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主要的组成部分,当前部分教师对朗读教学认识不足,教学效率不高,本文对该问题进行探究。文章首先概述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作用及现状;其次指出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包括朗读时间、朗读目标、朗读技巧以及朗读效果四个方面;最后提出了三点措施以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效果,即保证朗读时间、扩大朗读参与度、讲解朗读技巧强化朗读评价以及对重点段落进行详细指导。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教学策略
一、 引言
学生朗读的质量对学生语文的学习有重要的作用,《新课标》中也强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然而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并没有掌握朗读的教学技巧,教学效率较低,故而本文对该问题进行探讨,以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作用及现状
(一)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作用
朗读是通过将文章大声念出来,从而将“文字语言”经由“视觉语言”转化为“听觉语言”,从而使朗读者进入一种耐人寻味的境界。对于小学生来说,对其进行朗读教学,能使小学生更好的领会文章的主旨,把握作者的感情;加之视觉系统与听觉系统的双向刺激,能使小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提升其对语文的兴趣;另外,朗读也能使小学生的听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提升,所以进行朗读教学极为必要。
(二)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
当前多数教师已经认识到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也采取了部分措施以提升朗读教学的效果,为学生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过在朗读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较为单调、朗读教学只停留在表面上而没有深入到本质中以及朗读教学的实效性不够等,未能将朗读教学的作用充分发挥。这些均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只有探析出产生这些问题的成因,方能对症下药选择合适的措施进行教学。
三、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 朗读时过多的讲解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朗读效果较低,其原因之一便是在朗读中教师过多的占用朗读的时间用来对文章进行讲解,而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朗读时间以及朗读的环境,故而朗读效果较低。部分教师认为学生朗读的最终目的也是了解文章的内容,而这些通过讲解也能够实现,所以不如将朗读的时间用于讲解。这种看法实际上存在一定的偏颇,講解并不能完全代替朗读,朗读能让学生进入一种境界,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有重要的作用。
(二) 没有明确的朗读目标
朗读教学的效果较低的另一个原因则是没有明确的朗读目标,没有明确的目标,所以学生在朗读之时会存在盲目性,在朗读中只是张张口,并没有进行思考,最终朗读效果达不到,还事倍功半,让学生认为“朗读”是无用的,在之后的学习中朗读积极性降低。
(三) 朗读指导不够巧妙
一篇文质优美的文章,学生在朗读之时应当应用一定的技巧,方能真正读懂其内容。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篇文章后都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是要如何“有感情”,学生却没有相应的概念,而教师也没有予以一定的指导,没有告诉学生不同文章该用何种语气来读,学生盲目的阅读,最后阅读效果不佳。另外,朗读下还有许多具体的方式,如领读、齐读、错读以及分角色阅读等多种方式,部分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只采用一种方式,让学生感觉阅读很枯燥,对阅读教学提不起来兴趣。
(四) 对朗读的“实效性”关注不足
随着教师对朗读重要性认识的加深,教师也开始选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进行朗读,但是从笔者观察的情况来看,多数教师更喜欢让学生“齐读”,因为“齐读”能够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其中,而且课堂会显得较为活跃。这种方式对学生确实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具体的实效如何教师则无法去判定,而多数教师也并没有关注朗读教学的实效,对于重点段落也没有进行强调,导致教学效果较差。
四、 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效果的措施
(一) 保证朗读时间
为提升朗读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学会“朗读”,教师必须予以学生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朗读,通过朗读来感悟文章的内涵。教师在学生朗读前不必将所有的知识点都讲解给学生,虽然教师讲解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教师较多的讲解中,学生实际上是处于“被动接受”中,无法提升对朗读的兴趣,也不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思考,所以教师只需要点出最终的要求,予以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其自我朗读,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二) 扩大朗读参与度
扩大朗读的参与度,并不单单只是让学生“读”过即可,部分教师认为“齐读”便能够让所有的学生参与进去,但是,这并不是真正的“参与”,教师应当运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能将“朗读”表现出来,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这一课时,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桂林风景优美,在有山有水的地方生活是一件快乐幸福的事情,有没有哪位同学能来为大家朗诵一下呢?”将“朗诵”这一活动置于“个体”上,并将个体扩大化,多请几位同学来朗读,从而使朗读的参与度进行提升,继而提升朗读的教学效果。
(三) 讲解朗读技巧对重点段落进行详细指导
为使学生朗读能力提升,使朗读的效果充分发挥,教师需要教导学生一些朗读技巧,让学生将“理解”与“朗读”有机结合起来,在朗读中不断思考,在朗读后表达自己的感觉。之后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合理的评价,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对于重点段落,尤其是那些情感丰富的段落,教师在朗读教学前进行较为详细的指导,使学生把握该部分的阅读方向,从而合理地进行思考,以确保阅读的“实效性”,提升教学效果。
五、 结语
本文是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进行的探究,文章在概述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作用与现状之后分析了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期为教师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进行探讨,探究出更好的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钱克章.语用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5,(20):55,57.
