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及AVT视域下电视新闻节目字幕英译研究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dycome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大陆城市居住的外籍人士是城市形象传播的意见领袖,提高这部分人群对所居住城市的好感,通过自然的人际传播可以提高外籍人士对该城市的印象。大陆城市可以通过开通当地电视台外文节目或者为中文节目配备英外文字幕对本市外籍人士进行定向传播。字幕编译应该从翻译目的论角度进行跨文化传播。
  关键词:翻译目的论 电视新闻英译 城市形象对外传播
  一、研究背景
  根据《宁波市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行动纲要》,宁波市要在2030年基本建成亚太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提升城市国际化,首先需要提升宁波市的国际形象,因为好的国际形象有助于城市聚集更优质的资源。而提升城市国际形象是系统工程,作为大众传播手段的宁波本地电视媒体可以大有作为,且作用不可替代。
  根据学者[1]对广州城市形象对外传播的研究,“外国公众在国外获知广州最多的方式是通过人际传播,其次是母国媒体。而身处广州时信息的获取使用最多的是大陆媒体。主要是大陆英文和中文电视媒体。杨凯[2]根据二级传播理论(大众传播中的信息流动首先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把信息传给那些爱看报、爱看电视、爱听广播的人。然后,通过他们,以人际交流的方式再把信息传递给那些接触大众传媒相对较少的人)。杨凯(2010)认为,“中国各大城市固然可以在国际性的媒体上进行对外宣传,但更为切实可行的是影响国内城市里流动的国际受众。先将信息传到这类人群中,再通过他们以人际传播的方式进行二次传播,从而扩大传播效果。二次传播能降低西方人对官方宣传的反感,有利于传播效果的提升。”根据学者调查,“在宁波的外籍人士普遍对经济领域的国际化程度感到满意,但在一些非经济领域的评分却很不乐观,在宁波市居住的外籍人士受困扰的主要原因是语言障碍、文化差异以及软性服务等因素。”[3]宁波可以利用二级传播理论和广州的经验,在国际化进程中,针对在甬外籍人士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播,为其提供足够的信息,让外籍人士有家的感觉。可以从电视节目入手,比如配备中英双语字幕。宁波电视台曾经开设过英语新闻节目,停播后不久,2012年宁波电视台推出宁波首档城市文化体验类双语电视栏目Ningbo Focus,每月两期。该节目是宁波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与市外事办、市外经贸局、市教委联合推出的杂志性电视专题,通过老外独特的视角传播宁波城市形象,感悟城市魅力。截至2015年10月18日,该节目已经制播48期,隔周周日17:44首播。该节目主持人是以美国人(Matt Galot)为主,每期节目都有另外一名主持人与之搭配,语言地道,且配有双语字幕。节目深受在甬外籍人士喜欢。据统计,宁波目前有“市级电视频道6个”[4],都为纯中文类节目,节目为中文播音、中文字幕(有的新闻节目没有字幕),提供宁波本地日常新闻类信息,目标受众无法为不懂中文的在甬外籍人士。
  大陆主要城市中有的开设了英文频道或节目,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还有的城市为新闻标题配备了英文字幕,如深圳卫视的《深视新闻》节目。宁波可以效仿其他城市的做法,为宁波电视台的《宁波新闻》节目配备双语字幕的新闻标题。
  二、电视新闻字幕英译
  (一)双语字幕翻译理论
  德国功能主义的翻译目的论:功能主义的翻译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由德国学者提出,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是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该学者创立了功能派的奠基理论-翻译目的论。他认为,翻译和人类其他行为一样,有其目的性。翻译不是简单的语码转换,原文的作用只是“提供信息”,译文应该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以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选择最佳的处理方法。目的论把翻译从源语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它以翻译目的为总则,把原文作者、译者、译文读者都纳入研究范畴,从而呈现出更大的理论包容性。[5]
