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命运让她们在黑暗中探索,她们的卓绝足以让世人铭记。
一
我现在越后的高田市。从前天起,这地方下大雪。今天是3月9日,大街小巷一片银白。人们说,这是1963年那场大雪以来最大的雪。房屋、道路、山野,风雪迷漫。我在新一直呆到昨天。新 不像这里,街上几乎全除了雪。来到高田,全变了。从站前到长养馆旅馆,汽车沿铁道线行驶,途中遇到没有除雪的地方,就得停下来。绕道好容易到达旅馆。每条道路,两边的屋顶落下的雪,堆积到房檐。人们拿出雪铲,汗流津津地把门口铲出一块空地,整个城市被雪墙封闭起来了。商店街一片死寂,风刮得很猛。
我从远方到这深雪的城市访问瞽女。所谓瞽女,就是盲目的女艺人。只有高田市才有这些女瞎子了。我是来看盲目女艺人居住的“瞽女之家”的。
陪同我的是新井市的市川信次先生,我同他从几年前结交,他告诉我许多有关高田市瞽女的历史和今天的生活情况。说起来,我对瞽女特别关心。请原谅我谈点个人的事,我同样出生于北国海边的若狭,有个盲目的祖母。这个祖母在我5岁时死了,她经常背我到瞽女常来的阿弥陀堂去。若狭一带,也有瞽女来,她们坐在村头或好心人的房檐边说书或演唱文弥歌谣。白色的和服,带着金丝项圈,拄着悬铃的锡杖,背着三味线。她们都是40岁以上的盲女,各人都有一个女孩儿引路。不知怎的,我们从幼小的时代起,就没把这些瞽女看成一般的“叫花子”或“乞丐”。每年积雪消融的初春,都巴望快些看到她们的身影。我的祖母是全盲,她也许更盼望她们来访吧。我在孩子时代就听说过,人们在村头的阿弥陀堂的炉场里焚起火,同已经住下来的瞽女一行彻夜长谈。那是5岁的时候,到现在,记忆已经模糊了,但还知道瞽女个个都很会说话。
若狭也有瞽女来,每想起全盲的死去的祖母,也就想起她们来,心里好不怀念。关于瞽女和祖母,我已经写进几部小说里了。不知为何,一想起瞽女,就感到十分亲切。
二
市川信次先生写了一本关于高田瞽女的小册子。据书上说,现在高田的瞽女是宽永时期越前的侯爷松平光长移封高田时带领来的,当时由一个叫做川口御坊的人管理这些盲女。越前是若狭的领国,这位邻国的侯爷建立了瞽女的制度,我现在依然不能不感到这是一种奇缘。当时出现了瞽女院,汇集着盲目的子女,跟称做师傅的院长学艺过日子。起初只有几个人吧?文化十一年56人,组织了“瞽女会”。明治维新后,仍然保持着这种形态,到各地巡回演出,继续过着乞讨钱米的生活。明治三十四年89人,大正十一年44人,昭和八年减到23人,太平洋战争后只剩3人。今天,这3个瞽女住在高田市,继续过着一如往昔的游艺生活,乞讨钱米,到越后、信浓的村子旅行。
瞽女的师傅也就是院主,当然也是全盲。她从小就跟上一辈师傅学艺。不到村子巡回演出的时候,便在家中教弟子三味线和歌谣,因为盲目,自然没有书本。三味线手把手儿教,歌谣也只能口授。弟子们都是师傅的养女。高田现存的本町四丁目的师傅叫杉本菊井,7岁时由先前的师傅杉本篱从中颈城郡诹访村领到这里,杉本篱死后,继承了家业。菊井的两个弟子,由于没有入籍,如今依然住在一起。实际上,她们从小就是养女,两个人都取姓杉本。原名分别为静、琴实;艺名是静枝、阿清。菊井的艺名是阿春。阿清多少能看见一些,充当领路人,平素干家务,巡回时为两人做向导。瞽女的巡回时期是一定的,正月开始演出,这一个月是在高田城下,二月外出,21日之前躲在附近,等到三月化雪时再到海岸地方,24日回到高田参加妙音法会。山王祭一结束,20日到东颈城郡巡回,六月归来。六月初到长野县。听说最远到伊那谷。这些瞽女所到之处都有瞽女旅馆,由各村的大户人家经办管理。瞽女一住下来,全村男女老少一起拥来,听瞽女演唱歌曲。每年,按照一定的路线,继续着候鸟般的旅行。这些全盲的女人们!
