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业单位履行职能的物质基。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对于完善我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提高政府提供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质量,提高政府为民理财能力,预防和治理腐败行为,以及促进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论述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贵户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 管理
规范和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保障和促进各项事业发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要求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即事业单位的国有忪共)财产。其来源有:国家拨给事业单位的资产,事业单位按照国家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
1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表现形式
1.1固定资产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一般设备、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为固定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质,按固定资产管理。
1.2流动资产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以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库存材料、暂付款等。
1.3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特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能提供某种权力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包括著作权、土地使用权以及其他财产权利等。
1.4对外投资
对外投资是指事业单位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其他资产,包括无形资产等方式向其他单位投资或购置国家债券,以取得预期投资收益。
2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有效的约束管理制度。账外资产数量大,重购轻管现象严重。有的单位接受捐赠的资产,竣工的基建工程都沒有登记入账,造成资产严重不实;有的单位对资产的损失和浪费没有足够的重视,有些小型的设备,如照相机、摄象机、手提电脑等,长期保存在个人手中,损坏、丢失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单位申请财政拨款购入的材料,在仓库堆放了好几年无人间津。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国有资产的正常使用,造成国有资产家底不清,账实不符,管理混乱。
2.2经营性资产管理不到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来属于非经营性的事业单位转变为经营性企业,但对它们所占有和使用的国有资产,未按经营性资产管理,对其保值增值缺乏严格要求,对其收益缺乏严密的监督管理。许多事业单位所属的经营性企业,使用的是事业单位所提供的固定资产,而且多数是无偿使用。这些资产不但没有为事业单位提供效益,还形成了产权归属不清的现象,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无偿转让和流失。
2.3资产处置管理上存在着随意性。事业单位的资产处置,是事业单位对所占有的资产报废、有偿使用和变卖。但目前许多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不善,长期闲置或停用,不经上级主管部门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不办任何报批手续,就随意的报废和变卖。这些问题加大了财政投资,浪费了现有的经济资源。
3 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3.1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活动,应当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推行实物费用定额制度,促进事业资产整合与共享共用,实现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紧密统一;应当坚持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应当坚持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3.2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事业单位资产购置、验收入库、维护保管都要有健全的制度,要履行严格的手续;单位资产的账卡管理、清查登记、统计报告及日常监督检查工作,要有有关职能科室认真负责。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处置和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担保等事项要有严格的报批手续。要摸清家底,在解决以前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同时,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和责任制,防止造成新的家底不清,账实不符;建立健全资产产权登记制度,无论从何种途径取得的固定资产,都要登记入账,做到账实相符,不存在账外资产;每年全面清查一次资产;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建立健全资产的入库验收、保管领用、检查维护制度和办法;对大型精密的仪器设备,要建立技术档案,有专人使用和保管,提高固定资产的完好率牙口利用率。
3.3合理做好事业单位资产配置及使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是指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事业单位等根据事业单位履行职能的需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规定的程序,通过购置或者调剂等方式为事业单位配备资产的行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3.3.1现有资产无法满足事业单位履行职能的需要。
3.3.2难以与其他单位共享、共用相关资产。
3.3.3难以通过市场购买产品或者服务的方式代替资产配置,或者采取市场购买方式的成本过高。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应当符合规定的配置标准;没有规定配置标准的,应当从严控制,合理配置。对于事业单位长期闲置、低效运转或者超标配置的资产,原则上由主管部门进行调剂,并报经同级财政部门备案;跨部门、跨地区的资产调剂应当报同级或者共同上一级的财政部门批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使用包括单位自用和对外投资、出租、出借、担保等方式。事业单位应当对实物资产进行定期清查,做到账账、账卡、账实相符,加强对单位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无形资产的管理,防止无形资产流失。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担保应当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并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对本单位用于对外投资、出租和出借的资产实行专项管理,并在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中对相关信息进行充分披露。
3.4加强对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管理。事业单位利用占有的国有资产从事经营活动,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应明确产权关系。从事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收入,或者是所属独立核算经营单位上缴的收入,都应纳入单位统一管理。事业单位从事经营活动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建立保值基金。对外投资的固定资产,应进行资产评估。对于国有资产产权发生变动,应按照有关规定报批,办理变动手续。
