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jswordi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的创新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创造性思维,一般是指对同一个事物的不同思维活动。创新思维有其独特的特点,如求异性和逆向性,具备创新思维,要求能够从不同角度、突破性的打破常规思考问题的方式。创新思维不是与生俱来的,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锻炼而培养。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所应当具备的创新思维,并不是科学史上惊天动地的创造和发明,而是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点滴表现所积累起来的思维方式。针对同一个知识点,不去死记硬背和生搬硬套就可以视为创新;针对同一个问题,能够从以往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找到另一种解题的方法也可以视为创新。作为教师,需要发现小学生身上存在的闪光点,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激起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要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等各种手段,制造一种符合需要的情境。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善于将课题转化为学生认知中的矛盾、内在的需要,还要不断设疑、激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让学生从情境中激发求知欲,从情境中产生问题。我经常采用的方法有:以旧引新,沟通引趣;提示矛盾,设疑生趣;故事开场,引发兴趣;制造悬念,激发兴趣等。
  在教学中,我尝试利用学校多媒体以动画效果来创设问题情境。例如,教学《圆的面积》的导入部分,先设计一个动画,利用动画复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推导方法“数方格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方法“割补法”、三角形面积推导方法“拼合法”,从而提出问题:求圆的面积应用哪一种方法呢?学生情绪高涨,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有的说用“数方格法”,有的说用“拼合法”,有的说用“割补法”,但学生通过继续观察动画却发现这三种方法都不能准确得出圆面积的大小。通过讨论,有的学生提出能不能把圆切开再拼,这样做能行吗?由此产生新的问题。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画演示,验证了只有“切拼法”才能得出圆面积极大小的设想,使学生对圆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只有努力创设情境,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做到教学民主,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与学氛围,才能打开学生的“问题闸门”,进而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教师改变教学观念,使学生得到教师的心理支持
  在新课改中,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一方面,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利用课堂和课外的时间,通过有效的途径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一,教师要改变以往以教材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将课堂范围进行拓宽,在课堂中引入各种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和行为,引发学生的思考,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使学生在读中有思、行中有思。第二,教师应当从传统的课堂主体中走出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而教师扮演的应当是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大方向,与学生一同探寻问题的答案,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使学生的手脑得到充分利用。第三,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和方式进行转变。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不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鼓励学生的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使学生获得教师的心理支持。小学生刚刚离开家长,来到学校,教师就成为了他们最信任的人,他们需要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态度。教师一个微笑的表情,一个点头的动作,认真倾听学生的态度,都会对小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鼓励和刺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迸发,教师的支持就是学生进行探索和创新的动力。因此,作为教师,要能够给予学生信任,对学生的不同意见认真的倾听,对学生的成功由衷的鼓励和分享,并且分担学生的困难,使学生体会到来自教师的心理支持,小学生没有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的心理支持就是他们形成完善人格的基础,也是培养他们创新潜质的思想基础。
  三、追溯问题的解决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传统的数学教学一直停留在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上,过于强调对数学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的灌输与记忆上,而忽视了对这些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和应用过程的揭示与探究,未能较好地将知识中蕴藏的丰富的思想方法暴露出来,即使有应用,也只是在解题过程中,强调对问题的一题一解、一招一式的个别解决。反映到教学思想上,就是重结论、轻过程,重解题、轻思路,重知识、轻思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已有不少教师认识到数学教学的本质应是“数学思维活动过程”的教学,通过追溯问题的解决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性思维能力。具体到教学中,要求教师:通过展现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诱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课堂教学有三个因素组成,即学生、教师、教材,与此相适应,在教学活动中,也存在三种思维活动,即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的思维活动、科学家的思维活动(体现在教材中)。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通过钻研教材,将教材中蕴涵的科学家的思维活动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在分析、研究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又受到科学思维的熏陶,进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通过实验操作和科学探究,训练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新;让学生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学习过程中,通过随意的拼、剪、贴、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这过程中,教师适时加以点拨和鼓励,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创新。这样的实践活动,由于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较好地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的理念。
  教学中巧用“议异结合”,深化创新思维。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认知冲突,巧设“议点”,通过学生的小“议”和群“议”,合理“议”出问题所在,在此基础上,得出“异”解思路,将“议”、“异”结合。这是运用创造思考的策略,让学生有应用想象能力的机会,以培养学生流畅、变通、独创的思考能力。如在学习两步计算应用题时,创设生动的“超市”场景,柜台上摆放着各种蔬菜、文具等,学生提篮去买东西,把所买来的东西,小组成员计算总金额,众“议”编出各“异”的应用题,教学效果甚佳。“议异结合”使学生在学习求知中得到自我展示,在创新中得以发展,完善了学生的创新性人格,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四、教给发现问题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
  在教学中教师应教给学生关于如何产生问题意识的思维方法,形成提问技能,并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中分别提出要求,使学生产生不同水平、不同种类的问题意识,并加以引导训练,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敢于怀疑,善于发现,教给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著名科学家李政道教授说过:“学习,就是学习问问题,学习怎样问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教师精心指导。在教学中,可要求学生从仔细观察入手,引导他们观察事物可以有步骤、多侧面、分层次进行,在此基础上,再对观察对象进行联想、思考,并反复质疑,从而发现存在的问题。