越后和信浓的村庄,每年都数着日子等待这些瞽女的到来。听说瞽女一到,就给她们洗草鞋。
从师傅开始,按顺序脱掉草鞋,弟子坐在下座,等这些例行的事情一结束,就住进旅馆。看到这些盲目的女子遵照自古以来的规矩做事的动作,村民们都感动了。解行李也分先后,拿筷子也分先后,弟子对师傅言听计从。例如,吃完饭时都把碗碟用手指抹净吃掉。最后领来开水,洗过碗碟后再喝到肚里。她们一心不想给旅馆的主人添麻烦,她们知道一粒米来之不易。
瞽女从各村里讨米回去。漫长的旅行,背上的米越来越重,于是卖给米店换来现钱。但离家近的地方就背回去。她们家中有巨大的米柜,顺序储存着去年的陈米和今年的新米。盲女们将手伸进米柜,凭热度知道哪是陈米。
长年不自由的生活已养成习惯,再经过修行,过着地地道道的集体生活。但是,这些年轻的女子,在旅行期间,也会受到各色各样男人的诱惑,而脱离这个集体,这称为“瞽女私奔”。一旦同男人有约的盲女,离开伙伴,就不准再回瞽女院了。高田的瞽女,现在只有三人,据说都有过儿女私情,被除过名的。
“因为是盲女,跑到男人那里,落得个不幸结局的人也很多。我认识两三个私奔的瞽女,都遭到了不幸。”
市川先生陪我到本町四丁目的杉本家,他在路上这样对我说。
“女人们的可哀,从瞽女这里尤感悲惨。”
三
本町四丁目的杉本菊井家,位于积雪的“雁木”下。所谓“雁木”,是这地方的一个特色,道路上突出一间房子,占据着门前的通道。如今,这雁木的屋顶堆满了雪。车道上也积满了从屋上除下的雪。本町是高田市庶民阶级的居住区,家家都住在筒子屋里,只有一座房顶。一排排人家只有一道墙壁相隔。我们在一户旧格子门紧闭的人家前头停车了。
门口只有一块写有“杉本菊井”的名牌,此外找不到什么“瞽女之家”的招牌。进门有卖店,里面有客厅,再向里有一间内房,隔一条过道儿是厨房。这种狭长的建筑为高田一带所独有,可以看成是古代城下町工匠的住所。进去一看,一个穿着黑色外衣、团缩着身子的50多岁的女子,孤单单坐在那里迎接我们。是向导阿清。“哦,快请进。”穿过客厅,这里简直像夜里一般黑暗。本来,盲目的人家,黑暗是当然的。进入里间屋子,这里有地炉,蒙着被子。因为早得知我们要来,故用温暖的地炉招待我们。不久,盲目的静也来了。师傅阿春也从楼上下来了。阿春今年70岁,静51岁,阿清52岁。三人在一起生活,阿春也穿着黑色的和服,罩着外套。三人约好了似的,后领上围着毛线巾。
“大老远的,来到这个寒酸的地方……”
阿春低头行礼,头发已经全白。不一会儿,三个盲女也坐在地炉旁,和我们(市川先生、朝仓先生、Y君和我)四人面对面,谈起了瞽女的苦难的生活。
“7岁上眼睛坏了,母亲带我去找杉壶的药师看,也没能治好。医生也说,你的眼睛没法治了……有一天,父亲一边编草袋一边对我说:阿春呀,你这一生眼睛坏了,不能和一般人家的孩子上学了,只能当按摩师或瞽女了。你究竟想干哪一行呢?我问父亲:当按摩师干些什么事呢?父亲说:给人揉揉肩,捶捶腰,挣些点心和现钱呗。我又问:当瞽女呢?父亲又说:学习弹三味线和唱歌,走到哪里人家都会给些点心和现钱的。我说:不当按摩师,我要当瞽女。于是,父亲把我托付给当时这里的篱师傅,7岁时就被领过来了。”
7岁时到这里后,就住在瞽女院里,想父母想得受不了。据说父亲临走时说:“你在这里住10天,我再来领你。”可是这个10天总也过不完。就这么被篱师傅哄骗着长大了。70岁的阿春讲起那时候的事,眼里溢满了泪水。对于两个弟子来说,师傅的身世,不光是今天,也许过去听到过多次,但每听一次,都要哭上一场。