  翻译目的论对于电视的新闻翻译有着较为明显的理论指导意义,为电视新闻的标题翻译提供了理论支撑,使得整个翻译过程“有法可依”。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必拘泥于原文的具体格式,没有必要做到所有新闻字句的翻译都完全对等。反而应该根据原文的具体交际目的,结合受众的具体社会文化背景和生活经验,做出质量更高的新闻字幕翻译。
  根据目的论,决定翻译目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受众”,即具备特定文化环境下社会知识的目的语文本的接受者。受众的社会文化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译员翻译时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宁波电视台英语新闻的主要受众是长期居住在宁波的外籍人士,他们对中国及宁波已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和看法,但对当地时事新闻的了解缺少有效的途径。鉴于此,“我们不可低估外国读者或听众的能力,但也切勿高估一般外国人对我国的了解水平”[6]。地方电视英语新闻的译者要清楚,地方电视英语新闻节目是为了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当地的电视英语新闻节目为当地的外国人及时了解所在城市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提供了重要窗口。这也是他们及时获取相关商业贸易机会、调整生产生活方式的主要信息渠道。因此,译者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正确传达原文信息的前提下,根据翻译目的,灵活切换英汉两种语言,为其提供了解和跟踪当地时事新闻的有效途径,从而达到地方电视新闻的交际目的。
  本文从《深视新闻》往期节目中选取了一些例子,来观察目的论在电视新闻翻译中的体现。
  (1)第27届世界模特小姐国际总决赛颁奖盛典在深举行
  Miss Model of the World holds final at Window of the World
  在对该新闻的标题翻译中,译者采用了减译方法,更加符合当地外国人的思维习惯。省略了其中的“第27届”“颁奖盛典”这类字眼。根据目的论,译者应该在尊重原文信息的前提下,充分考虑译文读者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其思维模式。一般情况下,外国人不会太多地在意该场比赛是第几届。另外,按照一般的比赛惯例,颁奖盛典必定会在总决赛上进行。因此,可以大胆省略这两个字眼的翻译。除此之外,该翻译抓住了新闻的主要内容,即“世界模特小姐国际总决赛”,译者将其放在句首,这样能够帮助外国观众在有限时间内了解主要的新闻要素。   (2)第十届设计之都公益广告大赛平面作品进入终评
  10th Public Serving Advertising competition enters final stage
  在英译该新闻标题时,译员同样对原文进行了必要的删减,使其更加简练,符合新闻标题的要求,如“设计之都”“平面作品”等信息未做翻译,因为该句的关键词是“公益广告大赛”及“终评”。可见,在对该类新闻标题进行翻译时,抓住关键词有助于外籍人士理解该新闻的主要内容。
  另外,英汉新闻报道在语言表达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汉语讲究语言华丽,对于一些政治性会议的描述,会介绍得详细具体。而英语的新闻报道更多地讲究简单明了,注重报道客观事实和报道具体信息。如:《深视新闻》2015年10月28日的新闻标题及其翻译。
  (3)市政府常务会:全力支持、积极配合审计工作,更好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
  SZ to fully support and cooperate with govt. audits
  在该新闻标题的翻译中,“市政府常务会”“审计工作”“更好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等字眼被译者大胆删去。考虑到该新闻的受众,这些修饰词与外籍人士的生活几乎没有太大关系。因此,只需将具体的事情简单描述即可。
