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形表征”是指解题者在解题过程中,运用画图的方式,画出与题意相关的图形或图案,借以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背后蕴含的道理。通过一道测试题的调查,我们发现作为第一学段的最后一年,三年级学生的图形表征能力仍然较弱,较多学生仍然停留在实物替代图表征的阶段。本文就此现状,结合该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提出了3个培养学生图形表征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研究的缘起
在我校三年级上册的一次统测中,有这样的一道题:
面包车上有6位乘客,大客车上的乘客是面包车上的2倍,大客车上有多少人?
笔者对三年级段192名学生的画图情况作了统计(统计表略)。从统计的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有26%的学生无法对题意进行准确的图形表征,有74%的学生能准确地表征。在画对的学生当中,有近一半是用圆圈等实物替代图进行表征的,还有一半的学生是用线段图进行表征的。由此可见,图形表征虽直观却不简单,学生平时应进行必要的训练。那么,如何培养第一学段学生的图形表征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从学情出发,围绕教学内容,分层分阶段加强学生图形表征能力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图形表征能力。
二、教学策略
1.在数的概念教学中训练“数”的表征
第一学段的小学生的认识特点是以动作认知为起点、图形认知与符号认知协同发展的,因此在这个阶段恰当地引入图形表征,让学生学会用图形表征相关的数,并借助图形进行相应的分析和研究,变得非常有意义。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一》中,教师在演示分月饼后,可设计一个“你能画出你心目中的‘[12]’吗?”的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造。部分学生作品展示如下:
不同的作品反映出不同的思维水平。图形越接近现实,思维水平就越低;图形越抽象,思维水平就越高。此时可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更赞同哪一种方法?用谁表示“[12”]更合适呢?在对比中感受抽象的价值,体会用简洁图形表征内涵更具有一般性的优势。
2.在数的运算教学中训练“式”的表征
在第一学段的“数的运算”教学中,主要涉及四则运算,学生需要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运算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对“式”进行多元表征,经历“单一图——关系串联的实物替代图——算式”的过程,让抽象的运算算理直观化,帮助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
以教学一年级上册《加法的认识》为例。在学生看懂气球情境后,教师适时提出:你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刚才的过程吗?鼓励学生进行大胆自主的创造,经历从单一图示表征到实物替代图表征到算式表征的过程。
在实物替代图表征环节,学生有着不同的表征方式,让我们欣赏学生的作品,感受学生不同的思维品质。部分学生作品展示如下:
从以上几幅图中发现,有些学生只能抽象出单个元素,有些学生已经能将单个元素进行组合,能用圆圈、箭头甚至符号表征“合起来”的过程,形成了更有内涵的实物替代图,完成了从“点”到“线”的过渡。
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提供用图形表征“式”的机会,培养学生用图形表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
3.在解决问题教学中训练“数量关系”的表征
解决问题教学最能看出学生图形表征训练的成效。人教版修订教材后,把解决问题的题型增多、难度增大,导致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第一学段学生,解题较为困难。因此,在第一学段学生的解决问题教学中,我们更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用“图形”特别是线段图表征“数量关系”的能力。
例如,三年级上册的《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它们是教材修订后新增加的内容,需要运用图示表征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是培养学生图形表征能力的重要素材。
在《归一问题》中,已知“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求“如果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在题意图形表征过程中,学生一般会有以下几种类型:
在学生反馈环节,首先让学生对第一幅图进行评价,明确画图不能遗漏信息或问题;其次再对生2、生3的图分别进行评价,分析“它们是怎么来体现‘同样的碗’的?”归纳共同的特点;最后,组织学生说一说“你更喜欢哪一幅图?为什么?”学生言之有理即可,不需要特别强调一定要使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后续可在配套练习中增加线段图识图和画图训练。
在《归总问题》中,已知“妈妈的钱买6元1个的碗,正好可以买6个”,求“用这些钱买9元1个的碗,可以买几个?”在这题中,学生既要解读“總价不变”,并在线段图上表示为相同长度,又要用不同长的线段区分“6元”和“9元”,对于学生来说难度太大。下图中,生1、生2和生3的图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在实际的教学环节,笔者发现两个班上分别只有2个和3个学生能画出第3幅图。从实际的教学实践发现,直接引导学生研究图1,其效果不好,学生较难理解总量不变的“等长”和单价不同的“不等长”,不如直接聚焦图2,讨论“整条线段表示什么?”“同样长是反映哪条信息?”“不同样长想表达什么信息?”从而梳理各信息直接的内在联系,完成线段图的表征过程。学生慢慢积累了画图和识图的经验,完成了从实物替代图转向线段图的跨越,更重要的是形成了用线段图表征“数量关系”的策略意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师要有图形语言的教学发展观,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多用图形来表征“数”,表征“式”,表征“数量关系”,深入挖掘图形表征的内涵,感受数学的本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温州附属学校)
(责任编辑 张妤)
一、研究的缘起
在我校三年级上册的一次统测中,有这样的一道题:
面包车上有6位乘客,大客车上的乘客是面包车上的2倍,大客车上有多少人?