“8岁时学弹三味线,师傅教我反手从背后弹琴,好半天摸不到弦。第一次巡回演出,是没有化雪的三月初,走到哪里哪里都又是雨是雪。当时的布袜子光有盖儿,没有底儿,脚泡在扑哧扑哧的泥水里,冻得直哭。师傅叫住一辆过路的马车:‘让这孩子上去吧。’车夫就叫我上车了。师傅告诉我说:‘路上脚踏在泥水里觉得冷,是因为出门时没有赤脚。要是一出门就打赤脚,途中遇到泥水也会觉得暖暖的。’真是难为她这样教导我。”
这个瞽女从盲目的幼年起就没有读过一本书,我们却从她口中听到了万卷书里都无法找到的人生哲学。听着听着,我的眼睛自然也湿了。静也不时用手巾擦眼泪。“有个瞽女不愿再干了,去信州旅行时喜欢上一个搞按摩的男人,一直不回来。夫妇俩都在上田做按摩生意。结果遭到不幸,肚子里怀着孩子跑回来了。因为有了规矩,她不能再进家门。孩子生下来还是不幸,麻烦了别人自己也死了。对男人如此痴情的女人有的是。
“我自继承杉本家的祖业以来,现在70岁了。要问我今日还想什么,我只想下辈子一定生为明眼人。所以,我每天都给橱上的药师菩萨磕头。”
我向墙边看去,那里确有一个衣橱,听市川先生说,盲女们每天用干布揩抹衣橱。橱上有小型的祠堂,牛奶瓶里插着一株枯萎的花。
“那边的人是前几代的祖先,这边的是药师菩萨。”
对于盲人来说,物故的祖先也像到邻国旅行的亲人一般生活在黑暗里吗?对这些手指着供养的祖先和药师菩萨,说“那边的人”的人们,我并不了解。
家里很暗,这里看不到普通人家的一些日常用品,有的只是橱、佛坛和米柜。打开后边的门,门口有水井、破灶、煤火熏黑的饭锅、砧板和菜刀等。处处都收拾得很干净,一尘不染。一打听,才知道盲女们从师傅开始轮流打扫房间,先用手把垃圾收集到一起,然后仔细把榻榻米扫净。
问起从早到晚这种不自由的生活是如何安排的,发现我们这些健康人所忽略的地方,瞽女们都做得一丝不苟,井井有条。
我想起小时候看到祖母也是摸索着自己拿饭碗,拿筷子,吃罢饭亲手把碗洗干净。这类事我在进入佛门后的禅寺生活里也学过。瞽女的生活吸收了禅宗和尚日常的规范。
我们离开时,三个瞽女排坐在门口,上手是师傅、静,下手是做向导的阿清。她们郑重地行着礼说:“下雪了,回去时请路上当心。下次来高田,欢迎再到这里做客。”
四
市川信次先生和这些高田瞽女共同生活了50年。他给我看了她们出席妙音法会一些照片,那时菊井才30岁光景,静10多岁,挽着圆发髻。瞧着瞧着,我的眼睛湿润了。这位一直亲切照顾瞽女的人士继续说:
“有个瞽女到寺泊去了,也是因为男人问题被除名的。有段时间她在银行前一带独自弹着三味线乞讨,不知何时去了寺泊,同那男人住到一起了。此后过了10多年,我受NHK之邀,在电台节目讲述高田瞽女们的故事。当时从寺泊来了封信,那位丈夫请我务必把他妻子也一同放进节目里。看来,瞽女到寺泊后,仍然在说书。因此,我便想办法叫瞽女来入伙。我请求大家下次把她也放进节目里了。于是,夫妇欢天喜地一起来找我,问参加这个节目要花多少钱。看那高兴的样子。夫妇俩抱着录音带回到了寺泊。这个瞽女几年前死了。寺泊是位于遥远的海岸边的村庄,瞽女死在那里实在可怜。我寄去了香火钱,她丈夫来信表示感谢,还说:‘我本来很喜欢这把三味线,您特地寄来香火钱,我不要您的钱,就把妻子用过的三味线送您保存吧。’说着说着,就送到我这里了。这位丈夫人也很好,是个好心眼儿的老爷子……他能娶盲目的瞽女为妻,这种男子心眼儿就是好嘛!”
