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阂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8104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在国际意识形态斗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国大学生已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战略的重要指向。因此,在大学生这一特殊而重要的社会群体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给广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提出的一个重大而又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开展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伟大工程。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导思想,本身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基础和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重要目的之一是在大学生中普及当代最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因此,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条件,也是检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标准,反过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新形势下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更好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的头脑。近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产生了强大的影响力。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与差距。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组织性不强
  马克思主义要在高校实现大众化,需要高校党委、广大教育者、各职能部门多方面的力量的整合。但是,在各大高校部分领导、党员对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大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把理论学习看做是一种负担,对待理论学习“有记录、没行动”。不仅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渠道、主阵地效果不佳,其他渠道更是形同虚设。对于高校思政教育者而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生以及教育者本身是其面对的主要因素,这三方面并不总是协调发展的。导致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推进大众化时的组织性不强,从而使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效果不明显。
  2、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高校思政教育者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主要做的工作是如何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体为马克思主义学生化,马克思主义学生化是大众化的实践过程和具体表现。但是,在高校由于理论跟不上实践的步伐,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规律研究不充分,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和探索,教师在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时,只是从理论讲解到理论,不能主动深入实际第一线,并不真正了解学生在想什么、做什么,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和重要性并没有像专业课那样在实践中充分体现出来,大学生被动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也只是纯粹应付考试,大学生无法从情感上和行为上去融会贯通马克思主义,不能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谛与精髓。
  3、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的载体和方法过于单一、呆板,缺乏活力和效率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武装广大学生的过程中,过于关注“教”的过程而忽略“学”的过程,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时效性和针对性不够;高校的图书资料中马克思主义普及读物极少。各高校图书馆,尤其是综合性大学的图书馆,马克思主义普及读物在图书室中所占的比例极少。马克思主义普及读物的缺失与当代大学生的务实需求形成了很大的反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在他们的实际行动中也就更难产生效果了。
  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效果不明显
  在当今,尽管全国上下对在大学生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了很大的努力,尤其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仍存在厌学情绪和冷漠态度,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兴趣不浓,而社会在大学生最关心的就业问题上更多的关注专业成绩、考级证书,几乎不在意“两课”等思政类课程,这就造成了大学生不同程度地护轻视甚至厌恶对此类学科的学习。受新思潮的影响,很多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信仰危机,对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西方价值观、人生观、政治观盲目崇拜,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也没有太大的积极性,学习氛围自然不浓厚。
  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
  1、加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队伍建设,使高校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组织性
  构建一支有坚定的政治信仰、理论素质强、综合素质优良的队伍,是高校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组织保障。它需要学校的高层领导、思想政治教育者以及各个职能部门全方位多方面的有机配合,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整体的进程。因此,首先,党政领导要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监督与管理,从全局出发,组织制定并实施计划;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思想品德规范的传授者,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起着主导作用,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追求人格高尚,生活上要多关心学生,用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感染人、教育人,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其他各职能部门要紧密配合、协调一致。学校各部门只有职责分明、分工协作,才能建立起完善的工作机制,才能进一步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大众化。
  2、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渠道。这就要求授课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探索出适合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由传统的填鸭式单向教授法转变为双向互动教学法。教师要观察学生心理的变化,适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比如通过讨论、辩论、演讲、社会实践和讲座等等。在教学手段上,适当的以多媒体为载体教学,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化、生动化,富有活力。制作课件时,要注重收集相关的图片、音像资料等,并结合讲课内容,还可以在老师引导下,适时组织学生观看纪录片,如《中国出了个毛泽东》《邓小平》等一些介绍伟人的故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在教学内容上,老师要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教师只有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新政策的内容相一致,把社会热点问题和国内外最新世界政治动态有机得融入到教学中,才能够有新观点新成果,才能深入剖析社会现象,通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才能够指导实践。最后、在教学语言上要注意通俗易懂。理论讲的越通俗明白,越受欢迎,就越能达到推进当代国马克思主义中大众化目的和效果。   3、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渗透性
  优秀的校园文化不仅能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区和辐射源。
  首先,在校园观念文化方面,它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先导。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置于校园观念文化的核心位置,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大学生实践,在校园主体中形成的强大凝聚力,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不断实践和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其次,在校园制度文化方面,它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保证。马林诺夫斯基指出:“所有文化进化式传播过程都首先以制度变迁的形式发生。”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观念文化在制度层面的体现和延伸。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这就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教学到管理的所有工作环节上,都要紧紧围绕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核心目标来展开。要一套体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规章制度来保障。最后,在校园物质文化方面,它是推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目标的实现程度。它对人的影响具有显性的、直接的、触目的特性,所以,优雅整洁、空气清新、景色优美、色彩悦目的校园环境能够使使置身于此的校园人领略到它的独特的影响力,在道德品质、情感意志、行为活动等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有创意的校园规划、校园建筑、校园绿化、校园标志物所显出的盎然生机能带鼓舞和振奋学生;丰富多彩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社团活动、特色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自由发展;教育教学的硬件设备则是开展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活动的重要物质保证等等。
