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洲,是个安静、温和,偶有些倔强,又稍有点调皮的小男孩,单纯的眼神、讷讷的表情是他的招牌。来到中4班4个月,从一开始的哭哭啼啼,安静地坐上半天,逐渐变得活泼开朗起来,有时也乐意和同伴一起唱唱歌曲、玩玩游戏、做做练习;从刚开始的喝水、洗手、如厕都要人伺候,到现在乐意自己穿衣、穿裤,不时还要偷窥一下,露出一丝的狡黠样儿。听说最近他迷上了观音菩萨,缠着妈妈买观音,一看就是小半天。
绘画是孩子通过绘画工具把自己脑海中的意象、心绪以及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因此,想了解周洲,我们就从谈“画”开始。
一、关注图画,谈快乐烦恼
孩子在绘画时所表现的往往不是一个主题,而是一种心情,是他情感的宣泄。从周洲两次关于“树叶”的作品中,我明显感觉到他情绪的波动。
在图一作品中树叶图形封闭,轮廓清晰,叶脉走向均匀、富有节奏。从中可以看出周洲的情绪稳定,注意力集中,因此在绘画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控制手的动作,手能够跟着眼睛移动。而画图二时,由于一早因为玩具的问题使他心情浮躁,他边哭边念叨着要妈妈。当他的小手接触绘画工具时,他的注意力转移到纵横交错的乱画中,手部不停地运动,画出许多杂乱的线条,但他又似乎知道是表现一片大大的树叶,而有所控制地在“树叶”的范围内发泄,最后用大量的黑色线条想将“树叶”涂掉。这时,我问:“周洲想要用线条来帮助你吗?你不高兴吗?”我并没有限制他一定要画什么,而是帮助他弄清了自己的想法,并将其表示出来。我安慰他说:“玩具小熊先要休息一下,等周洲和树叶做完游戏了,它再来和你一起玩。”这种疏导方式给他带来了有益的缓解。绘画活动结束时,周洲的情绪也稳定了。
绘画是孩子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从孩子的信手涂鸦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外表反映不出的丰富的情感世界。特别是对于像周洲这种平时话很少、好静的孩子更需要一种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如果一个孩子想将自己的烦恼告诉别人,但又不知如何诉说,他可能就会通过绘画活动,表达他觉得难以说出的东西,这样的作品就更加需要我们的关注。
二、结合图画,析认知疑惑
绘画是孩子的另一种语言。当孩子认识到画纸上的符号与周围环境以及他们经验中的某些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并表现出要借助绘画与人交流的愿望时,我们应鼓励和引导幼儿进行想象性的思考,辨析孩子的认知,发现孩子的疑惑。如当周洲画《笑得露出牙齿的脸》(图三)时,他指着自己画的图形说:“这是周洲。”我便问他:“周洲的头发是什么样的?脸上还有什么?照照镜子看看,周洲笑的时候嘴巴里有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引起了他的反应,并促使他作了进一步地观察。虽然最后的作品笑容并不很灿烂,但我们发现了娃娃口中稍稍露出的牙齿线条,周洲又稍稍前进了一步。随后我们组织的几个关于人物作品表达的活动,周洲不再不知所措、无从下手,细看他的人物作品有着几分相似的模式(图四、图五)。
孩子绘画表达的内容直接反映的是孩子对周围事物的认知水平。通过图画分析孩子掌握的知识,引导孩子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孩子的绘画内容往往与现实世界有比较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包含着孩子无法解释的疑惑。如果这时老师适时点拨,提示引导,孩子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结合孩子的图画丢给他们问题,让他自己去寻找答案,生活中他就会有意识地针对自己的疑问进行观察,真正达到自我发现,自我解释的目的。
三、穿越图画,赏纯真天性
在孩子的心中,画笔所画的东西是没有任何规矩的,在他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中,早就将“有形”上升到了“无形”的境界。周洲这一阶段所处的正是涂鸦期往象征期的一个过渡时期,比较短暂。他开始尝试用涂鸦期时掌握的简单图形和线条表现自己的认知和经验,有时有简单的意图,有时构思与随意图画相穿插,且喜欢自言自语,更多的时候是根据画出线条像什么而命名,主题易变,不稳定。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掌握的形状非常有限,所以画面中类似的形状较多且能代表极不相同的事物,我们甚至难以看懂他们的画面,因此常常更需要的是倾听他们的讲述。
在周洲的作品中“螺旋线”、“圆圈”出现的频率比较高,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反映的是孩子忧郁、孤独的一种状态。这一阶段的孩子表现动机和自信心都十分脆弱,认识不完善,表征的能力差,思维没有定势,因而在绘画中会出现许多非现实的形象和样式,对成人的反应又比较敏感。因此,我们应特别保护幼儿涂画的探索活动,进入孩子的童心世界,从孩子的视角去欣赏他的纯真天性,品味他的独特“作品”,发现并记录孩子表达的独特性,满腔热情地与孩子共同享受涂画的乐趣。
