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母爱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ymm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年前那个秋风瑟瑟的日子,当母亲去世的噩耗传来,正是我随工作组下部队途中,只觉得悲恸之情忽然袭人我的心田,难以控制的泪水浸润着眼眶。那一刻,我才知道什么是沉痛和失落。
  当晚的列车载着我哀伤的思绪,满眼都是母亲的身影。我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怎么会呢?一个月前我看到她时还好好的呢?!那是国庆节期间,我带着家属专程回老家,只是为了探望病中的母亲。当时在我跟里,母亲虽然消瘦了许多,但她坚强的微笑,却让我们感到安慰,那是一种与病魔抗争的自信,仿佛在对子女说:我没事的,你们不用担心,该干啥干啥吧。返回部队时,母亲一直站在门口目送我们远去,嘴里直说:“放心走吧,在外工作注意身体,别累着了,一路平安啊l”没想到,犹在眼前的送别情景却成了母子间的永别,我原本想春节时再回来和母亲过团圆年的愿望也成了终生遗憾。
  作为子女,幼小时在母亲怀里,长大了在母亲心里,离家后在母亲梦里。我这个从军在外的游子,无论走到天涯海角,也走不出慈母那关切的视线。大哥病逝后,我可能要比弟妹多一分母亲的关爱。记得我小时候父母工作不稳定,几个弟妹有时会寄托在各自的保姆家,而我却是在母亲身边时间最长的那一个。当年母亲带着我下放农村劳动时,住在山村一个四面透风的农户家,那年的冬天特别冷,呼啸的寒风也特别可怕,面对难以御寒的薄被褥,夜晚都是母亲抱着我入睡,给了我无限温暖和安全感。当我高中毕业时,正赶上“参军热”,无私的母亲毅然把我送进军营锻炼,自己却承受着远离儿子的牵挂和思念。
  入伍第一年冬,母亲随父亲还有大妹专程来部队探望我,看到我因训练被冻裂的双手。母亲心疼得直抹眼泪,而嘴里却说:“有妈在你背后撑着呢,没有什么能压倒你的!”她知道儿子在“硬骨头式”的连队最需要什么,所以给了我好长一段时间都在耳边回响的激励话语,从而也给予了儿子超越自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动力。因为严重晕车从不出远门的母亲,在这次返家途中却实实在在大病了一场。
  母爱如海。当年送我参军时的母亲已习惯了为远离家乡的儿子担忧,她正用自己爱的方式,给我以智慧,给我以启迪,给我以鞭策,给我以力量,即使母亲重病在身,在与病魔抗争最激烈的关口,远在军营的我带给她的慰藉也只能是通过电话的问候,而母亲在话筒那边传来的声音始终是那句话:别惦记我,只要你在外一切都好,我就安心了。正是母亲的坚持和阻拦,她几次住院都终究没能让我回来看一眼,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也没能见她一面,这成了我永远的伤痛……每当想到这里,我的眼里就充满了泪水。
  母亲去世后,我带着家属回老家,再也看不到熟悉的身影,听不见惯常的叮嘱,心里空荡荡的。我经常会幻想,走在路上,看见一个慈祥女性长者,就觉得如果她是我的母亲该多好啊;面对电视屏幕,看见有上了年纪的妇人与子女享受天伦之乐,就想母亲如果活着也会那样快乐;战友之间串门,看见他们的老人都健在安康,就心想母亲的年纪还没有他们大呢,怎么就去世了呢?!
  日子不停地流转,身边再也没有母亲的身影,我渐渐接受了这个事实。时间的流逝,淡忘了诸多回忆;繁忙的工作,填满了我的生活,但我还是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因为想母亲而落泪。我时常问自己,为我们洗澡穿衣,牵我们的手走路,为我们远行牵挂的母亲,是儿女一生的财富,我是否尽到了孝道?回答自感有愧!母亲的去世,让我后悔莫及,让我悟出孝顺不能等。这些年来,我对母亲的病情甚是担心,而没有常回家看看的理由,并非遥远的路途阻隔,而是总以为时间会容许我今后从头再来,弥补缺憾,孰不知灾难就在我们猝不及防的时候当头砸下,直到母亲离开的那一刻,我才发现,还有很多话来不及听、来不及问、来不及跟妈妈说。所以,听刘若英的歌,有一句,听了就心痛:“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在。”像我这样没有了母亲。只能看着她的遗像追思。只能走进梦境里相聚,只能在片片回忆中感觉。只能从幻觉中触摸,只能在墓地里寻找,可是,可是,毕竟母亲不在了,这些又有什么用呢?唯一能体现的,就是母亲的爱已转化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存在于我每日的生活中,伴随着我前行。
其他文献
上,妻子打电话问我单位通信地址,弄得我一头雾水。她说:“再有几天就是你的生日,我买了个背包寄给你。”放下电话,一天的劳累没了踪影,心里已装满暖暖的幸福和浓浓的思念。  寂静的夜,躺在床上我辗转难眠,思绪穿过时光隧道打开了记忆的闸门。  从相识相恋到步入婚姻殿堂,我们走过了平凡但不平淡的十年。结婚前,妻子对军嫂这个特殊的称呼有一定的理解,也做好了吃苦、奉献的准备,但婚前的一个插曲还是让她感到手足无措
