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小学生活”主题写作指导及习作展评

来源 :作文评点报·小学五、六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fcyzf25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在线】
   在小学生活里,曾经发生过哪些让你难忘的事?翻开相册,里面的照片勾起了你对小学生活的哪些回忆?你可以提起笔来,写写难忘的老师或同学,难忘的校园,难忘的一节课或是难忘的一次活动。
  【写作指导】
   ★审题构思
   本次习作要求中,“难忘”一词出现的频率最高,所以,审题时应该抓住关键词“难忘”来寻找素材,构思文章。
   可以写人,写一写小学生活中令你难忘的老师、同学,他们的哪件事或哪些事讓你难忘;也可以写一写小学生活中令你难忘的事、难忘的一节课、难忘的一次活动,等等。总之,要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清楚。除此之外,还可以写一写令你难忘的校园景色,借景抒情。
   ★细节描写
   如果写令你难忘的人,就要对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等进行描写,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凸显中心;如果写令你难忘的事,叙事过程中就要抓住事情发展的关键点,详细描写,由点到面,层层递进,写清楚自己的感受;如果写令你难忘的校园,就要抓住校园中有特点的景物,挖掘其内涵,以此抒发自我情感。
   ★感悟扣题
   对文章结尾的处理不能马虎,要回扣主题,写出令你难忘的原因。是产生的情感令你难忘?还是展露出的哲思道理令你难忘……
  【佳作引路一】
  难忘的“摄像头”老师
  淄博市张店区沣水镇第一小学  刘纯瑜
   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人,或许因为她温柔善良而难忘,或许因为他严厉异常而难忘……可你知道吗?最令我难忘的人是我的语文老师,因为他总有着一双敏锐的“摄像头”眼睛。
   每次语文课,丁老师都会神不知鬼不觉地开启“摄像头”功能,任何同学的小动作、小玩具,都逃不过他的法眼。瞧!丁老师正边走边讲,来到了某个同学面前。只见他一只手拿着课本,另一只手从容地伸向了那位同学,嘴巴还在滔滔不绝地讲课。那位同学也非常“懂事”,乖乖地把玩具放到丁老师的手心。这时候,丁老师暂停了讲课,微笑着说:“谢谢你送给老师‘礼物’。”不一会儿,丁老师就“收到”了一大堆“礼物”,同学们都十分羡慕嫉妒啊!
   当我们上自习,丁老师在班里的时候,教室里鸦雀无声,静得连一根针掉地的声音都听得见。可当丁老师一出教室,班里就出现了一片私语声,继而越来越大,吵闹声、争论声、欢呼声……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突然,有人喊道:“别吵啦!老师一直在窗外看着我们呢!”大家不约而同地往窗外望去,只见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正死死地盯着我们,在那眼神的注视下,我们恨不得立刻找条地缝钻进去。
   课间的时候,丁老师也会开启“摄像头”功能,一旦发现有跑跳打闹的学生,他们就会被幸运地请到办公室“喝茶”,而且丁老师还会给“特殊待遇”——开空调凉快凉快。
   这就是我难忘的“摄像头”老师,他在给我们“摄像”的同时,也给予我们满满的关爱。
  【点睛酷评】
   文章通过列举三个典型事例,来展现丁老师善于“摄像”的特点,材料剪裁合理。运用比喻的手法,将老师敏锐的目光比作摄像头,十分形象生动,别出心裁。结尾总结全文,道出令小作者难忘的原因,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佳作引路二】
  难忘的一堂课
  淄博市张店区沣水镇第一小学  高雅琪
   “丁零零——”上课铃响了。老师用余光看了一下黑板,一个箭步跨上讲台,眉毛向上一挑,嘴角微微上扬,非常神秘地说道:“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同学。”说着顺势侧过身,左手指向了黑板。
   “大花脸”,我们班的“捣蛋鬼”率先嚷道。
   我一听,顿时就红了脸,心也怦怦地跳了起来。我知道,接下来老师要批评我了,因为是我把黑板擦成了这样。
   “‘大花脸’这个名字非常好,谁来介绍一下这位‘大花脸’?”老师问道。
   什么?还要介绍?这一介绍不就彻底把我暴露了吗?把我平时保持的良好形象毁了该怎么办?我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时不知道怎么办。就在这时,我的同桌高高举起了手:“我觉得这位‘大花脸’同学真是变化多端,有时像一只奔跑的兔子,有时又像一块巨大的棉花糖。”“我倒觉得他像一条在云中蜿蜒盘旋的巨龙,而且神龙见首不见尾。”大家就这样七嘴八舌地抢着介绍,虽然过程煎熬,但我暗自庆幸没人提到我。
   片刻安静后,老师说:“在听大家介绍的时候,我很高兴,不是因为大家介绍得精彩,而是因为从始至终大家都没有指责谁,也没有追究谁的责任,都能以积极的心态,发现有趣的一面,既包容了别人的错误,又学会了用善心去看待万物。老师为你们骄傲!”
