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块教学指的是将知识、能力等方面有一定关联、共同主题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促使学生展开学习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若能有效展开主题建模,则能从一个点出发,在调整、重组中促使学生探究文章的内核,由点及面,最后立体化地建构语文知识。
一、由点到面,学习经典文本
不少教师都会组织学生展开经典文章的拓展阅读,然而如果推荐不合理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教师具备主题建模的思想,采用由点及面的方法,先围绕教材的文章推荐相关作品,对学生进行经典导读,用相关文化主题来整合文章,将促使学生找到拓展阅读中探究的方向,阅读的效果自然会更好。
在学习了《猴王出世》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由点及面,阅读长篇小说《西游记》,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可以再次拓展,让学生了解一下“四大名著”,并分别阅读其中的优秀篇目。为了促使学生对传统文学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以“四大名著”为主题的探究活动,除了可以探究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外,还可以上升到文化的层次,让学生了解一下“四大名著”这个约定俗成的说法究竟由何而来,还有哪些作品曾经入选“四大奇书”中。学生发现,最初提出“四大奇書”概念的是王世贞,但是指的是《史记》等作品,而冯梦龙、李渔等逐步将四大奇书限定为通俗小说,这其实反映了社会文化特点,展现了普通民众的文化需求。理解了这些后,学生的阅读也更为深入。
在进行主题建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学习的内容编写校本课程,参考本地文化特色,整合一系列的作品,促使学生展开全面阅读。这样的教学属于浸润式教育,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促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
二、比较鉴别,掌握写作手法
比较阅读也是主题建模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将一些和课文有关的文章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对比和鉴别,主要探究其中的写作手法,让学生找到不同写作手法之间的差异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的方式展开阅读,引导学生自主归纳。
《伯牙绝弦》和《月光曲》这两篇文章一篇为古文,一篇为现代文,其内容一篇展现的是中国的古琴曲,而另一篇展现的是西方的钢琴曲,教师可以将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让学生分析其表现手法有何不同。学生发现,《月光曲》通过描写想象中场景的方法展现对于音乐的描写,这种手法和《伯牙绝弦》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在钟子期的语言中,将音乐声比喻成了泰山和流水,这和《月光曲》将音乐声比喻成月光照耀的水面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两者还有一些区别,《月光曲》在叙事上更为详细,且更细腻地阐述了贝多芬等人物的内心情感,这使得文章变得更加丰满细腻。教师进而让学生思考如果要将《伯牙绝弦》扩写成《月光曲》的形式具体该怎么做,这样的教学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手法。
对比阅读的方式有很多,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同主题的现代文和古文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还可以将课本中的改编文和原文进行对比,将译制版的作品和原文进行对比。这些方法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表达方式,并对学生自己的写作手法也有所促进。
三、读写结合,漫溯语言深处
学者叶圣陶认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若要让学生的倾吐变得更合乎法度,吸收自然是十分重要的,由此可见教师不能单纯地指导学生写作手法,而应该追问学生阅读的程度,这才是学生写作之“根”。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能给学生构筑起一个大语言环境,这样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语言。
《匆匆》一文中有不少词句都耐人寻味,如“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一句不仅体现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而且其中的“伶伶俐俐”展现了时间轻盈而过的状态,给人一种时间和人捉迷藏的感觉。这样的语义显然是字典中所查不到的,需要在特定语境下才能理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其他朱自清的作品,如《春》等,尝试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理解其清秀隽永的用词特点。在此基础上则可以让学生尝试仿写,在写作时也要尝试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并且注意词语在特定语境下的特殊含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活学活用地掌握各种词汇,并且学会在写作中如何选择到最贴合文章语境的词语。
学者许志君在研究中指出,教师可以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找到写作和阅读之间的启发点、需求点、共性点、发展点,这样能有助于更好地建模。主题建模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进行整体感知,学生在组合研读的过程中能通过横向组合、纵向组合形成立体拓展,这样能更好地找到建模的规律,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
