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应从学生的主体需求出发,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因此,教师更应充分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把学生不自觉的行为转化为自觉的、稳固的行为方式,自主学习。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会留给教师较多的时间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良好学习习惯;养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8)03-0048-02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最头疼的是计算正确率不高,作业马虎、出错,课堂气氛沉闷、效率不高等情况。但据调查资料分析,这些现象都是学生一些坏习惯在作祟。而有的教师只是一味地责怪学生,没能冷静思考,有的教师虽有点意识,但缺乏长期培养的信心与正确指导的方法,往往事倍功半。
小学阶段的孩子认知和活动范围逐渐扩大,求知欲强烈,容易接受教育者的引导和训练。同时,在培养过程中,习惯养成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保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应从学生的主体需求出发,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因此,教师更应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把学生不自觉的行为转化为自觉的稳固的行为方式,从而促进主动学习。为此,我们在培养方法上作了一番探索研究,旨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发展。
一、小学生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内容
预习——上课——作业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因此,应在四个方面进行培养:
1、课前预习习惯。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养成预习习惯,促使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方法先行求知。预习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往往会增进他们的求知欲,上课会更认真、更主动地参与到讨论与学习中去。
2、独立思考习惯。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在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表现为:无论上课或做作业时遇到问题,学生能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而不依赖于别人求出的答案。
3、主动参与习惯。
上课时,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发表自己见解,有话敢说,有问题敢提,有想法敢补充,让身心完全融入到课堂中去。这就是主动参与的集中表现。
4、自我评价作业的习惯。
自我评价作业主要包括检验、估计和自我改正错误、自我评分等方面。检验主要是检查理解题意是否正确,数量关系是否找对,列出的算式是否合理、符合题意,有无漏写现象,计算时运算顺序和结果是否正确等。估计,主要是对答题进行估计。检验和估计后发现错误,就要找原因,自觉地改正错误,最后自己根据作业情况打一个自评分。
二、数学学习习惯培养方法
1、情趣激励法。
情趣激励法是通过创造一种和谐、幽默、轻松的学习氛围调节学生情感,以此激励学生大胆思考、主动参与的方法。
传统的数学课堂把复杂、动态变化的教学过程简约为明算理、重练习的特殊认识活动,导致数学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机与乐趣。其实,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更应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既让学生学到规定的数学知识,又要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学习知识。
如教学计算两位数加减法后,我出示“64 25”让一位后进生计算,她得出88后,大家都说“算错了!”这个学生失望地低下了头,这时,我微笑着说:“很好!非常接近正确答案!”同学们笑了,这位学生也笑了,又信心百倍地计算出正确答案,课堂上沉闷的空气被打破后,我顺水推舟,鼓励每个人都来学数学家创立自己的解题方法,大家公认的方法又好又新,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这种解题法。学生欢欣鼓舞,激起了求知欲望,他们积极讨论后,出现了数种解题方法。如:(1)64 20=84,84 5=89,(2)4 5=9,60 20=80,80 9=89,我在每种正确解题方法上写上了“××解题法。”该方法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2、大胆猜测法。
大胆猜测法指的是老师把学生引入一个问题情境,然后学生在教师的积极鼓励下进行大胆尝试,猜想问题结果。
例如: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上课开始教师出示问题,谈话引入:有许多饮料,一箱是24瓶,这样的饮料16箱大约有多少瓶?请每个同学都猜测,并说说你是怎样猜测的?学生猜测后请每一个同学先把猜测的数写在纸上,然后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说明,你猜测的数是正确的或者比较接近正确答案,或者说与正确答案相差很远?学生得出:需要计算24×16=?那么怎样算呢?我们没有已知的方法,需要同学们独立地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此时调动学生积极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尽情发挥。
又如在教学求未知数x:(1)x-26=73,(2)x-59=87,我先让学生猜想两个式题中x的取值范围。学生估计如下:(1)式中x的值肯定超出100,有的学生还说(2)式x的值大约在140左右,然后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利用加减法关系动笔解题得出了x的结果。这种猜测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行之有效。
3、设疑引欲法。
设疑引欲法指的是教师有意识设下疑问让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任何习惯培养都要有一个计划。在刚刚培养低年级学生预习习惯时,是比较吃力的。为了让学生能自觉地进行预习,我常常采用设疑引欲法。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前,我是这样设疑的:同学们,刚才有一位低年级学生给你们班全体同学发来了一封信,请中队长给大家把这封信读一下好不好?(中队长读信“亲爱的三(1)班全体同学,你们好!想请教你们一个问题,我对车感兴趣,喜欢看哪辆车最漂亮,在观察各种各样的车中,我发现所有的车轮都做成圆的,对车轮为什么都是圆的,我左想右想也不明白,盼望你们能帮助我,此致,敬礼,二(3)班王洁”教师:你们见过的车轮都是什么形状的?你能帮助他吗?
