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作文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生活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素材积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
关键词 现代媒体 作文教学 兴趣 素材 评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怎样才能引导小学生走出“作文难,难作文”的怪圈呢?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也为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在作文教学中,我主要作了以下尝试:
一、激发兴趣
教育家赞可夫曾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到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儿童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利用多媒体,能够突破时空限制,把人、事、物、景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身临其境的实践机会,弥补了学生生活实际和体验方面的缺陷。这样,扫除了“写什么”的难题,自然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听过一位老师执教的作文课《做客》,就是将生活中一次做客的情景拍摄下来,引导学生做配音演员,不仅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更有效地激起了学生们的写作兴趣。老师让学生看着画面给人物配音,学生个个瞪大双眼,兴趣盎然地说着,被叫上台的更是高兴无比,全体学生都格外投入。此时,老师顺势引导学生写下刚才激动的场面以及自己的心情。由于是亲身经历,对过程及结果较清楚,写下来自然不费力。这样玩中说,说中写,写中玩,既完成了作文训练,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发展了思维,更让学生有事可写,有话想说。
二、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传统的作文教学,老师局限于课堂,习惯于教师命题、学生“榨”文。但随着年级的升高,作文量的增加,学生就越发感到材料的贫乏。教师运用多媒体,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将大自然花草鸟兽的奇特风光,异国他乡的民族风情,宇宙间的无穷奥秘展现于屏幕之上。学生们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增长了知识,同时也为他们表达真情实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阅读鉴赏时,遇到需要记忆及积累的材料,教师可创设声音、图像的情境,在屏幕上显现相关语句,反复诵读,加深学生的感悟。
在教学《二泉映月》时,我引导学生通过“双目失明”“卖艺度日”“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等重点语句的品读,一遍又一遍朗读“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地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学生体会到了这泉声实际上就是阿炳的心声,这一泓清泉仿佛是他的知己,这似水的月光便是他的亲人。在此基础上,学生情动而辞发。长此以往,学生反复诵读,勤于“采集”,习作的素材便会丰富起来。
三、活动开放
语文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加之学科本身的特点,应该是一个全方位的开放系统。在活动化教学中,活动手段的开放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1.开展校园文化、艺术、体育活动。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可以活跃校园的精神文化氛围。通过艺术节、文化节、体育节等形式,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的艺术素养。
2.自建班级网页。
我们就专门在学校“翠竹苑论坛”上建立了一个供全班学生课后学习交流的乐园——春笋破土。从此学生们在网络这个平台上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他们可以在此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在平等友好的沟通中增长知识。有的同学上传了自己的读书笔记,在一段段麻辣点评中加深了领悟;有的同学将自己的苦恼发表在心情专栏里,引来了款款温馨的话语,一阵开导之后,烦恼烟消云散;有的同学将旅行的照片晒在动感影集里,让大家一起领略异域风情,共享行万里路的乐趣。孩子们在发帖与回帖的过程中,与同学互动交流,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
四、呈现评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语文活动化教学中,由于教师适时、合理地创设了学生喜爱的学习活动,所以学生们能积极参与其间,兴趣盎然,领悟学习的喜悦,获得了成功的满足,从而拓宽了学生视野,充分发展了他们的个性,培养了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全面素质。
在评改作文《我崇拜的人》时,我把先写完的几篇作文展示在屏幕上,品词析句,共同评改。有的同学认为,要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表现人物的特点,所以几个人一组,重点修改这些方面;有的同学认为,要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所以他们重点从写事的角度去修改相关语句。几轮讨论过后,每个小组都有了几点修改意见。各组推荐代表发言后,大家群策群力。不一会儿,一篇篇修改后的新作便应运而生了。
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立体地展示了认识对象,多角度地表现了作文内容,扩展了学生认识领域,丰富了学生的积累,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效益。
关键词 现代媒体 作文教学 兴趣 素材 评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怎样才能引导小学生走出“作文难,难作文”的怪圈呢?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也为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在作文教学中,我主要作了以下尝试:
一、激发兴趣
教育家赞可夫曾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到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儿童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利用多媒体,能够突破时空限制,把人、事、物、景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身临其境的实践机会,弥补了学生生活实际和体验方面的缺陷。这样,扫除了“写什么”的难题,自然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听过一位老师执教的作文课《做客》,就是将生活中一次做客的情景拍摄下来,引导学生做配音演员,不仅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更有效地激起了学生们的写作兴趣。老师让学生看着画面给人物配音,学生个个瞪大双眼,兴趣盎然地说着,被叫上台的更是高兴无比,全体学生都格外投入。此时,老师顺势引导学生写下刚才激动的场面以及自己的心情。由于是亲身经历,对过程及结果较清楚,写下来自然不费力。这样玩中说,说中写,写中玩,既完成了作文训练,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发展了思维,更让学生有事可写,有话想说。
二、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传统的作文教学,老师局限于课堂,习惯于教师命题、学生“榨”文。但随着年级的升高,作文量的增加,学生就越发感到材料的贫乏。教师运用多媒体,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将大自然花草鸟兽的奇特风光,异国他乡的民族风情,宇宙间的无穷奥秘展现于屏幕之上。学生们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增长了知识,同时也为他们表达真情实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阅读鉴赏时,遇到需要记忆及积累的材料,教师可创设声音、图像的情境,在屏幕上显现相关语句,反复诵读,加深学生的感悟。
在教学《二泉映月》时,我引导学生通过“双目失明”“卖艺度日”“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等重点语句的品读,一遍又一遍朗读“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地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学生体会到了这泉声实际上就是阿炳的心声,这一泓清泉仿佛是他的知己,这似水的月光便是他的亲人。在此基础上,学生情动而辞发。长此以往,学生反复诵读,勤于“采集”,习作的素材便会丰富起来。
三、活动开放
语文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加之学科本身的特点,应该是一个全方位的开放系统。在活动化教学中,活动手段的开放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1.开展校园文化、艺术、体育活动。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可以活跃校园的精神文化氛围。通过艺术节、文化节、体育节等形式,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的艺术素养。
2.自建班级网页。
我们就专门在学校“翠竹苑论坛”上建立了一个供全班学生课后学习交流的乐园——春笋破土。从此学生们在网络这个平台上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他们可以在此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在平等友好的沟通中增长知识。有的同学上传了自己的读书笔记,在一段段麻辣点评中加深了领悟;有的同学将自己的苦恼发表在心情专栏里,引来了款款温馨的话语,一阵开导之后,烦恼烟消云散;有的同学将旅行的照片晒在动感影集里,让大家一起领略异域风情,共享行万里路的乐趣。孩子们在发帖与回帖的过程中,与同学互动交流,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
四、呈现评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语文活动化教学中,由于教师适时、合理地创设了学生喜爱的学习活动,所以学生们能积极参与其间,兴趣盎然,领悟学习的喜悦,获得了成功的满足,从而拓宽了学生视野,充分发展了他们的个性,培养了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全面素质。
在评改作文《我崇拜的人》时,我把先写完的几篇作文展示在屏幕上,品词析句,共同评改。有的同学认为,要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表现人物的特点,所以几个人一组,重点修改这些方面;有的同学认为,要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所以他们重点从写事的角度去修改相关语句。几轮讨论过后,每个小组都有了几点修改意见。各组推荐代表发言后,大家群策群力。不一会儿,一篇篇修改后的新作便应运而生了。
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立体地展示了认识对象,多角度地表现了作文内容,扩展了学生认识领域,丰富了学生的积累,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