寺泊这位丈夫是个好人,出奔的瞽女,摆脱了在银行前铺着草席的乞讨生活,现在抱着电台的磁带长眠地下了。但其中也有不幸的瞽女。一个瞽女由高田跑到高崎在,市川先生20年前还去探访过她。那里是贫民窟,在破败的房子里,一个犯有前科的打短工的男人做了这个瞽女的丈夫。市川先生战战兢兢掏出名片,同思念很久的这个瞽女见面了。行为粗野的盲女当着市川先生的面,凑近佛坛说:
“妈,你也一块儿来同市川先生聊聊吧。”
随后抱着死去的师傅的牌位放在桌上,谈起往昔高田时代的事。当然,这个出奔的瞽女也是全盲。这位流落到高崎在的盲女,抱着养母师傅的牌位,煞有介事地说:“妈,你也一起来听。”市川先生至今还为她那一声亲切的呼唤而感动。
五
我们都是明眼人,称死去的人将要去的天国为冥途,而且认为那是一个漆黑的地方。但是盲目的瞽女们从一生下来,或者自六七岁生眼病时起就活在黑暗的世界。她们反复亲自体验着一出家门就光脚感到雪水也是温暖的生活。她们在大雪纷纷的信浓山路上沿途乞食,眼里看不到山野和善光寺的屋顶,也看不到火车飘飞的烟雾。漫长的旅途一片黑暗。她们一定认为黄泉之路也在这条路的延长线上吧。那些紧紧抱着已死去师傅的牌位的孤儿们的美好心灵,不能不使我感到悲泣和震动。
事情还未弄明白,
一本书就念完了。
别夫抛子到哪里?
回到信太身边栖。
虽说有了这主意,
且慢,让我想仔细。
今生尚有一留连,
乳房鼓胀喂我儿。(中略)
十月怀胎实不易,
春去秋来喜产子。
如今我儿已五岁,
即刻投奔信太去,
明日纵死不足惜。
这是瞽女演唱的《葛叶别子歌》中的一段。像这种只花30分钟的短篇故事,阿春和静都背诵了50多则,每年雪一化,就整装出外巡回演出,以赚取全年的生活费。
这时,我在积雪的高田想起一件事:到城市饭店等地从事按摩的女人,都是染指甲的年轻姑娘。如今,城市里盲人按摩师的职业也被剥夺了。现在到了健康的明眼姑娘从事按摩的时代。日本没有哪一位县知事敢发布这样的条令:将按摩的权利只授给盲女们,把明眼姑娘从这个业界放逐出去。现在难道又是可怕的武家政治时代吗?过去的侯爷为盲女们建宅院,发从艺的许可证,给予了亲切的照顾。丰穰的新平原的农家,自古以来,天天数着日子等待瞽女们的到来。
啊,日本在这方面似乎丢掉了什么。我并不想说什么三个没有血缘关系的盲女在积雪的高田手拉手生活的姿影是对政治的无言的抗议。她们自幼在黑暗的世界上苦斗,温暖的手相握在一起。
杉本阿春,静,向导阿清!祝你们永远健康。到了冰雪消融的时节,我还会去看望你们。到了越后一定去。你们多保重。
(《日本名家随笔选》第301页~第310页,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老 犁荐)
一
我现在越后的高田市。从前天起,这地方下大雪。今天是3月9日,大街小巷一片银白。人们说,这是1963年那场大雪以来最大的雪。房屋、道路、山野,风雪迷漫。我在新一直呆到昨天。新 不像这里,街上几乎全除了雪。来到高田,全变了。从站前到长养馆旅馆,汽车沿铁道线行驶,途中遇到没有除雪的地方,就得停下来。绕道好容易到达旅馆。每条道路,两边的屋顶落下的雪,堆积到房檐。人们拿出雪铲,汗流津津地把门口铲出一块空地,整个城市被雪墙封闭起来了。商店街一片死寂,风刮得很猛。
