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来山东省文化产业有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发达国家和国内一些省市相比,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论文分析了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优势,提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对加快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文化产业;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424-01
文化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对一个国家和地区有较大影响,既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又可以促进地区产业结构转型,拉动经济增长。论文分析了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优势,提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对加快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山东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文化产业规模迅速膨胀
近年来,山东省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产业规模迅速膨胀,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山东的一个重要产业门类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3年来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每年新增近百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9.9%。2008年文本化产业增加值达到857.9亿元,比上年增长20.2%。
2.文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山东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加强文化产业体系建设,在原有文化产业基础上不断拓展新领域,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了新闻、出版、影视、会展、广告、旅游等比较齐全的文化产业体系。文化产业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内部结构层次分明,保持合适的比例关系。
3.品牌战略初见成效
文化品牌是文化产业精华的浓缩,凝聚着人们的理想追求,多种文化品牌的叠加效应,能提升区域的文化品位,提升区域的新形象。山东一大批文化项目成为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化品牌。如电视剧《闯关东》、《沂蒙》、《南下》;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艺术节、泰山国际登山节等节会品牌;达妮画家村荣登首届中国文化产业品牌榜。
二、山东省文化产业的发展优势分析
1.政策优势
山东省把繁荣文化作为推动强省建设的重要举措,出台多项措施,鼓励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2007年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07—2015)》详细地总结了山东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确定了文化产业结构升级的主导方向,注重科技含量在文化产业中的提高,并提出了打造优秀文化品牌进入国际文化市场的目标。从2008年起,山东省财政将每年统筹安排5000万元,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在税收、价格、经营、社会保障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
2.文化资源优势
山东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拥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齐鲁文明,是文化底蕴、文化传统和文化创新资源丰厚的文化大省。比如,山东省有6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27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9个全国文化先进县,被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达23个,是全国最多的省份。各个地区的文化资源各具特色,如济南市突出“山泉文化”特色;青岛市突出“帆船之都”、“音乐之岛”、“影视之城”三大城市文化;济宁市突出“孔子文化”;菏泽的“牡丹文化”等。这些文化资源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3.市场资源优势
市场需求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市场需求直接决定着山东文化产业的规模。截止2006年末,山东省总人口达9309万,在全国排第2位。如果单从人口数量这一指标来衡量文化市场需求的话,内需市场规模是山东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较大的市场需求规模有利于山东文化产业快速形成规模经济,实现规模效益。特别是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山东文化产业,这种优势会更加明显。
三、加快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快资源整合,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
山东文化资源丰富,各地市应摈弃各自为阵的传统竞争观念,打破地区分割,弱化自我地域概念,强化跨区合作、共赢互利的发展理念,坚持产品开发设计中特色与互补的整体性思路,实现多个相关区域和行业的优势资源整合。要根据各地区的资源特点进行跨地区资产整合和文化资源的大整合,避免同质化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和资源配置的大跨越。以济南、青岛等大型文化企业为龙头,组建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建立文化产业园,拉长文化产业链,带动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扶持,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向这些地区倾斜,缩小和发达地区的差距。同时各个地区也要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充分挖掘本地特色资源,发挥本地的文化资源优势形成当地的文化品牌。
2.拓展融资渠道,加大资本市场的支持力度
山东省政府在文化产业投资中不仅表现在对文化产业进行直接拨款方面,还应当制定有关的文化投资法规、章程和实施细则以及相关的配套措施,是文化投资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投资来源上要打波原有的进入壁垒,放宽民间资本的进入限制,支持民间力量投资文化项目,鼓励企业、个人、境外资金兴办文化企业。在投资方式上,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途径,既可以以资金方式投入,也可以以无形资产和技术方式入股。要加强在股票、债券市场上的融资,对几家大的文化传媒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革,争取能在国内证券市场上市,既可以获得资金,又可以起到宣传作用。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弥补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资金缺口。
3.积极加强文化产业人才建设
山东省应采取多项措施坚强文化产业人才建设。要采取积极措施吸引优秀的国内外文化人才到山东省发展。山东省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采取柔性工作制的措施吸引高层次的文化产业经营人才和文化艺术专业人才到山东来工作或进行合作,积极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现有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进行培养。选拔优秀的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到国内外一流大学、文化单位、企业进行交流学习,提高从业水平,形成一支政治强、素质高、业务精的文化企业家队伍。加强后备人员的储备,要坚持以人力资源开发为重点,支持在山东高校开办文化经营管理专业,完善专业设置,使之成为山东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基地;培养造就一批具有领先的策划能力、文化产品创新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开放的国际视野的优秀文化创意人才和市场经营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2009中国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2]徐清照.山东省文化产业竞争力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0(9).
[3]张凤莲.山东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东岳论丛,2006(9).
