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诗歌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材所引入的诗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因为诗歌的语言非常精炼,虽然对学生而言没有很大的背诵压力,但却有很大的理解压力,同时这也是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盲点。本文提出了三个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策略,并列举了相关例子,以期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诗歌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意见,进而提升其诗歌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策略
【分类号】G623.2
诗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语言也相对较为凝练和含蓄,是一种节奏感极为鲜明的文学体裁,具有较高的文学教育意义。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小学语文诗歌教育现状并不容乐观,教师通常都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对诗歌的朗读、背诵和默写等知识记忆之上,忽略了诗歌理解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如何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诗歌,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最容易为学生所接受,这些都应该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所关注的焦点。
一、诗歌范读
诗歌范读能够产生一定的语言感染力,因为小学生很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如果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能够用优美的语言将诗歌背后的诗意表达出来,让学生从语言上体验到诗歌的美感,定能够促进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以柳宗元所写的《江雪》为例,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诗人感受的就是“孤舟蓑笠翁”和“独钓寒江雪”这两句,其中孤、独二字又对诗人当时的感受做了强调。所以,教师在进行范读时,可以故意将这两个字读得更加幽邃和深远,让学生有一种冷清之感。诗中的“千山鸟飞绝”和“万径人踪灭”这两句也是有范读技巧的,在读到“绝”和“灭”这两个字时,教师可以加重语气,营造一种比较悲凉和凄清的气氛,用语音将学生带入一个无人无鸟的环境当中,以使其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诗歌内容。
二、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是一种非常符合小学生特征的教学方法,通常情况下,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关注时间短,易受外界影响。相教课堂参与而言,这些学生更喜欢游戏。情境创设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个玩游戏的过程,所不同只是这个游戏的游戏规则是按照教材中诗歌的内容而定的。例如,在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中李白的《静夜思》一诗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一年级学生依恋父母的特点,先为其创设一情景,做一个铺垫。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提问题,参考问题如下。
1)同学们,如果你们不在爸爸妈妈身边,你们会有什么感受呢?
2)如果你们很长时间都见不到爸爸妈妈,你们会怎么办呢?
3)如果你们不在爸爸妈妈身边,晚上的时候,如果你看见了月亮,月亮可以帮你达成一个愿望,这个时候,你最想许一个什么愿望呢?
......
陈述完问题之后,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们,下面老师和同学将要一起做一个叫做“击鼓答题”的游戏,教师背对学生开始敲鼓,学生开始传手帕,当教师鼓声停止时,手帕在哪位同学手中,哪位同学就回答刚才教师所提的问题,不愿意回答的同学就当众表演节目。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所以,游戏进行三轮便可,游戏结束之后,教师便可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总结,在作总结的过程中,引入诗歌的内容。
比如,教师可以做出如下总结:同学们刚才都表现得非常好,非常积极,刚才同学们都说,如果离开了爸爸妈妈,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就会非常难过,非常想念。那么,课文当中的诗人也和大家一样,有这样的感觉。同学们,请翻开课本,看到这首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为增强课堂活跃性,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些问题增强和学生的互动)大家平时有见过霜吗,是不是特别冷呢?(待学生回答完之后)和同学们一样,这首诗的作者在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家乡之后,也是非常难过,甚至将床前如此明亮的月光看成了令人寒冷的霜,同学们能够感受到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吗?就像同学们看到天上的月亮,并希望通过月亮传达对爸爸妈妈的思念之情一样,诗人也希望自己抬头就能看见的月亮能够传达自己对家乡,对父母的思念之情,同学们都能理解吗?有问题的同学,可以在课下问同学和问老师。如此,便完成了一次诗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课堂便再也不是教师唱独角戏的地方,有了良好的互动,教学质量自然也就随之提升了。
三、重视诗歌的文字推敲