又如教学“年、月、日”知识前,我这样设问:“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生日,那是你出生的一天,有谁能现在马上讲出你出生的那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吗?你出生的那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如果你现在不能告诉我,我希望在明天数学课上给我答案好吗?”设疑引欲法在课前就为学生埋下了问题的“种子”,学生往往会有着强烈的欲望想找到问题的答案,此时也能促使学生主动地预习新知识。
4、自检评价法。
自检评价法是由学生自己检查所做题目并对作业完成质量“亮分”。
从理论上说,任何有目的的行为都需要有效地控制,而任何系统只有获得反馈信息,并据此进行适当的调节,才能进行有效地控制。学习中的自觉检验正是一种自我反馈,有利于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例如教学低年级应用题:“动物园有20只大猴,比小猴多8只,小猴有多少只?”学生做完后,我就要求学生自己检验做得对与否,并要求他们说出检验的过程。
甲生说:我算出小猴有12只,又去看题目,题中说大猴比小猴多8只,12 8=20,就是说,大猴有20只,符合题意,说明解得正确。
乙生说:我列式20 8=28算错了,因为大猴比小猴多8只,如果小猴28只,那么,这句话要变成小猴比大猴多8只了。
学生完成每次作业后,要求学生有自觉检查,并能进行评价的习惯。具体做法是:每次做完题就运用以上方法逐一检验,在检验过的题目后作上“#”字符号,并对自己检验后的作业做等级评价(优、良、中、差)。
一学期下来,学生的面貌大有改进。学生的学习习惯确有好转,上课气氛活跃了,争先发言;许多学生改掉了依赖他人回答问题的习惯,有一部分学生改掉了不假思索“插嘴式”的参与,而是乐于倾听他人意见,也学会自己独立思考后发表意见,或修正他人意见;许多家长反映孩子进步较快,特别是作业认真,正确率提高了,在家中能自觉去预习未教过的内容。根据学习规律,教师经常向学生提出常规要求,严格训练学生各项习惯,各方面确有提高。
事实证明,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会留给教师较多的时间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从而进一步提高40分钟教学效率,真正发挥了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主渠道的作用。
任何一个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有一个慢慢形成的过程。而形成过程中,学生必然会有。一个新旧反复的过程,这时教师不应操之过急,要注意耐心个别纠正,及时提醒,要有耐心、持之以恒,严格训练,不然将事倍功半。培养习惯应从小抓起,年级越低越好抓,纠正不良习惯越及时越好。
[责任编辑 高 洁]
关键词:数学;良好学习习惯;养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8)03-0048-02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最头疼的是计算正确率不高,作业马虎、出错,课堂气氛沉闷、效率不高等情况。但据调查资料分析,这些现象都是学生一些坏习惯在作祟。而有的教师只是一味地责怪学生,没能冷静思考,有的教师虽有点意识,但缺乏长期培养的信心与正确指导的方法,往往事倍功半。
小学阶段的孩子认知和活动范围逐渐扩大,求知欲强烈,容易接受教育者的引导和训练。同时,在培养过程中,习惯养成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保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应从学生的主体需求出发,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因此,教师更应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把学生不自觉的行为转化为自觉的稳固的行为方式,从而促进主动学习。为此,我们在培养方法上作了一番探索研究,旨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发展。
一、小学生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内容
预习——上课——作业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因此,应在四个方面进行培养:
1、课前预习习惯。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养成预习习惯,促使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方法先行求知。预习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往往会增进他们的求知欲,上课会更认真、更主动地参与到讨论与学习中去。
2、独立思考习惯。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在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表现为:无论上课或做作业时遇到问题,学生能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而不依赖于别人求出的答案。
3、主动参与习惯。
上课时,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发表自己见解,有话敢说,有问题敢提,有想法敢补充,让身心完全融入到课堂中去。这就是主动参与的集中表现。
4、自我评价作业的习惯。
自我评价作业主要包括检验、估计和自我改正错误、自我评分等方面。检验主要是检查理解题意是否正确,数量关系是否找对,列出的算式是否合理、符合题意,有无漏写现象,计算时运算顺序和结果是否正确等。估计,主要是对答题进行估计。检验和估计后发现错误,就要找原因,自觉地改正错误,最后自己根据作业情况打一个自评分。
二、数学学习习惯培养方法
1、情趣激励法。
情趣激励法是通过创造一种和谐、幽默、轻松的学习氛围调节学生情感,以此激励学生大胆思考、主动参与的方法。
