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国有林场的发展,杉木造林工作受到广泛重视。在造林期间,需要科学开展选种工作,积极应用先进的造林技术,提高杉木造林工作成效,满足国家绿化与林木产品的生产需求,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杉木造林技术;应用原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S791.2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24.023
在国有林场杉木造林期间,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科学开展杉木造林工作,按照相关技术的要求营造国有林场,逐渐提高技术应用效果与可靠性,满足其实际发展需求。
1 国有林场杉木造林现状
当前,我国国有林场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已开始建设杉木林场,对普通杉木与林场杉木良种进行改革,可以明显提高其遗传增益效果。第一代杉木遗传增益效果为25%左右,第二代杉木遗传增益效果为30%,第三代杉木遗传增益效果为40%,组培苗的杉木遗传增益效果为70%。因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制定完善的造林技术方案,科学应用先进的技术形式,提高国有林场的杉木造林效果[1]。
2 杉木造林技術的应用措施
在杉木造林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应用先进的技术,提高造林工作成效,优化其发展机制,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
2.1 品种选育措施
第一,品种选择。在选择品种时,需要挑选增产效果较为明显的树种,通常情况下,需要利用方差分析方式对其进行处理。首先,需要选择良家系的品种,根据相关要求,科学开展子代分析工作,利用试验方式筛选优良品种。其次,科学选择良种源。相关部门需要全面分析树种内在遗传变异情况,在分析其差别的情况下,全面考虑其中的树种选择问题,提高林分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保证在短期内取得良好的成效。同时,分析树种耐低温、高温能力与抗病虫害能力,从而选择良好的品种。最后,在速生全场中选择品种,尽量选择生长量高、无病虫害的树种[2]。
第二,混合品种的选择。需要对杉木树种子代进行测定,将试验结果作为基础条件,科学选择组合品种,从“三优”种苗中选择优良单株树种,在单系繁殖的情况下,科学开展测定工作。
第三,树龄的选择。通常情况下,在选择杉木树种的过程中,需要选择造林之后3~8年的幼林,如果树龄较大,会导致出现林分郁闭的现象,无法保证萌蘖条的生长。且在森林主伐之前与间伐之后,需要对其林分进行全面的处理,保证工作质量符合相关规定。
第四,优株标准的明确。对于入选优种而言,其选择指标为3年与4年的幼林,树种高度比林分平均树高高出46%,胸径与林分平均胸径相比,高出26%。在选择4~6年的幼林期间,需要控制树种高度,使其比林分平均胸径相比高出31%左右。在人工选种期间,需要保证树种干体的圆满性、树冠较为浓密,且侧枝较细,枝叶长度与密度较高,没有病虫害问题[3]。
2.2 繁殖技术的应用措施
第一,繁殖方式。技术人员可以选种嫁接、组培、扦插开展繁殖工作。对于嫁接方式而言,通常应用在种子园建设中,但在实际应用期间,其成本较高,树木脆弱,不具备良好的抗风能力。组织培养可以加快繁殖速度,但是使用成本较高,在种苗移栽期间,易发生技术问题,无法保证繁殖工作质量。扦插方式可以用于繁殖多种树木,通过位置效应与成熟效应方式,解决杉木繁殖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弥补传统繁殖方式的缺陷。因此,在实际繁殖的过程中,需要科学应用扦插繁殖方式,提高其工作效果。
第二,建立采穗园。在建设采穗园期间,相关部门需要利用高干与矮干密植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高干方式,就是在建设采穗园期间,将树木高度控制在1.3~1.5 m,明确定植株距的规格,将其设置为0.5 m×0.7 m,密度为
1 200株/667 m2左右。矮干密植方式,是将采穗园的高度控制在0.5 m,密度为4 250株/667 m2。虽然高干建设方式比矮干密植建设方式单株萌芽条数量多,但是,在单位面积计算之后可以发现,矮干密植培养方式比高干方式的萌芽条数多出2.3倍。
2.3 扦插技术的应用措施
第一,圃地的选择措施。在选择圃地期间,需要将其厚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保证土壤肥沃性与排水性,可以选择靠近水源的土地,利用砂壤土开展扦插工作。
第二,采穗。在采穗工作中,需要选择根茎萌芽条在6~9 cm的树木,科学开展采穗工作,可以在萌条基部1 cm左右的位置处理。
第三,扦插季节的选择。对于杉木扦插而言,可以在每年10月到次年1月、2月到3月、4月到5月。
