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2010年以来,物价上涨始终牵动着老百姓的神经,“涨”宇也被选为年度汉字,通货膨胀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为什么会发生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理通货膨胀成为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尝试对此现象进行分析,探讨治理通货膨胀的办法。
关键词:通货膨胀;消费价格指数CPI;外汇占款
一、什么是通货膨胀
关于通货膨胀的定义很多,在大学的教科书中,通常将通货膨胀定义为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但经济学的不同学派对此的定义却不尽相同。货币主义的代表任务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的最根本原因是货币供给量多于需求量,于是“通货膨胀是一定会到处发生的货币现象”。而凯恩斯主义则从需求拉动、成本推进和结构角度解释通货膨胀。我们通常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数有消费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2011年7月,我国的CPI指数达到6.5%,创下年内新高。
二、通货膨胀的影响
通货膨胀虽然是个老问题,但也并不是一无是处,许多经济学家长期以来坚持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温和的或爬行的需求拉上通货膨胀对产出和就业将有刺激和扩大的效应。理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品的价格会跑到工资和其他资源价格的前面,由此而扩大了企业的利润,利润的增加就会刺激企业扩大生产,从而产生减少失业、增加国民产出的效果。
对居民收入分配而言,通货膨胀的带来的货币贬值,使低收入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使广大的居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特别是对固定收入的劳动者,通货膨胀使他们的实际收入减少。当恶性通货膨胀持续发生时,就有可能造成社会的动荡。
对经济发展而言。通货膨胀的物价上涨,使市场价格信号失真,使生产者无所适从,容易判断失误,误人生产歧途,导致生产的盲目发展,造成国民经济的非正常发展,使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畸形化,从而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而当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时,又会导致生产大幅度下降,出现经济的萎缩,因此,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
三、通货膨胀的原因
我国长期维持的低工资和低物价制度,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曾因价格改革和投资过热发生过物价大幅上升的现象。近年来通货膨胀卷土重来,概括起来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货币发行量的快速增加。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数字,我国的广义货币发行量截至2011年6月为78.820万亿,而这个数字在2006年之前还不到30万亿。五年期间年增长率为16%,远超期间平均10%的GDP增长率。由于出口的大幅增加,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发行的主要渠道。大量没有实物基础支撑的货币留在国内,过多的货币追逐有限的产品,必然导致物价的上涨。从这点看,很符合货币主义的观点。
2 成本推动。随着经济的发展,过去被人为压低的劳动力、土地等要素的价格都开始上涨,东部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每年调整的幅度都在10%以上,土地价格不断上升,人们对经济发展质量的认识和要求也不断提高,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都推高了产品成本,产品价格也不断攀升,物价的上升又促使人们要求更高的工资收入,物价、工资陷入了双螺旋式上升过程。
3 需求拉上。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的提高,虽然2009年的最终消费率只有48%。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0%左右,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每年都在两位数之上,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居高不下,2009年的投资形成率为47.7%,并仍然呈现每年增长的势头,为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而进行的四万亿投资以及后续投资使全社会需求旺盛,金融危机后外贸订单重新恢复,2011年上半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增长率为25%。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带来的需求极大的拉动了要素价格的上涨。
4 外部输入性因素。随着我国对外经济交往的深化,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也在不断上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角色决定着我们需要进口大量基础原材料,制成工业品后出口。在这种经济模式下,外部资源价格的不断上升就通过进出口传导到了国内产品价格上。近年来发生的铁矿石、石油、铜、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变化都导致输入性的通货膨胀。
四、如何治理通货膨胀
1 政府要高度重视通货膨胀问题。目前中央高度重视抑制通货膨胀,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但是,并不是各级政府和各个方面都对治理通货膨胀问题有足够的重视。由于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缺陷,不少地方对通货膨胀的危害认识不足,仍然热衷于争投资、上项目,甚至要求放松宏观调控政策。作为民生问题的通货膨胀问题并不在这个指标体系中占据太重要的位置,因此政府需要对考核机制做出调整。
