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教学安排、课程内容、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多个方面,全面分析了目前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详细阐述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优化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计划,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模式相结合,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任务驱动;项目教学
中图分类号:G722.2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计算机类的公共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这一现代工具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增强适应性的现实需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快速发展,给我们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学生到底具有怎样的知识水平?在这门课中要掌握哪些知识?要提高哪方面的能力?学校如何进行课程设置和安排?教师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课程的哪些方面可以进行改革创新?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1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内容滞后,考核方式死板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目前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远远落后于知识的更新速度。课程内容不能适应新形势下,计算机应用多元化的发展需求,仍然是以Windows系统、Office基础知识和网络知识等为主要内容,缺少强化专业相关的应用软件教学,缺乏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项目开发教学。此外,课程考核方式仍然是闭卷笔试的方式,考核方式不够灵活,无法真实的反应出学生实际操作水平,缺乏具有专业性,能够引导学生正确学习方向的评价考核体系。
1.2 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较差
目前,虽然在教学手段上有了一些改进,采用多媒体方式教学,增大了教学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内容繁多,随着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和扩充,内容增多,知识点更细,然而课程安排的学时数量却并未增加。教师往往不得不占用实验学时来讲课。学生的上机练习时间就相应的减少了,学生无法将书本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造成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较弱。
1.3 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不合理
课程安排上还是依照传统的理论课进行设置,将2学时作为一个教学单元,并没有考虑到这门课程的动手实践性比较强,需要根据课程内容进行灵活的教学安排。容易造成学生“前学后忘”,理论和动手实践的脱离,掌握知识的效果比较差。
2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2.1 优化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计划
必须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大胆改革,更加侧重于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增加微机的组成与安装、网络环境的建立和Flash动画制作此类实践操作型课程模块。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发散思维,可在三、四年级的计算机应用课程中开设信息系统的设计与研发、网页设计与制作等深度训练内容,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项目开发能力。
在教学计划安排上,可以将原有的Windows系统、Office基础知识和网络知识等基础性内容和新增的微机的组成与安装、网络环境的建立等实践操作型内容放在二年级开设,将Flash动画制作、信息系统的设计与研发、网页设计与制作等实践型内容放在三、四年级开设。在课程安排上,可以针对本届学生多少和机房的容纳能力,分为几个批次交叉安排,一次课安排3学时或4学时作为一个教学单元,保证在一个教学单元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教学训练课题。
2.2 改革教学模式,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
(1)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在硬件内容方面,微机的组成与安装、网络环境的建立两个模块,内容主要包括微机硬件的组装与调试、常用软件的安装与使用和网线制作与网络环境的搭建等内容。这两部分内容是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目的,要取消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模式,采取两名学生一台计算机,以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进行实验室全实训教学。教学以实训课题为中心展开,给出操作步骤和结果样本,教师首先进行集中讲解,指导学生怎样去完成课题,并提出要求和注意事项。让学生带着问题一步一步进行操作,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此后,教师主要进行答疑和考核。最后,教师对本次实验课程进行总结,归纳知识要点和技能技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一个组织者、协调人的角色,要勤于提供咨询与帮助[1]。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书本,往往忽略了教学宗旨,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造成学生的学习目的不强,学习后不能触类旁通,造成了学习兴趣的下降。采用任务为驱动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重实际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生的学习目的性会增强,易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设计任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设计任务要考虑到层次性,应该先设计总的任务,再设计子任务。子任务应该分为2种层次:基本任务和提高层次的任务。提高层次的任务在设计上难度系数逐步加大,完成基本任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相应的提高层次的任务来完成。
2)设计任务要考虑到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将新旧知识串联在一起,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部分训练模块采用项目教学模式
对于在三、四年级开设的信息系统的设计与研发、网页设计与制作等深度训练内容,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模式灵活教学。项目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实施完成一个实际项目的教学方法。针对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将一个信息系统或者网站的设计与研发,设计成一个整体的教学项目,其中包含多个单元项目,有一定的难度和启发度。将班上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由每个小组自己选择单元项目,每个学生在组里承担一定的工作,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对问题进行分析,确定实施方案,直到解决问题[2]。对于信息系统的设计与研发、网页设计与制作等这些深度训练内容,使用项目教学可以把课堂教学中把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采用项目教学模式,分为以下几步:
1)设计教学项目。关于项目的设计,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要有一定的难度。项目太简单,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项目难度太大,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并且起不到锻炼实践能力的作用。
2)将学生分组,确定学习小组,实行小组协作学习。根据项目的难度,一般将学生7、8人分成一组,每个学生都承担一定的编程工作,成员之间彼此要进行合理的协调,老师给予一定的指导。
3)各小组可以从老师设计的项目题库中根据自己的兴趣选题,自主学习,讨论项目分工,制定项目计划,展开工作。要注意的是,没有合理的计划恐怕项目无法成功的完成,因此制定项目计划要师生一起动手,要符合实际情况,合理的制定计划,越详细越好[3],每个时间段要做什么,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都要详细的列入项目计划中。
4)验收项目成果,对项目认真总结。项目总结可以让学生回顾自己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哪些地方有了进步,对哪些知识有了更进一步新的认识和了解,哪些方面是自己目前尚无法达到的,对自己的不足之处更加清晰明确。认真做好总结,学生会对这门课程和自己有更深的认识。
项目教学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积极主动的去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可以使老师有的放矢,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基于项目教学模式的这种特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
(2)将课堂讲授和实验练习相融合,边讲边练,精讲多练。
(3)教学内容从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
2.3 个性化、灵活化的考核方式
根据教学内容的知识侧重点,采用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进行课程成绩的评定。Windows系统、Office基础知识和网络知识等基础性内容,在期末进行水平测试,采用自主研发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考试系统,进行无纸化考核。该系统能够实现自动抽题,自动收卷和阅卷评分。微机的组成与安装、网络环境的建立等实践操作型内容,成绩应该是对平时表现的综合评定,学生每完成一个实验课题即获得一个评价,只有获得合格以上的成绩才能视为完成本次实验课题,方可进行下一个实验课题,最终成绩是对前面所有成绩的累加[4]。信息系统的设计与研发、网页设计与制作等深度训练内容,教师可以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对项目小组成员进行集体打分评价。
3 结语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应该在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教学手段上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已经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雷振德.《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9(3):63-66.
[2]郭艳光,闫丽芳.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基于项目教学模式的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3(5):145-148.
[3]郑蜀东.项目教学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9,15:89.
[4]岑岗,魏英,王亦军.计算机实用技术开放性实验教学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5):19-20.
作者简介:刘彬(1981-),女,河南安阳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胡宗云(1970-),男,湖北襄樊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信息处理;胡建伟(1981-),男,湖北随州人,讲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研究生教育管理。
作者单位: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郑州 450001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任务驱动;项目教学
中图分类号:G722.2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计算机类的公共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这一现代工具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增强适应性的现实需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快速发展,给我们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学生到底具有怎样的知识水平?在这门课中要掌握哪些知识?要提高哪方面的能力?学校如何进行课程设置和安排?教师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课程的哪些方面可以进行改革创新?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1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内容滞后,考核方式死板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目前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远远落后于知识的更新速度。课程内容不能适应新形势下,计算机应用多元化的发展需求,仍然是以Windows系统、Office基础知识和网络知识等为主要内容,缺少强化专业相关的应用软件教学,缺乏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项目开发教学。此外,课程考核方式仍然是闭卷笔试的方式,考核方式不够灵活,无法真实的反应出学生实际操作水平,缺乏具有专业性,能够引导学生正确学习方向的评价考核体系。
1.2 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较差
目前,虽然在教学手段上有了一些改进,采用多媒体方式教学,增大了教学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内容繁多,随着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和扩充,内容增多,知识点更细,然而课程安排的学时数量却并未增加。教师往往不得不占用实验学时来讲课。学生的上机练习时间就相应的减少了,学生无法将书本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造成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较弱。
1.3 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不合理
课程安排上还是依照传统的理论课进行设置,将2学时作为一个教学单元,并没有考虑到这门课程的动手实践性比较强,需要根据课程内容进行灵活的教学安排。容易造成学生“前学后忘”,理论和动手实践的脱离,掌握知识的效果比较差。
2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2.1 优化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计划
必须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大胆改革,更加侧重于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增加微机的组成与安装、网络环境的建立和Flash动画制作此类实践操作型课程模块。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发散思维,可在三、四年级的计算机应用课程中开设信息系统的设计与研发、网页设计与制作等深度训练内容,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项目开发能力。