我从远方到这深雪的城市访问瞽女。所谓瞽女,就是盲目的女艺人。只有高田市才有这些女瞎子了。我是来看盲目女艺人居住的“瞽女之家”的。
陪同我的是新井市的市川信次先生,我同他从几年前结交,他告诉我许多有关高田市瞽女的历史和今天的生活情况。说起来,我对瞽女特别关心。请原谅我谈点个人的事,我同样出生于北国海边的若狭,有个盲目的祖母。这个祖母在我5岁时死了,她经常背我到瞽女常来的阿弥陀堂去。若狭一带,也有瞽女来,她们坐在村头或好心人的房檐边说书或演唱文弥歌谣。白色的和服,带着金丝项圈,拄着悬铃的锡杖,背着三味线。她们都是40岁以上的盲女,各人都有一个女孩儿引路。不知怎的,我们从幼小的时代起,就没把这些瞽女看成一般的“叫花子”或“乞丐”。每年积雪消融的初春,都巴望快些看到她们的身影。我的祖母是全盲,她也许更盼望她们来访吧。我在孩子时代就听说过,人们在村头的阿弥陀堂的炉场里焚起火,同已经住下来的瞽女一行彻夜长谈。那是5岁的时候,到现在,记忆已经模糊了,但还知道瞽女个个都很会说话。
若狭也有瞽女来,每想起全盲的死去的祖母,也就想起她们来,心里好不怀念。关于瞽女和祖母,我已经写进几部小说里了。不知为何,一想起瞽女,就感到十分亲切。
二
市川信次先生写了一本关于高田瞽女的小册子。据书上说,现在高田的瞽女是宽永时期越前的侯爷松平光长移封高田时带领来的,当时由一个叫做川口御坊的人管理这些盲女。越前是若狭的领国,这位邻国的侯爷建立了瞽女的制度,我现在依然不能不感到这是一种奇缘。当时出现了瞽女院,汇集着盲目的子女,跟称做师傅的院长学艺过日子。起初只有几个人吧?文化十一年56人,组织了“瞽女会”。明治维新后,仍然保持着这种形态,到各地巡回演出,继续过着乞讨钱米的生活。明治三十四年89人,大正十一年44人,昭和八年减到23人,太平洋战争后只剩3人。今天,这3个瞽女住在高田市,继续过着一如往昔的游艺生活,乞讨钱米,到越后、信浓的村子旅行。
瞽女的师傅也就是院主,当然也是全盲。她从小就跟上一辈师傅学艺。不到村子巡回演出的时候,便在家中教弟子三味线和歌谣,因为盲目,自然没有书本。三味线手把手儿教,歌谣也只能口授。弟子们都是师傅的养女。高田现存的本町四丁目的师傅叫杉本菊井,7岁时由先前的师傅杉本篱从中颈城郡诹访村领到这里,杉本篱死后,继承了家业。菊井的两个弟子,由于没有入籍,如今依然住在一起。实际上,她们从小就是养女,两个人都取姓杉本。原名分别为静、琴实;艺名是静枝、阿清。菊井的艺名是阿春。阿清多少能看见一些,充当领路人,平素干家务,巡回时为两人做向导。瞽女的巡回时期是一定的,正月开始演出,这一个月是在高田城下,二月外出,21日之前躲在附近,等到三月化雪时再到海岸地方,24日回到高田参加妙音法会。山王祭一结束,20日到东颈城郡巡回,六月归来。六月初到长野县。听说最远到伊那谷。这些瞽女所到之处都有瞽女旅馆,由各村的大户人家经办管理。瞽女一住下来,全村男女老少一起拥来,听瞽女演唱歌曲。每年,按照一定的路线,继续着候鸟般的旅行。这些全盲的女人们!