2 控制货币供给。货币的泛滥是通货膨胀的根源,超发的货币不是短时间就能减少的。要改变的是货币超发的机制,单纯的调整法定准备金率进行数量控制治标不治本。前文指出,外汇占款成为货币供给的主渠道,我国的强制结售汇政策一方面造成人民币超发,另一方面政府外汇储备的增加也带来外汇资产贬值的风险。各国都对外国主权投资基金的投资做出种种限制。所以应改变这种强制结售汇制度,实现“藏汇于民”,让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能够自由获得外汇资源。要充分相信市场的力量,通过分散的民间投资规避国外的投资限制,实现外汇资源的最优配置。
3 实现利率市场化,目前我国的存款利率远低于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是负数,而银行却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水平发放贷款。这实际上是让广大储户承受通货膨胀的损失。这种负利率状况对经济发展后患无穷。低效率的政府投资平台得到了低利率的贷款,维持着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又导致对资金的更多需求,形成恶性循环,加剧通胀发生。而安排就业人数巨大的中小企业却得不到低成本的资金,生产规模难以扩大,产品成本居高不下,不能给社会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因此要建立金融业的竞争机制,鼓励更多的资金和企业进入金融,只有充分的竞争才能打破原有的金融业格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利率市场化,通过市场优胜劣汰竞争机制,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降低产品价格。
4 实行松紧结合的财政政策,理论上为了控制通货膨胀,政府需要实行减少支出、增加税收的财政政策。我国目前政府财政收入年增长率达到30%以上,政府应该压缩三公支出,将支出更多的投向民生,投向教育、卫生等公共部门,降低民众负担,缓解由于通货膨胀带来的实际收入减少影响。例如,建立基本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和把学龄前教育纳入政府负担就是途径之一。
5 加快农业改革,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物价上涨每次都是由于农产品涨价引发,由于我国消费价格指数的构成中食品占比最大,所以食品价格的波动对通货膨胀影响极大。甚至有人直接将CPI指数形容为“猪肉指数”,加快农业改革,稳定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是稳定物价,治理通货膨胀的途径之一。
6 控制输入性通胀因素。我国之所以深受外部资源价格上升带来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影响,关键因素是我国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要求大量进口外部资源,我国的单位GDP能耗是发达国家的数倍,这就要求我们需要调整经济结构,改变经济增长的方式。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但又是非做不可的工作。
五、结论
只要经济在发展,通货膨胀就是一个永恒的问题。在货币流动性过剩、输入性通货膨胀、国内要素成本上升、投资需求旺盛等多方面因素的叠加造成的通货膨胀面前,需要从多角度人手进行控制,防止通货膨胀成为脱缰的野马而一发不可收拾,到那时再治理恶性通货膨胀,社会将付出巨大的代价。在通胀尚处于可控的时候,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手段,通货膨胀是可以被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关键词:通货膨胀;消费价格指数CPI;外汇占款
一、什么是通货膨胀
关于通货膨胀的定义很多,在大学的教科书中,通常将通货膨胀定义为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但经济学的不同学派对此的定义却不尽相同。货币主义的代表任务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的最根本原因是货币供给量多于需求量,于是“通货膨胀是一定会到处发生的货币现象”。而凯恩斯主义则从需求拉动、成本推进和结构角度解释通货膨胀。我们通常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数有消费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2011年7月,我国的CPI指数达到6.5%,创下年内新高。
二、通货膨胀的影响
通货膨胀虽然是个老问题,但也并不是一无是处,许多经济学家长期以来坚持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温和的或爬行的需求拉上通货膨胀对产出和就业将有刺激和扩大的效应。理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品的价格会跑到工资和其他资源价格的前面,由此而扩大了企业的利润,利润的增加就会刺激企业扩大生产,从而产生减少失业、增加国民产出的效果。
对居民收入分配而言,通货膨胀的带来的货币贬值,使低收入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使广大的居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特别是对固定收入的劳动者,通货膨胀使他们的实际收入减少。当恶性通货膨胀持续发生时,就有可能造成社会的动荡。
对经济发展而言。通货膨胀的物价上涨,使市场价格信号失真,使生产者无所适从,容易判断失误,误人生产歧途,导致生产的盲目发展,造成国民经济的非正常发展,使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畸形化,从而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而当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时,又会导致生产大幅度下降,出现经济的萎缩,因此,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
三、通货膨胀的原因
我国长期维持的低工资和低物价制度,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曾因价格改革和投资过热发生过物价大幅上升的现象。近年来通货膨胀卷土重来,概括起来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货币发行量的快速增加。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数字,我国的广义货币发行量截至2011年6月为78.820万亿,而这个数字在2006年之前还不到30万亿。五年期间年增长率为16%,远超期间平均10%的GDP增长率。由于出口的大幅增加,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发行的主要渠道。大量没有实物基础支撑的货币留在国内,过多的货币追逐有限的产品,必然导致物价的上涨。从这点看,很符合货币主义的观点。