用词的凝练是中国诗歌的一大特色,對诗歌中的关键性文字加以推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和学生一起对诗歌的文字进行探讨在小学一、二、三年级大多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处在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大多才开始进行最基本的识字教学,还不具备分析字词的能力。三年级是一个转折点,进入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最基本的识字认字能力,并且能够对简单的字词加以理解和分析,能够对同义词、同音词、以及多义词等进行辨别,所以教师可以和学生开展一些较为简单的文字探讨活动。
例如,在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中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诗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熟读并了解这一首诗,并告诉学生,诗中有一个字用得非常绝妙。给同学们十分钟的自主学习时间,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式,个人学习、双人合作以及小组讨论等方式均可,熟读并了解这首诗,形成自己对这首诗的见解,并找到其中的关键字。十分钟过后,所有同学自主学习完毕,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自主学习时间段的观察,随机抽取3—5位同学汇报自己的自主学习成果,并将其所认为的关键字写在黑板上。然后再以“正字计数法”统计学生的意见,教师对票数最多的前三个字进行对比分析,直至关键字被引到“绿”字上。然后,教师再次对学生进行启发,使其围绕“绿”字展开探讨,为什么要用“绿”字,能否换成其他字,此处“绿”字的属性又是什么等问题都可以作为参考。学生的探讨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追求至美境界的过程,换句话说,学生就是在探索如何用最美最合适的文字去表达诗人的各种思想情感。,所以,这也可以说是另一种理解诗歌的方式。学生在品析字词的过程当中,能够潜移默化地感知到诗歌的语言美,长此以往,学生便能形成一种意识,能够如条件反射一样发现诗歌中的语言美,而人对美好的事物都是有追求的。这样,便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并提升其遣词造句的能力。
结束语:
尽管我国当前的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还存在一定问题,但这并不代表其就不能够得到改善和提升。只要针对小学生的性格特征,采取合乎其兴趣特点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的诗歌教学工作定能取得重大进展。
参考文献:
[1]徐鸿雁.小学诗歌教学策略研究[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3,10:119.
[2]杨凤.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策略[J].教育,2014,03:57.
[3]严家敏.小学古诗词教学探微[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10:89-90.
[4]田景德.探索小学语文中诗歌的教学方法[J].成功(教育),2013,05:35.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策略
【分类号】G623.2
诗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语言也相对较为凝练和含蓄,是一种节奏感极为鲜明的文学体裁,具有较高的文学教育意义。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小学语文诗歌教育现状并不容乐观,教师通常都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对诗歌的朗读、背诵和默写等知识记忆之上,忽略了诗歌理解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如何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诗歌,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最容易为学生所接受,这些都应该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所关注的焦点。
一、诗歌范读
诗歌范读能够产生一定的语言感染力,因为小学生很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如果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能够用优美的语言将诗歌背后的诗意表达出来,让学生从语言上体验到诗歌的美感,定能够促进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以柳宗元所写的《江雪》为例,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诗人感受的就是“孤舟蓑笠翁”和“独钓寒江雪”这两句,其中孤、独二字又对诗人当时的感受做了强调。所以,教师在进行范读时,可以故意将这两个字读得更加幽邃和深远,让学生有一种冷清之感。诗中的“千山鸟飞绝”和“万径人踪灭”这两句也是有范读技巧的,在读到“绝”和“灭”这两个字时,教师可以加重语气,营造一种比较悲凉和凄清的气氛,用语音将学生带入一个无人无鸟的环境当中,以使其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诗歌内容。
二、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是一种非常符合小学生特征的教学方法,通常情况下,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关注时间短,易受外界影响。相教课堂参与而言,这些学生更喜欢游戏。情境创设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个玩游戏的过程,所不同只是这个游戏的游戏规则是按照教材中诗歌的内容而定的。例如,在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中李白的《静夜思》一诗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一年级学生依恋父母的特点,先为其创设一情景,做一个铺垫。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提问题,参考问题如下。
1)同学们,如果你们不在爸爸妈妈身边,你们会有什么感受呢?
2)如果你们很长时间都见不到爸爸妈妈,你们会怎么办呢?