越后和信浓的村庄,每年都数着日子等待这些瞽女的到来。听说瞽女一到,就给她们洗草鞋。
从师傅开始,按顺序脱掉草鞋,弟子坐在下座,等这些例行的事情一结束,就住进旅馆。看到这些盲目的女子遵照自古以来的规矩做事的动作,村民们都感动了。解行李也分先后,拿筷子也分先后,弟子对师傅言听计从。例如,吃完饭时都把碗碟用手指抹净吃掉。最后领来开水,洗过碗碟后再喝到肚里。她们一心不想给旅馆的主人添麻烦,她们知道一粒米来之不易。
瞽女从各村里讨米回去。漫长的旅行,背上的米越来越重,于是卖给米店换来现钱。但离家近的地方就背回去。她们家中有巨大的米柜,顺序储存着去年的陈米和今年的新米。盲女们将手伸进米柜,凭热度知道哪是陈米。
长年不自由的生活已养成习惯,再经过修行,过着地地道道的集体生活。但是,这些年轻的女子,在旅行期间,也会受到各色各样男人的诱惑,而脱离这个集体,这称为“瞽女私奔”。一旦同男人有约的盲女,离开伙伴,就不准再回瞽女院了。高田的瞽女,现在只有三人,据说都有过儿女私情,被除过名的。
“因为是盲女,跑到男人那里,落得个不幸结局的人也很多。我认识两三个私奔的瞽女,都遭到了不幸。”
市川先生陪我到本町四丁目的杉本家,他在路上这样对我说。
“女人们的可哀,从瞽女这里尤感悲惨。”
三
本町四丁目的杉本菊井家,位于积雪的“雁木”下。所谓“雁木”,是这地方的一个特色,道路上突出一间房子,占据着门前的通道。如今,这雁木的屋顶堆满了雪。车道上也积满了从屋上除下的雪。本町是高田市庶民阶级的居住区,家家都住在筒子屋里,只有一座房顶。一排排人家只有一道墙壁相隔。我们在一户旧格子门紧闭的人家前头停车了。
门口只有一块写有“杉本菊井”的名牌,此外找不到什么“瞽女之家”的招牌。进门有卖店,里面有客厅,再向里有一间内房,隔一条过道儿是厨房。这种狭长的建筑为高田一带所独有,可以看成是古代城下町工匠的住所。进去一看,一个穿着黑色外衣、团缩着身子的50多岁的女子,孤单单坐在那里迎接我们。是向导阿清。“哦,快请进。”穿过客厅,这里简直像夜里一般黑暗。本来,盲目的人家,黑暗是当然的。进入里间屋子,这里有地炉,蒙着被子。因为早得知我们要来,故用温暖的地炉招待我们。不久,盲目的静也来了。师傅阿春也从楼上下来了。阿春今年70岁,静51岁,阿清52岁。三人在一起生活,阿春也穿着黑色的和服,罩着外套。三人约好了似的,后领上围着毛线巾。
“大老远的,来到这个寒酸的地方……”
阿春低头行礼,头发已经全白。不一会儿,三个盲女也坐在地炉旁,和我们(市川先生、朝仓先生、Y君和我)四人面对面,谈起了瞽女的苦难的生活。
“7岁上眼睛坏了,母亲带我去找杉壶的药师看,也没能治好。医生也说,你的眼睛没法治了……有一天,父亲一边编草袋一边对我说:阿春呀,你这一生眼睛坏了,不能和一般人家的孩子上学了,只能当按摩师或瞽女了。你究竟想干哪一行呢?我问父亲:当按摩师干些什么事呢?父亲说:给人揉揉肩,捶捶腰,挣些点心和现钱呗。我又问:当瞽女呢?父亲又说:学习弹三味线和唱歌,走到哪里人家都会给些点心和现钱的。我说:不当按摩师,我要当瞽女。于是,父亲把我托付给当时这里的篱师傅,7岁时就被领过来了。”
7岁时到这里后,就住在瞽女院里,想父母想得受不了。据说父亲临走时说:“你在这里住10天,我再来领你。”可是这个10天总也过不完。就这么被篱师傅哄骗着长大了。70岁的阿春讲起那时候的事,眼里溢满了泪水。对于两个弟子来说,师傅的身世,不光是今天,也许过去听到过多次,但每听一次,都要哭上一场。
