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设计要新颖,即应力求与时俱进,把语文课和生活和学生接触的活的语言现象联系起来,开发属于教师自己的教学资源。教学设计的原则应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把“支架”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给学生提供适时、适当、适量的帮助和支持。
【关键词】语文课;教学设计;教学支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240-01
语文教学内容和其他学科有许多根本不同。此单元和彼单元换个次序没有关系,就是删去不学也无大碍。一个文本在不同时期,不同读者,解读出来的意义一定会有变化。按接受美学的理论解释:文本、作者、读者三者,在解读过程中读者应处在中心地位。故教师如何根据时代变化,学生感知的外部世界变化,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变化来设计教学就尤为重要。
这正是语文教学设计要新颖的一个根本理由。即时代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学生思想的变化要求我们教学设计应力求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到语文课是有用的,才能使教学在不同维度对学生起作用。这就是语文课教学设计要新颖的一个重要内涵。
语文课的一个根本属性是工具性,语言是生活的活化石,言语能力的培养游离生活,就如同断源之水,失去了生命,课文只是教师提高学生言语能力的中介和载体。故教师在设计语文课时,眼里不能只有文本而无生活。唯此,学生方能举一反三受益终生。故语文课的教学设计一定要联系生活,联系生活中的语言现象,方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而生活像流水,总是涓涓不息地流动着,故教师要调动教育智慧,把语文课和生活和学生接触的活的语言现象联系起来,使教学有新意,这是“新颖”的另一个内涵。
语文的另一个特点是,学生拿到课本后,他们感到多数课文能看懂,而数理化则不同。在学生感到自己能看懂的状态下,教学的魅力就在于教师能开发属于自己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上组织学习活动,既不游离课本,又不拘泥于课本,上出新意来。这个“新”字当然包含学习内容的替换、更新和拓展。语文教学只有让学生感到离开了老师,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就少了许多,才能改变学生语文课上不上影响不大的感觉。而语文的特点:课文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知识水平和思想认识能力的中介与载体,这恰恰给教师开发和引进教学资源留下了足够空间。故开发属于教师自己的教学资源来设计教学是“新颖”的又一个内涵。
语文课到底该怎么上?传统的讲授分析课在很大程度上没退出课堂,但大多数语文教师心中已知此法对学生确无大用。原因何在?语文课是以培养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为核心目标的。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高中,逻辑思维能力方能全面提升。正是这个道理,各国都把母语教学放在了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位置。语言文字是用来表情达意的,人文色彩厚重的文章自然又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和情感熏陶的最好载体和渠道。然而不管是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提高还是情感和价值观的熏陶,决不是靠教师分析讲授教材所能起作用的。传统的教学设计为了分析课文,往往要设置一连串问题,并美名为“启发式”。其实离开了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活动,在教师的诱导下学生得出的结论对学生能力的形成,作用是極其有限的。许多学生在课堂上似乎能正确回答教师的问题,但那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回答的,离开了教师提供的语境,学生就难以找出答案,况且这些问题的答案往往是单一的。从能力培养的角度看,这类问题的价值最小,久而久之,一批学生就训练出了能根据教师的“启发”来回答问题的本事。有些学生毕业后,经过一段独立的工作,再对以前课堂学习进行反思,常会发现过去在课堂上往往是揣摩老师的意图不断给出教师想要的答案,而并非是说自己独立思考后的见解。这恐怕是语文教育问题的症结所在吧!
针对教材结合教学而言,不同的教材培养的基本目标应是一致的,教学设计的原则应该基本上是一致的,即都应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由于学生存在着文化背景、智力条件、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方法诸方面的差异,故问答式的讲解课,很难较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把课堂教学设计为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是有空间的,不同的学生在同一学习活动中所体验认知到的学习内容就有了差异,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不同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教师的作用就不是知识的讲授传递者,而是帮助学生“成长”的支架。学生不是“白板”,他们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好的教学设计是把“支架”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这个发展区有一定的跨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提高。所以教学支架是要给学生提供适时、适当、适量的帮助和支持。
“教学支架”是随学生的情况而变化生成的。它的作用是随着学生程度的提高而逐渐“淡出”,即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会教而不教”。什么是教学支架呢?教师开发的教学资源、设计的学习活动评价工作单、适当的讲解、提问、鼓励等都是支架。
支架和传统教学的根本区别是:课堂上学生是否自主。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提供的帮助就是支架。同样是“讲”,是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出现了问题再“讲”还是一上课就开“讲”?前者是讲解,即“讲”是服务于学生的学,帮助学生解惑;后者是讲授,是视学生为容器,把知识倒给学生。
因此,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生课堂学习活动为主。教师是根据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设定教学目标的。为了设计好课堂上的学习活动,教师要依托教材,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补充适当的教学资源,并考虑媒体技术的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靳健.后现代文化视界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
[3]钱理群、孙绍振、王富仁.解读语文[M].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
[4]靳健.视界融合:语文课程理论的发展趋向[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11.