在教学计划安排上,可以将原有的Windows系统、Office基础知识和网络知识等基础性内容和新增的微机的组成与安装、网络环境的建立等实践操作型内容放在二年级开设,将Flash动画制作、信息系统的设计与研发、网页设计与制作等实践型内容放在三、四年级开设。在课程安排上,可以针对本届学生多少和机房的容纳能力,分为几个批次交叉安排,一次课安排3学时或4学时作为一个教学单元,保证在一个教学单元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教学训练课题。
2.2 改革教学模式,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
(1)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在硬件内容方面,微机的组成与安装、网络环境的建立两个模块,内容主要包括微机硬件的组装与调试、常用软件的安装与使用和网线制作与网络环境的搭建等内容。这两部分内容是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目的,要取消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模式,采取两名学生一台计算机,以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进行实验室全实训教学。教学以实训课题为中心展开,给出操作步骤和结果样本,教师首先进行集中讲解,指导学生怎样去完成课题,并提出要求和注意事项。让学生带着问题一步一步进行操作,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此后,教师主要进行答疑和考核。最后,教师对本次实验课程进行总结,归纳知识要点和技能技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一个组织者、协调人的角色,要勤于提供咨询与帮助[1]。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书本,往往忽略了教学宗旨,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造成学生的学习目的不强,学习后不能触类旁通,造成了学习兴趣的下降。采用任务为驱动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重实际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生的学习目的性会增强,易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设计任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设计任务要考虑到层次性,应该先设计总的任务,再设计子任务。子任务应该分为2种层次:基本任务和提高层次的任务。提高层次的任务在设计上难度系数逐步加大,完成基本任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相应的提高层次的任务来完成。
2)设计任务要考虑到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将新旧知识串联在一起,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部分训练模块采用项目教学模式
对于在三、四年级开设的信息系统的设计与研发、网页设计与制作等深度训练内容,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模式灵活教学。项目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实施完成一个实际项目的教学方法。针对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将一个信息系统或者网站的设计与研发,设计成一个整体的教学项目,其中包含多个单元项目,有一定的难度和启发度。将班上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由每个小组自己选择单元项目,每个学生在组里承担一定的工作,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对问题进行分析,确定实施方案,直到解决问题[2]。对于信息系统的设计与研发、网页设计与制作等这些深度训练内容,使用项目教学可以把课堂教学中把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采用项目教学模式,分为以下几步:
1)设计教学项目。关于项目的设计,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要有一定的难度。项目太简单,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项目难度太大,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并且起不到锻炼实践能力的作用。
2)将学生分组,确定学习小组,实行小组协作学习。根据项目的难度,一般将学生7、8人分成一组,每个学生都承担一定的编程工作,成员之间彼此要进行合理的协调,老师给予一定的指导。
3)各小组可以从老师设计的项目题库中根据自己的兴趣选题,自主学习,讨论项目分工,制定项目计划,展开工作。要注意的是,没有合理的计划恐怕项目无法成功的完成,因此制定项目计划要师生一起动手,要符合实际情况,合理的制定计划,越详细越好[3],每个时间段要做什么,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都要详细的列入项目计划中。
4)验收项目成果,对项目认真总结。项目总结可以让学生回顾自己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哪些地方有了进步,对哪些知识有了更进一步新的认识和了解,哪些方面是自己目前尚无法达到的,对自己的不足之处更加清晰明确。认真做好总结,学生会对这门课程和自己有更深的认识。
项目教学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积极主动的去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可以使老师有的放矢,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基于项目教学模式的这种特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
(2)将课堂讲授和实验练习相融合,边讲边练,精讲多练。
(3)教学内容从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
2.3 个性化、灵活化的考核方式
根据教学内容的知识侧重点,采用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进行课程成绩的评定。Windows系统、Office基础知识和网络知识等基础性内容,在期末进行水平测试,采用自主研发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考试系统,进行无纸化考核。该系统能够实现自动抽题,自动收卷和阅卷评分。微机的组成与安装、网络环境的建立等实践操作型内容,成绩应该是对平时表现的综合评定,学生每完成一个实验课题即获得一个评价,只有获得合格以上的成绩才能视为完成本次实验课题,方可进行下一个实验课题,最终成绩是对前面所有成绩的累加[4]。信息系统的设计与研发、网页设计与制作等深度训练内容,教师可以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对项目小组成员进行集体打分评价。
3 结语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应该在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教学手段上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已经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雷振德.《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9(3):63-66.
[2]郭艳光,闫丽芳.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基于项目教学模式的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3(5):145-148.
[3]郑蜀东.项目教学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9,15:89.
[4]岑岗,魏英,王亦军.计算机实用技术开放性实验教学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5):19-20.
作者简介:刘彬(1981-),女,河南安阳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胡宗云(1970-),男,湖北襄樊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信息处理;胡建伟(1981-),男,湖北随州人,讲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研究生教育管理。
作者单位: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郑州 4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