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有效”问题,激活语文课堂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bo3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有效”问题是激活语文课堂,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是有效教学的核心。但在平时的互听课活动中,我发现有的语文课堂上的问题设计或过于繁杂琐碎,无法切中要害;或条理不清,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或指向不明,漫无边际。问题设计失去了本应具有的启发性,激活不了学生,激活不了课堂。为此,我对设计“有效”问题进行了一番深入的探究。
  一、教师深入解读教材,研究学情是设计“有效”课堂问题的前提
  互联网时代,资源可以共享,给老师的备课也带来了便捷,但也助长了一些老师的惰性。有些老师备课过度依赖教参,甚至直接把网络上的教案、课件“拿来”。这些没有融入教师的思考,没有经过优化整合的问题设计是难以有效的。我认为要设计“有效”问题,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情,对教材“先读薄,再读厚”。读薄,就是教师对教材的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语言特色等了如指掌,并形成系统化。读厚,就是教师在运用教材这一媒介时能高屋建瓴,融会贯通。教师教什么的定位准确,怎么教的方法科学灵活,学生学什么的目标明确。
  二、教师把握有效问题的特点是设计“有效”问题的保障
  1、问题设计要“牵一发而动全身”,具有统摄性。一个问题的提出不仅能抓住文章的重点、难点,而且能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能引领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地探究课文的内容,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譬如,我执教《湖心亭看雪》时,引导学生找到文眼“痴”并以此为突破口设计问题:文中从哪些地方体现作者及金陵人“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个富有统摄性的问题一抛出来,学生积极思考,各抒己见:“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烘托作者前往湖心亭看雪的“痴”;“更定,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之“独”生动传神地体现作者的“痴”;“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足见金陵人准备久待,煮酒赏雪的游湖雅趣,体现金陵人“更痴”。学生通过探究作者及金陵人“痴”的文本内容,准确体会到作者痴情于自然。再引导学生深层次探究作者于茫茫雪景中寄寓的思想感情。知人论世,我引导学生结合作者所处朝代是明末清初却仍用明代的年号“崇祯五年”;再看作者及金陵人的聊天记录,“问其姓氏”,却答“金陵人,客此”,答非所问实因金陵乃明朝之国都;作者应金陵人之邀,“强饮三大白而别”的豪爽,可见作者及金陵人酒逢知己,同是天涯沦落人。透过这些文本内容的探究,学生体会到文章含蓄表达作者对故国(明朝)的怀念之情及寄情山水的志趣。这样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向高潮。
  2、问题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具有层次性。新课标下,我们的课堂任务是启迪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不是把知识填压给学生。那么,教师设计课堂问题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应站在整体的高度,设计的课堂问题要环环相扣,条理清晰,学生的认知是水到渠成的。如《马说》一文问题的设计:①请学生结合原文说说千里马的“生存状况调查”。②请结合原文说说谁该对千里马的遭遇负责。③作者在文中要阐明什么观点?④文中的伯樂、千里马、食马者各有什么寓意?⑤作者借此寄托什么感情?⑦这是什么表现手法?这些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探究课文的内容及体会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严谨的课堂结构同样让课堂大放光彩。
  3、问题设计能激起千层浪,具有趣味性。趣味可以点燃思维的火花。初中学生是活泼好动的教学的对象,教师要想方设法设计吸引学生的课堂问题。千篇一律的问题设置将会令学生感到乏味。同样一个问题,如果变换一下角度,讲究点艺术,使之新颖奇特,那么学生就会兴趣盎然。今年3月份,我在广州97中跟岗学习时听了一位教师教《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后,感触很深。该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的性格特点时,屏幕上出示一副有上述几个人的图画,并出示问题:“请根据文中的描写辨人物,并说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一石激起千层浪,问题刚一出来,就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各自在文中积极地找依据,辨人物,分析人物形象。当学生辨错人物时,老师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抓文中人物描写的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也跃然于学生眼前。新颖有趣的问题设计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师生在享受竞猜的活动中,突破了分析人物形象这一教学重点。
  4、问题设计是学生思维的风向标,具有指向性。有效的课堂问题设计要对学生的思维指明方向,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想说乐说。曾听一位教师在执教《邹忌讽齐纳谏》一文时设计如下问题:①邹忌在讽齐王之前做了什么?②邹忌如何“讽”?③“讽”的效果如何?第二、三个问题指向明确,第一个问题指向不明确。该教师设计第一个问题是想让学生回答邹忌“讽”前的“三问”,可要知道邹忌在“讽”前做的事可多了。这样漫无边际的问题难以指引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思维,相反,会让学生无所适从。我则把第一个问题设计为:“文章为什么用接近全文一半的笔墨写邹忌与徐公比美?”话音刚落,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一些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想先讲为快。学生抓住“比美”时的“三问”“三答”,从内容、语气语调上分析,体会到邹忌头脑冷静、善于思考,于家庭小事中悟出治国的大道理的思维过程,是交代邹忌“讽”的缘由,也为下文写邹忌以小喻大、以家事喻国事讽劝齐王,表现邹忌具有讽谏艺术作铺垫。这样的问题设计指向明确,让学生能找到思维的方向,提高探究学习的效率。
