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160-01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进一步促使数学生活化,进一步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数学生活化不仅在大纲中明确体现,而且数学教材的编写也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设计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
一、从生活情景出发,引入问题
数学教材十分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设计贴进学生生活,并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情景和资源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
小数教材每个单元前面都有一幅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图。主题图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某一个与我们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让学生从对场景的观察和思考中引出相应的教学内容。如小数教材“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就选取了学生熟悉和喜欢的“郊游”。图中有的小朋友在吃月饼,一人一半;有的同学在和老师一起分西瓜吃,他们先把西瓜平均分成了6份,一个同学吃了其中一块,就是西瓜的1/6;有的同学在看花坛中的花,其中一个同学说:“红花约占2/5”;还有的同学在给小树浇水,用了一桶水的1/2……这些情景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也是学生生活中亲自体验过的与他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活动。以这些活动的观察和讨论来引入分数的认识,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分数的兴趣。
二、数学理解与生活接轨,探索问题
数学教学活动是为了使儿童获得某一知识、技能而设计的教学内容,因此要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探索活动,安排符合儿童年龄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插图,都能激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理解数学知识、探索数学问题,获得愉悦的数学体验。
如教学“旋转与平移现象”时,教材中就选取了“游乐园”这一生活场景。去游乐园是学生们都曾经历过的愉快的生活体验,也是每个学生都喜欢和向往的。教材就通过让学生观察插图中小朋友在游乐园的各种活动,联系自己平时生活中去游乐园的亲身经历,从而体验到像玩风车、骑旋转木马、转动方向盘……这些都是旋转现象。进而再让学生从这一系列现象中找出共同特征:旋转时物体的方向发生了改变,接着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类似的现象,如转动的车轮、男生爱玩的滚铁环、悠悠球等这些现象;认识平移时也先引导学生观察游乐园中的如玩滑梯、推积木、猴子爬竿……这些平移现象,接着再观察总结出这些现象的共同特征:平移时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再找一找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学生就能轻松的找出生活中如升降国旗,推桌子,坐公共汽车等这些现象了。这样,让学生从生活中去观察探索,得出结论,再回到生活中去实践运用,充分的体现出了数学的生活化、数学的实用性。
三、日常生活数学化
数学教材、教学中处处体现出生活化,我们教师施教时也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让我们的生活数学化,为我们的教学服务。《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要解决数学知识生活化与日常生活数学化的问题,教学中一方面要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树立数学服务于社会的意识;另一方面也要从现实生活入手,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景中引出数学,在研究现实生活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
近日观看了陕西省汉中市四零五学校赵晓丽老师教学“认识东、南、西、北”的教学录象。本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用“前、后、左、右、上、下”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使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来描述事物的位置。东、南、西、北在自然界或地图中运用较多,但两种方式都是一种相对位置关系。教材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二是知道地图上的表示方法。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但赵老师这节课并非單纯地进行知识点的讲授,而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来体会和掌握知识,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一开始,老师就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创设生动的故事情景,让学生认识到会辨认方向的重要性,使学生迫切希望掌握今天所学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年级的学生空间观念较差,因此辨认方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赵老师并不局限于书本,而采用实际观察体验的方法,把学生组织在教室外。在学生熟悉的日常学习环境中,利用已有的经验和儿歌、指一指等丰富的活动,使学生记住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并能辨认。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使学生学会观察、善于思考,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在操场上通过实践活动辨认了方向,体验到了东、南、西、北的相对位置关系。然后再让学生回到教室交流,由于标准不统一而导致问题的出现,很轻松地让学生接受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制图规定。在学生学会了辨认方向的本领后,让学生在故事情景中帮助淘气和笑笑回家,巩固了学生对地图方向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自己也能利用所学知识帮助别人了。
赵老师这节课强调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课一开始用课件引出学生喜欢的人物淘气和笑笑,创设了他俩在公园中迷路的情景,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辨认方向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教学活动,学习数学知识。赵老师采用了带学生在操场上观察太阳升起的方向,先辨认出东方,再辨别其它方向,然后回到教室共同交流。在活动中采用自主观察与小组合作的方式,比较轻松的学到了东、南、西、北的有关知识。这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这在课标和教材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更要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创新的能力。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进一步促使数学生活化,进一步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数学生活化不仅在大纲中明确体现,而且数学教材的编写也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设计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
