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父母讨价还价从未成功过的孩子,很容易失去对社交的掌控感,以后与人发生冲突时,他也会放弃协商,要么使用暴力征服对方,要么选择屈服。所以,当孩子主动讨价还价时,父母不要拒绝,而要把这次协商当成孩子未来社交活动的预演。
孩子在学习社交
【案例1】 得寸进尺的月月
月月是个3岁半的小姑娘。她口齿伶俐,思维敏捷,与妈妈讨价还价很在行,经常把妈妈噎得哑口无言。比如,说好的每天只能吃一个冰激凌,月月非要吃两个不可,理由是今天气温较高。说好的每天看一小时动画片,可到时间了动画片还没有结束,月月就缠着妈妈求宽限。如果妈妈答应了,第二天月月肯定会自动延长看动画片的时间,理由是:“昨天妈妈答应了,今天为什么不答应?”
最让月月妈气恼的是,月月学会了威胁。比如,如果妈妈不答应迟些上床睡觉,月月就拒绝第二天上幼儿园。如果妈妈不给买新上市的乐高玩具,月月就威胁道:“今天晚上我不吃饭,以后每天都不吃!等我饿瘦了,看奶奶怎么收拾你!”
面对得寸进尺的女儿,月月妈一筹莫展。她认为讨价还价是自私自利的表现:“才3岁多就这么市侩,长大了可怎么得了!”为了改掉女儿的不良习惯,月月妈不得不自毁温柔人设,搬出恐吓和惩罚等手段,逼女儿就范。一场旷日持久的母女战争不可避免。可惜,这场战争没有赢家。
【分析】 讨价还价不是品行不端
月月喜欢讨价还价,说明她的自主意识正在萌芽。她知道为达到某种目的去努力争取,这是成长的标志,是智力开始成长的一个重要表现。只要家长能正确认识,采用正确的态度应对,月月就能顺利度过这个特定时期,健康快乐地成长。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认为,2~7岁的孩子处在智力发展的第二阶段,也就是前运思阶段,开始尝试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这个阶段的孩子认知活动具有自我中心性,也就是说出发点多半以自我为中心,表现为思考问题时不善于分配注意力,所有的要求只能参照他自己的日常行为提出来。随着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增强,权衡利弊的能力也随之增强,讨价还价行为也会慢慢消失。
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讨价还价属于一种比较高级的认知活动,需要具有一定的同理心和创造性才能完成。所以,幼儿要完成一次成功的谈判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孩子必须学会察言观色。提条件之前,要先通过观察,判断家长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看眼下是否适合提条件。其次,孩子需要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找到对等的交换条件,达到自己的目的;最后,孩子既要控制演技,又要权衡利弊,根据家长的反应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可见,讨价还价还真的是个技术活儿,反映的是一个孩子的情商和智商水平。所以,善于讨价还价的孩子更聪明,有人甚至认为,孩子善于讨价还价是家长的幸事,因为这样的孩子具有成为社交能手的潜质。
【对策】 鼓励协商,适当放水
首先,父母要转变观念。当父母与同龄人讨价还价时,比如砍价的过程中,父母是把对方放在和自己平等的地位去考虑的,但当父母和孩子讨价还价时,会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并没有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看待,从而觉得没必要和孩子讨价还价。即使当孩子表述自己的观点时,家长也会觉得幼稚,不予理会,更不会和孩子讨价还价,而是一味要求孩子按照父母的想法做事。父母这种类似霸权主义的思想,容易导致孩子没有主见,也会阻碍孩子个人意识的发育,所以必须转变观念,把孩子看成有独立意志的人,予以充分的尊重。