绘画是孩子通过绘画工具把自己脑海中的意象、心绪以及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因此,想了解周洲,我们就从谈“画”开始。
一、关注图画,谈快乐烦恼
孩子在绘画时所表现的往往不是一个主题,而是一种心情,是他情感的宣泄。从周洲两次关于“树叶”的作品中,我明显感觉到他情绪的波动。
在图一作品中树叶图形封闭,轮廓清晰,叶脉走向均匀、富有节奏。从中可以看出周洲的情绪稳定,注意力集中,因此在绘画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控制手的动作,手能够跟着眼睛移动。而画图二时,由于一早因为玩具的问题使他心情浮躁,他边哭边念叨着要妈妈。当他的小手接触绘画工具时,他的注意力转移到纵横交错的乱画中,手部不停地运动,画出许多杂乱的线条,但他又似乎知道是表现一片大大的树叶,而有所控制地在“树叶”的范围内发泄,最后用大量的黑色线条想将“树叶”涂掉。这时,我问:“周洲想要用线条来帮助你吗?你不高兴吗?”我并没有限制他一定要画什么,而是帮助他弄清了自己的想法,并将其表示出来。我安慰他说:“玩具小熊先要休息一下,等周洲和树叶做完游戏了,它再来和你一起玩。”这种疏导方式给他带来了有益的缓解。绘画活动结束时,周洲的情绪也稳定了。
绘画是孩子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从孩子的信手涂鸦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外表反映不出的丰富的情感世界。特别是对于像周洲这种平时话很少、好静的孩子更需要一种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如果一个孩子想将自己的烦恼告诉别人,但又不知如何诉说,他可能就会通过绘画活动,表达他觉得难以说出的东西,这样的作品就更加需要我们的关注。
二、结合图画,析认知疑惑
绘画是孩子的另一种语言。当孩子认识到画纸上的符号与周围环境以及他们经验中的某些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并表现出要借助绘画与人交流的愿望时,我们应鼓励和引导幼儿进行想象性的思考,辨析孩子的认知,发现孩子的疑惑。如当周洲画《笑得露出牙齿的脸》(图三)时,他指着自己画的图形说:“这是周洲。”我便问他:“周洲的头发是什么样的?脸上还有什么?照照镜子看看,周洲笑的时候嘴巴里有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引起了他的反应,并促使他作了进一步地观察。虽然最后的作品笑容并不很灿烂,但我们发现了娃娃口中稍稍露出的牙齿线条,周洲又稍稍前进了一步。随后我们组织的几个关于人物作品表达的活动,周洲不再不知所措、无从下手,细看他的人物作品有着几分相似的模式(图四、图五)。
孩子绘画表达的内容直接反映的是孩子对周围事物的认知水平。通过图画分析孩子掌握的知识,引导孩子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孩子的绘画内容往往与现实世界有比较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包含着孩子无法解释的疑惑。如果这时老师适时点拨,提示引导,孩子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结合孩子的图画丢给他们问题,让他自己去寻找答案,生活中他就会有意识地针对自己的疑问进行观察,真正达到自我发现,自我解释的目的。
三、穿越图画,赏纯真天性
在孩子的心中,画笔所画的东西是没有任何规矩的,在他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中,早就将“有形”上升到了“无形”的境界。周洲这一阶段所处的正是涂鸦期往象征期的一个过渡时期,比较短暂。他开始尝试用涂鸦期时掌握的简单图形和线条表现自己的认知和经验,有时有简单的意图,有时构思与随意图画相穿插,且喜欢自言自语,更多的时候是根据画出线条像什么而命名,主题易变,不稳定。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掌握的形状非常有限,所以画面中类似的形状较多且能代表极不相同的事物,我们甚至难以看懂他们的画面,因此常常更需要的是倾听他们的讲述。
在周洲的作品中“螺旋线”、“圆圈”出现的频率比较高,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反映的是孩子忧郁、孤独的一种状态。这一阶段的孩子表现动机和自信心都十分脆弱,认识不完善,表征的能力差,思维没有定势,因而在绘画中会出现许多非现实的形象和样式,对成人的反应又比较敏感。因此,我们应特别保护幼儿涂画的探索活动,进入孩子的童心世界,从孩子的视角去欣赏他的纯真天性,品味他的独特“作品”,发现并记录孩子表达的独特性,满腔热情地与孩子共同享受涂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