一、从生活情景出发,引入问题
数学教材十分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设计贴进学生生活,并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情景和资源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
小数教材每个单元前面都有一幅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图。主题图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某一个与我们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让学生从对场景的观察和思考中引出相应的教学内容。如小数教材“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就选取了学生熟悉和喜欢的“郊游”。图中有的小朋友在吃月饼,一人一半;有的同学在和老师一起分西瓜吃,他们先把西瓜平均分成了6份,一个同学吃了其中一块,就是西瓜的1/6;有的同学在看花坛中的花,其中一个同学说:“红花约占2/5”;还有的同学在给小树浇水,用了一桶水的1/2……这些情景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也是学生生活中亲自体验过的与他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活动。以这些活动的观察和讨论来引入分数的认识,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分数的兴趣。
二、数学理解与生活接轨,探索问题
数学教学活动是为了使儿童获得某一知识、技能而设计的教学内容,因此要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探索活动,安排符合儿童年龄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插图,都能激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理解数学知识、探索数学问题,获得愉悦的数学体验。
如教学“旋转与平移现象”时,教材中就选取了“游乐园”这一生活场景。去游乐园是学生们都曾经历过的愉快的生活体验,也是每个学生都喜欢和向往的。教材就通过让学生观察插图中小朋友在游乐园的各种活动,联系自己平时生活中去游乐园的亲身经历,从而体验到像玩风车、骑旋转木马、转动方向盘……这些都是旋转现象。进而再让学生从这一系列现象中找出共同特征:旋转时物体的方向发生了改变,接着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类似的现象,如转动的车轮、男生爱玩的滚铁环、悠悠球等这些现象;认识平移时也先引导学生观察游乐园中的如玩滑梯、推积木、猴子爬竿……这些平移现象,接着再观察总结出这些现象的共同特征:平移时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再找一找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学生就能轻松的找出生活中如升降国旗,推桌子,坐公共汽车等这些现象了。这样,让学生从生活中去观察探索,得出结论,再回到生活中去实践运用,充分的体现出了数学的生活化、数学的实用性。
三、日常生活数学化
数学教材、教学中处处体现出生活化,我们教师施教时也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让我们的生活数学化,为我们的教学服务。《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要解决数学知识生活化与日常生活数学化的问题,教学中一方面要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树立数学服务于社会的意识;另一方面也要从现实生活入手,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景中引出数学,在研究现实生活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
近日观看了陕西省汉中市四零五学校赵晓丽老师教学“认识东、南、西、北”的教学录象。本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用“前、后、左、右、上、下”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使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来描述事物的位置。东、南、西、北在自然界或地图中运用较多,但两种方式都是一种相对位置关系。教材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二是知道地图上的表示方法。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但赵老师这节课并非單纯地进行知识点的讲授,而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来体会和掌握知识,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一开始,老师就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创设生动的故事情景,让学生认识到会辨认方向的重要性,使学生迫切希望掌握今天所学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年级的学生空间观念较差,因此辨认方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赵老师并不局限于书本,而采用实际观察体验的方法,把学生组织在教室外。在学生熟悉的日常学习环境中,利用已有的经验和儿歌、指一指等丰富的活动,使学生记住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并能辨认。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使学生学会观察、善于思考,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在操场上通过实践活动辨认了方向,体验到了东、南、西、北的相对位置关系。然后再让学生回到教室交流,由于标准不统一而导致问题的出现,很轻松地让学生接受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制图规定。在学生学会了辨认方向的本领后,让学生在故事情景中帮助淘气和笑笑回家,巩固了学生对地图方向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自己也能利用所学知识帮助别人了。
赵老师这节课强调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课一开始用课件引出学生喜欢的人物淘气和笑笑,创设了他俩在公园中迷路的情景,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辨认方向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教学活动,学习数学知识。赵老师采用了带学生在操场上观察太阳升起的方向,先辨认出东方,再辨别其它方向,然后回到教室共同交流。在活动中采用自主观察与小组合作的方式,比较轻松的学到了东、南、西、北的有关知识。这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这在课标和教材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更要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创新的能力。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