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其少慢差费的教学效果一直困扰着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如何改变阅读教学现状,我们语文教师责无旁贷。
我国教育部陈至立部长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负责人第三次会议上强调教育改革要体现时代的精神,要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使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这就为我们深入开展探究教学提供了明确的导向。另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把探究提到新课程基本理念,可见,探究式阅读教学正是新《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崭新的阅读教学方式。
关键字:网络环境 探究 阅读教学
21世纪是网络世纪,21世纪的教育是网络化的教育。在21世纪,我们将不仅居住在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现实社会中,同时也将栖身于由数字通信网络构建的虚拟空间,全新的网络技术冲破校园的围墙,进入课堂,网络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巨大动力推动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因素进行改革。在语文教学中引进网络技术开展阅读教学的革命是现代教学的必然趋势。
探究式阅读教学是新《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崭新的阅读教学方式。经过笔者统计,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到“探究”“探索”共49次,可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重点强调探究意识,为阅读教学的发展提出了方向,为探索高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契机。
一、网络环境下探究式阅读教学的界定。
网络环境下探究式阅读教学:指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解决为基本方式,以教师指导为提高途径.在网络环境下有效地组织并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并对这一活动的流程进行记录、分析和提炼,从中归纳出具有良好教学效果和一般规律的在网络环境下开展阅读教学的结构和操作要点。
二、探究式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
探究式阅读教学的产生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这些理论主要包括探究教学理论和建构主义教学观等。
(一)探究教学理论。
对探究教学影响最大的教学理论主要是杜威的实用主义探究教学理论、施瓦布等人的信息加工探究教学理论和20世纪末期出现在美国的人本主义探究教学理论,它们大致反映了20世纪人们研究探究教学的基本过程。而其中的人本主义探究教学理论所倡导的探究教学目的、方法、内容等等无不以体现人的发展为中心,对学生个性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到瑞士的皮亚杰,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随着教学情景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指导方式。
三、网络环境下高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的探索实验。
我执教的教学实验课篇目是《一剪梅》
第一阶段:分组讨论。
在这一阶段中,把全班学生分成4个组,负责同一个问题的10名同学共同进行探究。在这一阶段要求他们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确定本组探究的具体内容,并制定出一个解决问题的行动计划。
具体分工如下:第一组负责介绍词的有关知识以及词作者李清照;第二组负责解释这首词的意思;第三组同学准备一些李清照诗词中的名句;第四组同学搜集李清照的诗词。各组同学把探究的具体内容以及有关图片、音乐素材整理成多媒体演示文稿或设计成网页。
第二阶段:搜集整理素材。
负责同一个问题的10名同学通过各种渠道(教材、图书和计算机网络)广泛收集信息。在大量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同学们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这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实现对事物的多层面了解。
第三阶段:作品制作。
这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生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创造性的制作自己的作品。
第四阶段:教会他人。
研究同一问题的10名同学派一至二名代表将自己负责研究的问题及课件成果讲解并演示给所有同学,其他同学可以就某一问题进行提问。在回答其他同学提问的过程中,学生可加深对本问题的理解,如果有回答不了的问题,还可以进行集体研究。
第五阶段:总结评价成果。
组织学生互相交流,相互进行评价、修改。以教师给出的评价量表作为评价的依据。(我们的几组学生都是以PowerPoint制作的演示文稿)我给每组三张量表,全组人员评价其他三组。在这个阶段,学生之间通过交流,各取所长,互相补充知识,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网络环境下高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的优势。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
传统的语文课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一切都任教师摆布,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按照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的认识不是外部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部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为了有效的认知,外部刺激是需要的,但是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网络环境下高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充分的利用了“人机交互”这一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認知主体,在这种交互式教学环境中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这种主动参与性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认知主体,这样就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的语文课堂的刻板和被动,激起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信息能力。
创新精神和信息能力是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两种重要的能力素质。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需要特定的、较高要求的教学环境的支持,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正好可以为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环境。众所周知,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些知识库和资源库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究式学习,这样就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可知,在网络环境下进行高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遵循了教育和学习规律,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优点,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有利于培养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新一代既有创新精神又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才。
参考书目
1、 陈维亚:《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与发展》,中国教育学刊,1999年
