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富有创造性的学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创造和创新。目前创新教育在阅读教学中已被教师们充分注意到,然而很少会有人留意学生的作业也同样需要创新。作业是语文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获得,技巧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作业不应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体现创新的多元复合体。2000年,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开始积极引入现代教育理念,构建人文交互性作业评价机制,作业形式上追求活泼多样,内容上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形成了“以自主学习为主线、以人文互动为主体” 的作业设计与指导策略,演绎着语文作业的“变奏曲”。
变奏一:“文本作业” 变为“个性形式”
传统的作业练习中,教师往往忽视了指导学生充分运用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事物,也很少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其学习、思考的结果,最终导致作业只是师生之间浅薄的文本符号的往来。学生个性得不到发挥,创造潜力也得不到挖掘,难以由此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学习能力。
新课程中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作业应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一座桥梁。
如学习了古诗《江雪》,让学生根据诗文画一幅“雪天垂钓图”,体会孤舟独钓的凄清景象;学了《曹冲称象》,让学生动手做实验,验证课文所学的办法;学了《一次科技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模型;学了《琥珀》,让学生试作一个“琥珀”;学过《桂林山水》、《趵突泉》、《日月潭》等课文后,举办“我的足迹”摄影展览;春天到来的时候,可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的足迹,可以到春风中去放风筝;可以搜集赞美春天的诗歌、散文,举行“春之声”诵读会;可以写和春天有关的任何题材的习作;可以拍摄一组反映春景春趣的照片……
学生在完成这类作业时,不仅充分学习了教材内容,还广泛涉猎与教材相关的文学、生物、绘画、历史、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走进社会生活。这样,作业就不仅仅是一个载体,而是一个极好的凭借,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利用熟悉的材料来挖掘和展示自己的潜能,与这些材料或环境不断产生互动,自然地显现出各自不同的智力类型和能力倾向,不仅获取了许多知识信息,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还得到了大量的愉快而难忘的体验。
变奏二:“被动完成” 变为“自主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为此要尽可能的创造条件,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传统的语文作业无非机械、重复地抄写,令人头疼的背诵题目陈旧的作文。学生犹如疲惫不堪的渔夫在无边的苦海漫无边际地漫游。为此,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教完生字、新词后,不再让学生机械抄写,那些已经记住的生字、新词可以不抄写,难记的字就读一读,记一记,再工工整整地默写一次,布置作业时充分信任学生,承认学生学习的潜能,让学生自主学习。结果他们想方设法不抄生字,记生字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学习效率竟大大提高了。如有位学生记“赞”时说:“有两个先生家里有很多宝贝,我称赞他们真有钱。”字形、字意、运用全会了,我想这不得不说是“创新思维”帮的忙。
变奏三:“整体统一” 变为“体现层次”
学生是有差异的。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也可一改以往命令式、强制式,给学生的作业也开设一个“自助餐”,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语文能力。
如学习了古诗《小池》后,我设计了以下几项作业:
A、背诵、默写古诗《小池》。
B、《小池》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发挥想像写一段话。
C、学习作者杨万里的另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比较:两首诗中所描绘的景物的异同。
A项是巩固练习,旨在积累语言;B项是写话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C项作业期望学生迁移学法,提高阅读能力。这三项作业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了学生一个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但是,小学生又具有好奇、争强、好胜的心理,有的学生往往会知难而进,又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摘到“果子”。
变奏四: “标准答案” 变为“合理回答”
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的学生都是不敢越“标准答案”一步。当作业“雪化了变成 ”,学生回答“变成春天”, 如果我们用标准答案“水”来将他的回答一口否定,那么这位学生的想象力也将被我们扼杀了。
黄全愈博士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讲到:“创造性只能培养,不能教!”“有‘创’才有‘造’。所谓‘创’就是打破常规,所谓‘造’就是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产生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如果我们拒绝学生打破常规的举动,那我们也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拒之门外。学完《争吵 》一课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你喜欢文中的谁?喜欢他的什么?大部分学生谈到喜欢克莱谛,有一个学生却对克莱谛的做法提出了批评意见,认为克莱谛只看重友情,忽略了原则,应该对“我”的报复行为提出批评。我认为评价这样的回答不在于看学生提供的答案是否标准,而在于看他的思维过程。也就是说不在于看学生答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看他为什么这样说,说的有没有道理,有没有独特的思维方法和理解角度,这种与众不同的意见有新意,应予以肯定。
变奏五: “单一评改” 变为“人文互动”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能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善于发现并欣赏每个学生的创新活动。
一本看似单一的作业,蕴含着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它提供了许多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教师的每一次作业批改,都应当及时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主动介入其学习生活乃至心灵世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育他热爱生活,鼓励他勤奋学习,解答他的疑难困惑,指点他走出挫折,为他提出合理建议,分享他的成功快乐,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一个同学在作业本中粘了两份折纸,并留言让我打开看看。原来是涂满黑乎乎铅笔印的纸片,隐隐约约可以看见两枚硬币的图案。这一下使我联想起童年时候的情景,我也曾调皮地把纸片蒙在硬币上,使劲地用铅笔在纸上涂抹,然后举起来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的更清楚……想到这儿,我在作业本上写下了我的评语:“看来,你花了许多功夫,很认真!王老师小时候也这么做过,不同的是,我挨了老师的痛骂,呜……”你猜,学生看到这样的话语,会想些什么呢?第二天,作业又交上来了,在我的评语后面多了一行小字:“哦,是吗?看来你比以前的老师好多了!”