3)如果你们不在爸爸妈妈身边,晚上的时候,如果你看见了月亮,月亮可以帮你达成一个愿望,这个时候,你最想许一个什么愿望呢?
......
陈述完问题之后,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们,下面老师和同学将要一起做一个叫做“击鼓答题”的游戏,教师背对学生开始敲鼓,学生开始传手帕,当教师鼓声停止时,手帕在哪位同学手中,哪位同学就回答刚才教师所提的问题,不愿意回答的同学就当众表演节目。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所以,游戏进行三轮便可,游戏结束之后,教师便可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总结,在作总结的过程中,引入诗歌的内容。
比如,教师可以做出如下总结:同学们刚才都表现得非常好,非常积极,刚才同学们都说,如果离开了爸爸妈妈,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就会非常难过,非常想念。那么,课文当中的诗人也和大家一样,有这样的感觉。同学们,请翻开课本,看到这首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为增强课堂活跃性,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些问题增强和学生的互动)大家平时有见过霜吗,是不是特别冷呢?(待学生回答完之后)和同学们一样,这首诗的作者在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家乡之后,也是非常难过,甚至将床前如此明亮的月光看成了令人寒冷的霜,同学们能够感受到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吗?就像同学们看到天上的月亮,并希望通过月亮传达对爸爸妈妈的思念之情一样,诗人也希望自己抬头就能看见的月亮能够传达自己对家乡,对父母的思念之情,同学们都能理解吗?有问题的同学,可以在课下问同学和问老师。如此,便完成了一次诗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课堂便再也不是教师唱独角戏的地方,有了良好的互动,教学质量自然也就随之提升了。
三、重视诗歌的文字推敲
用词的凝练是中国诗歌的一大特色,對诗歌中的关键性文字加以推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和学生一起对诗歌的文字进行探讨在小学一、二、三年级大多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处在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大多才开始进行最基本的识字教学,还不具备分析字词的能力。三年级是一个转折点,进入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最基本的识字认字能力,并且能够对简单的字词加以理解和分析,能够对同义词、同音词、以及多义词等进行辨别,所以教师可以和学生开展一些较为简单的文字探讨活动。
例如,在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中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诗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熟读并了解这一首诗,并告诉学生,诗中有一个字用得非常绝妙。给同学们十分钟的自主学习时间,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式,个人学习、双人合作以及小组讨论等方式均可,熟读并了解这首诗,形成自己对这首诗的见解,并找到其中的关键字。十分钟过后,所有同学自主学习完毕,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自主学习时间段的观察,随机抽取3—5位同学汇报自己的自主学习成果,并将其所认为的关键字写在黑板上。然后再以“正字计数法”统计学生的意见,教师对票数最多的前三个字进行对比分析,直至关键字被引到“绿”字上。然后,教师再次对学生进行启发,使其围绕“绿”字展开探讨,为什么要用“绿”字,能否换成其他字,此处“绿”字的属性又是什么等问题都可以作为参考。学生的探讨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追求至美境界的过程,换句话说,学生就是在探索如何用最美最合适的文字去表达诗人的各种思想情感。,所以,这也可以说是另一种理解诗歌的方式。学生在品析字词的过程当中,能够潜移默化地感知到诗歌的语言美,长此以往,学生便能形成一种意识,能够如条件反射一样发现诗歌中的语言美,而人对美好的事物都是有追求的。这样,便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并提升其遣词造句的能力。
结束语:
尽管我国当前的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还存在一定问题,但这并不代表其就不能够得到改善和提升。只要针对小学生的性格特征,采取合乎其兴趣特点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的诗歌教学工作定能取得重大进展。
参考文献:
[1]徐鸿雁.小学诗歌教学策略研究[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3,10:119.
[2]杨凤.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策略[J].教育,2014,03:57.
[3]严家敏.小学古诗词教学探微[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10:89-90.
[4]田景德.探索小学语文中诗歌的教学方法[J].成功(教育),2013,0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