第四,更新林方式。杉木具有较强的萌芽性特点,因此,可以利用萌芽的方式更新杉木林,降低成本,加快林场的建设速度。每年5—6月是杉木生长较为旺盛的时期,可以利用萌芽进行更新。在杉木采伐之后,伐桩上面会长出20~30根萌芽条,多的可以生长200根,如果不能及时地清理,将会生成丛状,难以保证成林质量。因此,相关人员需要及时选留萌芽条,选择一两个较为健壮的萌芽条,其余的全部清理干净。对于选留的萌芽条而言,需要科学开展培土工作,以便于生长新根。
2.4 造林方式
第一,单一造林方式。可以利用单一的造林方式开展相关工作,但此类方式会导致病虫害蔓延速度加快,无法保证工作成效。
第二,搭配造林方式。需要将各类两种混合在一起,选择多基因类型的树种,提高林分适应能力与稳定性,但在不同种类的树种生长期间,由于生长速度存在差异,会发生竞争问题,因此,需要制定针对性的造林管理方案。例如,利用块状的方式造林,对于不同适应能力的树种而言,可以利用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在提高单位产量的情况下,增强杉木栽培效果。
第三,实生苗造林技术。应当明确造林工作时间,通常情况下,将造林时间安排在每年的2月左右,可以全面提高树木的成活率,由于春季的气温较低,水分蒸发量很少,且苗木处于休眠状态,在起苗工作中,不会出现过分失水的现象,且苗木的成活率较高。在造林工作中,应先做好扎根工作,促进叶子的生长,提高其抗旱能力,保证造林工作效果。对于冬季温度较低的区域,应根据当地实际气候情况,合理选择栽培时间。
第四,栽植工作方式。通常情况下,苗木栽植都会选择穴植方式,穴洞的规格在30 cm×40 cm,深度控制为30 cm,保证穴洞底部的平整性,以便于对苗木进行栽植。同时,在苗木栽植期间,应当根据实际工作要求,创新实际工作形式,满足当前苗木栽植要求。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应做好山区土壤的湿润工作,明确实际发展需求,建立健全栽植工作机制,创新栽植形式,保证苗茎的入土规格可以满足实际要求,加大管理力度,提高工作可靠性。
3 结语
在我国国有林场杉木栽培期间,相关部门需要制定完善的管控方案,科学开展种苗选择与培育工作,利用先进的扦插技术开展造林活动,在不同基因类型树种混合栽培的情况下,提高杉木的病虫害防控效果。
参考文献
[1]吴道忠,吴义达.杉木造林技术对于水土流失的作用分析[J].绿色科技,2013(12):131-132.
[2]潘永光.杉木育苗造林技术[J].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3):298.
[3]覃志平.杉木速生丰产造林技術[J].吉林农业,2015(3):109-110.
(责任编辑:刘昀)
关键词 杉木造林技术;应用原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S791.2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24.023
在国有林场杉木造林期间,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科学开展杉木造林工作,按照相关技术的要求营造国有林场,逐渐提高技术应用效果与可靠性,满足其实际发展需求。
1 国有林场杉木造林现状
当前,我国国有林场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已开始建设杉木林场,对普通杉木与林场杉木良种进行改革,可以明显提高其遗传增益效果。第一代杉木遗传增益效果为25%左右,第二代杉木遗传增益效果为30%,第三代杉木遗传增益效果为40%,组培苗的杉木遗传增益效果为70%。因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制定完善的造林技术方案,科学应用先进的技术形式,提高国有林场的杉木造林效果[1]。
2 杉木造林技術的应用措施
在杉木造林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应用先进的技术,提高造林工作成效,优化其发展机制,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
2.1 品种选育措施
第一,品种选择。在选择品种时,需要挑选增产效果较为明显的树种,通常情况下,需要利用方差分析方式对其进行处理。首先,需要选择良家系的品种,根据相关要求,科学开展子代分析工作,利用试验方式筛选优良品种。其次,科学选择良种源。相关部门需要全面分析树种内在遗传变异情况,在分析其差别的情况下,全面考虑其中的树种选择问题,提高林分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保证在短期内取得良好的成效。同时,分析树种耐低温、高温能力与抗病虫害能力,从而选择良好的品种。最后,在速生全场中选择品种,尽量选择生长量高、无病虫害的树种[2]。
第二,混合品种的选择。需要对杉木树种子代进行测定,将试验结果作为基础条件,科学选择组合品种,从“三优”种苗中选择优良单株树种,在单系繁殖的情况下,科学开展测定工作。
