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目前中职数学教学现状,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特点,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单元教学模式”。其特点是教学目标和课堂检评过程化、具体化、可操作,教学过程强调讲练结合,边讲边练,及时检评,及时巩固,有效地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关键词:数学教学;课堂教学模式
近几年来,由于中等职业教育生源质量不断下降,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低,学习意志薄弱等现实情况,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数学学科成为最难开展教学活动的课程之一,存在数学课难上,教学目标达成率低,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巩固率低,数学运算技能和思维训练难以达到要求等问题。如何改善数学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当前中职数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展开并不断深入,数学教学理念及其教学行为的转变,为课程改革的最终落脚点——课堂教学的改善和优化创造了良好条件,数学课程改革也迫切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高效、活跃且符合学科特点和要求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学生有效地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在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模块化与分层次教学研究”课题组的引领下,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在分析研究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借鉴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及其成功经验,经过反复试验,总结出了适合于我市职业学校数学课堂教学的“单元教学模式”。
“单元教学模式”把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看作一个系统的、完整的动态发展过程,把一堂课分解成若干个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教学单元(一般有7个单元),将课堂分层教学目标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单元,使其具体化、过程化、行为化,各单元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展开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数学概念、例题、学生练习、学习评价等环节的教学活动。教师通过观察、提问、课堂练习等方式及时检评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本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采取相应的有针对性的补救措施,确保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因此,“单元教学模式”是教师和学生在细化并分解到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指引下,按照预定的教学单元逐步展开教学活动,最终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所预定的教学任务。“单元教学模式”的结构为四个阶段6~7个单元。
第一阶段,新课导入,1个单元。
新课导入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复习旧知,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习新知做准备;创设与新知相联系的数学情景,生成开展课堂教学的心理环境,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从心理和知识上进入学习的良好准备状态。
第二阶段,新授,3~4个单元。
将一个完整的数学概念按照其形成背景、概念表述、概念的应用分解成三个单元,顺序进行,逐一完成。每个单元结束前,教师通过提问、学生举例、课堂练习等形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效。若发现学生尚未达到本单元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师就要分析原因,寻找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所在,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调整教学方式、方法,通过补充实例,增加例题、课堂练习等,从不同角度讲解、剖析概念,达成单元教学目标。
由于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差距较大,因此在完成新授阶段第1~3单元的教学后,设置一个拓展单元,体现分层教学思想。拓展单元的教学目标指向B层次课堂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及教学时间,有选择的进行拓展单元教学,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拓展、深化与本节课相关的数学知识。
第三阶段,课堂小结,1个单元。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通过归纳、概括,使教学内容条理化、系统化,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对于“单元”教学模式,课堂小结除了要完成以上的任务以外,还要将分解到新授阶段3个单元的数学概念、技能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归纳、概括,合并成一个完整的数学概念或数学方法。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数学概念的特点,采用教师概括,学生概括,例题讲解,学生练习等形式。
第四阶段,布置作业,1个单元。
作业布置分成两类。一类是全班学生必须完成的必做题,其题型和难度与新授第1~3单元的例题和学生练习题相一致;另一类是拓展题,其题型和难度与拓展单元的例题和学生练习题相当,供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选择。
应用“单元”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优点有:
1.有机地整合了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心理环境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它们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它们之间的关系见图1。
椭圆中的师生及其课堂教学行为是课堂教学质量的具体体现,教学内容是师生课堂教学行为的中介,教学方法则是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方式,它们形成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部分。
椭圆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则对椭圆内的各要素起着规范、导向和调控作用,这种作用应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师生的行为方式中,因此,它们具备过程化和行为化的特征,必须贯穿并落实到教学过程中;教学心理环境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生成并对椭圆内的各要素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
教学评价是衡量师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行为及其结果是否符合既定的教学目标,对椭圆内和椭圆外的各要素进行价值评判,体现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常态下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是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通过评价来调整椭圆内各要素。在“单元教学模式”下,通过具体化、行为化、过程化的单元评价来检评学生学习活动的效果,从而动态地生成课堂教学活动的整体质量。
2.强化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确保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课堂教学过程是帮助学生达到既定的课堂教学目标的过程,要顺利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必须要使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师生活动都充分有效,过程性评价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提供了保障,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自信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形成良好教学氛围和师生互动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因此,对教师通过学生学习过程评价,了解学生学习进展情况,检测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及其存在的困难,为教师提供反馈,也为教师是否进入下一个单元的教学提供依据。
