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护理在内科急诊中的应用效果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kejin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在护理内科急诊时无缝隙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把2013年9月至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0例内科急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研究,每组各40例,对观察组采用无缝隙的护理,而对照组使用正常的护理。观察对比这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且将患者精神心理状态和不良反应总结分析。结果 :观察组内的患者的焦急、担心害怕等心理状况对比对照组内患者明显减少(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方便程度与满意度远远高于对照组。综上,观察组使用无缝隙护理方法的疗效明显的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显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 5)。结论:观察组使用的无缝隙护理方法能够明显的纾解急诊内科患者的紧张担心等问题,能让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尽早出院,患者对无缝隙护理的满意度较强,患者的不良反应减少,无缝隙护理在内科急诊中更加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无缝隙 护理 内科急诊
  临床研究证明,在内科急诊中使用无缝隙护理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在医院里护理质量的好坏与否直接联系到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特别是急诊中的护理。医院中能够体现它医疗水平的重要部分是护理,所以需要更多的研究选取最适合的护理模式,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而本次研究的护理无缝隙模式保障了急诊病人需求,以人为本的无缝隙护理模式更有着一套特有的方式来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能让患者在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中恢复健康。近两年的研究发现,在加入无缝隙护理模式后,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值都有所提高,现将方法报告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选取80例内科的急诊患者,均为2013年4月至2015年2月间住入我院,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在对照组中,有23例男性和17例女性;平均年龄为(38.65±3.14)岁;平均病程为(5.31±0.96)天。在观察组中,有21例男性和19例女性;平均年龄为(39.43±0.82)岁;平均病程为(4.97±1.24)天。在一般资料中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具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期间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一样,但采用无缝隙模式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对照组就实施一般护理模式,可行方法如下:在急诊内科中建立无缝隙护理模式,并成立无缝隙护理的小组,小组中根据经验划分成员,把全科护理人员分为多个三人小组。经验丰富的护士来充当护士长,护士长负责排班,严格遵循三班制,采取无缝隙模式坚守急症科内患者防范于未然。急救病人入院时需护士长安排工作,务必有条不紊的进行抢救。无缝隙护理各小组要明确分工,务必把护理工作做到井然有序。交接班或者调班的护士务必记录好情况,不可出现间隙,确保患者的安全性,对小组成员进行严格的管理模式以便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也能让他们了解竞争性争取做到更好的护理。平时例会总结工作后让成员多多交流感情,这样能提高组员间的配合度也是提高效率。
  2 结果
  2.1 对于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比较,入院时两组的抑郁、焦虑担心害怕等不良情绪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护理后观察组的不良情绪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分析见表1
  2.2 对于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比较,但观察组的恢复速度和死亡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见分析结果如下表2
  3 结论
  本次所研究的无缝隙护理是一种能够体现医院医疗水平的护理方式。无缝隙护理让护理风险大大的降低,无缝隙护理模式规范了每一个护理人员的行为,成功的避免了交头接耳的情况,增强了他们的注意力。具有环环相接特点的无缝隙模式的文件记录交接方法更加完善科学。在患者急症进院的时候,护理人员有条理性的抢救能让患者得到信心变得不那么紧张了。在患者急救过需要进一步的治疗时,医护人员一丝不漏的观察治疗避免了后续反应抢救不及时的情况,挽救诸多宝贵的生命。对于护理人员,无缝隙模式让每一位护士都能密切参与到患者治疗中去,严格的管理把任务分配到每人手中,责任也是个人承担,让被动的护理人员变为主动,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感,护理人员在薄弱时间段、高峰工作段、薄弱时间段的增加大大的缓解了护士的压力和疲劳感。。根据研究结果分析表明,观察组的不良情绪减少率明显比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康复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 P<0.05)。
  综上所述,以无缝隙的护理方法来进行护理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苏琴,顾琴,黄华.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提高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满意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12(24):139-643.
  [2]梁爱婵.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手足口病患儿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4,03(30):823-642
  [3]曾亮芳.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0(21):179-178.
其他文献
【摘要】 (贵州省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黔东南556000)  【摘要】医学教学要求理论与实践并重,儿科护理教学作为护理教学的一项重要课程,更强调师生在课堂上的相互配合以及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导护生提高动手能力,和学习积极性,使医学课堂变成生动、真实的场景,促进护生专业技能的增强。  【关键词】 情境式教学儿科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473.72; G612【文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