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探究废液混合后的物质成分成为中考的热点问题。由于题目中对反应物的用量没有明确说明,混合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多种可能。该类题型涉及酸碱盐之间的化学反应,分析难度较大,因此常成为中考化学试卷中的压轴题。
<F:\张媛媛\2021PB\@CZ21-8 初中生4期 中考版\PB\树苗.tif> 原題呈现
例(2020·黑龙江·齐齐哈尔节选)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
(1)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氧化钠溶液应 保存。
(2)分别取两份完全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一份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另一份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然后将两支试管中所有物质一起倒入废液缸中,如图1,得到无色澄清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一定有 。
答案:(1)2NaOH + CO2 [ ] Na2CO3 + H2O 密封 (2)氯化钠、氯化钙(或NaCl、CaCl2)
解析:(1)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是因为吸收了空气中的CO2,方程式为2NaOH + CO2 [ ] Na2CO3 +H2O,故应密封保存。
(2)取两份完全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即两份Na2CO3溶液,向其中一份加入HCl有气泡产生(Na2CO3 + 2HCl [ ] 2NaCl + H2O + CO2↑),反应后物质的成分可能有三种情况:①只有NaCl(恰好完全反应);②NaCl和Na2CO3(Na2CO3过量);③NaCl和HCl(HCl过量)。
另一份加入Ca(OH)2溶液有碳酸钙白色沉淀产生[Na2CO3 + Ca(OH)2 [ ] CaCO3↓+ 2NaOH],反应后物质的成分可能有三种情况:①CaCO3和NaOH(恰好完全反应);②CaCO3、NaOH和Na2CO3(Na2CO3过量);③CaCO3、NaOH和Ca(OH)2[Ca(OH)2过量]。将两支试管中所有物质一起倒入废液缸中,此时物质的成分中一定含NaCl、CaCO3、NaOH。
根据两支试管中所有物质混合后得到无色澄清溶液,说明第二份中的白色沉淀CaCO3被反应溶解了。根据题意,能和CaCO3反应的物质只有HCl,即第一份试管中物质的成分是NaCl和HCl。由于反应物的量没有明确说明,而第二份中的NaOH也会和HCl反应,因此所得溶液中溶质一定有NaCl、CaCl2。
技巧点拨
废液混合后成分的探究试题主要考查同学们的综合思维能力,熟练掌握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是正确解题的关键。通常的解题思路为:首先明确题中涉及的化学反应,然后分析反应进行的程度,对反应后溶质成分做出猜想,最后通过实验验证猜想。
解题步骤:
(1)确定两种物质是否发生反应。如酸和盐反应时生成物中要有沉淀、气体或水,碱与盐、盐与盐反应时,反应物均可溶,生成物中要有沉淀、气体或水。
(2)写出化学方程式:aA + bB [ ] cC + dD,根据方程式确定生成物。
(3)分类讨论,进行猜想(一般有三种):若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则反应后物质的成分只有生成物,即①只有C + D;若有一种物质过量,则反应后物质的成分包括剩余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即②A + C + D(A过量)或③B + C + D(B过量)。
(4)验证猜想时,一般不需要验证生成物,只需要验证反应物是否过量。根据题目中的现象,进一步确定可能存在的物质是否存在。若确定某物质一定存在,则与之反应的物质一定不存在。
拓展探究
(2020·湖北·武汉)如图2所示,小瑾将反应后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烧杯时,发现烧杯内白色沉淀明显增多。为了探究烧杯内物质的成分,她立即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沉淀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变化如图3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2所示,烧杯内的白色沉淀是 (写化学式)。
(2)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A点,烧杯内的溶液中一定大量含有的离子为 (写离子符号)。B点,烧杯内的沉淀由 种物质组成。
(4)检验D点溶液中是否含有氯离子的方法 。
答案:(1)BaCO3、BaSO4 (2)BaCO3+2HNO3 [ ] Ba(NO3)2+H2O+CO2↑ (3)Na+、Cl-、[SO2-4] 2 (4)静置,取上层清液少许于洁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含有氯离子,反之则无氯离子