你看,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做法是可行的,还让学生感受老师的宽容与和蔼。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评价学生的作业,不仅要评价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评价非智力因素,评价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兴趣和习惯,评价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创造意识的体现,创造水平的提高,创新习惯的养成。评价时应多采用激励的方法,我从不吝啬自己的表扬,当发现他将字写得工整了,发现他组了一个很特别的词语,发现他的日记又多了几个精彩的句子……一句真诚的赞语,可以让学生欣喜很多天!
评价还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尽量捕捉作业中的亮点,如有的学生字写得好,增加评价写字质量这一项;有的学生理解与众不同,富有创新,在作业本上画上一个笑脸;有的学生的作业质量高,令人赏心悦目,给予“作业能手”的称号。
这样我每天面对的都是崭新的、充满天真灵气的作业,在这里,学生和教师之间是那么地默契,是最真诚的朋友和伙伴。在这里,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才华、学识、风度和修养,体验到民主的氛围、平等的交往、纯真的情趣和进步的快乐。一句话,普通的作业活动,应是一种师生共同进行学识交流、情感沟通、志趣相融、教学相长的发展过程,应成为学生人文素养形成、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
收稿日期:2012-03-05
变奏一:“文本作业” 变为“个性形式”
传统的作业练习中,教师往往忽视了指导学生充分运用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事物,也很少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其学习、思考的结果,最终导致作业只是师生之间浅薄的文本符号的往来。学生个性得不到发挥,创造潜力也得不到挖掘,难以由此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学习能力。
新课程中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作业应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一座桥梁。
如学习了古诗《江雪》,让学生根据诗文画一幅“雪天垂钓图”,体会孤舟独钓的凄清景象;学了《曹冲称象》,让学生动手做实验,验证课文所学的办法;学了《一次科技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模型;学了《琥珀》,让学生试作一个“琥珀”;学过《桂林山水》、《趵突泉》、《日月潭》等课文后,举办“我的足迹”摄影展览;春天到来的时候,可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的足迹,可以到春风中去放风筝;可以搜集赞美春天的诗歌、散文,举行“春之声”诵读会;可以写和春天有关的任何题材的习作;可以拍摄一组反映春景春趣的照片……
学生在完成这类作业时,不仅充分学习了教材内容,还广泛涉猎与教材相关的文学、生物、绘画、历史、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走进社会生活。这样,作业就不仅仅是一个载体,而是一个极好的凭借,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利用熟悉的材料来挖掘和展示自己的潜能,与这些材料或环境不断产生互动,自然地显现出各自不同的智力类型和能力倾向,不仅获取了许多知识信息,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还得到了大量的愉快而难忘的体验。
变奏二:“被动完成” 变为“自主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为此要尽可能的创造条件,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传统的语文作业无非机械、重复地抄写,令人头疼的背诵题目陈旧的作文。学生犹如疲惫不堪的渔夫在无边的苦海漫无边际地漫游。为此,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教完生字、新词后,不再让学生机械抄写,那些已经记住的生字、新词可以不抄写,难记的字就读一读,记一记,再工工整整地默写一次,布置作业时充分信任学生,承认学生学习的潜能,让学生自主学习。结果他们想方设法不抄生字,记生字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学习效率竟大大提高了。如有位学生记“赞”时说:“有两个先生家里有很多宝贝,我称赞他们真有钱。”字形、字意、运用全会了,我想这不得不说是“创新思维”帮的忙。
变奏三:“整体统一” 变为“体现层次”
学生是有差异的。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也可一改以往命令式、强制式,给学生的作业也开设一个“自助餐”,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语文能力。
如学习了古诗《小池》后,我设计了以下几项作业:
A、背诵、默写古诗《小池》。
B、《小池》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发挥想像写一段话。
C、学习作者杨万里的另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比较:两首诗中所描绘的景物的异同。