作者简介:白学东,山东菏泽学院经济系讲师,经济学硕士,从事产业经济方向的研究。
关键词:文化产业;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424-01
文化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对一个国家和地区有较大影响,既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又可以促进地区产业结构转型,拉动经济增长。论文分析了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优势,提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对加快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山东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文化产业规模迅速膨胀
近年来,山东省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产业规模迅速膨胀,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山东的一个重要产业门类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3年来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每年新增近百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9.9%。2008年文本化产业增加值达到857.9亿元,比上年增长20.2%。
2.文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山东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加强文化产业体系建设,在原有文化产业基础上不断拓展新领域,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了新闻、出版、影视、会展、广告、旅游等比较齐全的文化产业体系。文化产业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内部结构层次分明,保持合适的比例关系。
3.品牌战略初见成效
文化品牌是文化产业精华的浓缩,凝聚着人们的理想追求,多种文化品牌的叠加效应,能提升区域的文化品位,提升区域的新形象。山东一大批文化项目成为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化品牌。如电视剧《闯关东》、《沂蒙》、《南下》;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艺术节、泰山国际登山节等节会品牌;达妮画家村荣登首届中国文化产业品牌榜。
二、山东省文化产业的发展优势分析
1.政策优势
山东省把繁荣文化作为推动强省建设的重要举措,出台多项措施,鼓励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2007年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07—2015)》详细地总结了山东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确定了文化产业结构升级的主导方向,注重科技含量在文化产业中的提高,并提出了打造优秀文化品牌进入国际文化市场的目标。从2008年起,山东省财政将每年统筹安排5000万元,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在税收、价格、经营、社会保障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
2.文化资源优势
山东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拥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齐鲁文明,是文化底蕴、文化传统和文化创新资源丰厚的文化大省。比如,山东省有6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27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9个全国文化先进县,被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达23个,是全国最多的省份。各个地区的文化资源各具特色,如济南市突出“山泉文化”特色;青岛市突出“帆船之都”、“音乐之岛”、“影视之城”三大城市文化;济宁市突出“孔子文化”;菏泽的“牡丹文化”等。这些文化资源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3.市场资源优势
市场需求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市场需求直接决定着山东文化产业的规模。截止2006年末,山东省总人口达9309万,在全国排第2位。如果单从人口数量这一指标来衡量文化市场需求的话,内需市场规模是山东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较大的市场需求规模有利于山东文化产业快速形成规模经济,实现规模效益。特别是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山东文化产业,这种优势会更加明显。
三、加快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快资源整合,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
山东文化资源丰富,各地市应摈弃各自为阵的传统竞争观念,打破地区分割,弱化自我地域概念,强化跨区合作、共赢互利的发展理念,坚持产品开发设计中特色与互补的整体性思路,实现多个相关区域和行业的优势资源整合。要根据各地区的资源特点进行跨地区资产整合和文化资源的大整合,避免同质化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和资源配置的大跨越。以济南、青岛等大型文化企业为龙头,组建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建立文化产业园,拉长文化产业链,带动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扶持,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向这些地区倾斜,缩小和发达地区的差距。同时各个地区也要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充分挖掘本地特色资源,发挥本地的文化资源优势形成当地的文化品牌。
2.拓展融资渠道,加大资本市场的支持力度
山东省政府在文化产业投资中不仅表现在对文化产业进行直接拨款方面,还应当制定有关的文化投资法规、章程和实施细则以及相关的配套措施,是文化投资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投资来源上要打波原有的进入壁垒,放宽民间资本的进入限制,支持民间力量投资文化项目,鼓励企业、个人、境外资金兴办文化企业。在投资方式上,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途径,既可以以资金方式投入,也可以以无形资产和技术方式入股。要加强在股票、债券市场上的融资,对几家大的文化传媒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革,争取能在国内证券市场上市,既可以获得资金,又可以起到宣传作用。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弥补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资金缺口。
3.积极加强文化产业人才建设
山东省应采取多项措施坚强文化产业人才建设。要采取积极措施吸引优秀的国内外文化人才到山东省发展。山东省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采取柔性工作制的措施吸引高层次的文化产业经营人才和文化艺术专业人才到山东来工作或进行合作,积极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现有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进行培养。选拔优秀的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到国内外一流大学、文化单位、企业进行交流学习,提高从业水平,形成一支政治强、素质高、业务精的文化企业家队伍。加强后备人员的储备,要坚持以人力资源开发为重点,支持在山东高校开办文化经营管理专业,完善专业设置,使之成为山东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基地;培养造就一批具有领先的策划能力、文化产品创新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开放的国际视野的优秀文化创意人才和市场经营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2009中国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2]徐清照.山东省文化产业竞争力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0(9).
[3]张凤莲.山东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东岳论丛,2006(9).
作者简介:白学东,山东菏泽学院经济系讲师,经济学硕士,从事产业经济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