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导线测量是平面控制测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两部分。要想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仪器操作能力,而且要有一定的数据计算和检核能力。
关键词:导线测量;教学探究
导线测量是《建筑工程測量》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控制测量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土建类各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在2016年之前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工程测量’赛项”中,‘一级导线测量’一直是三个比赛分项之一。由此可见它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重要性。导线测量既有外业观测,又有内业计算。要想学好这部分内容,首先要具备良好的仪器操作能力,得到符合其相应精度要求的外业观测数据;其次,要具有一定的计算和检核能力,从而准确的完成内业计算。
1.导线测量教学设计
根据导线测量‘既有外业动手观测,又有内业数据计算’的特点,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结合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一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1.1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存在着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融合的问题。女生仔细、认真,理论知识掌握与数据处理能力较强,而男生喜欢动手,具有较强的仪器操作能力。具其特点,对二者进行有效融合,一直是笔者在不断探索和追寻的。
1.2课本教学与实践项目相融合
小地区控制测量计划6课时。通过6课时的教学,学生可以学会其基本内容,但还不能将课本知识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去。为此,必须增加课外学时,结合综合实训中的项目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一般通过4—6课时课外学习,就能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1.3线上与线下相融合
通过学校的‘智慧课堂’,可以实现线上和线下的融合。在完成课内教学过程后,布置线下作业,学生完成并提交后由老师进行批阅。
2.导线测量教学过程
导线测量由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两部分组成。外业观测主要包括踏勘现场、选取导线点、建立标志、导线边长测量、导线转折角测量。内业计算主要包括坐标正算与坐标反算、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各边坐标方位角的推算、坐标增量的计算与调整、导线点的坐标计算和检核。
2.1通过实际问题导入,讲清外业观测中的基本概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清踏勘选点的和建立标志的重要性,在实地观测时,要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导线边长测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钢尺丈量或光电测距仪测定,转折角观测可以采用测回法,以保证观测数据符合相关的技术要求。
2.2坐标的正算与反算是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基础。根据三角函数的知识,讲清坐标正算与反算的公式并不难,难点在于如何使用手机中的计算器操作算出正确的结果。为此,要求每位同学先要弄清自己的计算器功能与操作方法。主要体现有三点:一是‘角度制与弧度制’和‘三角函数与反三角函数’的功能转换;二是度、分、秒化成含有小数点的度;三是将反三角函数求出的象限角化成坐标方位角。
2.3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根据导线转折角的左、右角,选择对应的坐标方位角的推算公式,可以推算出不同导线的角度闭合差计算公式。具体到实践应用中,还需要将角度闭合差值与对应等级的导线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比较。如果计算值超过容许值,则说明所测角度不符合要求,应重新进行观测、计算。如果不超,则将闭合差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角中。如果闭合差不能被边数整除,需将余数均匀分配到较短边所夹角度的改正数中并进行计算检核。通过角度闭合差的调整,可以消除导线转折角测量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2.4各边坐标方位角的计算。根据起始边已知的坐标方位角和改正角,按照公式 或公式 就可推算出各边的坐标方位角。最后算出的终边的坐标方位角要与已知的终边坐标方位角完全相等,否则要重新检查计算。该内容学生计算的出错率较高,要通过反复练习来提高准确率。
2.5坐标增量的计算与调整。在掌握了坐标正算的公式及计算器操作之后,学生很容易的就能按照公式计算出各导线边的坐标增量。难点在于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调整,首先要讲清计算公式:①不同导线形式的纵、横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公式;②导线全长闭合差计算公式;③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计算公式。其次要将计算出的相对闭合差数值与相应的闭合差容许值进行比较,如果符合要求则进行坐标增量改正数的计算。否则,说明成果不合格,应首先检查各导线边的坐标增量计算是否有误,然后再检查外业观测成果,直至外业重新观测。改正数的调整原则是:将纵、横坐标增量闭合差以相反符号按与边长成正比例分配到相应纵、横坐标增量中去。通过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调整,可以消除外业观测中导线边长测量的误差。
2.6导线点的坐标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经检核无误后,就可以进行导线点的坐标计算了。这部分只是进行加法运算,只要仔细、认真都能算对。这里需要注意,最后的坐标检核环节不能丢。
3.教学体会
导线测量中的教学难点是内业计算中的坐标方位角推算和坐标增量闭合差的分配。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掌握,在教学设计之初,就要将任务进行分解,化整为零,降低学习难度。一个小节内容讲授完成后,课堂练习要及时跟进,从中发现学生的错误给与纠正,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难点问题经过层层分解后,降低了学习难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显著增强了,完成教学任务也就顺理成章了。
参考文献:
[1] 石 东 陈向阳.《建筑工程测量》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周存圣(1961.12一),男,汉族。山东青州人,讲师,主要从事建筑工程测量教学。
关键词:导线测量;教学探究
导线测量是《建筑工程測量》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控制测量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土建类各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在2016年之前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工程测量’赛项”中,‘一级导线测量’一直是三个比赛分项之一。由此可见它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重要性。导线测量既有外业观测,又有内业计算。要想学好这部分内容,首先要具备良好的仪器操作能力,得到符合其相应精度要求的外业观测数据;其次,要具有一定的计算和检核能力,从而准确的完成内业计算。
1.导线测量教学设计
根据导线测量‘既有外业动手观测,又有内业数据计算’的特点,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结合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一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1.1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存在着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融合的问题。女生仔细、认真,理论知识掌握与数据处理能力较强,而男生喜欢动手,具有较强的仪器操作能力。具其特点,对二者进行有效融合,一直是笔者在不断探索和追寻的。
1.2课本教学与实践项目相融合
小地区控制测量计划6课时。通过6课时的教学,学生可以学会其基本内容,但还不能将课本知识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去。为此,必须增加课外学时,结合综合实训中的项目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一般通过4—6课时课外学习,就能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1.3线上与线下相融合
通过学校的‘智慧课堂’,可以实现线上和线下的融合。在完成课内教学过程后,布置线下作业,学生完成并提交后由老师进行批阅。
2.导线测量教学过程
导线测量由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两部分组成。外业观测主要包括踏勘现场、选取导线点、建立标志、导线边长测量、导线转折角测量。内业计算主要包括坐标正算与坐标反算、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各边坐标方位角的推算、坐标增量的计算与调整、导线点的坐标计算和检核。
2.1通过实际问题导入,讲清外业观测中的基本概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清踏勘选点的和建立标志的重要性,在实地观测时,要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导线边长测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钢尺丈量或光电测距仪测定,转折角观测可以采用测回法,以保证观测数据符合相关的技术要求。
2.2坐标的正算与反算是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基础。根据三角函数的知识,讲清坐标正算与反算的公式并不难,难点在于如何使用手机中的计算器操作算出正确的结果。为此,要求每位同学先要弄清自己的计算器功能与操作方法。主要体现有三点:一是‘角度制与弧度制’和‘三角函数与反三角函数’的功能转换;二是度、分、秒化成含有小数点的度;三是将反三角函数求出的象限角化成坐标方位角。
2.3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根据导线转折角的左、右角,选择对应的坐标方位角的推算公式,可以推算出不同导线的角度闭合差计算公式。具体到实践应用中,还需要将角度闭合差值与对应等级的导线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比较。如果计算值超过容许值,则说明所测角度不符合要求,应重新进行观测、计算。如果不超,则将闭合差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角中。如果闭合差不能被边数整除,需将余数均匀分配到较短边所夹角度的改正数中并进行计算检核。通过角度闭合差的调整,可以消除导线转折角测量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2.4各边坐标方位角的计算。根据起始边已知的坐标方位角和改正角,按照公式 或公式 就可推算出各边的坐标方位角。最后算出的终边的坐标方位角要与已知的终边坐标方位角完全相等,否则要重新检查计算。该内容学生计算的出错率较高,要通过反复练习来提高准确率。
2.5坐标增量的计算与调整。在掌握了坐标正算的公式及计算器操作之后,学生很容易的就能按照公式计算出各导线边的坐标增量。难点在于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调整,首先要讲清计算公式:①不同导线形式的纵、横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公式;②导线全长闭合差计算公式;③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计算公式。其次要将计算出的相对闭合差数值与相应的闭合差容许值进行比较,如果符合要求则进行坐标增量改正数的计算。否则,说明成果不合格,应首先检查各导线边的坐标增量计算是否有误,然后再检查外业观测成果,直至外业重新观测。改正数的调整原则是:将纵、横坐标增量闭合差以相反符号按与边长成正比例分配到相应纵、横坐标增量中去。通过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调整,可以消除外业观测中导线边长测量的误差。
2.6导线点的坐标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经检核无误后,就可以进行导线点的坐标计算了。这部分只是进行加法运算,只要仔细、认真都能算对。这里需要注意,最后的坐标检核环节不能丢。
3.教学体会
导线测量中的教学难点是内业计算中的坐标方位角推算和坐标增量闭合差的分配。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掌握,在教学设计之初,就要将任务进行分解,化整为零,降低学习难度。一个小节内容讲授完成后,课堂练习要及时跟进,从中发现学生的错误给与纠正,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难点问题经过层层分解后,降低了学习难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显著增强了,完成教学任务也就顺理成章了。
参考文献:
[1] 石 东 陈向阳.《建筑工程测量》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周存圣(1961.12一),男,汉族。山东青州人,讲师,主要从事建筑工程测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