2 成本推动。随着经济的发展,过去被人为压低的劳动力、土地等要素的价格都开始上涨,东部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每年调整的幅度都在10%以上,土地价格不断上升,人们对经济发展质量的认识和要求也不断提高,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都推高了产品成本,产品价格也不断攀升,物价的上升又促使人们要求更高的工资收入,物价、工资陷入了双螺旋式上升过程。
3 需求拉上。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的提高,虽然2009年的最终消费率只有48%。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0%左右,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每年都在两位数之上,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居高不下,2009年的投资形成率为47.7%,并仍然呈现每年增长的势头,为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而进行的四万亿投资以及后续投资使全社会需求旺盛,金融危机后外贸订单重新恢复,2011年上半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增长率为25%。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带来的需求极大的拉动了要素价格的上涨。
4 外部输入性因素。随着我国对外经济交往的深化,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也在不断上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角色决定着我们需要进口大量基础原材料,制成工业品后出口。在这种经济模式下,外部资源价格的不断上升就通过进出口传导到了国内产品价格上。近年来发生的铁矿石、石油、铜、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变化都导致输入性的通货膨胀。
四、如何治理通货膨胀
1 政府要高度重视通货膨胀问题。目前中央高度重视抑制通货膨胀,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但是,并不是各级政府和各个方面都对治理通货膨胀问题有足够的重视。由于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缺陷,不少地方对通货膨胀的危害认识不足,仍然热衷于争投资、上项目,甚至要求放松宏观调控政策。作为民生问题的通货膨胀问题并不在这个指标体系中占据太重要的位置,因此政府需要对考核机制做出调整。
2 控制货币供给。货币的泛滥是通货膨胀的根源,超发的货币不是短时间就能减少的。要改变的是货币超发的机制,单纯的调整法定准备金率进行数量控制治标不治本。前文指出,外汇占款成为货币供给的主渠道,我国的强制结售汇政策一方面造成人民币超发,另一方面政府外汇储备的增加也带来外汇资产贬值的风险。各国都对外国主权投资基金的投资做出种种限制。所以应改变这种强制结售汇制度,实现“藏汇于民”,让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能够自由获得外汇资源。要充分相信市场的力量,通过分散的民间投资规避国外的投资限制,实现外汇资源的最优配置。
3 实现利率市场化,目前我国的存款利率远低于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是负数,而银行却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水平发放贷款。这实际上是让广大储户承受通货膨胀的损失。这种负利率状况对经济发展后患无穷。低效率的政府投资平台得到了低利率的贷款,维持着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又导致对资金的更多需求,形成恶性循环,加剧通胀发生。而安排就业人数巨大的中小企业却得不到低成本的资金,生产规模难以扩大,产品成本居高不下,不能给社会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因此要建立金融业的竞争机制,鼓励更多的资金和企业进入金融,只有充分的竞争才能打破原有的金融业格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利率市场化,通过市场优胜劣汰竞争机制,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降低产品价格。
4 实行松紧结合的财政政策,理论上为了控制通货膨胀,政府需要实行减少支出、增加税收的财政政策。我国目前政府财政收入年增长率达到30%以上,政府应该压缩三公支出,将支出更多的投向民生,投向教育、卫生等公共部门,降低民众负担,缓解由于通货膨胀带来的实际收入减少影响。例如,建立基本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和把学龄前教育纳入政府负担就是途径之一。
5 加快农业改革,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物价上涨每次都是由于农产品涨价引发,由于我国消费价格指数的构成中食品占比最大,所以食品价格的波动对通货膨胀影响极大。甚至有人直接将CPI指数形容为“猪肉指数”,加快农业改革,稳定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是稳定物价,治理通货膨胀的途径之一。
6 控制输入性通胀因素。我国之所以深受外部资源价格上升带来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影响,关键因素是我国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要求大量进口外部资源,我国的单位GDP能耗是发达国家的数倍,这就要求我们需要调整经济结构,改变经济增长的方式。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但又是非做不可的工作。
五、结论
只要经济在发展,通货膨胀就是一个永恒的问题。在货币流动性过剩、输入性通货膨胀、国内要素成本上升、投资需求旺盛等多方面因素的叠加造成的通货膨胀面前,需要从多角度人手进行控制,防止通货膨胀成为脱缰的野马而一发不可收拾,到那时再治理恶性通货膨胀,社会将付出巨大的代价。在通胀尚处于可控的时候,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手段,通货膨胀是可以被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