<F:\张媛媛\2021PB\@CZ21-8 初中生4期 中考版\PB\树苗.tif> 原題呈现
例(2020·黑龙江·齐齐哈尔节选)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
(1)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氧化钠溶液应 保存。
(2)分别取两份完全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一份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另一份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然后将两支试管中所有物质一起倒入废液缸中,如图1,得到无色澄清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一定有 。
答案:(1)2NaOH + CO2 [ ] Na2CO3 + H2O 密封 (2)氯化钠、氯化钙(或NaCl、CaCl2)
解析:(1)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是因为吸收了空气中的CO2,方程式为2NaOH + CO2 [ ] Na2CO3 +H2O,故应密封保存。
(2)取两份完全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即两份Na2CO3溶液,向其中一份加入HCl有气泡产生(Na2CO3 + 2HCl [ ] 2NaCl + H2O + CO2↑),反应后物质的成分可能有三种情况:①只有NaCl(恰好完全反应);②NaCl和Na2CO3(Na2CO3过量);③NaCl和HCl(HCl过量)。
另一份加入Ca(OH)2溶液有碳酸钙白色沉淀产生[Na2CO3 + Ca(OH)2 [ ] CaCO3↓+ 2NaOH],反应后物质的成分可能有三种情况:①CaCO3和NaOH(恰好完全反应);②CaCO3、NaOH和Na2CO3(Na2CO3过量);③CaCO3、NaOH和Ca(OH)2[Ca(OH)2过量]。将两支试管中所有物质一起倒入废液缸中,此时物质的成分中一定含NaCl、CaCO3、NaOH。
根据两支试管中所有物质混合后得到无色澄清溶液,说明第二份中的白色沉淀CaCO3被反应溶解了。根据题意,能和CaCO3反应的物质只有HCl,即第一份试管中物质的成分是NaCl和HCl。由于反应物的量没有明确说明,而第二份中的NaOH也会和HCl反应,因此所得溶液中溶质一定有NaCl、CaCl2。
技巧点拨
废液混合后成分的探究试题主要考查同学们的综合思维能力,熟练掌握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是正确解题的关键。通常的解题思路为:首先明确题中涉及的化学反应,然后分析反应进行的程度,对反应后溶质成分做出猜想,最后通过实验验证猜想。
解题步骤:
(1)确定两种物质是否发生反应。如酸和盐反应时生成物中要有沉淀、气体或水,碱与盐、盐与盐反应时,反应物均可溶,生成物中要有沉淀、气体或水。
(2)写出化学方程式:aA + bB [ ] cC + dD,根据方程式确定生成物。
(3)分类讨论,进行猜想(一般有三种):若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则反应后物质的成分只有生成物,即①只有C + D;若有一种物质过量,则反应后物质的成分包括剩余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即②A + C + D(A过量)或③B + C + D(B过量)。
(4)验证猜想时,一般不需要验证生成物,只需要验证反应物是否过量。根据题目中的现象,进一步确定可能存在的物质是否存在。若确定某物质一定存在,则与之反应的物质一定不存在。
拓展探究
(2020·湖北·武汉)如图2所示,小瑾将反应后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烧杯时,发现烧杯内白色沉淀明显增多。为了探究烧杯内物质的成分,她立即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沉淀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变化如图3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2所示,烧杯内的白色沉淀是 (写化学式)。
(2)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A点,烧杯内的溶液中一定大量含有的离子为 (写离子符号)。B点,烧杯内的沉淀由 种物质组成。
(4)检验D点溶液中是否含有氯离子的方法 。
答案:(1)BaCO3、BaSO4 (2)BaCO3+2HNO3 [ ] Ba(NO3)2+H2O+CO2↑ (3)Na+、Cl-、[SO2-4] 2 (4)静置,取上层清液少许于洁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含有氯离子,反之则无氯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