  (二)双语字幕的配置方式
  对于内容少,报道时间短的新闻,一条新闻可以配置一个中文标题和一个英文标题。对于内容多、报道时间较长的新闻,可以按照新闻报道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配合叙事的展开,为同一条新闻配置两条以上中文标题和对应的英文标题。如2015年6月的一条报道深圳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上市的新闻中,屏幕下方中间位置先后显示了两条中文标题(每条中文标题下面显示了对应的英文标题),该条新闻视频总长度2分10秒。
  标题顺序 中文标题 对应的英文标题为 显示时间
  第一条 前海推出国内首个房地产信托基金 7月上市 China’s first real estate trust fund to be listed in July 00:28-00:47
  第二条 降低房地产投资门槛 一万元即可参与公墓 REITS Raises 3bln yuan funds through public offering 00:48-01:51
  (三)双语字幕的时间和空间维度
  AVT翻译理论字幕配置技术问题:电视新闻标题双语字幕属于Audio Visual Translation范畴,字幕配置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字幕为西方语言(字母文字)时,影视剧的(英文)字幕显示时间介于1~6秒钟,每行最多39个(英文)字母,包括空格和标点符号。字幕为东方语言(如中文)时,显示时间遵循的规律与西方语言一致,但每行字幕中的汉字不能超过14个,包括标点符号。双语(如中英)字幕时,中英文各占一行,显示时间和字数(字母或汉字)与单一语种一致,最多两行字幕,英文字母39个,中文字幕不能超过14个汉字。即保证字幕显示在电视屏幕下方中间的“安全区域”。习惯上,字幕位于屏幕下方,位置居中。《深视新闻》英文字幕就配置在屏幕下方居中的位置。对于电视新闻字幕而言,英文字幕显示时长与AVT翻译有相通之处,亦有不同。需要根据整条新闻的时长来调整。建议显示时长最短6秒钟,也可以是整条新闻时长的一半,也可以显示至整条新闻结束,或选择一条英文字幕多次显示,但每次显示时长不低于5秒钟。
  项目 单一语言字幕
  西方语言
  (如英文) 单一语言字幕
  东方语言
  (如中文) 双语字幕
  (中英文)
  字幕行数 1~2行 1行 2行
  每行字(符)数
  (包括标点符号和空格) 39英文字符 14汉字 39英文字符
  14汉字
  字幕显示时间 1~6秒 1~6秒 6~n秒
  (n可以是整条新闻的时长)
  字幕间隔时间 2秒 2秒 2秒
  三、结语
  这种为中文节目配置英文字幕的做法虽然有成本低、操作方便等优势,但从城市国际化发展的长远角度看,建议仅作为过渡手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聘请外国和本国专业人士,开设英语新闻节目,如:韩国釜山设立的英文广播的做法就值得借鉴。
  (本文为宁波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共建外国语言文化与宁波国际发展战略研究中心2013年立项课题“宁波本地英文媒体提升宁波国际港口城市形象战略研究”[编号:NZKT201303]。)
  注释:
  [1]深视新闻往期节目网站http://www.cutv.com/jplm/8866.shtml
  [2]http://big5.s1979.com/site/www.s1979.com/dianshi/sznews/201506/30145964630.shtml
  参考文献:
  [1]杨凯.城市形象对外传播的新思路——基于外国人对广州城市印象及媒介使用习惯调查[J].南京社会科学,2010,(7):117-122.
  [2]杨凯.英语频道在城市形象传播中的作用及路径——以广州电视台英语频道为例[J].新闻爱好者,2010,(4):74-75.
  [3]高振强.外国人眼中的宁波[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5).
  [4]张奎阳,张璟璟.宁波传媒事业发展对策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3):113-117.
  [5]王墩田,肖建壮.翻译实训教程[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3-4.
  [6]段连城.怎样对外介绍中国[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3:123.
