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夏粮再获好收成。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夏粮总产2462亿斤,接近上年水平,是历史上第三高产年。其中,冬小麦产量2176亿斤,比上年增加20亿斤,实现连续第七年增产。今年的粮食生产,终于迎来了一个令人欣喜的“开门红”。
在西南地区特大干旱和小麦主产区持续低温等灾害性气候面前,在管理通胀预期任务艰巨的形势下,这个沉甸甸的丰收无疑有助于“安天下、稳民心”。与往年相比,今年夏粮的丰收有什么特殊的背景、是如何实现的、又有什么全局性的重要意义?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近日就这些话题回答了农民日报记者的提问。
问:夏粮再获丰收,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答:简单地讲,就是8个字:天道酬勤,来之不易!今年的粮食和农业生产是在挑战多、困难大、任务重的形势下展开的。特别是西南地区特大干旱百年不遇,北方冬麦主产区持续低温历史罕见,给粮食生产尤其是夏粮生产带来极大困难和挑战。今年主产麦区冬前和早春弱苗面积比例大,小麦生育期普遍推迟,苗情类型的复杂程度多年少有,形势一度十分严峻。
党中央、国务院对今年的粮食生产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国务院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粮食生产工作,出台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去年秋冬种伊始,国家就及时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小麦良种补贴继续实施全覆盖。在春季田间管理的关键时刻,国务院专题召开常务会,再次出台一系列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的扶持政策,特别是对小麦实施弱苗施肥补助5.3亿元,极大地调动了地方和广大农民加强小麦田间管理的积极性。中央的决策部署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出台的政策信号强烈,政策措施实,对抗击灾害力争夏粮丰收产生了强大的政策导向和工作促进作用,有力地调动了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和农民群众务农种粮的积极性。 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扶持政策,出台配套政策,加强组织领导,形成了支持粮食生产的强大合力,有力地支持和推动了夏粮生产。比如,发展改革和财政部门,在关键时期推动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力度大、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科技、农业部门密切协作,开展科技服务,气象部门全程提供农业气象服务,公安、交通等部门为跨区作业保驾护航,开辟绿色通道,石油、石化部门全力做好农机用油的生产、调配和供应工作,等等。各地各部门通力合作,为实现今年夏粮丰收做出了重大贡献。
粮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特殊产品,粮价是百价之基;夏粮丰收,不仅稳定粮价、调控市场有了物质基础,而且有利于树立信心,引导心理预期。所以,夏粮丰收,对于加强通胀预期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问:今年夏粮能够抗灾夺丰收,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一是政策有力。中央非常重视,国家及早公布小麦最低收购价,及时出台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二是管理到位。各地迅速行动,抓早抓实,依靠科技,加强管理,努力克服罕见持续低温影响,抓住冬小麦每一个生长环节,落实关键管理措施,掌握了抗灾夺丰收主动权。三是面积增加。预计夏粮面积4.11亿亩,比上年增加52万亩。其中,冬小麦3.39亿亩,增加270万亩。四是后期气候有利。小麦生育后期土壤墒情好,气温比较适宜,基本没有出现干热风等不利气候条件。冬小麦灌浆期延长,千粒重增加,单产略有提高。五是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付出了艰辛努力,这是关键。农民讲,今年小麦普遍多施了一次肥,普遍开展了“一喷三防”,就是喷施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等混配液,防干热风、防病虫、防早衰,延长灌浆期,达到保大穗、增粒重的目的。
问:今年科技助推夏粮丰收有什么特点?