3.5规范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事 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是指事業单位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转让或者注销产权的行为。处置方式包括出售、出让、转让、对外捐赠、报废、报损以及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房屋建筑物、土地和车辆的处置,货币性资产损失的核销,以及单位价值或者批量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上的资产的处置,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规定限额以下的资产处置报主管部门审批,主管部门将审批结果定期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财政部门或者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事项的批复是事业单位调整相关会计账目的凭证。因此事业单位一般资产的报废、贵重设备的报废、有偿调出干口变卖,要经过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单位有偿调出和变卖的固定资产,要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和评估机构评估,防止低价调出和变卖。国有资产报废、有偿调出和变卖的变价收入,应纳入专用基金管理。对长期闲置不能有效利用的资产,应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进行处置或调剂,提高固定资产的设备利用率,从而节约更多的资金,加快事业发展。
3.6建立先进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理想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应以强大的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手段为依托,借助一套科学、合理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将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规范固化为数字化的管理程序,实现事业资产的精细化和信息化管理。该系统拥有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有关的全部资料的数据库,并具有强大的扩充能力;能够及时反映事业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并具备强大的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够满足事业单位日常资产管理的要求,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能够通过网络实现有关资产管理申报审批事项处理;能够与有关财务管理等软件实现无缝对接;能够为单位编制预算、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预算,建立事业资产的共享机制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持。
3.7要开展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的有效评价。科学、有效地评价事业资产绩效,是合理配置和整合事业资源的重要依据,是单位总体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加强事业资产管理,就要认证研究事业资产绩效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建立有效评价机制,开展事业资产的绩效评价。在评价方法上,以成本一效益分析法为基础,通过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总量分析与比率分析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一要评价资产是否是以最低的成本或批准的费用范围内取得,即是否“经济”;二要评价资产是否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即是否“效率”;三要评价资产的使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为事业单位履行职能提供了有力保证,即是否“有效”。此外,还要结合事业单位及其资产的特点,对单位资产配置的合理性和资产的安全完整性作出评价。事业资产评价的结果应作为财政部门安排事业单位预算的参考依据,并作为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 管理
规范和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保障和促进各项事业发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要求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即事业单位的国有忪共)财产。其来源有:国家拨给事业单位的资产,事业单位按照国家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
1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表现形式
1.1固定资产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一般设备、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为固定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质,按固定资产管理。
1.2流动资产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以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库存材料、暂付款等。
1.3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特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能提供某种权力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包括著作权、土地使用权以及其他财产权利等。
1.4对外投资
对外投资是指事业单位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其他资产,包括无形资产等方式向其他单位投资或购置国家债券,以取得预期投资收益。
2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有效的约束管理制度。账外资产数量大,重购轻管现象严重。有的单位接受捐赠的资产,竣工的基建工程都沒有登记入账,造成资产严重不实;有的单位对资产的损失和浪费没有足够的重视,有些小型的设备,如照相机、摄象机、手提电脑等,长期保存在个人手中,损坏、丢失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单位申请财政拨款购入的材料,在仓库堆放了好几年无人间津。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国有资产的正常使用,造成国有资产家底不清,账实不符,管理混乱。
2.2经营性资产管理不到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来属于非经营性的事业单位转变为经营性企业,但对它们所占有和使用的国有资产,未按经营性资产管理,对其保值增值缺乏严格要求,对其收益缺乏严密的监督管理。许多事业单位所属的经营性企业,使用的是事业单位所提供的固定资产,而且多数是无偿使用。这些资产不但没有为事业单位提供效益,还形成了产权归属不清的现象,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无偿转让和流失。
2.3资产处置管理上存在着随意性。事业单位的资产处置,是事业单位对所占有的资产报废、有偿使用和变卖。但目前许多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不善,长期闲置或停用,不经上级主管部门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不办任何报批手续,就随意的报废和变卖。这些问题加大了财政投资,浪费了现有的经济资源。