  (崔振峰 刘璐璐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315211)
其他文献
摘 要:“NP1的NP2+V得R”句式是一类特殊的汉语句式,近年来成为语法学界热议的句式之一。围绕这类句式的句法生成,学者们已经从生成语法角度和认知语法角度对此类句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本文在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采用Chomsky(1995,2000)在最简方案中提出的轻动词(light verb)理论,对此类句式进行句法推导。本文以“他的老师当得好”为例,通过句法推导明确其生成过程是在动
期刊
摘 要:依据语篇连贯原则,以《天净沙·秋思》为例,对古诗的语篇连贯性进行了认知分析。《天净沙·秋思》中的连贯可以分为微观连贯和宏观连贯两大类,宏观连贯制约微观连贯。微观连贯表现在音系层,词汇层和句法层,宏观连贯表现在情境层和主题层。在主题层中,连贯是显性和隐性之间的统一。“秋”是主要描写的对象,是显性的;“思”是所要体现的情感,是隐性的。  关键词:语篇连贯 微观连贯 宏观连贯 认知分析  一、引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构式语法为理论基础,分析了《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若干词语,比如“归”“再”等释义的失当。通过这些词语释义的分析提醒语言学者特别是辞书编纂者在进行词语释义时应避免把应该是某个构式的语义错误地归到某个词语身上,并对辞书释义提出四点建议。  关键词:构式语法 词语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  一、引言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下简称《现汉》)中“爱”有以下几个义项:  ①(动)对人或事物
期刊
摘 要:“凸显”“凸现”“突显”“突现”四词发音、词义、用法相近,容易混淆。从大型语料库中可见其通用性差异;四词的理据性不相伯仲,系统性有强弱之分。通过语义解构,可以辨析四词的细微区别。“凸显”和“凸现”应为近义词;“突显”可推荐为“凸显”的异形词;“突现”和“凸现”为义项同义词。“突现”在语例中展示出新的义项是词语原有的两个义项互相作用的结果。大型词典在4个中词的立目和注释上还有值得商榷之处。 
期刊
摘 要:在现代汉语中,省略现象非常普遍和灵活。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老舍小说《离婚》和鲁迅杂文《伪自由书》为例,从谓词论元成分的省略及其省略方式的角度来分析语篇中的省略现象。通过对比两部作品中汉语省略使用,分析两者省略的条件和方式的异同,并试图发现不同文体的省略规律。  关键词:省略 谓词论元成分 语体风格 原则  一、引言  关于汉语中的省略问题,在过去的研究中,各学者根据不同的理论,从
期刊
摘 要:语法化指实词获得某些语法意义变成虚词或者已经虚化的词其语法意义进一步增强的过程。语用充实是语法化的重要机制之一,语法化的语用研究离不开对语境的讨论。语法化包含语义变迁和语法变异两个方面;语境作用下,二者先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语用充实。通过对汉语“被”字历时演变的考察,研究结果表明,语境中“被”字语义、语法意义的语用充实促使“被”字语法化产生。  关键词:语法化 语用充实 语义变迁 语法变异
期刊
摘 要: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发现辩论语体比演讲语体语速更快,书面化色彩更强;而演讲语体与辩论语体相比,词汇更加丰富。两类语体中名词与代词都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辩论语体中,动词、副词、连词、语气词分布率高于演讲语体,数词、量词、介词分布率则低于演讲语体。演讲语体多用比喻、比拟、排比和反复等辞格,辩论语体则多用设问、反问等辞格。演讲语体和辩论语体所表现出的不同语言形式特征是由其各自特定的情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嘉兴方言中的谚语为例,从认知视角解读谚语生成与发展的特点。对不同的自然文化环境,人们会有不同的体验;这些不同的生活体验在谚语生成中就会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体验性是谚语生成的基础,而隐喻则丰富了谚语的内涵与外延。  关键词:谚语 体验性 认知 隐喻  一、引言  谚语是一种民间广为流传的固定语句。它源于人们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反思和总结,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经验。因此,谚语的研究视角
期刊
摘 要:基于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的本科生关于网络类成语的调查问卷,我们对网络类成语在北京学生中的认知和使用做了调查统计。从问卷反馈信息中对网络类成语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做进一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从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类成语和传统成语的区别。  关键词:网络类成语 问卷调查 传统成语 语言学  一、引言  网络词语已经不是一种新的语言现象了。从21世纪初互联网开始普及,各种网络词语就层出不穷地
期刊
摘 要:译者主体性是指译者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为译者的取向或译者具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本文以《道德经》的英译为例,探讨了中国典籍翻译中文化意象的转换以及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和影响因素。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 《道德经》 文化意象 道 自然  一、引言  老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其五千言的《道德经》一书共81章,前37章为卷上,后44章为卷下。《道德经》中包含着大量的文化词语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