史庆然,董玉欣,山东临沂市西郊实验学校柳青苑校区教师。
一、由点到面,学习经典文本
不少教师都会组织学生展开经典文章的拓展阅读,然而如果推荐不合理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教师具备主题建模的思想,采用由点及面的方法,先围绕教材的文章推荐相关作品,对学生进行经典导读,用相关文化主题来整合文章,将促使学生找到拓展阅读中探究的方向,阅读的效果自然会更好。
在学习了《猴王出世》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由点及面,阅读长篇小说《西游记》,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可以再次拓展,让学生了解一下“四大名著”,并分别阅读其中的优秀篇目。为了促使学生对传统文学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以“四大名著”为主题的探究活动,除了可以探究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外,还可以上升到文化的层次,让学生了解一下“四大名著”这个约定俗成的说法究竟由何而来,还有哪些作品曾经入选“四大奇书”中。学生发现,最初提出“四大奇書”概念的是王世贞,但是指的是《史记》等作品,而冯梦龙、李渔等逐步将四大奇书限定为通俗小说,这其实反映了社会文化特点,展现了普通民众的文化需求。理解了这些后,学生的阅读也更为深入。
在进行主题建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学习的内容编写校本课程,参考本地文化特色,整合一系列的作品,促使学生展开全面阅读。这样的教学属于浸润式教育,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促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
二、比较鉴别,掌握写作手法
比较阅读也是主题建模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将一些和课文有关的文章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对比和鉴别,主要探究其中的写作手法,让学生找到不同写作手法之间的差异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的方式展开阅读,引导学生自主归纳。
《伯牙绝弦》和《月光曲》这两篇文章一篇为古文,一篇为现代文,其内容一篇展现的是中国的古琴曲,而另一篇展现的是西方的钢琴曲,教师可以将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让学生分析其表现手法有何不同。学生发现,《月光曲》通过描写想象中场景的方法展现对于音乐的描写,这种手法和《伯牙绝弦》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在钟子期的语言中,将音乐声比喻成了泰山和流水,这和《月光曲》将音乐声比喻成月光照耀的水面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两者还有一些区别,《月光曲》在叙事上更为详细,且更细腻地阐述了贝多芬等人物的内心情感,这使得文章变得更加丰满细腻。教师进而让学生思考如果要将《伯牙绝弦》扩写成《月光曲》的形式具体该怎么做,这样的教学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手法。
对比阅读的方式有很多,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同主题的现代文和古文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还可以将课本中的改编文和原文进行对比,将译制版的作品和原文进行对比。这些方法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表达方式,并对学生自己的写作手法也有所促进。
三、读写结合,漫溯语言深处
学者叶圣陶认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若要让学生的倾吐变得更合乎法度,吸收自然是十分重要的,由此可见教师不能单纯地指导学生写作手法,而应该追问学生阅读的程度,这才是学生写作之“根”。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能给学生构筑起一个大语言环境,这样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语言。
《匆匆》一文中有不少词句都耐人寻味,如“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一句不仅体现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而且其中的“伶伶俐俐”展现了时间轻盈而过的状态,给人一种时间和人捉迷藏的感觉。这样的语义显然是字典中所查不到的,需要在特定语境下才能理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其他朱自清的作品,如《春》等,尝试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理解其清秀隽永的用词特点。在此基础上则可以让学生尝试仿写,在写作时也要尝试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并且注意词语在特定语境下的特殊含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活学活用地掌握各种词汇,并且学会在写作中如何选择到最贴合文章语境的词语。
学者许志君在研究中指出,教师可以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找到写作和阅读之间的启发点、需求点、共性点、发展点,这样能有助于更好地建模。主题建模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进行整体感知,学生在组合研读的过程中能通过横向组合、纵向组合形成立体拓展,这样能更好地找到建模的规律,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
史庆然,董玉欣,山东临沂市西郊实验学校柳青苑校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