3 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3.1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活动,应当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推行实物费用定额制度,促进事业资产整合与共享共用,实现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紧密统一;应当坚持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应当坚持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3.2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事业单位资产购置、验收入库、维护保管都要有健全的制度,要履行严格的手续;单位资产的账卡管理、清查登记、统计报告及日常监督检查工作,要有有关职能科室认真负责。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处置和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担保等事项要有严格的报批手续。要摸清家底,在解决以前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同时,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和责任制,防止造成新的家底不清,账实不符;建立健全资产产权登记制度,无论从何种途径取得的固定资产,都要登记入账,做到账实相符,不存在账外资产;每年全面清查一次资产;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建立健全资产的入库验收、保管领用、检查维护制度和办法;对大型精密的仪器设备,要建立技术档案,有专人使用和保管,提高固定资产的完好率牙口利用率。
3.3合理做好事业单位资产配置及使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是指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事业单位等根据事业单位履行职能的需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规定的程序,通过购置或者调剂等方式为事业单位配备资产的行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3.3.1现有资产无法满足事业单位履行职能的需要。
3.3.2难以与其他单位共享、共用相关资产。
3.3.3难以通过市场购买产品或者服务的方式代替资产配置,或者采取市场购买方式的成本过高。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应当符合规定的配置标准;没有规定配置标准的,应当从严控制,合理配置。对于事业单位长期闲置、低效运转或者超标配置的资产,原则上由主管部门进行调剂,并报经同级财政部门备案;跨部门、跨地区的资产调剂应当报同级或者共同上一级的财政部门批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使用包括单位自用和对外投资、出租、出借、担保等方式。事业单位应当对实物资产进行定期清查,做到账账、账卡、账实相符,加强对单位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无形资产的管理,防止无形资产流失。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担保应当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并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对本单位用于对外投资、出租和出借的资产实行专项管理,并在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中对相关信息进行充分披露。
3.4加强对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管理。事业单位利用占有的国有资产从事经营活动,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应明确产权关系。从事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收入,或者是所属独立核算经营单位上缴的收入,都应纳入单位统一管理。事业单位从事经营活动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建立保值基金。对外投资的固定资产,应进行资产评估。对于国有资产产权发生变动,应按照有关规定报批,办理变动手续。
3.5规范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事 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是指事業单位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转让或者注销产权的行为。处置方式包括出售、出让、转让、对外捐赠、报废、报损以及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房屋建筑物、土地和车辆的处置,货币性资产损失的核销,以及单位价值或者批量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上的资产的处置,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规定限额以下的资产处置报主管部门审批,主管部门将审批结果定期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财政部门或者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事项的批复是事业单位调整相关会计账目的凭证。因此事业单位一般资产的报废、贵重设备的报废、有偿调出干口变卖,要经过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单位有偿调出和变卖的固定资产,要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和评估机构评估,防止低价调出和变卖。国有资产报废、有偿调出和变卖的变价收入,应纳入专用基金管理。对长期闲置不能有效利用的资产,应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进行处置或调剂,提高固定资产的设备利用率,从而节约更多的资金,加快事业发展。
3.6建立先进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理想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应以强大的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手段为依托,借助一套科学、合理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将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规范固化为数字化的管理程序,实现事业资产的精细化和信息化管理。该系统拥有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有关的全部资料的数据库,并具有强大的扩充能力;能够及时反映事业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并具备强大的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够满足事业单位日常资产管理的要求,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能够通过网络实现有关资产管理申报审批事项处理;能够与有关财务管理等软件实现无缝对接;能够为单位编制预算、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预算,建立事业资产的共享机制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持。
3.7要开展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的有效评价。科学、有效地评价事业资产绩效,是合理配置和整合事业资源的重要依据,是单位总体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加强事业资产管理,就要认证研究事业资产绩效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建立有效评价机制,开展事业资产的绩效评价。在评价方法上,以成本一效益分析法为基础,通过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总量分析与比率分析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一要评价资产是否是以最低的成本或批准的费用范围内取得,即是否“经济”;二要评价资产是否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即是否“效率”;三要评价资产的使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为事业单位履行职能提供了有力保证,即是否“有效”。此外,还要结合事业单位及其资产的特点,对单位资产配置的合理性和资产的安全完整性作出评价。事业资产评价的结果应作为财政部门安排事业单位预算的参考依据,并作为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