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4463954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选择题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精彩不精彩,而是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实际上,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强调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
摘要:当前,高校教师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短板。基于此,遵循学校党建工作的核心思想和基本要求,以党员为中心,结合教工的实际需求、结合项目化管理手段、结合新媒体技术优势,建立“主题党日 政教研用”内容体系,探索“主题党日 招标积分”组织形式,创新“主题党日 全媒体”活动载体,创新主题党日活动的内容、工作方法、依托载体,建构主题党日活动改革的工作体系。  关键词:党支部 主题党日 招标积分
1908年,英国数学家哈迪和德国医生温伯格提出了关于基因频率稳定性的理论。即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同时没有突变、没有选择、没有迁移和遗传漂变,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和基因型的频率在一代一代的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这就是哈迪-温伯格定律。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中学生物学》是由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面向中学生物学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杂志,本刊创办于1985年。  本刊所设的栏目有生物学基础知识与参考资料、生物学教学研究、生物学实验技术与科技活动、生物学习题与练习、生物教育硕士论坛和中学生物学课程改革等栏目。栏目特色表现在:关注中学生物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方向,提供可资借鉴的教学改革成功经验,倡导进行科学探究实验和研究性学习,探索现代化技术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结构、功能以及稳定性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在生态系统信息流的基础上,通过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稳定性,极易考查学生的生态观,尤其是应用生态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及热点问题的能力。下面就2009年全国各地高考中对生态系统不同知识点的考查逐一剖析。    1 生态系统的结构      1.1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  [例1](
摘要: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了最大限度上动员各阶层社会群众参与到保家卫国的抗日战争中来,中国共产党在太行根据地针对不同的群众开展了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当时国内以及各个根据地艰苦的条件下,八路军129师不惧艰难,在进入太行根据地时,严格遵守中央指示,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对青年等不同民众作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太行抗日根据地 群众 青年 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K269 文献标识码: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的基本任务是:把握命题结构,解析知识要点,建立命题网络,贯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现实问题的联系。“四看”是指纵看、横看、俯看和逆看。“四看”复习法是纵看过程、横看对比、俯看联系、逆看典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审视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增强学生对生命现象和本质的感悟,能够较好地实现生物复习课的教学目标。下面以“减数分裂”复习课为例简述之。    1 纵看过程 
摘 要 新课程关注学生思维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快乐天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开设各种教学探究活动,让师生、生生之间思维不断碰撞,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 生物学教学 思维开发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 91 文献标识码 B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那种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看似行云流水、丝丝入扣的教学方式,已逐渐被师生交往、相互探讨的
为推进素质教育下的高考改革,帮助2009年参加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学生顺利通过考试,本刊特在2008年8月发行主题为“学业水平测试研究和应对”的增刊。该刊特别适合高中生物教师和高中学生订阅,是高中学生复习的良师,也是高中教师高考指导的益友。欢迎订阅!   该专辑将遵循江苏省有关学业水平测试精神,体现素质教育下的改革理念,追踪生物命题的最新动态,发布生物全真模拟试题。  专辑的宗旨:帮助教师明确复习思路
课改的核心理念是:强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无疑是目前最为先进的教育理念。这与生态学中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高度的一致,目前教育追求的是“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因为在现代经济发展中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因素莫过于“人力资本”了。但课堂教学中的“实效性”与“发展性”的关系却有如“鱼与熊掌”般难以兼得。如何才能使“鱼与熊掌能兼得”?这应是当今教师应挖空心思、搅尽脑汁去钻研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