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文章考察了四类十九种气象事件在古汉语中的编码形式,发现它们基本都可归入谓词类型、论元类型或“论元-半通用谓词”类型.各类气象事件的本体特征决定了它们可能以何种编码类型为主导.汉语母语者对于某些气象的特有认识则会对非主导类型的出现及特定类型的具体实现形式造成影响.从上古到中古,汉语气象事件的编码从“以谓词类型为主导”变为“以论元类型为主导”,转变的动因来自汉语历史上从综合到分析、从隐含到呈现的演变趋势.文章认为,前人提出的关于演变方向的假说之所以不符合汉语的语言事实,正是因为未考虑特定语言系统的结构特点对该
【机 构】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北京100732;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深圳518055;北京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 北京10087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考察了四类十九种气象事件在古汉语中的编码形式,发现它们基本都可归入谓词类型、论元类型或“论元-半通用谓词”类型.各类气象事件的本体特征决定了它们可能以何种编码类型为主导.汉语母语者对于某些气象的特有认识则会对非主导类型的出现及特定类型的具体实现形式造成影响.从上古到中古,汉语气象事件的编码从“以谓词类型为主导”变为“以论元类型为主导”,转变的动因来自汉语历史上从综合到分析、从隐含到呈现的演变趋势.文章认为,前人提出的关于演变方向的假说之所以不符合汉语的语言事实,正是因为未考虑特定语言系统的结构特点对该现象的制约.
其他文献
文章探讨现代汉语中“毕竟”的语义识解.尽管已有研究提供了“强调说”“结论说”“转折说”“辩证说”四类解释模式,但无法避免理论上与事实上的一些问题.从现有的研究成果出发,我们认为彰显自明性是“毕竟”使用的本质,这种自明性可以从不可虚假性与不可论证性两个方面进行验证,而自明性所造成的语义后果,正是原有四类解释模式具有解释力的缘由.
文章研究的是东安方言的拷贝式话题句.根据句法表现的不同,文章将东安方言的拷贝式话题句分为对举类拷贝式话题句和非对举类拷贝式话题句两大类,详细地描述了两类拷贝式话题句的句法构造与表意特点.拷贝式话题句是东安方言的显赫句式:一方面拷贝式话题句可以表示顺列、让步、并列、肯定和强调等多种语义关系,功能拓展到了非话题领域;另一方面拷贝式话题句已经高度形态化了,形态化的结果是产生了专门表示强调功能的“次生重叠”,这种次生重叠已经无法还原为话题结构.文章预测,次生重叠最终将会和拷贝式话题结构发生库藏裂变,变成东安方言中
句末助词“佢(他)”是粤语处置范畴的典型标记.介词型处置标记(如广州话的“将”)既可用于实现句,也可用于非实现句,而句末助词型(如广州话、廉江话的“佢”)只表非现实.形式标记不同,范畴的现实性、非现实性也不同.跨方言/语言的范畴比较,存在“范畴不等值”的普遍现象.这一现象要求对不同方言/语言同一范畴的句法语义表现进行详细的描写,找出有效的语法参项.回顾语义取向和形式取向的比较方法后,文章初步归纳并提出了“静-动”结合的描写比较框架.
揭阳闽语的VVC结构可分为两类:一类表量与度增加,分别为VV+结果补语(VVR)、VV+趋向补语(VVD)和VV+介词补语(VVP);一类表短时貌或反复貌、持续貌,为VV+数量补语(VVQ).VVC结构中的VV有全叠和变叠两种形式,全叠式保留动词原有的语音形式,变叠式中前字韵母一律变为-e(η)(舒声字)/-ek(入声字).揭阳闽语的一般动词不存在独立的VV式,全叠式和变叠式均无法脱离VVC结构充当句法成分.VVC结构所在句中若具全称量化义,与VVC中表“完了”义的结果补语和句中的复数义NP有关,与动词是
“待述词”是藏语传统语法术语,包含de、te和ste三个语音变体,自七世纪古藏语时代即已存在.它实际并不是一个语法项,而是对源自指代词de“那”,且处于不同语法化阶段成分的统称.它做副动词附缀的功能非常凸显和高频,以往很少受到学者关注,既有观点往往把此功能误作并列关系,忽视了它的本质.
述宾黏合结构和述宾倒序结构的语义差异很大,述宾黏合结构是动词性结构,而述宾倒序结构重新分析为名词性的定中结构.前者是陈述性的,后者具有指称性,这是述宾倒序结构能比较自由充当修饰成分构成动宾倒置复合词的主要原因.述宾倒序结构的动词跟“N的V”结构的动词类似,丧失了一些动词的特性,弱化了动作性,凸显了指称性,具有“泛时空”特性.句法上,黏合式只能以黏合式为成分;语义上,复合词内部修饰语宜为类指性的.从松紧和轻重角度看,述宾倒序结构跟整个动宾倒置复合词和谐一致,述宾倒序结构能直接做定语构成动宾倒置复合词,是指称
“花呗”衍生出的“呗”族词在语言学上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花呗”由句了直接跨级实现为词;新的词汇结构为只有语法意义的语气词赋予了新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语气词“呗”实现了逆语法化.因“花呗”具有谐音双关的语用效果,商家纷纷效仿,以致“X呗”大量泛化.建议工具书为“呗”增加新的音义.新词形成原因为人脑优先理解语义信息、开放社会环境推动语言变化、汉语自身特点等综合因素.
根据参与主体和表义类型的区别,反复构式“N来N去”可分为单一主体反复和多主体交互反复两类,其中交互反复类“N来N去”体现出构式的互动倾向.单一主体反复类的组构成分“N”可为位移主体、位移工具、行为客体或言谈内容;多主体交互反复类的组构成分“N”可为通信工具、交互客体或互动内容.构式由主谓结构“N来”和“N去”对举凝固而成,构式化过程受到“来、去”虚化的推动,“来、去”由位移动词逐步虚化为反复标记,其语义发生了由[+位移][+方向]到[位移][+方向]再到[位移][方向]的演变过程.“N来N去”的演化过程受
泥来不分是一种常见的方言现象,分布较广.追溯历史,唐宋西北方音就有这种现象.敦煌和西夏材料中,泥、来的洪细音字都是混用的.从对音看,既有泥母字混入来母,也有来母字混入泥母,泥、来为同一音位的变体.由于人口变迁、强势方言的影响、几千年来的语音变化等,今甘宁陕晋很多地区包括敦煌、银川泥来不混,相当多的地区泥来洪混细分,泥来不分局限在山西的南区和陕西的西府等地,它们才与唐宋西北方音有整齐的对应关系.文章从唐宋时期方言地理考察,发现现今方言泥来不分的现象不是单一源头,而是有多个起源.庐陵、西蜀、京山等地的泥来不分
什么(what)感叹句是世界语言类型中一类特殊的格式,其本质是表达“由意外引起的强烈的情感情绪”.根据意外的迁移规律,该格式发展出表示肯定和积极情感的纯感叹用法,表示语用否定和消极情感的“否定”用法等.文章考察了汉语中9种格式的“什么”感叹句,它们都极大地倾向表示语用否定和消极情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许多语言中表示肯定和积极情感的“什么”感叹句只接受程度的解释,即“量的意外”.而汉语“什么”感叹句只表示“质的意外”,导致其否定意义显著.其次,文章划分出7种具体的否定类型,并解释了其触发语用否定和消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