9例、心绞痛患者8例、心肌梗死患者10例。两组患者的患病情况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日常血压、心率监测,并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观察,进而对患者进行给药护理,以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工作。观察组患者采用舒適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环境护理。为实现舒适护理的目的,护理人员首先要对病房环境进行护理,进而以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医疗环境,减少患者因医疗环境而产生的抗拒心理。部分患者对医院消毒水味道的感应较为灵敏,这也就导致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难以保持稳定、舒缓的心情,对此护理人员要对病房环境进行护理,通过通风等途径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
心理护理。心血管疾病患者主要以老年群体为主,对此部分患者会出现心理负担与压力,基于此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建立有效的沟通,进而在不断的交流过程中实现对患者心理情绪变化的感知,进而采取针对性护理方式,给予患者人性化的关怀与照顾,以排解患者不良情绪,进行保障患者对护理工作以及治疗的配合程度。
饮食护理。为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护理,以养成患者健康饮食的生活习惯。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注重饮食的多样化,食物要选择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实现对饮食的合理控制。
疼痛护理。心血管疾病患者受患病情况的影响,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感,疼痛的产生对患者的血压与心率具有一定的影响,基于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疼痛护理,以缓解患者疼痛感,以保障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性。
便秘护理。受心血管患者年龄的影响,伴随患者年龄的增长患者身体机能逐渐下降,这也就使得患者肠胃功能出现紊乱,导致便秘。为患者便秘情况,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肠胃功能进行评估,进而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指导,并叮嘱患者多饮水,以形成正确的排便习惯。同时也可采取适当的腹部按摩等措施,以促进患者进行排便。
睡眠护理。部分患者睡眠质量不高,存在睡眠障碍,对此护理人员要重视对患者的睡眠护理,对于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睡眠进行护理,通过室内光线的调节、噪音控制等措施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在对患者进行夜间护理的过程中,更是要注意动作的轻柔性,以保障患者睡眠质量。
1.3观察指标
在分别进行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与护理过程中患者出现的护理不良现象进行对比,以对舒适护理干预在心血管护理中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
护理质量评价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进行界定,对于护理专业性、医嘱执行情况等主要采用计分制,满分为10分,患者根据护理状况进行打分,进而选择平均分进行质量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护理质量对比
根据患者评分对护理质量进行对比,数据表明观察组所采用的舒适护理干预护理质量评分具有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患者护理不良现象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不良现象发生率明显具有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心血管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周期性较长,且患者在得不到有效治疗的前提下,患者存在心率失常、心源性猝死等多种高风险现象,对此在治疗过程中,必须保障护理工作质量,以减少患者治疗中的不良现象。舒适护理作为以患者为核心的护理模式,其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舒适性,对加强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舒适护理干预在临床中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其护理质量有目共睹,对此为提升护理价值,护理人员需要就舒适护理工作措施进行强化学习,以保障护理工作质量,以有效实现舒适护理干预在心血管患者中的护理价值。
数据表明,根据患者评分对护理质量进行对比,数据表明观察组所采用的舒适护理干预护理质量评分具有优势;观察组患者不良现象发生率明显具有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在心血管护理工作中进行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并减少患者护理不良现象的出现,对护理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在心血管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魏景美.心血管护理中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96):121.
[2]程冰.舒适护理应用于心血管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智慧健康,2019,5(10):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