笔者对三年级段192名学生的画图情况作了统计(统计表略)。从统计的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有26%的学生无法对题意进行准确的图形表征,有74%的学生能准确地表征。在画对的学生当中,有近一半是用圆圈等实物替代图进行表征的,还有一半的学生是用线段图进行表征的。由此可见,图形表征虽直观却不简单,学生平时应进行必要的训练。那么,如何培养第一学段学生的图形表征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从学情出发,围绕教学内容,分层分阶段加强学生图形表征能力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图形表征能力。
二、教学策略
1.在数的概念教学中训练“数”的表征
第一学段的小学生的认识特点是以动作认知为起点、图形认知与符号认知协同发展的,因此在这个阶段恰当地引入图形表征,让学生学会用图形表征相关的数,并借助图形进行相应的分析和研究,变得非常有意义。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一》中,教师在演示分月饼后,可设计一个“你能画出你心目中的‘[12]’吗?”的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造。部分学生作品展示如下:
不同的作品反映出不同的思维水平。图形越接近现实,思维水平就越低;图形越抽象,思维水平就越高。此时可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更赞同哪一种方法?用谁表示“[12”]更合适呢?在对比中感受抽象的价值,体会用简洁图形表征内涵更具有一般性的优势。
2.在数的运算教学中训练“式”的表征
在第一学段的“数的运算”教学中,主要涉及四则运算,学生需要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运算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对“式”进行多元表征,经历“单一图——关系串联的实物替代图——算式”的过程,让抽象的运算算理直观化,帮助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
以教学一年级上册《加法的认识》为例。在学生看懂气球情境后,教师适时提出:你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刚才的过程吗?鼓励学生进行大胆自主的创造,经历从单一图示表征到实物替代图表征到算式表征的过程。
在实物替代图表征环节,学生有着不同的表征方式,让我们欣赏学生的作品,感受学生不同的思维品质。部分学生作品展示如下:
从以上几幅图中发现,有些学生只能抽象出单个元素,有些学生已经能将单个元素进行组合,能用圆圈、箭头甚至符号表征“合起来”的过程,形成了更有内涵的实物替代图,完成了从“点”到“线”的过渡。
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提供用图形表征“式”的机会,培养学生用图形表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
3.在解决问题教学中训练“数量关系”的表征
解决问题教学最能看出学生图形表征训练的成效。人教版修订教材后,把解决问题的题型增多、难度增大,导致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第一学段学生,解题较为困难。因此,在第一学段学生的解决问题教学中,我们更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用“图形”特别是线段图表征“数量关系”的能力。
例如,三年级上册的《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它们是教材修订后新增加的内容,需要运用图示表征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是培养学生图形表征能力的重要素材。
在《归一问题》中,已知“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求“如果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在题意图形表征过程中,学生一般会有以下几种类型:
在学生反馈环节,首先让学生对第一幅图进行评价,明确画图不能遗漏信息或问题;其次再对生2、生3的图分别进行评价,分析“它们是怎么来体现‘同样的碗’的?”归纳共同的特点;最后,组织学生说一说“你更喜欢哪一幅图?为什么?”学生言之有理即可,不需要特别强调一定要使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后续可在配套练习中增加线段图识图和画图训练。
在《归总问题》中,已知“妈妈的钱买6元1个的碗,正好可以买6个”,求“用这些钱买9元1个的碗,可以买几个?”在这题中,学生既要解读“總价不变”,并在线段图上表示为相同长度,又要用不同长的线段区分“6元”和“9元”,对于学生来说难度太大。下图中,生1、生2和生3的图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在实际的教学环节,笔者发现两个班上分别只有2个和3个学生能画出第3幅图。从实际的教学实践发现,直接引导学生研究图1,其效果不好,学生较难理解总量不变的“等长”和单价不同的“不等长”,不如直接聚焦图2,讨论“整条线段表示什么?”“同样长是反映哪条信息?”“不同样长想表达什么信息?”从而梳理各信息直接的内在联系,完成线段图的表征过程。学生慢慢积累了画图和识图的经验,完成了从实物替代图转向线段图的跨越,更重要的是形成了用线段图表征“数量关系”的策略意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师要有图形语言的教学发展观,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多用图形来表征“数”,表征“式”,表征“数量关系”,深入挖掘图形表征的内涵,感受数学的本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温州附属学校)
(责任编辑 张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