如新课导入单元,通过评价来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弄清学生是否具备了将要开始学习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为教师在后面的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补充提供帮助,它是进行新授内容教学活动的基础,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是否能够达成。
在新授阶段的各个单元中,通过单元评价,及时检测帮助教师判断学生是否已经达到了预定的单元教学目标,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分析原因,及时加以弥补,避免将本单元存在的错误带入下一个单元,造成学生下一单元的学习困难,影响效果。
3.适合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体现了分层教学思想
中职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和思维能力上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总体较差;二是参差不齐,学生之间差距显著,他们对学习的需求和接受数学知识的能力各不相同,“单元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内容和要求,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得到学习收获,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在分层课堂教学目标的引领下,进行教学设计,展开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分层练习和单元学习评价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对没有达到教学单元行为目标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或训练;拓展单元满足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他们的进一步提高创造了条件;布置作业的分层次,既体现了基本要求,又为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提高了课外作用训练的有效性。
4.有效地克服了学习困难,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推理的严谨性,计算的复杂性以及解题思路的曲折性,决定了中职学生必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习困难,他们在困难面前往往表现出学习意志力薄弱,缺乏战胜学习中遇到困难的信心和毅力,一旦遇到数学概念不理解、习题不会做时,往往采取消极逃避的态度,半途而废,放弃学习。因此,要让学生自始至终的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教师必须要帮助学生有效地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每一个困难。由于中职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随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习困难,教师除了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数学学习基础,在教学中加以避免,还必须通过观察、提问、解题等手段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困难。单元学习评价在检评学生单元学习情况的同时,为教师提供了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由于将学习内容分解落实到每个单元,教师更容易知道学生在哪儿遇到了困难,是什么样的困难,便于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措施加以弥补,让学生顺利的达到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模式”是深化数学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它针对中职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能够较好地改善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但由于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也不完全相同,教师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深度和课堂教学技能的掌握程度又不尽相同,因此,课堂教学方法不可能,也不应该是一个固定的统一的模式。关键是把教育学和心理学所研究的教学规律、认识规律与数学学科特点紧密地结合起来,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数学知识类型,采取切合实际的、更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志军.课堂评价论[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赵伶俐.课堂教学技术.重庆出版社,2006.
关键词:数学教学;课堂教学模式
近几年来,由于中等职业教育生源质量不断下降,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低,学习意志薄弱等现实情况,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数学学科成为最难开展教学活动的课程之一,存在数学课难上,教学目标达成率低,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巩固率低,数学运算技能和思维训练难以达到要求等问题。如何改善数学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当前中职数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展开并不断深入,数学教学理念及其教学行为的转变,为课程改革的最终落脚点——课堂教学的改善和优化创造了良好条件,数学课程改革也迫切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高效、活跃且符合学科特点和要求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学生有效地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在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模块化与分层次教学研究”课题组的引领下,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在分析研究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借鉴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及其成功经验,经过反复试验,总结出了适合于我市职业学校数学课堂教学的“单元教学模式”。
“单元教学模式”把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看作一个系统的、完整的动态发展过程,把一堂课分解成若干个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教学单元(一般有7个单元),将课堂分层教学目标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单元,使其具体化、过程化、行为化,各单元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展开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数学概念、例题、学生练习、学习评价等环节的教学活动。教师通过观察、提问、课堂练习等方式及时检评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本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采取相应的有针对性的补救措施,确保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因此,“单元教学模式”是教师和学生在细化并分解到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指引下,按照预定的教学单元逐步展开教学活动,最终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所预定的教学任务。“单元教学模式”的结构为四个阶段6~7个单元。
第一阶段,新课导入,1个单元。
新课导入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复习旧知,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习新知做准备;创设与新知相联系的数学情景,生成开展课堂教学的心理环境,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从心理和知识上进入学习的良好准备状态。
第二阶段,新授,3~4个单元。
将一个完整的数学概念按照其形成背景、概念表述、概念的应用分解成三个单元,顺序进行,逐一完成。每个单元结束前,教师通过提问、学生举例、课堂练习等形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效。若发现学生尚未达到本单元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师就要分析原因,寻找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所在,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调整教学方式、方法,通过补充实例,增加例题、课堂练习等,从不同角度讲解、剖析概念,达成单元教学目标。
