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原有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探索实施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已成为广大教师面对的重要课题。尤其是数学教育知识面广、内容联系紧密,要创新教学方式,必须统筹考虑学科特点、教学手段和学生心理。本文结合高中数学课程,从转变教学理念、师生角色、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探索尝试新课改下的数学教育。
一、理念转变
课程改革其核心是教学理念的改革。传统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只是传授知识,而新课改对教学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师演示多,学生动手少;教师讲授多,学生思考少;教师提出问题多,学生提出问题少。这些倾向严重妨碍和限制了学生个性潜能的拓展,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因此,探索教学改革,首先必须从旧的教学观念中挣脱出来,转变“以传授知识为本”的教学思想,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结合学科特点,全力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学生发展,关注学生个性需要;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多样学习方式,把学习的舞台主动让给学生,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多归纳、多质疑、多发问、多实验,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加强老师与学生的沟通,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角色转变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受众。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利于学生个性潜能的发挥。新课改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因此,面对新课程、新要求,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重新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实现由“主导者”向“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要帮助学生吸收、选择和整理信息,带领学生去管理认识成果,激励他们在继承基础上全面发展;教师不单是一个学者,精通自己的学科知识,而且是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督促其自我参与,学会生存,成才成人。要改变千篇一律的死板讲授,代之而行的是主持和开展种种认知性学习活动,使师生共同参与探讨数学;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也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源泉,而是各种知识源泉的组织者、协调者,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启发学生兴趣爱好,点燃其思维的火花,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三、方式转变
传统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学生自主思索、动手试验、相互交流的机会很少。新课程下的教学特点,更加注重过程,更加注重体验,更加注重探究,最根本的核心问题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必须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方式,由“讲授为主”向“合作探究为主”转变,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形式,实现课堂教学互动,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体验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同桌讨论、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亲手参与知识的产生、发展的全过程。例如,在《椭圆的定义》这一节教学时,可以在课前先让学生准备好一条细绳,课堂上让学生两个人一组按要求画椭圆,在作图过程中体会总结出椭圆的定义。这样,通过学生探索、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多种形式,使每个学生都参与了知识的产生、发展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潜力得到发挥,让整个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四、手段转变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具有较高的抽象性,要使他们很好地接受、消化,仅凭目前课堂上教师的口耳授受是不可能的。这就迫使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手段,综合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进而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动机与兴趣。比如,立体几何一直就是高中数学的教学难点,被认为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初次接触立体几何,会遇到许多困难。因为在平面上绘制立体图形,会受到视角的影响,难以综观全局。而多媒体技术易于显示图形的形成、变化过程,可将复杂的图形分解成简单的图形,让立体图形在平面内动起来,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观察,领悟图形中各元素间的位置关系、度量关系和图形本身所具有的性质。例如,在设计和制作高二立体几何《球》的课件时,就可以用几何画板制作以半圆直径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旋转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的动态过程,让学生从观察动态显示过程中积极思维,然后从中抽象出球面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并用发生式定义法给球下定义。这种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認识的升华的良好迁移情境创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识图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知识在更新,教改在发展。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春天,同时也激励我们不断学习,完善自己,树立新理念,把握新方法,运用新手段,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大胆实践,合作探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理念转变
课程改革其核心是教学理念的改革。传统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只是传授知识,而新课改对教学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师演示多,学生动手少;教师讲授多,学生思考少;教师提出问题多,学生提出问题少。这些倾向严重妨碍和限制了学生个性潜能的拓展,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因此,探索教学改革,首先必须从旧的教学观念中挣脱出来,转变“以传授知识为本”的教学思想,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结合学科特点,全力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学生发展,关注学生个性需要;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多样学习方式,把学习的舞台主动让给学生,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多归纳、多质疑、多发问、多实验,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加强老师与学生的沟通,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角色转变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受众。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利于学生个性潜能的发挥。新课改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因此,面对新课程、新要求,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重新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实现由“主导者”向“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要帮助学生吸收、选择和整理信息,带领学生去管理认识成果,激励他们在继承基础上全面发展;教师不单是一个学者,精通自己的学科知识,而且是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督促其自我参与,学会生存,成才成人。要改变千篇一律的死板讲授,代之而行的是主持和开展种种认知性学习活动,使师生共同参与探讨数学;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也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源泉,而是各种知识源泉的组织者、协调者,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启发学生兴趣爱好,点燃其思维的火花,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三、方式转变
传统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学生自主思索、动手试验、相互交流的机会很少。新课程下的教学特点,更加注重过程,更加注重体验,更加注重探究,最根本的核心问题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必须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方式,由“讲授为主”向“合作探究为主”转变,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形式,实现课堂教学互动,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体验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同桌讨论、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亲手参与知识的产生、发展的全过程。例如,在《椭圆的定义》这一节教学时,可以在课前先让学生准备好一条细绳,课堂上让学生两个人一组按要求画椭圆,在作图过程中体会总结出椭圆的定义。这样,通过学生探索、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多种形式,使每个学生都参与了知识的产生、发展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潜力得到发挥,让整个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四、手段转变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具有较高的抽象性,要使他们很好地接受、消化,仅凭目前课堂上教师的口耳授受是不可能的。这就迫使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手段,综合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进而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动机与兴趣。比如,立体几何一直就是高中数学的教学难点,被认为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初次接触立体几何,会遇到许多困难。因为在平面上绘制立体图形,会受到视角的影响,难以综观全局。而多媒体技术易于显示图形的形成、变化过程,可将复杂的图形分解成简单的图形,让立体图形在平面内动起来,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观察,领悟图形中各元素间的位置关系、度量关系和图形本身所具有的性质。例如,在设计和制作高二立体几何《球》的课件时,就可以用几何画板制作以半圆直径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旋转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的动态过程,让学生从观察动态显示过程中积极思维,然后从中抽象出球面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并用发生式定义法给球下定义。这种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認识的升华的良好迁移情境创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识图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知识在更新,教改在发展。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春天,同时也激励我们不断学习,完善自己,树立新理念,把握新方法,运用新手段,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大胆实践,合作探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