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问题的提出
在篮球教学中,对投篮技术的教学和训练常采用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方法。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是双手持球于肩上,左手扶球左侧,右臂屈肘,两脚微屈,重心落在两脚上,右臂随脚的蹬伸和腰腹的伸展,抬肘向前上方充分伸展,手腕前屈,食、中指用力拨球,通个指端将球投出,脚跟稍提起。因为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是比赛中运用比较广泛的投篮方法,是行进间和跳起肩上投篮的基础,出手点高,便于结合和转换其他技术动作,能在不同的距离和位置上应用。另外,该投篮技术简单易学,动作要领易于掌握,而且是学生在篮球运动中最常用的投篮动作。但教师在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因该技术难度不入而使得教法过于简单,在训练和教学中又过分追求命中率,而忽略了对投篮动作规范化的要求,这样制约了学生对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动作的掌握,直接影响到投篮技术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由于初中男生身体素质原因,影响了教学效果,为了使初中男生尽快正确掌握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有必要对该技术的教法进行探讨。
2、实验对象与方法
2.1 实验对象
本教学实验对象以初一年级50名男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原地单手 肩上投篮”为实验对象。将学生分为两组,第一组为实验组,第二组为对照组。
2.2 实验方法
对两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教学前的情况和实验后的效果。
2.2.1 实验法:
实验约:在学习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时,采用重点讲解、动作示范与录像、挂图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加强肌肉力量和肢体协调能力的练习。其实验步骤为:
(1)安排学生观看‘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完整技术动作,结合技术图解、光盘,重点讲解动作要领、规格,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2)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徒手的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模仿练习,对练习过程中所山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办法;
(3)学生持球进行两人一组面对面的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练习,距离由近到远,教师通过正误对比的方法进行讲解和示范,以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
(4)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定点投篮练习。投篮后跑到篮厂接球后传给下一个学生,然后回到排尾,如此依次进行。
(5)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各种角度、各种距离的投篮练习。要求由近到远,由易到难,投中者可连投,不中者换人。
(6)适当组织学生进行罚球等投篮比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投篮命中率,而且还能使学生自觉改进不合理的技术动作,提高投篮动作质量。
同时,住平时教学中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的训练,如:进行引体向上、50米短道跑、游戏、仰卧起坐和负重等形式的练习。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教师对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动作进行讲解、示范。
(2)组织学生按照技术动作要领进行投篮练习,并按照教师要求完成动作。
(3)安排学生进行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分组比赛。进一步巩固、加强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动作。
2.2.2 测量法:
将实验前后两组男生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达标成绩与技评成绩进行测试,并对测量所获数据的可靠性、有效性进行检验。
2.2.3 数据统计法:
将实验教学的两项测量数据进行分组整理,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定量分析。
3、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结果
实验前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数(按10次篮)及该动作的技术评定进行了测试,其结果见表1。
表1 实验前实验组、对照组投篮测试成绩
经统计分析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前投篮进球次数无显著性差异。 实验后为检验实验的教学效果,采用同样的测试手段与方法,对两个组的投篮进球数和技评成绩进行测试,升以教学比赛的形式检验实验教学的效果。其测试成绩和教学比赛结果见表2。
从表2可知,实验组通过实验教学后,投篮进球平均数由实验前的6个提高到7.5个,增加为1.5,而对照组在实验前后均为5个;在技评成绩方面,实验组在实验教学前后的差距较人,而照组的技评成绩与实验后相比基本没有什么变化.说明实验组通过实验教学后,其投篮技术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基本上达到了实验的要求教学比赛是检验实验效果的重要手段,为验证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实验教学是否达到了实验要求的效果,将两组学生各组成3个队(每队5人)进行了3场教学比赛,比赛结果见表3
从表3可知,在三场教学比赛中,从单手肩上投篮的次数来看,实验组每场比赛均多于对照纠,其各场命中率平均达到35%以上。而对照组无论投篮次数,还是命中次数均低于实验组,其命中率平均为15%左右,低于实验组20%。教学比赛结果表明,实验组通过实验教学后,较好地掌握了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3.2 分析与讨论
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在两个组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实验组教学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3.2.1 示范讲解与现代手段相结合。
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技术动作主要由教师的讲解、示范和学生练习三部分组成,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单一,使学生对动作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很难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实验教学法避免了传统模式的束缚,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与示范、讲解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感知教师示范动作的细节。教师示范时,利用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技术挂图、光盘,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建立止确的动用形象,了解动作的各个细节和整个动作的过程。
讲解是体育教学中运用语言法的一种最主要、最普通的形式,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而且有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示范与讲解是体育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手段,讲解、示范与现代教学手段合理地结合,使视、听、练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先进行完整的示范,然后将整个技术中关键动作边讲解边示范,使视觉和听觉相互诱导、相互强化。
3.2.2 (1)身体素质练习
根据初中男生肌力不强,身体各部分肌肉发展不平衡,以及单手肩上投篮动作肌肉用力过程下、下肢与躯干的协凋配合用力等特点,实验组采用了各种手段来提高学生的上、下肢力 量,改善自身肌肉协调]:作的能力。如采用各种方法和器材(单杠、哑铃、双杠、仰卧起坐、距离跳)进行中等负荷练习,发展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使专项素质有大幅度的提高。实验表明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身体素质无显著差异,实验后,实验班各项技术明显高于明照班,这也是实验组学生技术动作掌握较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表4
4、结论与建议