传统的数学课堂把复杂、动态变化的教学过程简约为明算理、重练习的特殊认识活动,导致数学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机与乐趣。其实,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更应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既让学生学到规定的数学知识,又要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学习知识。
如教学计算两位数加减法后,我出示“64 25”让一位后进生计算,她得出88后,大家都说“算错了!”这个学生失望地低下了头,这时,我微笑着说:“很好!非常接近正确答案!”同学们笑了,这位学生也笑了,又信心百倍地计算出正确答案,课堂上沉闷的空气被打破后,我顺水推舟,鼓励每个人都来学数学家创立自己的解题方法,大家公认的方法又好又新,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这种解题法。学生欢欣鼓舞,激起了求知欲望,他们积极讨论后,出现了数种解题方法。如:(1)64 20=84,84 5=89,(2)4 5=9,60 20=80,80 9=89,我在每种正确解题方法上写上了“××解题法。”该方法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2、大胆猜测法。
大胆猜测法指的是老师把学生引入一个问题情境,然后学生在教师的积极鼓励下进行大胆尝试,猜想问题结果。
例如: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上课开始教师出示问题,谈话引入:有许多饮料,一箱是24瓶,这样的饮料16箱大约有多少瓶?请每个同学都猜测,并说说你是怎样猜测的?学生猜测后请每一个同学先把猜测的数写在纸上,然后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说明,你猜测的数是正确的或者比较接近正确答案,或者说与正确答案相差很远?学生得出:需要计算24×16=?那么怎样算呢?我们没有已知的方法,需要同学们独立地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此时调动学生积极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尽情发挥。
又如在教学求未知数x:(1)x-26=73,(2)x-59=87,我先让学生猜想两个式题中x的取值范围。学生估计如下:(1)式中x的值肯定超出100,有的学生还说(2)式x的值大约在140左右,然后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利用加减法关系动笔解题得出了x的结果。这种猜测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行之有效。
3、设疑引欲法。
设疑引欲法指的是教师有意识设下疑问让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任何习惯培养都要有一个计划。在刚刚培养低年级学生预习习惯时,是比较吃力的。为了让学生能自觉地进行预习,我常常采用设疑引欲法。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前,我是这样设疑的:同学们,刚才有一位低年级学生给你们班全体同学发来了一封信,请中队长给大家把这封信读一下好不好?(中队长读信“亲爱的三(1)班全体同学,你们好!想请教你们一个问题,我对车感兴趣,喜欢看哪辆车最漂亮,在观察各种各样的车中,我发现所有的车轮都做成圆的,对车轮为什么都是圆的,我左想右想也不明白,盼望你们能帮助我,此致,敬礼,二(3)班王洁”教师:你们见过的车轮都是什么形状的?你能帮助他吗?
又如教学“年、月、日”知识前,我这样设问:“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生日,那是你出生的一天,有谁能现在马上讲出你出生的那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吗?你出生的那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如果你现在不能告诉我,我希望在明天数学课上给我答案好吗?”设疑引欲法在课前就为学生埋下了问题的“种子”,学生往往会有着强烈的欲望想找到问题的答案,此时也能促使学生主动地预习新知识。
4、自检评价法。
自检评价法是由学生自己检查所做题目并对作业完成质量“亮分”。
从理论上说,任何有目的的行为都需要有效地控制,而任何系统只有获得反馈信息,并据此进行适当的调节,才能进行有效地控制。学习中的自觉检验正是一种自我反馈,有利于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例如教学低年级应用题:“动物园有20只大猴,比小猴多8只,小猴有多少只?”学生做完后,我就要求学生自己检验做得对与否,并要求他们说出检验的过程。
甲生说:我算出小猴有12只,又去看题目,题中说大猴比小猴多8只,12 8=20,就是说,大猴有20只,符合题意,说明解得正确。
乙生说:我列式20 8=28算错了,因为大猴比小猴多8只,如果小猴28只,那么,这句话要变成小猴比大猴多8只了。
学生完成每次作业后,要求学生有自觉检查,并能进行评价的习惯。具体做法是:每次做完题就运用以上方法逐一检验,在检验过的题目后作上“#”字符号,并对自己检验后的作业做等级评价(优、良、中、差)。
一学期下来,学生的面貌大有改进。学生的学习习惯确有好转,上课气氛活跃了,争先发言;许多学生改掉了依赖他人回答问题的习惯,有一部分学生改掉了不假思索“插嘴式”的参与,而是乐于倾听他人意见,也学会自己独立思考后发表意见,或修正他人意见;许多家长反映孩子进步较快,特别是作业认真,正确率提高了,在家中能自觉去预习未教过的内容。根据学习规律,教师经常向学生提出常规要求,严格训练学生各项习惯,各方面确有提高。
事实证明,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会留给教师较多的时间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从而进一步提高40分钟教学效率,真正发挥了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主渠道的作用。
任何一个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有一个慢慢形成的过程。而形成过程中,学生必然会有。一个新旧反复的过程,这时教师不应操之过急,要注意耐心个别纠正,及时提醒,要有耐心、持之以恒,严格训练,不然将事倍功半。培养习惯应从小抓起,年级越低越好抓,纠正不良习惯越及时越好。
[责任编辑 高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