答:回顾今年的夏粮生产,我感到科学管理、科学抗灾是今年冬小麦生产最突出的特点。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政策引导调动了农民落实技术措施的积极性,部门协作形成了技术进村入户的合力,基层服务有效解决了农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
一是良种良法打好播种基础。今年全国小麦统一供种面积2.29亿亩,统供率达65.5%,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优质专用小麦面积2.61亿亩,优质率达74.6%,提高4.3个百分点。同时在去年秋冬种前,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就调整、优化了小麦生产技术方案,确保绝大多数麦田集中适期播种,播种质量高,基本实现了一播全苗。
二是促弱转壮扭转生长不利。农业部及时调整春季麦田管理技术路线,将过去的控旺转变为今年的促弱转壮,提出以促为主,因苗管理,措施前移,肥水齐攻,千方百计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在国家出台的弱苗施肥补助等政策引导下,各地迅速行动、早抓早管,促进这些措施得到较好落实。由于技术路线对头、管理措施到位,主产区小麦春季苗情转化升级速度之快、效果之好,都是多年少有的。
三是“一喷三防”实现后期突破。小麦开花至成熟阶段非常重要,是决定粒重和产量高低的关键时期。农业部门大力推广“一喷三防”技术措施,有效增强了小麦植株光合作用能力,提高了灌浆强度,延长了灌浆时间,增加了千粒重。据农业部小麦专家组对全国11个小麦主产省份的调查,今年小麦平均千粒重达到39.6克,比去年增加0.2克,小麦灌浆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粒重也是最高的一年。
四是科学抗灾减少因灾损失。农业部先后派出6批抗旱工作组和6批专家指导组,会同地方农业部门组织万人科技服务团,深入西南灾区指导农民科学抗旱。由于科学抗旱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旱情严重的四川、重庆不仅没有减产,还实现了大灾之年夏粮夏油双丰收。同时,各级农业部门切实加强小麦生产全过程的病虫防控,努力减少因灾损失。
五是高产创建促进均衡增产。今年农业部在全国建设部级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1000个,各地积极配套项目资金,建立省市县级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全国小麦万亩示范片面积超过2000万亩。据初步测产验收结果,各地小麦高产示范片单产普遍高于所在地区平均水平,有力带动了大面积均衡增产。
问:夏粮丰收了,粮食生产下一步该忙什么?
答:夏粮丰收,粮食生产上有个说法,叫做“夏粮丰收,全年主动;以秋补夏,担惊受怕”。夏粮丰收,坚定了我们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总产量稳定在一万亿斤以上的信心。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夏粮产量只接近全年粮食总产量的1/4,全年粮食产量大头在秋粮,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仍然任务艰巨。粮食生产还要一环一环抓下去。
当务之急是必须抓好夏种夏管。夏播粮食面积占全年粮食面积的25%以上,确保夏播粮食面积落实,对秋粮生产至关重要。农民兄弟都知道,“夏种无巧,越早越好”。今年夏播进度有些偏慢,原因主要是小麦收获期推迟,加上前些天部分地区出现多次降雨过程,致使一些地方夏种遇到了困难。所以,各地农民正抓住晴好天气,加快播种进度,提高播种质量,确保适期播种、种足种满。夏管直接关系秋粮产量,为此,农业部要求各级农业部门及时指导农民搞好夏季田间管理工作,针对不同作物采取不同管理措施,促进生长,防灾减灾,力争稳产高产。
在西南地区特大干旱和小麦主产区持续低温等灾害性气候面前,在管理通胀预期任务艰巨的形势下,这个沉甸甸的丰收无疑有助于“安天下、稳民心”。与往年相比,今年夏粮的丰收有什么特殊的背景、是如何实现的、又有什么全局性的重要意义?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近日就这些话题回答了农民日报记者的提问。
问:夏粮再获丰收,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答:简单地讲,就是8个字:天道酬勤,来之不易!今年的粮食和农业生产是在挑战多、困难大、任务重的形势下展开的。特别是西南地区特大干旱百年不遇,北方冬麦主产区持续低温历史罕见,给粮食生产尤其是夏粮生产带来极大困难和挑战。今年主产麦区冬前和早春弱苗面积比例大,小麦生育期普遍推迟,苗情类型的复杂程度多年少有,形势一度十分严峻。
党中央、国务院对今年的粮食生产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国务院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粮食生产工作,出台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去年秋冬种伊始,国家就及时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小麦良种补贴继续实施全覆盖。在春季田间管理的关键时刻,国务院专题召开常务会,再次出台一系列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的扶持政策,特别是对小麦实施弱苗施肥补助5.3亿元,极大地调动了地方和广大农民加强小麦田间管理的积极性。中央的决策部署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出台的政策信号强烈,政策措施实,对抗击灾害力争夏粮丰收产生了强大的政策导向和工作促进作用,有力地调动了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和农民群众务农种粮的积极性。 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扶持政策,出台配套政策,加强组织领导,形成了支持粮食生产的强大合力,有力地支持和推动了夏粮生产。比如,发展改革和财政部门,在关键时期推动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力度大、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科技、农业部门密切协作,开展科技服务,气象部门全程提供农业气象服务,公安、交通等部门为跨区作业保驾护航,开辟绿色通道,石油、石化部门全力做好农机用油的生产、调配和供应工作,等等。各地各部门通力合作,为实现今年夏粮丰收做出了重大贡献。
粮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特殊产品,粮价是百价之基;夏粮丰收,不仅稳定粮价、调控市场有了物质基础,而且有利于树立信心,引导心理预期。所以,夏粮丰收,对于加强通胀预期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问:今年夏粮能够抗灾夺丰收,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一是政策有力。中央非常重视,国家及早公布小麦最低收购价,及时出台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二是管理到位。各地迅速行动,抓早抓实,依靠科技,加强管理,努力克服罕见持续低温影响,抓住冬小麦每一个生长环节,落实关键管理措施,掌握了抗灾夺丰收主动权。三是面积增加。预计夏粮面积4.11亿亩,比上年增加52万亩。其中,冬小麦3.39亿亩,增加270万亩。四是后期气候有利。小麦生育后期土壤墒情好,气温比较适宜,基本没有出现干热风等不利气候条件。冬小麦灌浆期延长,千粒重增加,单产略有提高。五是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付出了艰辛努力,这是关键。农民讲,今年小麦普遍多施了一次肥,普遍开展了“一喷三防”,就是喷施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等混配液,防干热风、防病虫、防早衰,延长灌浆期,达到保大穗、增粒重的目的。
问:今年科技助推夏粮丰收有什么特点?