“8岁时学弹三味线,师傅教我反手从背后弹琴,好半天摸不到弦。第一次巡回演出,是没有化雪的三月初,走到哪里哪里都又是雨是雪。当时的布袜子光有盖儿,没有底儿,脚泡在扑哧扑哧的泥水里,冻得直哭。师傅叫住一辆过路的马车:‘让这孩子上去吧。’车夫就叫我上车了。师傅告诉我说:‘路上脚踏在泥水里觉得冷,是因为出门时没有赤脚。要是一出门就打赤脚,途中遇到泥水也会觉得暖暖的。’真是难为她这样教导我。”
这个瞽女从盲目的幼年起就没有读过一本书,我们却从她口中听到了万卷书里都无法找到的人生哲学。听着听着,我的眼睛自然也湿了。静也不时用手巾擦眼泪。“有个瞽女不愿再干了,去信州旅行时喜欢上一个搞按摩的男人,一直不回来。夫妇俩都在上田做按摩生意。结果遭到不幸,肚子里怀着孩子跑回来了。因为有了规矩,她不能再进家门。孩子生下来还是不幸,麻烦了别人自己也死了。对男人如此痴情的女人有的是。
“我自继承杉本家的祖业以来,现在70岁了。要问我今日还想什么,我只想下辈子一定生为明眼人。所以,我每天都给橱上的药师菩萨磕头。”
我向墙边看去,那里确有一个衣橱,听市川先生说,盲女们每天用干布揩抹衣橱。橱上有小型的祠堂,牛奶瓶里插着一株枯萎的花。
“那边的人是前几代的祖先,这边的是药师菩萨。”
对于盲人来说,物故的祖先也像到邻国旅行的亲人一般生活在黑暗里吗?对这些手指着供养的祖先和药师菩萨,说“那边的人”的人们,我并不了解。
家里很暗,这里看不到普通人家的一些日常用品,有的只是橱、佛坛和米柜。打开后边的门,门口有水井、破灶、煤火熏黑的饭锅、砧板和菜刀等。处处都收拾得很干净,一尘不染。一打听,才知道盲女们从师傅开始轮流打扫房间,先用手把垃圾收集到一起,然后仔细把榻榻米扫净。
问起从早到晚这种不自由的生活是如何安排的,发现我们这些健康人所忽略的地方,瞽女们都做得一丝不苟,井井有条。
我想起小时候看到祖母也是摸索着自己拿饭碗,拿筷子,吃罢饭亲手把碗洗干净。这类事我在进入佛门后的禅寺生活里也学过。瞽女的生活吸收了禅宗和尚日常的规范。
我们离开时,三个瞽女排坐在门口,上手是师傅、静,下手是做向导的阿清。她们郑重地行着礼说:“下雪了,回去时请路上当心。下次来高田,欢迎再到这里做客。”
四
市川信次先生和这些高田瞽女共同生活了50年。他给我看了她们出席妙音法会一些照片,那时菊井才30岁光景,静10多岁,挽着圆发髻。瞧着瞧着,我的眼睛湿润了。这位一直亲切照顾瞽女的人士继续说:
“有个瞽女到寺泊去了,也是因为男人问题被除名的。有段时间她在银行前一带独自弹着三味线乞讨,不知何时去了寺泊,同那男人住到一起了。此后过了10多年,我受NHK之邀,在电台节目讲述高田瞽女们的故事。当时从寺泊来了封信,那位丈夫请我务必把他妻子也一同放进节目里。看来,瞽女到寺泊后,仍然在说书。因此,我便想办法叫瞽女来入伙。我请求大家下次把她也放进节目里了。于是,夫妇欢天喜地一起来找我,问参加这个节目要花多少钱。看那高兴的样子。夫妇俩抱着录音带回到了寺泊。这个瞽女几年前死了。寺泊是位于遥远的海岸边的村庄,瞽女死在那里实在可怜。我寄去了香火钱,她丈夫来信表示感谢,还说:‘我本来很喜欢这把三味线,您特地寄来香火钱,我不要您的钱,就把妻子用过的三味线送您保存吧。’说着说着,就送到我这里了。这位丈夫人也很好,是个好心眼儿的老爷子……他能娶盲目的瞽女为妻,这种男子心眼儿就是好嘛!”