2、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5月
我国教育部陈至立部长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负责人第三次会议上强调教育改革要体现时代的精神,要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使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这就为我们深入开展探究教学提供了明确的导向。另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把探究提到新课程基本理念,可见,探究式阅读教学正是新《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崭新的阅读教学方式。
关键字:网络环境 探究 阅读教学
21世纪是网络世纪,21世纪的教育是网络化的教育。在21世纪,我们将不仅居住在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现实社会中,同时也将栖身于由数字通信网络构建的虚拟空间,全新的网络技术冲破校园的围墙,进入课堂,网络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巨大动力推动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因素进行改革。在语文教学中引进网络技术开展阅读教学的革命是现代教学的必然趋势。
探究式阅读教学是新《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崭新的阅读教学方式。经过笔者统计,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到“探究”“探索”共49次,可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重点强调探究意识,为阅读教学的发展提出了方向,为探索高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契机。
一、网络环境下探究式阅读教学的界定。
网络环境下探究式阅读教学:指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解决为基本方式,以教师指导为提高途径.在网络环境下有效地组织并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并对这一活动的流程进行记录、分析和提炼,从中归纳出具有良好教学效果和一般规律的在网络环境下开展阅读教学的结构和操作要点。
二、探究式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
探究式阅读教学的产生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这些理论主要包括探究教学理论和建构主义教学观等。
(一)探究教学理论。
对探究教学影响最大的教学理论主要是杜威的实用主义探究教学理论、施瓦布等人的信息加工探究教学理论和20世纪末期出现在美国的人本主义探究教学理论,它们大致反映了20世纪人们研究探究教学的基本过程。而其中的人本主义探究教学理论所倡导的探究教学目的、方法、内容等等无不以体现人的发展为中心,对学生个性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到瑞士的皮亚杰,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随着教学情景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指导方式。
三、网络环境下高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的探索实验。
我执教的教学实验课篇目是《一剪梅》
第一阶段:分组讨论。
在这一阶段中,把全班学生分成4个组,负责同一个问题的10名同学共同进行探究。在这一阶段要求他们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确定本组探究的具体内容,并制定出一个解决问题的行动计划。
具体分工如下:第一组负责介绍词的有关知识以及词作者李清照;第二组负责解释这首词的意思;第三组同学准备一些李清照诗词中的名句;第四组同学搜集李清照的诗词。各组同学把探究的具体内容以及有关图片、音乐素材整理成多媒体演示文稿或设计成网页。
第二阶段:搜集整理素材。
负责同一个问题的10名同学通过各种渠道(教材、图书和计算机网络)广泛收集信息。在大量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同学们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这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实现对事物的多层面了解。
第三阶段:作品制作。
这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生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创造性的制作自己的作品。
第四阶段:教会他人。
研究同一问题的10名同学派一至二名代表将自己负责研究的问题及课件成果讲解并演示给所有同学,其他同学可以就某一问题进行提问。在回答其他同学提问的过程中,学生可加深对本问题的理解,如果有回答不了的问题,还可以进行集体研究。
第五阶段:总结评价成果。
组织学生互相交流,相互进行评价、修改。以教师给出的评价量表作为评价的依据。(我们的几组学生都是以PowerPoint制作的演示文稿)我给每组三张量表,全组人员评价其他三组。在这个阶段,学生之间通过交流,各取所长,互相补充知识,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网络环境下高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的优势。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
传统的语文课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一切都任教师摆布,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按照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的认识不是外部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部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为了有效的认知,外部刺激是需要的,但是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网络环境下高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充分的利用了“人机交互”这一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認知主体,在这种交互式教学环境中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这种主动参与性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认知主体,这样就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的语文课堂的刻板和被动,激起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信息能力。
创新精神和信息能力是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两种重要的能力素质。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需要特定的、较高要求的教学环境的支持,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正好可以为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环境。众所周知,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些知识库和资源库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究式学习,这样就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可知,在网络环境下进行高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遵循了教育和学习规律,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优点,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有利于培养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新一代既有创新精神又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才。
参考书目
1、 陈维亚:《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与发展》,中国教育学刊,1999年
2、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