期刊
每当在校园里招来一些羡慕的眼光,听到几句“真帅”时,都会在我心底增添一分力量!干部骨干对我表现给出了“从你身上嗅出了淡淡兵味”的评价,让我一整夜难以入眠,辗转反侧中心里一直在问:“我做到了吗?我做好了吗?我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吗?”    我是北京交通大学2005级的女国防生。生在军营,长在军营,早就有着“不爱红妆爱武装”的坚定信念。但是,在填报志愿的那一刻,我犹豫了。军人家庭出身的我,难道也要把自己
期刊
对话北京交通大学党副书记高艳——    北交大国防生绝大多数适应部队环境快    解放军生活:北京交通大学作为北京军区国防生培养的依托高校之一,开展这项工作已近八年,您认为这项工作有什么重大意义?  高艳:部队依托地方高校培养军官,是党中央、中央军委作出的战略部署,也是一项利国利民、提高军队人才培养效益,寓军于民的良策。北京交通大学作为北京军区唯一一所在京国防生依托培养单位,在八年的依托培养工作中
期刊
母亲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再没有睁开眼睛,再没能说一句话。我握着母亲慢慢变凉的手,一声声叫着,心如刀割,忍不住大放悲声。我不相信母亲就这样离开我,没有和我见上最后一面,没有给我留下一句话。    母亲的突然去世,给我带来的悲伤和遗憾,一直无法平复。  2003年执行飞行任务之前,由于训练紧张,加之那时家里的经济条件和住房条件不够好,父亲母亲一直住在绥中,有几次来北京,还大多是因为要给我帮忙照顾生病的妻
期刊
自1983年大学毕业参军以来,27年的军旅生涯中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先后受命担任中国赴黎巴嫩维和部队第一、第二批维和部队指挥长;经历了2006年黎以大规模武装冲突……    2006年3月,我国第一次向中东派遣维和部队。我先后受命担任中国赴黎巴嫩维和部队第一批、第二批维和部队指挥长、指挥部党委书记,工兵营营长、党委书记。在长达18个月的时间里,带领部队成功经历了“黎以冲突”的生死考验,为祖国和军队赢
期刊
徐红江苏张隶港市人。南京军区装备部原副部长。1947年10月生。1968年2月入伍,中共党员,研究员(编审),少将。先后毕业于军事学院基本系。河南大学政治系和国防大学基本系指挥员班。曾任陆军某集团军作训处长、军事科学院军事学术杂志社社长,南京军区司令部作战部长、南京军区装备部副部长等职。曾是中国军事科学学会理事,中国期刊协会常务理事。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解放军“红叶诗社”编委、《红叶》诗刊副主编
期刊
“五虎老将”告别蓝天    日前,济空某飞行学院某团为5名停飞老教员举行停飞仪式。这5名飞行老教员从事飞行敦学工作都在30年以上,最长的飞行35年,最短的也有31年,均为特级飞行员。告别蓝天仪式结束后,5名飞行老教员相约来到机场,与自己心爱的伙伴战鹰作最后的告别。在几十年的飞行生涯中,他们把心血和汗水倾注到无限热爱的飞行教学事业当中,矢志空天不言悔,辛勤耕耘育英才。他们用自己无私的大爱铺就了飞行学
期刊
自从1911年英格兰人首先将油料应用于战争后,油料在战争中的地位与日飙升。政治学家说它是液态的权力;经济学家说它是液态的货币;军事学家说它是液态的武器;而军用油料战线上的人则称它是现代战争的“血液”。  2  0世纪的战争风云留下了一个个惊人的数字:第一次世界大战油料消耗3620万吨;第二次世界大战油料消耗竟达3亿多吨,占消耗物资的40%;只进行了42天的海湾战争,消耗油料408万吨,占物资消耗的
期刊
彰显共和国军人感恩父母的亲情魅力;诠释共和国军人铁血柔情的忠孝传奇:呈现共和国军人精忠报国的原始动力;展示共和国军人爱国爱家的壮美情怀。  “感恩”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恩情是连结家庭与家庭,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体现的是一种民族凝聚力。  “百善孝为先”。感恩父母是做人之本。父母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和青春。我们的人生在他们的精心呵护下静静地成长。充实丰富、充满阳光。可以说。这个世界上爱我们最深,给予我们
期刊
有句歌词叫:“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对于军人的爱,最有发言权的是普通老百姓。在国家和人民遭遇危难时,忘我冲锋的总是军人。人民军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广大官兵为了祖国的和平和人民的安宁,远离父母,报效祖国,他们视人民为父母,把驻地当故乡,在这个特殊群体中,产生了许多以大爱为“孝行”的可歌可泣的事迹。    尽忠尽孝。做合格军人    孔夫子讲过,孝是道德的基础。一个人如果要道德品质好,必须具备社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