由于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差距较大,因此在完成新授阶段第1~3单元的教学后,设置一个拓展单元,体现分层教学思想。拓展单元的教学目标指向B层次课堂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及教学时间,有选择的进行拓展单元教学,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拓展、深化与本节课相关的数学知识。
第三阶段,课堂小结,1个单元。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通过归纳、概括,使教学内容条理化、系统化,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对于“单元”教学模式,课堂小结除了要完成以上的任务以外,还要将分解到新授阶段3个单元的数学概念、技能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归纳、概括,合并成一个完整的数学概念或数学方法。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数学概念的特点,采用教师概括,学生概括,例题讲解,学生练习等形式。
第四阶段,布置作业,1个单元。
作业布置分成两类。一类是全班学生必须完成的必做题,其题型和难度与新授第1~3单元的例题和学生练习题相一致;另一类是拓展题,其题型和难度与拓展单元的例题和学生练习题相当,供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选择。
应用“单元”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优点有:
1.有机地整合了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心理环境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它们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它们之间的关系见图1。
椭圆中的师生及其课堂教学行为是课堂教学质量的具体体现,教学内容是师生课堂教学行为的中介,教学方法则是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方式,它们形成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部分。
椭圆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则对椭圆内的各要素起着规范、导向和调控作用,这种作用应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师生的行为方式中,因此,它们具备过程化和行为化的特征,必须贯穿并落实到教学过程中;教学心理环境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生成并对椭圆内的各要素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
教学评价是衡量师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行为及其结果是否符合既定的教学目标,对椭圆内和椭圆外的各要素进行价值评判,体现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常态下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是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通过评价来调整椭圆内各要素。在“单元教学模式”下,通过具体化、行为化、过程化的单元评价来检评学生学习活动的效果,从而动态地生成课堂教学活动的整体质量。
2.强化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确保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课堂教学过程是帮助学生达到既定的课堂教学目标的过程,要顺利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必须要使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师生活动都充分有效,过程性评价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提供了保障,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自信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形成良好教学氛围和师生互动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因此,对教师通过学生学习过程评价,了解学生学习进展情况,检测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及其存在的困难,为教师提供反馈,也为教师是否进入下一个单元的教学提供依据。
如新课导入单元,通过评价来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弄清学生是否具备了将要开始学习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为教师在后面的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补充提供帮助,它是进行新授内容教学活动的基础,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是否能够达成。
在新授阶段的各个单元中,通过单元评价,及时检测帮助教师判断学生是否已经达到了预定的单元教学目标,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分析原因,及时加以弥补,避免将本单元存在的错误带入下一个单元,造成学生下一单元的学习困难,影响效果。
3.适合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体现了分层教学思想
中职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和思维能力上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总体较差;二是参差不齐,学生之间差距显著,他们对学习的需求和接受数学知识的能力各不相同,“单元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内容和要求,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得到学习收获,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在分层课堂教学目标的引领下,进行教学设计,展开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分层练习和单元学习评价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对没有达到教学单元行为目标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或训练;拓展单元满足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他们的进一步提高创造了条件;布置作业的分层次,既体现了基本要求,又为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提高了课外作用训练的有效性。
4.有效地克服了学习困难,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推理的严谨性,计算的复杂性以及解题思路的曲折性,决定了中职学生必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习困难,他们在困难面前往往表现出学习意志力薄弱,缺乏战胜学习中遇到困难的信心和毅力,一旦遇到数学概念不理解、习题不会做时,往往采取消极逃避的态度,半途而废,放弃学习。因此,要让学生自始至终的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教师必须要帮助学生有效地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每一个困难。由于中职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随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习困难,教师除了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数学学习基础,在教学中加以避免,还必须通过观察、提问、解题等手段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困难。单元学习评价在检评学生单元学习情况的同时,为教师提供了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由于将学习内容分解落实到每个单元,教师更容易知道学生在哪儿遇到了困难,是什么样的困难,便于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措施加以弥补,让学生顺利的达到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模式”是深化数学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它针对中职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能够较好地改善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但由于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也不完全相同,教师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深度和课堂教学技能的掌握程度又不尽相同,因此,课堂教学方法不可能,也不应该是一个固定的统一的模式。关键是把教育学和心理学所研究的教学规律、认识规律与数学学科特点紧密地结合起来,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数学知识类型,采取切合实际的、更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志军.课堂评价论[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赵伶俐.课堂教学技术.重庆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