第三,树龄的选择。通常情况下,在选择杉木树种的过程中,需要选择造林之后3~8年的幼林,如果树龄较大,会导致出现林分郁闭的现象,无法保证萌蘖条的生长。且在森林主伐之前与间伐之后,需要对其林分进行全面的处理,保证工作质量符合相关规定。
第四,优株标准的明确。对于入选优种而言,其选择指标为3年与4年的幼林,树种高度比林分平均树高高出46%,胸径与林分平均胸径相比,高出26%。在选择4~6年的幼林期间,需要控制树种高度,使其比林分平均胸径相比高出31%左右。在人工选种期间,需要保证树种干体的圆满性、树冠较为浓密,且侧枝较细,枝叶长度与密度较高,没有病虫害问题[3]。
2.2 繁殖技术的应用措施
第一,繁殖方式。技术人员可以选种嫁接、组培、扦插开展繁殖工作。对于嫁接方式而言,通常应用在种子园建设中,但在实际应用期间,其成本较高,树木脆弱,不具备良好的抗风能力。组织培养可以加快繁殖速度,但是使用成本较高,在种苗移栽期间,易发生技术问题,无法保证繁殖工作质量。扦插方式可以用于繁殖多种树木,通过位置效应与成熟效应方式,解决杉木繁殖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弥补传统繁殖方式的缺陷。因此,在实际繁殖的过程中,需要科学应用扦插繁殖方式,提高其工作效果。
第二,建立采穗园。在建设采穗园期间,相关部门需要利用高干与矮干密植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高干方式,就是在建设采穗园期间,将树木高度控制在1.3~1.5 m,明确定植株距的规格,将其设置为0.5 m×0.7 m,密度为
1 200株/667 m2左右。矮干密植方式,是将采穗园的高度控制在0.5 m,密度为4 250株/667 m2。虽然高干建设方式比矮干密植建设方式单株萌芽条数量多,但是,在单位面积计算之后可以发现,矮干密植培养方式比高干方式的萌芽条数多出2.3倍。
2.3 扦插技术的应用措施
第一,圃地的选择措施。在选择圃地期间,需要将其厚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保证土壤肥沃性与排水性,可以选择靠近水源的土地,利用砂壤土开展扦插工作。
第二,采穗。在采穗工作中,需要选择根茎萌芽条在6~9 cm的树木,科学开展采穗工作,可以在萌条基部1 cm左右的位置处理。
第三,扦插季节的选择。对于杉木扦插而言,可以在每年10月到次年1月、2月到3月、4月到5月。
第四,更新林方式。杉木具有较强的萌芽性特点,因此,可以利用萌芽的方式更新杉木林,降低成本,加快林场的建设速度。每年5—6月是杉木生长较为旺盛的时期,可以利用萌芽进行更新。在杉木采伐之后,伐桩上面会长出20~30根萌芽条,多的可以生长200根,如果不能及时地清理,将会生成丛状,难以保证成林质量。因此,相关人员需要及时选留萌芽条,选择一两个较为健壮的萌芽条,其余的全部清理干净。对于选留的萌芽条而言,需要科学开展培土工作,以便于生长新根。
2.4 造林方式
第一,单一造林方式。可以利用单一的造林方式开展相关工作,但此类方式会导致病虫害蔓延速度加快,无法保证工作成效。
第二,搭配造林方式。需要将各类两种混合在一起,选择多基因类型的树种,提高林分适应能力与稳定性,但在不同种类的树种生长期间,由于生长速度存在差异,会发生竞争问题,因此,需要制定针对性的造林管理方案。例如,利用块状的方式造林,对于不同适应能力的树种而言,可以利用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在提高单位产量的情况下,增强杉木栽培效果。
第三,实生苗造林技术。应当明确造林工作时间,通常情况下,将造林时间安排在每年的2月左右,可以全面提高树木的成活率,由于春季的气温较低,水分蒸发量很少,且苗木处于休眠状态,在起苗工作中,不会出现过分失水的现象,且苗木的成活率较高。在造林工作中,应先做好扎根工作,促进叶子的生长,提高其抗旱能力,保证造林工作效果。对于冬季温度较低的区域,应根据当地实际气候情况,合理选择栽培时间。
第四,栽植工作方式。通常情况下,苗木栽植都会选择穴植方式,穴洞的规格在30 cm×40 cm,深度控制为30 cm,保证穴洞底部的平整性,以便于对苗木进行栽植。同时,在苗木栽植期间,应当根据实际工作要求,创新实际工作形式,满足当前苗木栽植要求。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应做好山区土壤的湿润工作,明确实际发展需求,建立健全栽植工作机制,创新栽植形式,保证苗茎的入土规格可以满足实际要求,加大管理力度,提高工作可靠性。
3 结语
在我国国有林场杉木栽培期间,相关部门需要制定完善的管控方案,科学开展种苗选择与培育工作,利用先进的扦插技术开展造林活动,在不同基因类型树种混合栽培的情况下,提高杉木的病虫害防控效果。
参考文献
[1]吴道忠,吴义达.杉木造林技术对于水土流失的作用分析[J].绿色科技,2013(12):131-132.
[2]潘永光.杉木育苗造林技术[J].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3):298.
[3]覃志平.杉木速生丰产造林技術[J].吉林农业,2015(3):109-110.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