  4、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创新,增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要创新机制。首先,在外部机制建设方面,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调机制以及全员育人机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大学生专业教育相结合,另外,做到全员育人,形成教学,管理和服务部门共同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其次,在内部机制建设方面,即第一、第二课堂联动机制以及规划机制、保障机制、评估机制、预警机制等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
  5、加强高校舆论的宣传与引导,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通俗化,增强其普及性
  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大众化普及化需要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因为理论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要想把这种抽象的理论被广大的大众认识、理解并掌握,进而转化为人们的行动,就必须做到通俗易懂,掌握受众的需要,在大学生当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就要求用大学生自己的语言,大学生身边生动鲜活的事例,按照大学生的思维,运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把最基本的道理讲明白、说清楚,才能被大家理解、接受。在高校,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做工作,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
  (1)大众传媒
  学校要创造条件让学生随时随地的可以收听收看央视央广的新闻节目,同时,主旋律的电影、电视和政论片等集思想性、娱乐性、艺术性和理论性于一体,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和熏陶的重要载体,高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谈感想、写体会、开展影评等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受到正确引导和熏陶。
  (2)有效利用新型舆论场所
  对于各大高校来说,首先要做的是加强校园网络建设,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利用网上党校、网上理论学习专题网站等新阵地,开展学习,扩大马克思主义的覆盖面,尤其是要大力支持各类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红色网站”的建设发展。其次,各高校还可积极利用新技术发展新闻聚合、BBS、论坛、即时通讯、E一cLASS、手机网络、等校园网络文化新产品,切实增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吸引力。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开设网上博客与学生进行网上思想交流,但是,我们在确保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同时,一定要加强管理,确保网络的安全,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3)大学生社团
  高校涌现了大量学生社团,他们在组织学生学习、宣传和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必须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和管理,发挥好学生理论社团的重要作用。比如,建立健全学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逐步形成校、院(系)、班三级网络;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加强理论学习,参加社会公益事业。当代大学生还可以通过自办刊物、学报、校园广播等,搭建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平台,在自我教育过程中使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论辩中得到内化。
  最后,大学生是人生最赋有朝气,生机勃勃的时期,大学生在这一时期的生长特点决定了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传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必须注重青年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规律,符合他们的表达方式。
  [参考文献]
  [1]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张耀灿、郑永廷等著.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1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刘建军.马克思主义信仰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其他文献
摘 要:全面推进高校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是不断开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坚持以围绕中心抓学习、领导示范抓学习为学风原则,以抓住重大节庆、结合师生实际、创新方式方法为有效途径,以“一个围绕、两个结合、四个注重” 为保证,全面推进高校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  关键词:全面推进;高校;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    全面推进高校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是不断开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坚持以围绕
期刊
摘 要:本文概述了我国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学科课程内容建设的现状,分析了亟待重建的内容,尝试给出了一个可行的重建方案。提出,为未来的小学教师准备的学科课程内容,应该包含他们将来在教学中能自主建构完整知识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学科教学法知识以及宽泛的文化背景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科教育;课程内容;重建    目前,我国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就义务教育前两段的小学数学而言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了研究者在高职英语的课堂教学中讲授各个单元不同的价值观主题时,是如何对学生加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作者就几个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了具体的陈述和研究。  关键词:高职英语;价值观;思想道德  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消极面,对大学教师来说,善于利用手头上有效的资源,在课堂中渗透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铸造优良品
期刊
摘 要:证明标准是高校认定违纪事实、处分违纪学生的衡量尺度,但我国现行相关规定甚少。文章从分析高校处分行为的性质入手,论述决定证明标准层次的要素,并以此来探讨高校学生违纪处分之证明标准的具体适用。  关键词:证明标准;高校学生;违纪处分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的权利和高校的处分权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学生权利不断被侵犯的现象反映了证据规则特别是证明标准在高校处分权行使中的缺失。因此
期刊
摘 要:“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模式充分地利用了企业与学校两个教学场所,由实训教师和理论教师共同进行教学,学生从理论到技能都得到了充分的学习与锻炼。这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具有非常现实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双元制;职业教育;启示    “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整个培训过程是在工厂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Berufsbildenden Schule 简称 BBS)进行的一种教育方式。  一、“双元制”职业教
期刊
摘 要:通过改革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设置,在职业学校的学历教育中强化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实现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的结合,培养出获得“双证”的毕业生,获得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效果。  关键词:职业资格证书;学历教育;结合    我国的职业教育脱胎于普通教育,多年来一直延续着学科本位的教学体系,重理论、轻技能。虽然经过近年来的教学改革,重视技能培养的观念已经确立,但与社会经济发展所要求的职业教育还有距
期刊
摘 要: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是世界上最成功的职业教育之一,其中最核心、最有特色的就是培训包。澳大利亚培训包既有严格健全的体制,又不乏灵活高效。培训包的开发以行业需求为主导,又以服务于行业企业为目的。培训包的教学组织以学生的需求为本,又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因而,其教育质量深受澳大利亚行业企业的认可。澳大利亚培训包的这些特点对中国职业教育有着非常重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包;能力为本
期刊
摘 要:由专门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进行全方位辅导,以提高本科生的素质和科研能力为目的的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以来,出现了定位不准确、运行机制缺失等问题。为此,要想避免本科生导师制成流于形式,在借鉴英国牛津大学导师制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相应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牛津大学;创新人才    目前,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来看主要有三种,即本科生导师制、学分制、班建制。其中
期刊
摘 要: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界定清楚学习兴趣的内涵和引发条件,并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才能培养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恒久学习兴趣。  关键词: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培养策略    兴趣是学生学习和发展思维能力的巨大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还将有利于学生潜能的挖掘。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点
期刊
摘 要:学习领域课程对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在阐述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高职导游专业《旅行社业务》课程特点,对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实践进行初步思考。  关键词:学习领域;课程开发;高职导游专业;旅行社业务    一、研究背景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我国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