实验表明,在篮球单手肩上投篮技术的教学中,采用讲解、示范与录像、挂图等结合的手段进行教学,并侧重于学生身体素质练习,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对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篮球教学中,对投篮技术的教学和训练常采用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方法。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是双手持球于肩上,左手扶球左侧,右臂屈肘,两脚微屈,重心落在两脚上,右臂随脚的蹬伸和腰腹的伸展,抬肘向前上方充分伸展,手腕前屈,食、中指用力拨球,通个指端将球投出,脚跟稍提起。因为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是比赛中运用比较广泛的投篮方法,是行进间和跳起肩上投篮的基础,出手点高,便于结合和转换其他技术动作,能在不同的距离和位置上应用。另外,该投篮技术简单易学,动作要领易于掌握,而且是学生在篮球运动中最常用的投篮动作。但教师在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因该技术难度不入而使得教法过于简单,在训练和教学中又过分追求命中率,而忽略了对投篮动作规范化的要求,这样制约了学生对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动作的掌握,直接影响到投篮技术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由于初中男生身体素质原因,影响了教学效果,为了使初中男生尽快正确掌握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有必要对该技术的教法进行探讨。
2、实验对象与方法
2.1 实验对象
本教学实验对象以初一年级50名男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原地单手 肩上投篮”为实验对象。将学生分为两组,第一组为实验组,第二组为对照组。
2.2 实验方法
对两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教学前的情况和实验后的效果。
2.2.1 实验法:
实验约:在学习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时,采用重点讲解、动作示范与录像、挂图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加强肌肉力量和肢体协调能力的练习。其实验步骤为:
(1)安排学生观看‘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完整技术动作,结合技术图解、光盘,重点讲解动作要领、规格,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2)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徒手的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模仿练习,对练习过程中所山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办法;
(3)学生持球进行两人一组面对面的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练习,距离由近到远,教师通过正误对比的方法进行讲解和示范,以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
(4)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定点投篮练习。投篮后跑到篮厂接球后传给下一个学生,然后回到排尾,如此依次进行。
(5)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各种角度、各种距离的投篮练习。要求由近到远,由易到难,投中者可连投,不中者换人。
(6)适当组织学生进行罚球等投篮比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投篮命中率,而且还能使学生自觉改进不合理的技术动作,提高投篮动作质量。
同时,住平时教学中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的训练,如:进行引体向上、50米短道跑、游戏、仰卧起坐和负重等形式的练习。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教师对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动作进行讲解、示范。
(2)组织学生按照技术动作要领进行投篮练习,并按照教师要求完成动作。
(3)安排学生进行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分组比赛。进一步巩固、加强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动作。
2.2.2 测量法:
将实验前后两组男生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达标成绩与技评成绩进行测试,并对测量所获数据的可靠性、有效性进行检验。
2.2.3 数据统计法:
将实验教学的两项测量数据进行分组整理,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定量分析。
3、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结果
实验前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数(按10次篮)及该动作的技术评定进行了测试,其结果见表1。
表1 实验前实验组、对照组投篮测试成绩
经统计分析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前投篮进球次数无显著性差异。 实验后为检验实验的教学效果,采用同样的测试手段与方法,对两个组的投篮进球数和技评成绩进行测试,升以教学比赛的形式检验实验教学的效果。其测试成绩和教学比赛结果见表2。
从表2可知,实验组通过实验教学后,投篮进球平均数由实验前的6个提高到7.5个,增加为1.5,而对照组在实验前后均为5个;在技评成绩方面,实验组在实验教学前后的差距较人,而照组的技评成绩与实验后相比基本没有什么变化.说明实验组通过实验教学后,其投篮技术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基本上达到了实验的要求教学比赛是检验实验效果的重要手段,为验证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实验教学是否达到了实验要求的效果,将两组学生各组成3个队(每队5人)进行了3场教学比赛,比赛结果见表3
从表3可知,在三场教学比赛中,从单手肩上投篮的次数来看,实验组每场比赛均多于对照纠,其各场命中率平均达到35%以上。而对照组无论投篮次数,还是命中次数均低于实验组,其命中率平均为15%左右,低于实验组20%。教学比赛结果表明,实验组通过实验教学后,较好地掌握了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3.2 分析与讨论
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在两个组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实验组教学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3.2.1 示范讲解与现代手段相结合。
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技术动作主要由教师的讲解、示范和学生练习三部分组成,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单一,使学生对动作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很难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实验教学法避免了传统模式的束缚,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与示范、讲解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感知教师示范动作的细节。教师示范时,利用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技术挂图、光盘,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建立止确的动用形象,了解动作的各个细节和整个动作的过程。
讲解是体育教学中运用语言法的一种最主要、最普通的形式,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而且有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示范与讲解是体育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手段,讲解、示范与现代教学手段合理地结合,使视、听、练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先进行完整的示范,然后将整个技术中关键动作边讲解边示范,使视觉和听觉相互诱导、相互强化。
3.2.2 (1)身体素质练习
根据初中男生肌力不强,身体各部分肌肉发展不平衡,以及单手肩上投篮动作肌肉用力过程下、下肢与躯干的协凋配合用力等特点,实验组采用了各种手段来提高学生的上、下肢力 量,改善自身肌肉协调]:作的能力。如采用各种方法和器材(单杠、哑铃、双杠、仰卧起坐、距离跳)进行中等负荷练习,发展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使专项素质有大幅度的提高。实验表明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身体素质无显著差异,实验后,实验班各项技术明显高于明照班,这也是实验组学生技术动作掌握较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表4
4、结论与建议
实验表明,在篮球单手肩上投篮技术的教学中,采用讲解、示范与录像、挂图等结合的手段进行教学,并侧重于学生身体素质练习,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对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