  5、问题设计是课内外学习的纽带,具有延伸性。语文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仅依靠课堂学习语文是远远不够的。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选载了许多名家名作,如何用好教材,促进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提高呢?我认为教师应精心设计能促进学生课外学习语文的具有拓展延伸性的问题,以激发他们课外探究阅读的愿望。比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只是《水浒传》中第三回的节选,我在教完课文后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关注《水浒传》中鲁智深后来的命运,设计了如下问题:“课文的结尾鲁提辖打死镇关西后躲避官府的追捕,亡命出走。请同学们课后阅读《水浒传》,关注鲁提辖后来的命运如何?”这个问题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迫不及待地要读《水浒传》。拓展延伸的问题设计得有效,可以把学生引入博大精深的文化中,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师把握“有效”问题设计的特点,深入解读课文,精心设计“有效”的问题,就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激活语文课堂。
其他文献
摘要:实现对知识的了解、检控以及应用和对知识更高掌握的即是认知。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是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其中包括了课堂教学中重要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及教学过程中运用陈述技术,创设问题情境,根据学生已有认知结构进行情境教学,达到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和深度,达到高质量教学目的。  关键词:高中数学;认知领域;实现认知目标;  中国分类号:G633.6  教育学家所提出的认知与一般的认知意义不
摘要:文章通过作者本人的教学实际,阐述学生对复习课的认识,结合自己在复习课的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对复习课认识的偏差,并对本人教学实践中多次有效的复习课进行经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人对上好复习课的一些看法,认为复习课更应该要认真备课,根据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并提出了具体的做法,最终得出要实现复习课课堂效率的提高,就有必要确定以“专题复习”为核心的复习思路,文章中对专题复习的认识作出了简单的说明
目的:通过对咀嚼肌紊乱患者进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结合治疗前后的肌电图仪分析、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分析,讨论肌电图仪指导下的肌电生物反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的飞速发展时期,许多行业都在国家经济的带动下扩张势力、增强实力,从而促使国家和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在新时期,我国在国民基础教育方面提出了一项新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在新课标以及社会用人需求的双重作用下,促使各教育单位积极响应号召,多方位寻求课程创新方式、方法,从而满足新课标的要求,更是满足社会用人的需求。本文针对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在初中物理课堂教
【摘要】我国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教学方法的创新改革也在不断进行,促进高中地理新授课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地理新授课课堂教学是地理新授课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保证预期教学成果的目标,确保高中地理新授课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利用案例开展教学活动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环节。课堂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更需要对书本建立知识体系和框架,提高学生对于教材知识的灵活掌握程度,进一步形成知识转换能力。但
目的:运用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建立在镍铬合金、钴铬合金表面进行氮化钛涂层的方法,对涂层前后的极化曲线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其耐蚀性能的变化,为口腔材料在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中国人大都知道毛儿盖这个地方。而毛儿盖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就在那块弹丸之地上,张国焘曾拥八万精兵而自重,与在长征途中连遭强敌围追堵截的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进行了一场激烈
口腔癌是位列第六的全身系统常见癌症,其中90%以上是鳞癌。早期诊断是提高口腔癌患者牛存率和生存质量的关键因素,但当患者出现如疼痛、出血、溃疡、肿块、影响语言或吞咽等症状
摘要:《义教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根据高中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和学业发展的需求,高中英语教师要“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学生则要“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如何选择相关的教学内容并设计任务型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都是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课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