  五、探寻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丰富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一个具有创新性思维能力的人,往往不受传统观念、思想束缚,能从事物的反面、联系、发展变化中去揭示事物的本质,探求事物的变化规律。我们在指导学生解决具体问题时,也必须从这些方面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具体讲,有以下几种:一是逆向思维法。逆向思维也叫反向思维,它是从相反的角度,立场去思考问题,执果索因,使思维顺序倒逆;分析这一结果或结论的原因或条件。它是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该种思维方式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解题拓展思路,活化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又有利于防止思维僵化,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未来具有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若按传统的思维方法,一步一步的推导,将费时费力。但若采用列表的方式逆推,就可以很容易的求出各桶原有的油。逆向思维是发明创造的重要思维方法,经常进行此种思维方法的训练,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是纵横联系法。纵横联系法就是指将要解决的问题与其它事物、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受到启示,找到规律的思维方法。在数学教学中,这种思维方法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启发或提示。这种思维方法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它十分有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从而带来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更突出的一点是,它能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让学生在探求共性的思维活动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三是多维发散法。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发散性是创造的核心。它是指在研究问题时,学生能根据已有知识、经验的全部信息,对单一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沿着不同方向,进行各种不同层次的思考,多触角、全方位地去寻求与探索和发展新的多样性的方法和结论的开放式思维。从多维度、多层次进行构思,提出解题思路,这为学生大胆推广旧知、引申旧知,进而发现新规律,得出新方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多维发散训练,不仅可以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追溯问题的解决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具有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曾有人预言说:“到了21世纪,社会各行各业将需要从业人员具备‘专心致志、经耳不忘’的听话能力和‘出口成章、滔滔不绝’的说话能力。”口语交际维系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推动了社会的正常运转。教育专家们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小学生全面发展语文能力的必要条件,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现代社会生活与人际交往必备的基本能力,是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手段。新课程要求老师进行口语交际教学,那么如何才能上好口语交际课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智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活动。它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延续,是学生巩固新知,快乐实践探索创新的园地。明确作业的功能,设计,使用和评价,将直接影响数学教学效果。布置作业要考虑学生的情感,可以这样说,教师布置的作业,绝大多数学生能按时完成,但学生是用一种怎样的心态去完成?完成的效果如何?
期刊
一、体育教学中的表扬与批评  表扬与批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也是对学生所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给以肯定或否定的评价。采取相应的表扬与批评,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有助于树立教师的威信,有助于促进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不然,就会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必须正确地运用表扬与批评的手段,注意表扬与批评运用的艺术性、合理性。一是表扬面要宽、批评面宜窄
期刊
摘 要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老师和学生要以课堂教学为有效的切入点,进一步落实新课标,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老师的教学效果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性教学。接下来,笔者将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详细论述一下初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性教学方法。  关键词 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有效 教学方法  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们能够自主的进行学习,自己研究、自己观察
期刊
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中学生英语学习至关重要。现阶段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喜欢度不高,自主学习能力差。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当采取不同的方法,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新形势下的教育呼唤着新型的英语教育与教学的改革,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是我们英语教师的责任。目前,高一英语教学,正面临新课程改革,这对我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非常关键。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从根本上说,是与其生活经历、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分不开的。没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和观察体验,是写不出好文章的。而这一切的表达是和语言分不开的,只有很好地组织语言才能很好地表达思想感情。因为语言既是思维的直接体现,又是文学创作的第一要素。文学作品的内容,各个组成部分不但要用语言来表现,同时也必须借助语言把它们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构成完整的艺术
期刊
Abstract: Middle-school English education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people’s attention. The education reform in recent years is helpful to middle-school English education to some extent. Meanwhile,
期刊
在教学中,学习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创设乐学的课堂氛围。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赞科夫曾经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有效的作用。”教师要把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作为基本要求,使数学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乐而忘返。  第一,利用先进的教学
期刊
摘 要 本文结合江汉大学机电与建筑工程学院规划专业建筑模型教学实验为例。阐述了建筑模型实验教学的作用、地位,对构建以大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教学内容、建筑模型实验教学大环境、创新实验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切实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建筑模型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教学改革  建筑模型介于平面图纸与实际立体空间之间,它把两者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是一种三维的
期刊
摘 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它的飞速发展开始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微博”在信息传播中发挥了这一新媒体的特有优势,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加强监管、道德约束、诚信教育是当前控制其蔓延的主要手段。  关键词 微博  互联网  伦理  一、互联网中的“微世界”  在生活节奏如此快的今天,互联网越来越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它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