[2]孙航鹰.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探微[J].中国校外教育,2017,(S1):83.
[3]钱华.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和语感培养初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7,(01):67-71.
作者简介:
马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大杨树第一小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教学策略
一、 引言
学生朗读的质量对学生语文的学习有重要的作用,《新课标》中也强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然而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并没有掌握朗读的教学技巧,教学效率较低,故而本文对该问题进行探讨,以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作用及现状
(一)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作用
朗读是通过将文章大声念出来,从而将“文字语言”经由“视觉语言”转化为“听觉语言”,从而使朗读者进入一种耐人寻味的境界。对于小学生来说,对其进行朗读教学,能使小学生更好的领会文章的主旨,把握作者的感情;加之视觉系统与听觉系统的双向刺激,能使小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提升其对语文的兴趣;另外,朗读也能使小学生的听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提升,所以进行朗读教学极为必要。
(二)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
当前多数教师已经认识到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也采取了部分措施以提升朗读教学的效果,为学生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过在朗读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较为单调、朗读教学只停留在表面上而没有深入到本质中以及朗读教学的实效性不够等,未能将朗读教学的作用充分发挥。这些均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只有探析出产生这些问题的成因,方能对症下药选择合适的措施进行教学。
三、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 朗读时过多的讲解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朗读效果较低,其原因之一便是在朗读中教师过多的占用朗读的时间用来对文章进行讲解,而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朗读时间以及朗读的环境,故而朗读效果较低。部分教师认为学生朗读的最终目的也是了解文章的内容,而这些通过讲解也能够实现,所以不如将朗读的时间用于讲解。这种看法实际上存在一定的偏颇,講解并不能完全代替朗读,朗读能让学生进入一种境界,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有重要的作用。
(二) 没有明确的朗读目标
朗读教学的效果较低的另一个原因则是没有明确的朗读目标,没有明确的目标,所以学生在朗读之时会存在盲目性,在朗读中只是张张口,并没有进行思考,最终朗读效果达不到,还事倍功半,让学生认为“朗读”是无用的,在之后的学习中朗读积极性降低。
(三) 朗读指导不够巧妙
一篇文质优美的文章,学生在朗读之时应当应用一定的技巧,方能真正读懂其内容。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篇文章后都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是要如何“有感情”,学生却没有相应的概念,而教师也没有予以一定的指导,没有告诉学生不同文章该用何种语气来读,学生盲目的阅读,最后阅读效果不佳。另外,朗读下还有许多具体的方式,如领读、齐读、错读以及分角色阅读等多种方式,部分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只采用一种方式,让学生感觉阅读很枯燥,对阅读教学提不起来兴趣。
(四) 对朗读的“实效性”关注不足
随着教师对朗读重要性认识的加深,教师也开始选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进行朗读,但是从笔者观察的情况来看,多数教师更喜欢让学生“齐读”,因为“齐读”能够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其中,而且课堂会显得较为活跃。这种方式对学生确实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具体的实效如何教师则无法去判定,而多数教师也并没有关注朗读教学的实效,对于重点段落也没有进行强调,导致教学效果较差。
四、 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效果的措施
(一) 保证朗读时间
为提升朗读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学会“朗读”,教师必须予以学生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朗读,通过朗读来感悟文章的内涵。教师在学生朗读前不必将所有的知识点都讲解给学生,虽然教师讲解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教师较多的讲解中,学生实际上是处于“被动接受”中,无法提升对朗读的兴趣,也不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思考,所以教师只需要点出最终的要求,予以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其自我朗读,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二) 扩大朗读参与度
扩大朗读的参与度,并不单单只是让学生“读”过即可,部分教师认为“齐读”便能够让所有的学生参与进去,但是,这并不是真正的“参与”,教师应当运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能将“朗读”表现出来,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这一课时,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桂林风景优美,在有山有水的地方生活是一件快乐幸福的事情,有没有哪位同学能来为大家朗诵一下呢?”将“朗诵”这一活动置于“个体”上,并将个体扩大化,多请几位同学来朗读,从而使朗读的参与度进行提升,继而提升朗读的教学效果。
(三) 讲解朗读技巧对重点段落进行详细指导
为使学生朗读能力提升,使朗读的效果充分发挥,教师需要教导学生一些朗读技巧,让学生将“理解”与“朗读”有机结合起来,在朗读中不断思考,在朗读后表达自己的感觉。之后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合理的评价,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对于重点段落,尤其是那些情感丰富的段落,教师在朗读教学前进行较为详细的指导,使学生把握该部分的阅读方向,从而合理地进行思考,以确保阅读的“实效性”,提升教学效果。
五、 结语
本文是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进行的探究,文章在概述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作用与现状之后分析了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期为教师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进行探讨,探究出更好的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钱克章.语用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5,(20):55,57.
[2]孙航鹰.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探微[J].中国校外教育,2017,(S1):83.
[3]钱华.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和语感培养初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7,(01):67-71.
作者简介:
马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大杨树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