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mk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只有学会创新,人生、社会、世界才会不断进步。而在人类所有活动中,最能体现创造性的莫过于艺术了,而从属于艺术的美术教学对促进学生创造意识的发展有其独到的功效。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下是我自己提出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 美术教学 创新意识
  一、正确认识、改变观念
  必须正确认识美术课在整体课程中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潜意识里面没有主课与副课之分,正确对待每一门课程。有了这一前提,之后的一切才会应运而生,顺理成章。
  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学生创造力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在我国的美术教育中多多少少存在一些隐性的弊端,主要还是家长、社会、以至于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思想意识里面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中小城市、县区和乡镇尤其严重)。传统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主课与副课无意识区分,过度的强调升学率等等,美术课教师的教学常常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从而导致美术教师的积极性一点点被磨灭,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消退,课堂学习和课堂作业也只是为了应付差事,根本谈不上什么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在美術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该彻底改变全社会的传统教育观念。
  二、激发兴趣、创新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兴趣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激发兴趣是为了启发思维,是为了实现创新。如果说创新是永恒不变的话题,那么兴趣就是创新得以实现的永恒动力。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动机。当学生对学习材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就会对学习活动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就会主动地参与和实践,那么其中就会随之迸发出难以想象的创新能力。
  老师欣赏或肯定学生作品的某些方面,学生就会对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大的动力,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美术课感兴趣,才能吸收美术知识和培养美术技能。学生如果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强迫变为自觉,心情也就会变得愉快,进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对美术兴趣盎然的学生,思想活跃,信心十足,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和热情。
  有些同学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对美术学科存在一定的恐惧感,有着一种畏难心理。他们认为绘画特别难,画出来的事物不像,只追求的是像与不像,不是讲究构图合理、线条流畅、色彩美丽,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必须让学生热爱美术,喜欢上美术课,培养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否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便成为一句空话。
  那么,如何来培养他们的兴趣呢?一是因地制宜,寻找学生最感兴趣的材料和游戏、最感兴趣的话题;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身边入手,通过装点自己的居室、生活学习用品进而深入到课堂美术学习中。比如:根据本地优异闪光的陶瓷艺术生产产业,我经常组织学生深入调查、欣赏,在充分了解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技法后在美术课堂上让同学们运用陶泥来进行塑造和表现。在激发出学生兴趣和自豪感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是要善于从学生的诸多不足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每一次小小的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明白学习美术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美术创作毕竟不是理性思考,没有1+1=2那么难,只要你用心去做、用独特的不同于他人的意识思维去创造都会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当然教师也要及时加以肯定,激发学生的兴趣。三是发挥学生的特长和爱好,创造条件满足他们的表现欲,让他们挖掘自身潜力,享受成功的喜悦。适当地提出任何主题的表现不会只有一种方法,应该挑选大家最擅长的。有些学生动手能力特别强,那么就发挥他的长处,有的绘画课,可以用剪贴或其他的方法表现出来。
  三、要让学生主动创新
  现代教育认为,学生才是教学的真正主题,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的作用是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充分发挥潜能的机会,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会学”的飞跃,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品质和个性。艺术就要不断创新,就要张扬个性,有时候就要突破权威。这就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美术课上,我不以师者自居,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时时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美术课上让学生畅所欲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张扬自己的个性,在绘画示范时,不要求学生作品非与示范作品一模一样,学生有创新的地方,要及时的表扬、鼓励,展示他们的作品,这样学生处于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心情较好、情绪愉快、观察灵敏、思维活跃,能通过作品较完全的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小结
  “赞许犹如阳光”,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肯定和鼓励。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审美素养,在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素质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名美术老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与时俱进,不断摸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他文献
许多教过文科班的数学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怨言:文科班的数学难上,你在讲台上讲得热火朝天,下面却不温不火,个个瞪着一双疑惑的眼神看着你,一副“启而不发”,“呼而不应”的样子。的确,文科学生数学差不是点的问题,而是面的问题。  一、文科学生的数学现状  首先,女生人数占了绝大部分。就目前我校高2013级这六个文科班而言,每班仅有十余个男生,其余的全部是女生。女生学习数学比较注重基础,学习较扎实,但解综合题
摘要:创新性不仅使学生学会学习,更开发了智力,提高了素质,增加了锻炼的机会,增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同时也会给我们培养大量的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才提供一个可行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物理教学 学习方法 创新学习  培养学生创新性的学习方法是现代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未来的现代化建设和新技术革命的需要,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高效率地传授给学生科学的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
古典诗词文字简约,蕴含丰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细嚼后的强行灌输,此种做法不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更不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初中学生的综合能力。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创作往往“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诗词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因此,我们赏诗,须先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知其人,方能鳃其言”,故于研赏古诗词
摘要:现行教材的编排上除更注重体系化外,还增加了许多以往教材没有的环节,其中综合性学习就是新增的一个重要环节。可是,在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实施上,很多老师感到操作困难,在此重点谈一谈综合性学习的意义及如何“因地制宜”有效展开综合性学习。  关键词:初中 语文 综合性 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对九年级综合性学习明确了4条任务: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能提出学习与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
摘要:虎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三,是我国古代人民所喜欢的吉祥物,在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中,虎的形象无所不在,造型也随着装饰器物不断变换及艺术家们的思想感情的丰富变化,而出现了千姿百态的图案纹样,陶瓷虎枕,作为中国几千年枕具史上的一道美丽风景,被称为“虎纹”艺术中的魅力奇葩。  关键词: 磁州窑 虎形枕 虎纹枕  虎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三,与青龙、朱雀、玄武、合称为“四灵”是我国古代人民所喜欢的吉祥物。
摘要:课堂教学中“新理念”的实施已经被广泛关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该避免传统的一问一答,特别要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深入研究,最大限度地增强理解能力,提高思维能力。 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高中历史习题教学如何实施新课程理念?笔者从习题教学的准确性、层次性和有序性、人文性和主体性、深透性等几个方面来分析新课程改革对习题教学的影响。
摘要:如今,每个家庭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四个大人围着一个小孩转,做什么事都是大人代劳,往往忽略了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导致孩子们的心理素质很脆弱。随着孩子们的慢慢长大,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孩子们能否战胜困难?我倍感堪忧。本文以一些实例为切入口,针对中国孩子的一些现实情况进行浅析,揭示挫折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实施策略的探讨,同时,希望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所谓挫折教育,是指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