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他们为什么不买房?

来源 :党员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zi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起重视买什么样的房、打造什么样的家,他们更重视的还是:居住在什么样的街道,如何度过休闲时间。
  来日本之前,我隐隐知道日本年轻人不热衷于买房,我断定是其还没有成家立业的缘故。就算不像中国人一样把房产当作结婚刚需,生了孩子之后,必然该买套房吧?可到了日本之后,我才发现事情并非如此,日本人的逻辑原来是这样的:独身时代租住单间的单身公寓,结了婚就换成比较宽敞的1室1厅1厨或2室1厅1厨,生了孩子之后?那就再换一套更大的,传统的一户建也可以,但都是租的。
  日本东京街头的通勤人士
  我曾经认真地和一位日本友人探讨过这个问题:“为什么日本人结婚不买房?”对方一脸愕然:“为什么结婚一定得买房?”彼此观点相悖,无法达成一致,但我得知的是:在京都工作的他也是租房居住,迄今为止一次都没考虑过买房,至于他的那些大学同学,无论在东京、大阪还是京都,无论未婚还是已婚,生了孩子的还是没生孩子的,85%的人都和他一样。至于那剩下的15%,一些在待遇丰厚的上市企业工作,另一些则明确表示是在做房产投资。
  日本友人不买房的原因很简单:一是考虑到未来换工作的可能性,二是不想被月供束缚生活。无论从工作还是金钱角度,买房这件事都意味着失去自由,都市里夜晚灯火通明的小盒子并不是家,而是牢狱。
  问及日本年轻人不买房的理由,常见的还有以下几种答案:不愿意在同一个地方一生住下去;担心地震带来的风险;涉及金利、固定资产税和修缮费等问题,买房产生的附加费用令人瞠目;比起每分每秒都在下落的不动产价值,数十年间一分未涨的房租更加划算……
  “极简主义”
  在日本年轻人中甚是流行
  日本社会流行一句话:年轻人远离住房。意指这一代日本人对买房没有兴趣,拥有自己房产的人越来越少。根据日本此前的一份国土交通白皮书显示:日本国内25-34岁年轻人的租房率数据,已经从1973年的56.3%、1983年的61.5%、1993年的76.3%、2003年的77.0%,升至2013年的77.6%。
  在傳统观念中,日本人一生的轨迹大抵是这样的:离开家庭—租房生活—找到工作—结婚—生子—工作稳定—收入增加—租住更好的房屋—买房。结婚、家庭、稳定工作和自己的家,是从前日本人的固定人生套餐。事情在近年来发生变化,新世代的年轻人,不少在“离开家庭”这个环节就难以实现,依然和父母一起生活,即便终于独立,也只是处于“租房—租房—租房”的无限循环中。
  而现在,在东京、大阪和名古屋三大都市圈工作的年轻人,租房心态也大不同于从前。“现在的年轻人,即便房间狭窄,即便没有庭院,也要住在离车站很近的地方。”一位不动产业者如此说。年轻人对宽敞的居住空间失去需求,哪怕是在地价居高不下的中心街区,那些仅能容纳一个人最低需求的狭窄公寓,也属于他们选择的范围。
  日本学者三浦展有一个有趣的研究结论:东京的年轻人正在流行住回四叠半公寓中。上世纪70年代流行起来的四叠半公寓,总面积仅有7平方米,最初是那些从地方上京的穷苦大学生在找到工作之前栖身的廉价房间。几十年后,那些短暂离开四叠半生活的年轻人又回来了,群体特征明显:首先,他们是只要有手机和网络就能活下去的一代;其次,就算房间里没有冰箱,他们也能靠楼下的便利店解决三餐。他们对居住环境唯一的要求是:公寓离会社越近越好,通勤时间越短越好,如此一来,下班以后便可立即回家,争分夺秒保证睡眠时间。
  把租房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日本政府不是没有想办法改善年轻人的居住状况,但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能从小处着手。于是近年来,开始出现一些面向年轻一代的租房支援政策。
  我在大阪租住的公寓,是一间大约40平方米的两室 厨房 厕所 浴室住所,月租不到7万日元,外观长得很像新加坡的集体住宅,日本人称之为“团地”,是战后经济高度成长期出现的一种住宅形式——当时的日本住家通常是木造的一户建,这种钢筋水泥的现代建筑可谓是十分摩登了。“团地”基本由日本住宅工团或地方自治体建造,租金便宜是其最大魅力,一时间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此后数十年,日本的经济状况和居住形态又发生了剧烈变化,时尚公寓越来越多,建筑历史超过40年的“团地”开始老朽化,设计样式也变得过时了。
  对租房的年轻人最优惠的政策之一,正是“团地”住宅的复兴。有一家名为“UR都市机构”的开发商,将全日本几十万户“团地”住宅进行改造和装修后,以略低于市面的价格对外出租,而且不需要日本租房中必需的礼金、服务费、更新费和保证人。这使它在年轻人中颇为流行,其中一些“团地”还顺势推出了“U35”折扣:如果租客年龄在35岁以下,3年间可以享受最大20%的房租折扣。
  “团地”住宅不只打价格战,也致力于一种生活方式。从2008年起,它开始邀请无印良品打造样板房:无印良品之家。月租8万日元就能租到一个40平方米的房间,所有家具和设计由无印良品打造,走的也是极简风,又重视环保价值。这种住所人气火爆,它正符合日本人所说的“贤消费世代”:追求最大化性价比,以低廉价格获得高品质物品。
  正是在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人的土地意识开始发生变化,土地从“所有物”变成了“活用物”,不少日本人的心态也从“没办法所以只能租房”变成了“租房的品质比较好”,这种生活方式被称为“积极的租房派”——对于这群人来说,租房绝不意味着生活品质低下,他们更重视的还是:居住在什么样的街道,如何度过休闲时间。
  (摘自《三联生活周刊》2017年第39期)
其他文献