答:回顾今年的夏粮生产,我感到科学管理、科学抗灾是今年冬小麦生产最突出的特点。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政策引导调动了农民落实技术措施的积极性,部门协作形成了技术进村入户的合力,基层服务有效解决了农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
一是良种良法打好播种基础。今年全国小麦统一供种面积2.29亿亩,统供率达65.5%,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优质专用小麦面积2.61亿亩,优质率达74.6%,提高4.3个百分点。同时在去年秋冬种前,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就调整、优化了小麦生产技术方案,确保绝大多数麦田集中适期播种,播种质量高,基本实现了一播全苗。
二是促弱转壮扭转生长不利。农业部及时调整春季麦田管理技术路线,将过去的控旺转变为今年的促弱转壮,提出以促为主,因苗管理,措施前移,肥水齐攻,千方百计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在国家出台的弱苗施肥补助等政策引导下,各地迅速行动、早抓早管,促进这些措施得到较好落实。由于技术路线对头、管理措施到位,主产区小麦春季苗情转化升级速度之快、效果之好,都是多年少有的。
三是“一喷三防”实现后期突破。小麦开花至成熟阶段非常重要,是决定粒重和产量高低的关键时期。农业部门大力推广“一喷三防”技术措施,有效增强了小麦植株光合作用能力,提高了灌浆强度,延长了灌浆时间,增加了千粒重。据农业部小麦专家组对全国11个小麦主产省份的调查,今年小麦平均千粒重达到39.6克,比去年增加0.2克,小麦灌浆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粒重也是最高的一年。
四是科学抗灾减少因灾损失。农业部先后派出6批抗旱工作组和6批专家指导组,会同地方农业部门组织万人科技服务团,深入西南灾区指导农民科学抗旱。由于科学抗旱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旱情严重的四川、重庆不仅没有减产,还实现了大灾之年夏粮夏油双丰收。同时,各级农业部门切实加强小麦生产全过程的病虫防控,努力减少因灾损失。
五是高产创建促进均衡增产。今年农业部在全国建设部级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1000个,各地积极配套项目资金,建立省市县级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全国小麦万亩示范片面积超过2000万亩。据初步测产验收结果,各地小麦高产示范片单产普遍高于所在地区平均水平,有力带动了大面积均衡增产。
问:夏粮丰收了,粮食生产下一步该忙什么?
答:夏粮丰收,粮食生产上有个说法,叫做“夏粮丰收,全年主动;以秋补夏,担惊受怕”。夏粮丰收,坚定了我们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总产量稳定在一万亿斤以上的信心。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夏粮产量只接近全年粮食总产量的1/4,全年粮食产量大头在秋粮,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仍然任务艰巨。粮食生产还要一环一环抓下去。
当务之急是必须抓好夏种夏管。夏播粮食面积占全年粮食面积的25%以上,确保夏播粮食面积落实,对秋粮生产至关重要。农民兄弟都知道,“夏种无巧,越早越好”。今年夏播进度有些偏慢,原因主要是小麦收获期推迟,加上前些天部分地区出现多次降雨过程,致使一些地方夏种遇到了困难。所以,各地农民正抓住晴好天气,加快播种进度,提高播种质量,确保适期播种、种足种满。夏管直接关系秋粮产量,为此,农业部要求各级农业部门及时指导农民搞好夏季田间管理工作,针对不同作物采取不同管理措施,促进生长,防灾减灾,力争稳产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