其次,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社交掌控感。与父母讨价还价从未成功过的孩子,很容易失去对社交的掌控感,以后与人发生冲突时,他也会放弃协商,要么使用暴力征服对方,要么选择屈服。所以,当孩子主动讨价还价时,父母不要拒绝,而要把这次协商当成孩子未来社交活动的预演。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父母不妨在非原则问题上适当放水,鼓励孩子的协商精神,让孩子获得成功经验,增长自信。
协商目的是共赢
【案例2】 喜欢打嘴仗的虎子
裴先生是一名律师,口才了得,在法庭上不知征服了多少对手。不知是不是基因遗传,裴先生的儿子小虎从小能言善辩,而且非常喜欢跟爸爸叫板。“孺子可教啊!”裴先生来了兴趣,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虎子打嘴仗的本事。眼见虎子口才日渐长进,逻辑思维日渐严密,表情、手势日渐有感染力,妈妈日渐被他欺负,裴先生大喜,仿佛看到子承父业的美好未来。
但是,能言善辩并未给虎子带来好人缘,反而让他在幼儿园和小区成为最不受欢迎的孩子,因为他言辞激烈,常常冒犯别人,争论起来口若悬河,只维护自己的利益,丝毫没有公心,那气势,仿佛在说:“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可想而知,为什么小朋友不愿跟他玩。
【分析】 协商不是征服是共赢
裴先生的失误之处在于没有弄清法庭上的激烈诉讼与生活中友好协商的区别。诉讼以无情的法律为依据,追求利益最大化,不追求友好结局;协商是以让步为手段,以双方的共赢和友好为目的。把诉讼的手段用在生活中,当然不会有好结果。
父母在与孩子讨价还价的过程中会经常做出让步,但让步的底线在哪里?我们知道,好的协商技巧,不是逼对方让步,而是主动做出让步,争取对方响应,最终实现共赢。所以,培养孩子討价还价的技巧,最重要的一点是教会如何寻找“共赢方案”。
【对策】 教孩子学会建设性协商
所谓建设性协商,就是在协商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换位思考,主动做出让步,尽量满足对方的要求,如果矛盾实在难以调和,尝试寻找折中方案,让双方满意。通俗地说,在与孩子讨价还价时,父母不要只要求孩子“你不能做什么”,而是问孩子“我们要一起做到什么”。
例如,裴先生在周日的上午带虎子在小区的游乐场玩秋千,10点半时裴先生要带虎子回家,因为午饭裴先生要做自己的拿手菜红烧排骨。虎子不甘心,要求再玩半小时。裴先生可以对小虎说:“做红烧排骨总共需要两个小时,其中准备时间半小时,文火慢炖一个半小时。中午12点开饭,再晚就来不及了。你愿不愿意晚半小时开饭?”虎子不答应,说现在就有点饿了。裴先生可以挠头,做为难状,给小虎时间去思考建议性方案。小虎皱眉思索,最后眼睛一亮,道:“老爸我有办法了!我们再玩15分钟,回家我帮你择葱、剥蒜,怎么样?”父子俩一拍即合,问题圆满解决。
孩子在学习社交
【案例1】 得寸进尺的月月
月月是个3岁半的小姑娘。她口齿伶俐,思维敏捷,与妈妈讨价还价很在行,经常把妈妈噎得哑口无言。比如,说好的每天只能吃一个冰激凌,月月非要吃两个不可,理由是今天气温较高。说好的每天看一小时动画片,可到时间了动画片还没有结束,月月就缠着妈妈求宽限。如果妈妈答应了,第二天月月肯定会自动延长看动画片的时间,理由是:“昨天妈妈答应了,今天为什么不答应?”
最让月月妈气恼的是,月月学会了威胁。比如,如果妈妈不答应迟些上床睡觉,月月就拒绝第二天上幼儿园。如果妈妈不给买新上市的乐高玩具,月月就威胁道:“今天晚上我不吃饭,以后每天都不吃!等我饿瘦了,看奶奶怎么收拾你!”