   也许老师始终都不知道那个擦黑板的人就是我,但我却牢牢记住了老师的教诲:学会包容,善观万物。
  【点睛酷评】
   生动的细节描写是本文的一大亮点。文章开篇从老师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入手,娓娓讲述课堂上发生的事;然后在叙事过程中,又穿插了“我”的心理描写;最后通过描写老师的语言,得出了“学会包容,善观万物”的道理,使文章主题得以升华。
其他文献
【文题回放】  “据古巴《起义青年报》9月29日报道,一群憨态可掬的小鸭子正在鸭妈妈的带领下漫步在温哥华街头。突然,小鸭子失足跌入了路旁的下水道。危急时刻,鸭妈妈沉着冷静,向巡警求助,并带领他赶到‘出事地点’。巡警从下水道中捞出了将要被冲走的小鸭子,目送它们摇摇摆摆地上路了。”(摘自《参考消息2001.10.9》)  根据上面的图片报道,进行合理想象,然后写一个故事,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
期刊
湖水静静地横在下面。水底现出一个蓝天和一轮皓月。天空嵌着鱼鳞似的一片一片的白云。水面浮起一道月光,月光不停地流动。对面是繁密的绿树,树后隐约地现出来假山和屋脊。这一切都静静地睡了。树丛中只露出几点星子似的灯光。湖水载着月光向前流去。  ——巴 金《秋》  黄昏的洞庭湖上的美丽,是很难用笔墨形容得出来的。尤其是在这秋尽冬初的时候,湖水差不多完全摆脱了夏季的浑浊,澄清得成为一片碧绿了。轻软的、光滑的波
期刊
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事情都被我淡忘了,但有一件事却令我终生难忘,甚至后悔不已。  那是在我上三年级的时候,在一堂作文课上,王老师让我们写一篇题为“记一件有意义的事”的作文。王老师先讲解了习作要求,接着让大家动笔练习。快到下课时间了,班上的“作文星”第一个交了作文本。我慌了神,抓耳挠腮,还没有动笔呢。“丁零零——”下课铃声响了,这节课我成了“坐家”。  第二节课我们继续写作文,眼看学习委员桌子上的作
期刊
每当读起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就会想起我与书的约会。  我似乎很小的时候就跟书有了缘分。小时候,我不识字,只会看书上的图片,经常在桌子上一本正经地看漫画,显得一副很有学问的样子。于是,妈妈就给我买了一些连环画。慢慢地,我与书有了约会。现在,当我遇到科学难题时,我就会迫不及待地赶赴与科学书的约会;当我遇到一时摸不着头绪的作文时,我会匆匆忙忙地赶赴与作文书的约会;当我面对似懂
期刊
从小到大,我学过许多本领——打乒乓球、打篮球、弹吉他……可我最喜欢的还是画国画。  我是在上一年级的时候接触到国画的。有一次我看到电视上一个关于国画的节目,发现用一支毛笔就能画出花鸟虫鱼,这让我觉得非常有趣,便一下子就迷上了。我央求妈妈给我报了国画班,跟着廖老师学。廖老师很严格,我画的画总是达不到他的要求,因此经常受到他的批评,同学们也歧视我,我找不到一点乐趣,真想放弃了。  上二年级时,我被调到
期刊
我和陈明是好朋友。一天,我们把在手工小组做的小木船拿出来玩,陈明一不小心把我的摔坏了。争执中,陈明又把它踩坏了,我非常生气,一把夺过他的小木船,往地上砸去,狠狠踩上了几脚。  陈明的眼眶湿润了,两行泪水顺着脸颊往下流,哭红了双眼。我的心被熊熊怒火燃烧着:哼,别以为流几滴眼泪,我就会心慈手软。你踩坏了小木船,我还没哭呢,你哭啥。我心中愤愤不平,又补上几脚,没两下,他的小木船也体无完肤了。陈明抹了抹眼
期刊
漫漫人生中,我做過很多后悔的事,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在五岁那年,因贪玩惹出了一件令我后悔至今的事。  那天,妈妈把我带到了爸爸的工厂。我非常高兴,因为我遇见了一个与我年龄相仿的小朋友——龙龙。他正在工厂的院子里爬树。看他爬得起劲,我实在忍不住了,匆匆地跟妈妈打了一声招呼,就跑过去和他一起玩了。我跑近一看,原来那是一棵枇杷树,我们都想去摘枇杷吃。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爬不上去,后来我们合作搬来了凳子
期刊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爱国,要从身边事做起》。   今年,我们即将迎来建国70周年华诞。70年前的1949年10月1日,是一个永载史册的日子。当巍峨的华表披上胜利的曙光,当雄伟的天安门迎来东升的太阳,历史的耳畔,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是中国沧桑巨变的回响。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历史凝聚着力
期刊
【導语】   提示语,就是人物开口说话之前,作者对人物当时的动作、表情、心理等的描写和交代。好的提示语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对话内容,感悟到更多的话外之意。  【指点迷津】   问:好的提示语有什么作用呢?   答:下面以杨红樱的《和鹦鹉对话的人》为例,具体分析一下:   这天吃晚饭的时候,马天笑先生和宝贝儿妈妈又聊起了鹦鹉的话题:“宝贝儿,我想养的那种鹦鹉,你还记得吗?”   此处的提示语能让读
期刊
每逢下雨天坐妈妈的车,我总会出神地凝视着车窗上的雨滴,仿佛从雨滴下落的斜线中,看到了人生的轨迹。   这天,淅淅沥沥的小雨又下起来了,我坐上妈妈的车,开始了新的“征程”。果不其然,车窗上落满了细细密密的雨滴。  童稚   车发动了,又有无数颗雨滴被风吹落到了车窗上。忽然,我被车窗右上角的一颗雨滴吸引了,它是那么纯洁,那么晶莹剔透。来自高空的它,一定是某朵云的“掌上明珠”,经过风的洗礼,来到了我的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