A项是巩固练习,旨在积累语言;B项是写话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C项作业期望学生迁移学法,提高阅读能力。这三项作业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了学生一个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但是,小学生又具有好奇、争强、好胜的心理,有的学生往往会知难而进,又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摘到“果子”。
变奏四: “标准答案” 变为“合理回答”
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的学生都是不敢越“标准答案”一步。当作业“雪化了变成 ”,学生回答“变成春天”, 如果我们用标准答案“水”来将他的回答一口否定,那么这位学生的想象力也将被我们扼杀了。
黄全愈博士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讲到:“创造性只能培养,不能教!”“有‘创’才有‘造’。所谓‘创’就是打破常规,所谓‘造’就是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产生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如果我们拒绝学生打破常规的举动,那我们也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拒之门外。学完《争吵 》一课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你喜欢文中的谁?喜欢他的什么?大部分学生谈到喜欢克莱谛,有一个学生却对克莱谛的做法提出了批评意见,认为克莱谛只看重友情,忽略了原则,应该对“我”的报复行为提出批评。我认为评价这样的回答不在于看学生提供的答案是否标准,而在于看他的思维过程。也就是说不在于看学生答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看他为什么这样说,说的有没有道理,有没有独特的思维方法和理解角度,这种与众不同的意见有新意,应予以肯定。
变奏五: “单一评改” 变为“人文互动”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能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善于发现并欣赏每个学生的创新活动。
一本看似单一的作业,蕴含着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它提供了许多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教师的每一次作业批改,都应当及时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主动介入其学习生活乃至心灵世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育他热爱生活,鼓励他勤奋学习,解答他的疑难困惑,指点他走出挫折,为他提出合理建议,分享他的成功快乐,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一个同学在作业本中粘了两份折纸,并留言让我打开看看。原来是涂满黑乎乎铅笔印的纸片,隐隐约约可以看见两枚硬币的图案。这一下使我联想起童年时候的情景,我也曾调皮地把纸片蒙在硬币上,使劲地用铅笔在纸上涂抹,然后举起来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的更清楚……想到这儿,我在作业本上写下了我的评语:“看来,你花了许多功夫,很认真!王老师小时候也这么做过,不同的是,我挨了老师的痛骂,呜……”你猜,学生看到这样的话语,会想些什么呢?第二天,作业又交上来了,在我的评语后面多了一行小字:“哦,是吗?看来你比以前的老师好多了!”
你看,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做法是可行的,还让学生感受老师的宽容与和蔼。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评价学生的作业,不仅要评价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评价非智力因素,评价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兴趣和习惯,评价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创造意识的体现,创造水平的提高,创新习惯的养成。评价时应多采用激励的方法,我从不吝啬自己的表扬,当发现他将字写得工整了,发现他组了一个很特别的词语,发现他的日记又多了几个精彩的句子……一句真诚的赞语,可以让学生欣喜很多天!
评价还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尽量捕捉作业中的亮点,如有的学生字写得好,增加评价写字质量这一项;有的学生理解与众不同,富有创新,在作业本上画上一个笑脸;有的学生的作业质量高,令人赏心悦目,给予“作业能手”的称号。
这样我每天面对的都是崭新的、充满天真灵气的作业,在这里,学生和教师之间是那么地默契,是最真诚的朋友和伙伴。在这里,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才华、学识、风度和修养,体验到民主的氛围、平等的交往、纯真的情趣和进步的快乐。一句话,普通的作业活动,应是一种师生共同进行学识交流、情感沟通、志趣相融、教学相长的发展过程,应成为学生人文素养形成、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
收稿日期:2012-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