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已经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汉语言文学缺少规范性、与实际生活相脱离和教育资源短缺等问题。因此需采取相关措施解决汉语言发展的问题,如加大教育投入,拓展教育资源、摒弃传统文化,发挥文化正能量、实现实践性教学等来促进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汉语言文学;影响;对策
1 前言
汉语言文学主要研究古汉语、句法,赏析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通过古汉语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评价文学的方法和手段,同时拓宽文学类的知识面,并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其已经渗入到各行业中,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语言文学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找准自己的定位,并有一个良好的发展趋势,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 互联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的现状分析
2.1互联网平台上汉语言文学缺少规范性
汉语言文学是一种严谨的学科,给人一种神圣感,让人敬而远之。但是互联网的发展给汉语言文学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比如和传统的汉语言相比,网络语言趋向于多元化,表达形式更加丰富。网民对于语言的表达更加倾向于新颖和潮流,因此他们会将某些特定的词语加以修改,或者通过改变音调来博得大众的眼球。在新环境下,互联网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冲击是致命性的,其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某些存在形式,也导致汉语言文学在传播中缺少了规范性。但它也呈现出了当前时代下年轻人对个性的追求,在语言表达形式方面也是独具一格。
2.2与实际生活相脱离
从传统汉语言的学习模式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其教学形式只是一种简单的传授方式,但是老师和学生之间没有进一步的交流,只是老师上课,学生听课,教学过程仅仅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但是学习语言的初衷是为了交流,而这种传统的汉语言教学模式却改变了语言教学的本质。汉语言的学习起源于生活,但是语言也服务于生活,汉语言学习的就是历史长河中积累的词汇,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汉语言独特的感知和把握方式。
2.3教育资源短缺
在网络的冲击下,汉语言文学的短板显得更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师资培训经费有限,政府对这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高效筹资渠道不通畅;第二教育研究经费不足,汉语言文学课程改革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但限于经费不足,影响着课程改革的进程;第三学校的教学设施不完备,很多课程形式需采用多媒体教学,但因为多媒体教学设备不足,汉语言文学课程的变革也受到影响;第四学校组织的科研活动少,一般中小学生乃至高中生都应该参加科研活动,了解和熟悉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为上大学做好准备。
3 促进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对策
3.1加大教育投入,拓展教育资源
要解决汉语言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首先应拓展教育资源,国家和地方财政应加强对汉语言教育专业的经费投入,其次校方应有相关的优惠政策,改善投资渠道,积极地吸纳社会各级人士、企业等经济实体等的融资,从而可以保证学校进行汉语言课程改革资金的充足。学校可以通过共同管理、共同合作等方式,拓展汉语言文学教育资源。首先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办学,合理配置汉语言教育专业的教育资源;其次加强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衔接,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共享专业教育资源。
3.2摒弃传统文化,发挥文化正能量
在互联网时代,汉语言文化若需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那就必须考虑到传统文化对目前课程改革的影响。我们应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态度去学习汉语言文学,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弘扬有益于教育的文化。首先,传统文化中关于不平等的师生观念、一考定终身等片面的观点对汉语言教育的老师产生负面的影响,为此,大家应该通过互联网宣传和引进现代化的外教理念和多元化的教学理论,从而实现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的转变。其次,高校要积极营造和谐的教育文化氛围,加强师生、教师和学校领导之间的沟通。从而使汉语言文学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和谐、民主的教育观,进而拜托了传统文化的束缚。
3.3实现实践性教学
课程实践不仅包括认知,还包括体会、感知、反思、交流和探所。只有建立一种动态的、实践性强的教学观,才能避免教学活动的局限性。限于理论知识的片面认识,转向注重人的自由发展的实践教学。因此,课程的内容应该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汉语言教育课程应根据基础教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更新,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基础教育和现代生活,更适合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实践需要。课程回归生活、建构主义的教学观点和教学的多元智能理论都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倡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4 结论
随着互联网的渗入,汉语言文学也在发生变化,如何为汉语言文学的良好发展提供的一些契机,需要冷静的思考。但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兴盛同样也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挑战,如何抓住机遇面对挑战,在互联网环境下更好地促进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是当前研究者所须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鞠松南.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探究[J].北方文学.130.
