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流眼泪,读者才会受感动;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动。阅读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这个过程若缺乏审美热情,阅读就会变得索然无味。教师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着积极主动的情感进行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兴趣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新大纲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则是: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增加阅读量。学生阅读面窄,语言积累少,在实际教学中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营造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自主读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我们的一线教学工作中这是十分必要的。
一、巧设情境,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经过一系列的课外书阅读、信息资料的查阅、历史博物馆的参观后,在班级内开展阅读竞赛、阅读之星评选、读后感好作品评选展示,在学生的作品当中清晰可见学生们写作的进步、掌握素材积累的方法、绘画与文体巧妙和谐的结合。学生的自觉学习胜过教师的百般讲解。教师有目的地设计巧妙语言,利用教学文本引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既巩固了学生的课内知识,又丰富了学生的阅历。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了以下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①抓住上课伊始的有利时机,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精彩的开场白或话题引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之进入最佳状态,为整堂课拉开序幕;②以和谐的课堂气氛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情感活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时刻注意保持轻松愉快的氛围,充分满足学生叙述的愿望;真诚和蔼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③运用多媒体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阅读兴趣。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增强气氛,铺设场景,组织讨论、辩论、看图说话、分组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做中学;④适时强化学生成功的喜悦感,巩固兴趣。教师要特别注重让学生体会成功感,因为成功越大,兴趣越大,动力越大。当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一点成功,他们也会像成人完成了一个重大科研项目一样感到高兴,继而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获得巨大的内驱力,驱使他们向着进一步的成功迈进,从而形成稳定而持续的兴趣。
二、加强阅读方法指导,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水平,指导学生采用多种阅读方法,以提高阅读的有效性。首先,训练学生掌握各种基本的阅读方法。阅读有范读、领读、讲读、朗读、默读、背诵等。范读是给学生阅读做示范,激发学生的摹仿兴趣。如教师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先介绍周总理的丰功伟绩和高贵品质。教师在朗读时感情真挚,充分表现对总理的崇敬、热爱、怀念,伴随泪水止不住地顺着面颊流下来的情境,沉醉其中的学生甚至也会流下感动的眼泪。朗读是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语言的一种阅读方式,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训练之一。另外,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背诵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读写能力和发展记忆力。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文章的长短可以采用整体背诵和分步背诵,调动学生背书的积极性。其次,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技巧。在阅读中,指导学生变换方法阅读,并从阅读中不仅养成眼到、口到、心到的基本方法,还要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点、画、记的习惯。要求学生从小形成认真读书的习惯,做到在读中求知,在读中求解,逐渐养成初读――细读――深读――熟读的好习惯。让他们在阅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作者的思路,借鉴写作技巧,还可以指导学生速读――回读――精读――背诵。如文章较长,可采用先“速读”,大概了解主要人物和事件,再根据课后的作业或老师的提问进行“回读”,反复阅读疑难部分,从中找出答案。文章中写得精彩的段落,让学生仔细阅读,反复地“精读”,并从中读出味道,读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背诵”。最后,培养学生必要的阅读迁移能力。《新课标、新理念下的阅读教学》规定小学第三阶段的阅读要“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不少于100万字”。要让学生根据其中的阅读形式自觉并积极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顺利完成阅读任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其中关键是要把好课中或课外的“牵引”关,让学生在教师巧妙语言的“牵引”下,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课外阅读世界,去感受更广阔的天空。
三、让学生熟读课本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将自己课本上的知识熟读,吃透,而后才能在此基础上拓展到课外阅读层面。我们所学的课本教材,收录的大都是名家精品之作,通俗易懂,而又妙趣横生,因此,丢开课本去寻找阅读的捷径,岂不是枉走了弯路嘛?我们以小学四年级语文教,以《观潮》中的章节为例:“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米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通过由远到近的细节描述,生动动形象,恰到好处的比喻,让人有种深临其境的感受。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中,不仅仅是要学生因学习而阅读,更应该让学生在阅读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生动形象的感受到课文中的对于汹涌澎湃潮水描述。
总之,阅读学习要有一个逐步的过程,我们要引导学生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阅读,避免盲目的自学阅读,应付式的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到知识,得到创新,从而逐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崇德.语文教育的智慧.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张玉田,等.学校教育评价.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2003.
[3]王汉澜.创设语文教学有效情境.河南大学出版社,2012.
[4]卢子娟.浅析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考试周刊,2011(03).
[5]尹红召.小学语文课堂的交往有效性教学策略[J].才智,2009(06).
[6]姚庆红.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6):40-41.
[7]於晓毅.小学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三要素[J].中国教学信息化:基础教育,2011(2):46-47.