面对得寸进尺的女儿,月月妈一筹莫展。她认为讨价还价是自私自利的表现:“才3岁多就这么市侩,长大了可怎么得了!”为了改掉女儿的不良习惯,月月妈不得不自毁温柔人设,搬出恐吓和惩罚等手段,逼女儿就范。一场旷日持久的母女战争不可避免。可惜,这场战争没有赢家。
【分析】 讨价还价不是品行不端
月月喜欢讨价还价,说明她的自主意识正在萌芽。她知道为达到某种目的去努力争取,这是成长的标志,是智力开始成长的一个重要表现。只要家长能正确认识,采用正确的态度应对,月月就能顺利度过这个特定时期,健康快乐地成长。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认为,2~7岁的孩子处在智力发展的第二阶段,也就是前运思阶段,开始尝试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这个阶段的孩子认知活动具有自我中心性,也就是说出发点多半以自我为中心,表现为思考问题时不善于分配注意力,所有的要求只能参照他自己的日常行为提出来。随着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增强,权衡利弊的能力也随之增强,讨价还价行为也会慢慢消失。
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讨价还价属于一种比较高级的认知活动,需要具有一定的同理心和创造性才能完成。所以,幼儿要完成一次成功的谈判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孩子必须学会察言观色。提条件之前,要先通过观察,判断家长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看眼下是否适合提条件。其次,孩子需要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找到对等的交换条件,达到自己的目的;最后,孩子既要控制演技,又要权衡利弊,根据家长的反应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可见,讨价还价还真的是个技术活儿,反映的是一个孩子的情商和智商水平。所以,善于讨价还价的孩子更聪明,有人甚至认为,孩子善于讨价还价是家长的幸事,因为这样的孩子具有成为社交能手的潜质。
【对策】 鼓励协商,适当放水
首先,父母要转变观念。当父母与同龄人讨价还价时,比如砍价的过程中,父母是把对方放在和自己平等的地位去考虑的,但当父母和孩子讨价还价时,会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并没有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看待,从而觉得没必要和孩子讨价还价。即使当孩子表述自己的观点时,家长也会觉得幼稚,不予理会,更不会和孩子讨价还价,而是一味要求孩子按照父母的想法做事。父母这种类似霸权主义的思想,容易导致孩子没有主见,也会阻碍孩子个人意识的发育,所以必须转变观念,把孩子看成有独立意志的人,予以充分的尊重。
其次,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社交掌控感。与父母讨价还价从未成功过的孩子,很容易失去对社交的掌控感,以后与人发生冲突时,他也会放弃协商,要么使用暴力征服对方,要么选择屈服。所以,当孩子主动讨价还价时,父母不要拒绝,而要把这次协商当成孩子未来社交活动的预演。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父母不妨在非原则问题上适当放水,鼓励孩子的协商精神,让孩子获得成功经验,增长自信。
协商目的是共赢
【案例2】 喜欢打嘴仗的虎子
裴先生是一名律师,口才了得,在法庭上不知征服了多少对手。不知是不是基因遗传,裴先生的儿子小虎从小能言善辩,而且非常喜欢跟爸爸叫板。“孺子可教啊!”裴先生来了兴趣,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虎子打嘴仗的本事。眼见虎子口才日渐长进,逻辑思维日渐严密,表情、手势日渐有感染力,妈妈日渐被他欺负,裴先生大喜,仿佛看到子承父业的美好未来。
但是,能言善辩并未给虎子带来好人缘,反而让他在幼儿园和小区成为最不受欢迎的孩子,因为他言辞激烈,常常冒犯别人,争论起来口若悬河,只维护自己的利益,丝毫没有公心,那气势,仿佛在说:“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可想而知,为什么小朋友不愿跟他玩。
【分析】 协商不是征服是共赢
裴先生的失误之处在于没有弄清法庭上的激烈诉讼与生活中友好协商的区别。诉讼以无情的法律为依据,追求利益最大化,不追求友好结局;协商是以让步为手段,以双方的共赢和友好为目的。把诉讼的手段用在生活中,当然不会有好结果。
父母在与孩子讨价还价的过程中会经常做出让步,但让步的底线在哪里?我们知道,好的协商技巧,不是逼对方让步,而是主动做出让步,争取对方响应,最终实现共赢。所以,培养孩子討价还价的技巧,最重要的一点是教会如何寻找“共赢方案”。
【对策】 教孩子学会建设性协商
所谓建设性协商,就是在协商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换位思考,主动做出让步,尽量满足对方的要求,如果矛盾实在难以调和,尝试寻找折中方案,让双方满意。通俗地说,在与孩子讨价还价时,父母不要只要求孩子“你不能做什么”,而是问孩子“我们要一起做到什么”。
例如,裴先生在周日的上午带虎子在小区的游乐场玩秋千,10点半时裴先生要带虎子回家,因为午饭裴先生要做自己的拿手菜红烧排骨。虎子不甘心,要求再玩半小时。裴先生可以对小虎说:“做红烧排骨总共需要两个小时,其中准备时间半小时,文火慢炖一个半小时。中午12点开饭,再晚就来不及了。你愿不愿意晚半小时开饭?”虎子不答应,说现在就有点饿了。裴先生可以挠头,做为难状,给小虎时间去思考建议性方案。小虎皱眉思索,最后眼睛一亮,道:“老爸我有办法了!我们再玩15分钟,回家我帮你择葱、剥蒜,怎么样?”父子俩一拍即合,问题圆满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