【关键词】语文课;教学设计;教学支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240-01
语文教学内容和其他学科有许多根本不同。此单元和彼单元换个次序没有关系,就是删去不学也无大碍。一个文本在不同时期,不同读者,解读出来的意义一定会有变化。按接受美学的理论解释:文本、作者、读者三者,在解读过程中读者应处在中心地位。故教师如何根据时代变化,学生感知的外部世界变化,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变化来设计教学就尤为重要。
这正是语文教学设计要新颖的一个根本理由。即时代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学生思想的变化要求我们教学设计应力求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到语文课是有用的,才能使教学在不同维度对学生起作用。这就是语文课教学设计要新颖的一个重要内涵。
语文课的一个根本属性是工具性,语言是生活的活化石,言语能力的培养游离生活,就如同断源之水,失去了生命,课文只是教师提高学生言语能力的中介和载体。故教师在设计语文课时,眼里不能只有文本而无生活。唯此,学生方能举一反三受益终生。故语文课的教学设计一定要联系生活,联系生活中的语言现象,方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而生活像流水,总是涓涓不息地流动着,故教师要调动教育智慧,把语文课和生活和学生接触的活的语言现象联系起来,使教学有新意,这是“新颖”的另一个内涵。
语文的另一个特点是,学生拿到课本后,他们感到多数课文能看懂,而数理化则不同。在学生感到自己能看懂的状态下,教学的魅力就在于教师能开发属于自己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上组织学习活动,既不游离课本,又不拘泥于课本,上出新意来。这个“新”字当然包含学习内容的替换、更新和拓展。语文教学只有让学生感到离开了老师,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就少了许多,才能改变学生语文课上不上影响不大的感觉。而语文的特点:课文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知识水平和思想认识能力的中介与载体,这恰恰给教师开发和引进教学资源留下了足够空间。故开发属于教师自己的教学资源来设计教学是“新颖”的又一个内涵。
语文课到底该怎么上?传统的讲授分析课在很大程度上没退出课堂,但大多数语文教师心中已知此法对学生确无大用。原因何在?语文课是以培养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为核心目标的。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高中,逻辑思维能力方能全面提升。正是这个道理,各国都把母语教学放在了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位置。语言文字是用来表情达意的,人文色彩厚重的文章自然又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和情感熏陶的最好载体和渠道。然而不管是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提高还是情感和价值观的熏陶,决不是靠教师分析讲授教材所能起作用的。传统的教学设计为了分析课文,往往要设置一连串问题,并美名为“启发式”。其实离开了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活动,在教师的诱导下学生得出的结论对学生能力的形成,作用是極其有限的。许多学生在课堂上似乎能正确回答教师的问题,但那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回答的,离开了教师提供的语境,学生就难以找出答案,况且这些问题的答案往往是单一的。从能力培养的角度看,这类问题的价值最小,久而久之,一批学生就训练出了能根据教师的“启发”来回答问题的本事。有些学生毕业后,经过一段独立的工作,再对以前课堂学习进行反思,常会发现过去在课堂上往往是揣摩老师的意图不断给出教师想要的答案,而并非是说自己独立思考后的见解。这恐怕是语文教育问题的症结所在吧!
针对教材结合教学而言,不同的教材培养的基本目标应是一致的,教学设计的原则应该基本上是一致的,即都应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由于学生存在着文化背景、智力条件、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方法诸方面的差异,故问答式的讲解课,很难较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把课堂教学设计为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是有空间的,不同的学生在同一学习活动中所体验认知到的学习内容就有了差异,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不同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教师的作用就不是知识的讲授传递者,而是帮助学生“成长”的支架。学生不是“白板”,他们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好的教学设计是把“支架”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这个发展区有一定的跨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提高。所以教学支架是要给学生提供适时、适当、适量的帮助和支持。
“教学支架”是随学生的情况而变化生成的。它的作用是随着学生程度的提高而逐渐“淡出”,即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会教而不教”。什么是教学支架呢?教师开发的教学资源、设计的学习活动评价工作单、适当的讲解、提问、鼓励等都是支架。
支架和传统教学的根本区别是:课堂上学生是否自主。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提供的帮助就是支架。同样是“讲”,是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出现了问题再“讲”还是一上课就开“讲”?前者是讲解,即“讲”是服务于学生的学,帮助学生解惑;后者是讲授,是视学生为容器,把知识倒给学生。
因此,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生课堂学习活动为主。教师是根据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设定教学目标的。为了设计好课堂上的学习活动,教师要依托教材,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补充适当的教学资源,并考虑媒体技术的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靳健.后现代文化视界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
[3]钱理群、孙绍振、王富仁.解读语文[M].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
[4]靳健.视界融合:语文课程理论的发展趋向[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