寺泊这位丈夫是个好人,出奔的瞽女,摆脱了在银行前铺着草席的乞讨生活,现在抱着电台的磁带长眠地下了。但其中也有不幸的瞽女。一个瞽女由高田跑到高崎在,市川先生20年前还去探访过她。那里是贫民窟,在破败的房子里,一个犯有前科的打短工的男人做了这个瞽女的丈夫。市川先生战战兢兢掏出名片,同思念很久的这个瞽女见面了。行为粗野的盲女当着市川先生的面,凑近佛坛说:
“妈,你也一块儿来同市川先生聊聊吧。”
随后抱着死去的师傅的牌位放在桌上,谈起往昔高田时代的事。当然,这个出奔的瞽女也是全盲。这位流落到高崎在的盲女,抱着养母师傅的牌位,煞有介事地说:“妈,你也一起来听。”市川先生至今还为她那一声亲切的呼唤而感动。
五
我们都是明眼人,称死去的人将要去的天国为冥途,而且认为那是一个漆黑的地方。但是盲目的瞽女们从一生下来,或者自六七岁生眼病时起就活在黑暗的世界。她们反复亲自体验着一出家门就光脚感到雪水也是温暖的生活。她们在大雪纷纷的信浓山路上沿途乞食,眼里看不到山野和善光寺的屋顶,也看不到火车飘飞的烟雾。漫长的旅途一片黑暗。她们一定认为黄泉之路也在这条路的延长线上吧。那些紧紧抱着已死去师傅的牌位的孤儿们的美好心灵,不能不使我感到悲泣和震动。
事情还未弄明白,
一本书就念完了。
别夫抛子到哪里?
回到信太身边栖。
虽说有了这主意,
且慢,让我想仔细。
今生尚有一留连,
乳房鼓胀喂我儿。(中略)
十月怀胎实不易,
春去秋来喜产子。
如今我儿已五岁,
即刻投奔信太去,
明日纵死不足惜。
这是瞽女演唱的《葛叶别子歌》中的一段。像这种只花30分钟的短篇故事,阿春和静都背诵了50多则,每年雪一化,就整装出外巡回演出,以赚取全年的生活费。
这时,我在积雪的高田想起一件事:到城市饭店等地从事按摩的女人,都是染指甲的年轻姑娘。如今,城市里盲人按摩师的职业也被剥夺了。现在到了健康的明眼姑娘从事按摩的时代。日本没有哪一位县知事敢发布这样的条令:将按摩的权利只授给盲女们,把明眼姑娘从这个业界放逐出去。现在难道又是可怕的武家政治时代吗?过去的侯爷为盲女们建宅院,发从艺的许可证,给予了亲切的照顾。丰穰的新平原的农家,自古以来,天天数着日子等待瞽女们的到来。
啊,日本在这方面似乎丢掉了什么。我并不想说什么三个没有血缘关系的盲女在积雪的高田手拉手生活的姿影是对政治的无言的抗议。她们自幼在黑暗的世界上苦斗,温暖的手相握在一起。
杉本阿春,静,向导阿清!祝你们永远健康。到了冰雪消融的时节,我还会去看望你们。到了越后一定去。你们多保重。
(《日本名家随笔选》第301页~第310页,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老 犁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