[8]丁桂菊.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0(21):233-234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兴趣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新大纲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则是: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增加阅读量。学生阅读面窄,语言积累少,在实际教学中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营造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自主读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我们的一线教学工作中这是十分必要的。
一、巧设情境,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经过一系列的课外书阅读、信息资料的查阅、历史博物馆的参观后,在班级内开展阅读竞赛、阅读之星评选、读后感好作品评选展示,在学生的作品当中清晰可见学生们写作的进步、掌握素材积累的方法、绘画与文体巧妙和谐的结合。学生的自觉学习胜过教师的百般讲解。教师有目的地设计巧妙语言,利用教学文本引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既巩固了学生的课内知识,又丰富了学生的阅历。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了以下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①抓住上课伊始的有利时机,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精彩的开场白或话题引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之进入最佳状态,为整堂课拉开序幕;②以和谐的课堂气氛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情感活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时刻注意保持轻松愉快的氛围,充分满足学生叙述的愿望;真诚和蔼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③运用多媒体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阅读兴趣。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增强气氛,铺设场景,组织讨论、辩论、看图说话、分组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做中学;④适时强化学生成功的喜悦感,巩固兴趣。教师要特别注重让学生体会成功感,因为成功越大,兴趣越大,动力越大。当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一点成功,他们也会像成人完成了一个重大科研项目一样感到高兴,继而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获得巨大的内驱力,驱使他们向着进一步的成功迈进,从而形成稳定而持续的兴趣。
二、加强阅读方法指导,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水平,指导学生采用多种阅读方法,以提高阅读的有效性。首先,训练学生掌握各种基本的阅读方法。阅读有范读、领读、讲读、朗读、默读、背诵等。范读是给学生阅读做示范,激发学生的摹仿兴趣。如教师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先介绍周总理的丰功伟绩和高贵品质。教师在朗读时感情真挚,充分表现对总理的崇敬、热爱、怀念,伴随泪水止不住地顺着面颊流下来的情境,沉醉其中的学生甚至也会流下感动的眼泪。朗读是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语言的一种阅读方式,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训练之一。另外,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背诵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读写能力和发展记忆力。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文章的长短可以采用整体背诵和分步背诵,调动学生背书的积极性。其次,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技巧。在阅读中,指导学生变换方法阅读,并从阅读中不仅养成眼到、口到、心到的基本方法,还要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点、画、记的习惯。要求学生从小形成认真读书的习惯,做到在读中求知,在读中求解,逐渐养成初读――细读――深读――熟读的好习惯。让他们在阅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作者的思路,借鉴写作技巧,还可以指导学生速读――回读――精读――背诵。如文章较长,可采用先“速读”,大概了解主要人物和事件,再根据课后的作业或老师的提问进行“回读”,反复阅读疑难部分,从中找出答案。文章中写得精彩的段落,让学生仔细阅读,反复地“精读”,并从中读出味道,读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背诵”。最后,培养学生必要的阅读迁移能力。《新课标、新理念下的阅读教学》规定小学第三阶段的阅读要“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不少于100万字”。要让学生根据其中的阅读形式自觉并积极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顺利完成阅读任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其中关键是要把好课中或课外的“牵引”关,让学生在教师巧妙语言的“牵引”下,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课外阅读世界,去感受更广阔的天空。
三、让学生熟读课本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将自己课本上的知识熟读,吃透,而后才能在此基础上拓展到课外阅读层面。我们所学的课本教材,收录的大都是名家精品之作,通俗易懂,而又妙趣横生,因此,丢开课本去寻找阅读的捷径,岂不是枉走了弯路嘛?我们以小学四年级语文教,以《观潮》中的章节为例:“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米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通过由远到近的细节描述,生动动形象,恰到好处的比喻,让人有种深临其境的感受。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中,不仅仅是要学生因学习而阅读,更应该让学生在阅读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生动形象的感受到课文中的对于汹涌澎湃潮水描述。
总之,阅读学习要有一个逐步的过程,我们要引导学生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阅读,避免盲目的自学阅读,应付式的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到知识,得到创新,从而逐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崇德.语文教育的智慧.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张玉田,等.学校教育评价.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2003.
[3]王汉澜.创设语文教学有效情境.河南大学出版社,2012.
[4]卢子娟.浅析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考试周刊,2011(03).
[5]尹红召.小学语文课堂的交往有效性教学策略[J].才智,2009(06).
[6]姚庆红.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6):40-41.
[7]於晓毅.小学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三要素[J].中国教学信息化:基础教育,2011(2):46-47.
[8]丁桂菊.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0(21):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