[2]胡军来.关于全球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发展的若干思考[J].学术论坛,2012(8),225-226.
[3]杨培英.解析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中文信息,2017(10),161-162.
关键词:互联网;汉语言文学;影响;对策
1 前言
汉语言文学主要研究古汉语、句法,赏析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通过古汉语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评价文学的方法和手段,同时拓宽文学类的知识面,并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其已经渗入到各行业中,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语言文学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找准自己的定位,并有一个良好的发展趋势,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 互联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的现状分析
2.1互联网平台上汉语言文学缺少规范性
汉语言文学是一种严谨的学科,给人一种神圣感,让人敬而远之。但是互联网的发展给汉语言文学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比如和传统的汉语言相比,网络语言趋向于多元化,表达形式更加丰富。网民对于语言的表达更加倾向于新颖和潮流,因此他们会将某些特定的词语加以修改,或者通过改变音调来博得大众的眼球。在新环境下,互联网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冲击是致命性的,其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某些存在形式,也导致汉语言文学在传播中缺少了规范性。但它也呈现出了当前时代下年轻人对个性的追求,在语言表达形式方面也是独具一格。
2.2与实际生活相脱离
从传统汉语言的学习模式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其教学形式只是一种简单的传授方式,但是老师和学生之间没有进一步的交流,只是老师上课,学生听课,教学过程仅仅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但是学习语言的初衷是为了交流,而这种传统的汉语言教学模式却改变了语言教学的本质。汉语言的学习起源于生活,但是语言也服务于生活,汉语言学习的就是历史长河中积累的词汇,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汉语言独特的感知和把握方式。
2.3教育资源短缺
在网络的冲击下,汉语言文学的短板显得更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师资培训经费有限,政府对这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高效筹资渠道不通畅;第二教育研究经费不足,汉语言文学课程改革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但限于经费不足,影响着课程改革的进程;第三学校的教学设施不完备,很多课程形式需采用多媒体教学,但因为多媒体教学设备不足,汉语言文学课程的变革也受到影响;第四学校组织的科研活动少,一般中小学生乃至高中生都应该参加科研活动,了解和熟悉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为上大学做好准备。
3 促进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对策
3.1加大教育投入,拓展教育资源
要解决汉语言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首先应拓展教育资源,国家和地方财政应加强对汉语言教育专业的经费投入,其次校方应有相关的优惠政策,改善投资渠道,积极地吸纳社会各级人士、企业等经济实体等的融资,从而可以保证学校进行汉语言课程改革资金的充足。学校可以通过共同管理、共同合作等方式,拓展汉语言文学教育资源。首先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办学,合理配置汉语言教育专业的教育资源;其次加强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衔接,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共享专业教育资源。
3.2摒弃传统文化,发挥文化正能量
在互联网时代,汉语言文化若需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那就必须考虑到传统文化对目前课程改革的影响。我们应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态度去学习汉语言文学,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弘扬有益于教育的文化。首先,传统文化中关于不平等的师生观念、一考定终身等片面的观点对汉语言教育的老师产生负面的影响,为此,大家应该通过互联网宣传和引进现代化的外教理念和多元化的教学理论,从而实现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的转变。其次,高校要积极营造和谐的教育文化氛围,加强师生、教师和学校领导之间的沟通。从而使汉语言文学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和谐、民主的教育观,进而拜托了传统文化的束缚。
3.3实现实践性教学
课程实践不仅包括认知,还包括体会、感知、反思、交流和探所。只有建立一种动态的、实践性强的教学观,才能避免教学活动的局限性。限于理论知识的片面认识,转向注重人的自由发展的实践教学。因此,课程的内容应该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汉语言教育课程应根据基础教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更新,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基础教育和现代生活,更适合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实践需要。课程回归生活、建构主义的教学观点和教学的多元智能理论都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倡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4 结论
随着互联网的渗入,汉语言文学也在发生变化,如何为汉语言文学的良好发展提供的一些契机,需要冷静的思考。但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兴盛同样也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挑战,如何抓住机遇面对挑战,在互联网环境下更好地促进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是当前研究者所须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鞠松南.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探究[J].北方文学.130.
[2]胡军来.关于全球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发展的若干思考[J].学术论坛,2012(8),225-226.
[3]杨培英.解析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中文信息,2017(10),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