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质疑能力的培养策略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0808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而在综合素质中,质疑能力是其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有了质疑能力,学生可以进行有效的思考探索活动,从而形成其它的诸多能力。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如果能够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出学生的质疑能力,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将会大有裨益。在本文中,笔者结合了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实践体会,总结了几点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策略,希望能够为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小学数学;质疑能力;综合素质
  疑问是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当学生在头脑中产生了疑问,才能够促使他们进行思考活动,进而培养出一定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在质疑的推动下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数学是小学阶段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学科在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具有很多的优势。为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除了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方法以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质疑能力,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形成综合性的数学素养。
  一、利用宽松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质疑
  心理学研究表明,宽松的氛围更能够激活人们的思维能力,同样道理,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较为宽松的课堂环境,这样,学生在心境轻松的状态下思维会变得更加活跃,更容易提出一些高质量的问题。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往往认为,课堂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场所,作为学生只需要认真听讲就可以了,一旦学生在下面七嘴八舌的讨论,就会被教师视为“不遵守纪律”。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之下,孩子原本具有的好奇、好问的天性逐渐被扼杀了,他们逐渐变成了只会跟着教师思路、只会听讲不会提问的学生。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刻意强调课堂的安静,而是要在保持一定课堂纪律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发表看法,一旦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所提的问题非常简单,甚至荒谬,教师也不能对学生进行批评讽刺,而是要肯定学生质疑精神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耐心指导。对于班级里一些特别内向、甚至自卑的学生,教师也不能放弃,而是可以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例如,在班级里组织学习小组进行讨论,让那些不敢在全部同学面前提问的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小组内进行提问,一步步锻炼他们的胆量,进而逐渐培养他们敢于质疑的勇气。
  二、利用有效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质疑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正因为如此,很多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的时候往往习惯按部就班地按照固定的步骤进行灌输式教育,一般来说,教师都会按照先介绍概念,再讲解例题,最后进行巩固练习的方式来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扎实基础,系统性地掌握知识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却容易产生一定的制约。为此,如今我们倡导要在数学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的感染下激发对于知识的兴趣,进而产生问题。例如,为了让学生学会计算正方形和圆形周长,我就利用这样一个小故事开启了课堂教学活动:森林里举办动物运动会,兔子和狐狸报名参加了赛跑,兔子跑的是边长为60米的正方形跑道,而狐狸跑的则是直径为60米的圆形跑道,他们两个同时从起点出发,又同时到达了终点,这下把狮子裁判难住了。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你是裁判,你会判定谁取得了胜利呢?听了这个故事以后,学生自然地会提出问题“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圆形的周长”,这样,有了学生的质疑在先,教师再进行新课的讲解,学生就会听的更加有兴趣。
  三、利用提问环节引导学生质疑
  教学活动是一个教与学相互统一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一旦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这样自然会营造出一个活泼的课堂环境,而在这种氛围之下,学生的质疑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在数学课堂上,提问往往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的最主要途径。然而如今的提问环节存在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提问形式过于单一,很多都是教师问、学生答的提问形式。这样的提问只会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而对于质疑能力的培养效果却不是很明显。为此,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积极地向学生提问,同时,还要反过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向教师提问。例如,我在给学生讲到工程问题的时候,先是给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修筑一段长度为15千米的高速公路,如果由甲工程队单独修筑需要3天,如果由乙工程队单独修筑需要5天,现在两个工程队进行合作,问几天可以完成工程量?看到这个题目,学生很快列出了解答式15/(15/3+15/5)=15/8。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疑问,我又把题目中的条件进行了一定的改变,把原本“长度为15千米”变成了“30千米”“45千米”“60千米”,然后让学生再一一列出算式进行计算。经过计算以后,学生发现,无论工程总量是多少,最终的计算结果都是15/8。发现了这个奇怪的现象以后,学生的好奇心自然被激发了起来,从而开始向教师提出了问题。
  总而言之,疑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学生才会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和愿望。为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在疑问的推动下进行积极地思维活动,进而培养出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好数学这门学科,又符合了新课改关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陈美华.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新教育,2011年第09期
  [2]张书龄.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年第07期
  [3]曾木英.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会质疑[J].教学与管理,2010年第26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大邹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多年来,美术教师在课堂上是权威,我们的思想统治着学生的思想,学生怎敢和老师去交流怎样上课,怎样去画昵?而探究性学习正突破了这一传统思想,它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画甚至画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艺术,用自己的感受去表现美。真正体会到美就在身边,感受艺术的趣昧和作用,对美术产生亲切感。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应用好探究
根据吸附理论和分子间能量的变化规律来确定表面相互作用程度,以此可定义吸附层,得出吸附层厚度的分析计算公式。根据分子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及流体力学的基本定义得出指数型粘
课堂教学作为师生活动的中心环节和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各种技能的主要途径。在新课标理念下,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时间、空间、学习过程都还给学生,课堂教学不能再“涛声依旧”,教师应是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评价一堂数学课是否高效,就要看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我认
新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相比,很重要的不同就是重视科学探究的教育作用,强调过程和方法的学习。科学探究是和科学内容并列的。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对科学探究能力中猜想与假设环节有这样的基本要求: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认识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中学物理教学,不仅仅是把物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使
阐述了高校图书馆树立优质服务形象的措施,指出只有提升服务品质才能适应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实现现代图书馆的自我完善和升华。
【摘 要】目前高职院校中学生的诚信教育问题是一个热点。在本文中笔者拟从三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论述,首先从外部分析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诚信现状,然后分析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诚信教育弊端,最后提出纠正策略。   【关键词】高职;诚信;教育     自从新时期以来,我们国家教育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思想就曾给予过重视,并将其做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就是以技能为本位的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书写的工具,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口语交际训练观察、倾听、表达、合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等能力的综合训练。搞好口语交际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感情的交流,培养学生听说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认知能力。同时,还能养成有礼貌、认真倾听的习惯,以及尊重他人、与人交往、懂得合作等良好的思想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