他用或许世界上最浪漫也最辛苦的方式,跨越原野,记录他喜爱的鸟,并把它们一笔一笔画了下来。他自己不会料到,他的这本彩色鸟类图鉴《美国鸟类大全》,成了世界上最贵的书——不开玩笑,是货真价实的“最贵”,在2012年佳士得的拍卖中以1000万美元成交。  书的作者名字叫约翰·詹姆士·奥杜邦。他1785年生于加勒比的海地,后来,他被父亲带到法国南特乡下。成年后,他又被父亲送去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买下的农场。  
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公报指出,坚决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把惩治基层腐败同扫黑除恶结合起来,坚决查处涉黑“保护伞”。紧盯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加大集中整治和督查督办力度,把全面从严治党覆盖到“最后一公里”。  基层腐败负面影响更大  2017年12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赵乐际在福建省调研期间强调,要把惩治“蝇贪”同扫
2017年初,一个神奇的箱子火遍全球,它外形普通,却让人们邂逅了快乐与幸福,成为众人心中最美的箱子。这个“魔力”箱子来源于“书虫爸爸”——澳洲大叔尼克的一个美好心愿。  生活中的尼克是个书迷,走进他的家中,犹如走进一个图书馆,房间里摆满了书,书架上、书桌上……他在书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和快乐。但是有一天,尼克犯愁了:因为自己太爱惜书了,每次看完书后又不舍得卖掉或者扔掉,渐渐地,家中的书越积越多,已经
“我生来无他嗜好,布衣蔬食免饥寒足矣。不知世间有享受事,亦不知馈遗交际欲何为。计俸入自给有余,要钱何用?”——于成龙  于成龙,这位清朝官员被称为“天下第一廉吏”。他的成长历程,与他持有正确的义利观有很大关系——做官不是要做大官,而是要做大事,这也是一个官员的“天理良心”。  沉潜乡野几十载  了解民间疾苦锻炼个人才识  中国文化向来推崇少年天才,官场亦是如此。不过,封建官场升迁有着严格的制度,宋
员工长久地弯着腰,小心翼翼地将个头不大的电热塞插进难以看清的缸盖钻孔中——这是传统汽车发动机生产过程中的一幕场景。完成这一操作,需要工人长期积累的经验、耐心和精力。不过,在德国的汽车生产车间,这一幕早已成为历史。  取代工人完成这一任务的,是一排排整齐的小型机器人。凭借其精巧设计,这些机器人能轻而易举地抓取小巧的电热塞,将其毫厘不差地放入钻孔。  这只是工业机器人普及的一个缩影。  如今,从工厂、
Wi-Fi:  检验天堂的唯一标准  去餐厅不是先点菜,而是先问Wi-Fi密码;去亲戚家吃饭,没有Wi-Fi就如坐针毡……有人总结:有Wi-Fi的地方就是天堂。有人甚至在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最下层加上Wi-Fi。言下之意,Wi-Fi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虽然有些夸张,但不得不承认,人们越来越依赖Wi-Fi的现实。其实,依赖Wi-Fi除了资费原因,更多的是一种对人际交往的焦虑,生怕与网上的世
上世纪50年代,年轻的共和国刚刚经历朝鲜战争,又面临着美蒋敌对势力的恣意挑衅和威胁。盘踞台湾的蒋介石叫嚣“反攻大陆”,金门马祖岛上的敌军蠢蠢欲动。当时从朝鲜战场归来的我,在空军48团担任领航参谋,亲历了“炮打金门”,至今忆起,犹历历在目。  毛主席作出战略决策  我人民空军强势制空  1954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和台湾蒋介石签订了所谓的《共同防御条约》,使美军在台湾和台湾海峡的存在有了符合美国利
印度梅加拉亚邦的乞拉朋齐是世界上公认的“雨极”,每年有8个月都是雨季。1961年,当地一年内的降雨量为26461.2毫米,比北京42年的总降水量还多。  降水过多使当地植被茂盛,但是也给在当地生活的卡西族人出行带来了不便。因为当地森林茂密,地形复杂,河流众多,人们费九牛二虎之力修建的木桥很容易就被上涨的河水冲垮。即使木桥不被河水冲垮,当地湿润的空气也会让木桥很快腐朽损坏而不能使用。修石桥呢,不仅花
夏天的美丽,是由气势恢宏的多声部交响组成的。放眼大地,满目郁郁葱葱,一个季节的花开蒂落,在另一个季节的小荷尖尖上延续;眺望山河峡谷,随处可见莺歌燕舞,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仰视广袤天穹,时有暴雨如注,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复又雨霁天晴朗……  如此婆娑多姿的夏日景象,自然引得诗人寄情山水,快慰欣然。毛泽东诗词中有一首便是借夏天雨后彩虹的悦目景象,写下大气磅礴而又瑰丽多姿的《菩萨蛮·大柏地》。词云: 
2017年初,国家教育部提出要在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曾经一段时间,人们习惯了“八年抗战”。但随着抗战研究的深入,“十四年抗战”的概念逐步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乃至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十四年抗战”的提出并得到广泛的认可,是有着充分依据的,它可以使人们更准确、全面和科学地认识中国的抗日战争。  “十四年抗战”是基于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的判断  以社会性质和社会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