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某工程为例,首先从目的、地质以及雨污水的明排三个角度简述了工程概况,最终确定选择导流槽施工方案,对其具体的建设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能够为同行业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旧城区改造;明排雨污水;导流收集;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92.05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本文所举例的河道工程类型,由于所包含的河流地下水高度较高,原有的堤坝结构的雨污水的排出口直接将其伸出至坝体,这使得该处河道区域的污水肆意横流,严重影响到了生态环境。该种情况在雨季更为严重,雨水直接采取明排方案使得在河槽内的所有施工道路均被毁去,用于施工的车辆无法保证其通行效果,致使整体施工进度严重延误。因此,为避免出现此类现象,就应以经济、节约为需要遵循的主要原因集中治理雨污水的明排状况,以确保后续工程推进的顺利性。将雨污水全部排入到污水处理厂有助于雨污水收集效率的提升,为实现水资源的利用目标以及保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态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工程概况
1.1 目的
设置导流沟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一直以来存在的雨污水在坝体两侧肆意横流问题,在规划范围内河流的上下游分别设置导流沟有助于拓展更多的雨污水的有效排放途径[1]。该处结构的设置不仅能够从根本上消除明排污水现象,同时也满足了大坝两侧的明排雨水收集需求,完成雨污水導流与收集系统的建设任务后,为后续展开河道施工工程建设工作提供了完备条件。
1.2 周边水文地质情况
以地质勘探报告为基础,在开挖基坑的范围内的第一层属于杂填土,厚度在0.6至0.9米之间;第二层属于卵石层,在0.8至3.8米之间,且应控制其地下水的稳定水位保持其埋深为2.4米。为该工程所设置的导流槽的位置应在卵石层,以保证地质基础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1.3 雨污水明排现状
通过对现场情况的调查与深度分析,由于此位置的堤坝处,预先留出的雨水与污水的排污口采取了直接延伸出坝体的设置方式,从而增大了河道污水肆意横流现象的发生风险[2]。该种情况在雨季将进一步加重,存留的大量雨水由于直接采取了明排处理,使得在排放覆盖范围内的所有道路均被毁去,使得这些施工车辆无法保证其通行效果。再加上部分段落位置在新建的河道箱涵施工处,因此必须联系实际情况落实导流改线方案,以避免出现不良现象影响工程施工进度。
2 导流槽的具体施工方案
2.1 主导流沟与支排水沟
在此工程桥体的上游处设置的导流沟槽以解决坝体两侧的明排雨水为主要的建设目的。该处规划以河道方向为基础,对不影响施工进度的与正常通行的基础上,设置河道一侧的主导流沟。所需求的各挖设参数为:1.5米深、1.5米宽,整体的截面坡比例应控制为1∶0.5,以满足主排水沟的实际建设需求。
所设置的主排水沟应布设集水坑,间距应控制在200米,参数为1.8米深,长宽均为2米,从而在有雨水的情况下让所有的水流均能够汇集到导流沟的集水坑位置。同时,应选择利用水泵将其与道路排水系统进行连接,但需要注意的是所设置的集水坑的大小应不影响实际的施工状态,只需要满足正常排水需求即可。雨水明排水口的直径同样有着较大差异,对于直径在300毫米以上管口,其下方应设置规格参数为长宽均为1.5米的防雨水冲刷垫层,高度通常为10厘米,且其混凝土材料类型一般为C15。
河道处应严格依据实际的现场积水情况推进支排水沟的开挖进度,通常需要将其放置于河道内部的排污暗涵处(施工段断开)。在排污暗涵的基坑内需要根据预先设定的基础要求设置集水坑,且应将其与水泵相连抽送至排水沟或主导流沟处,以形成在固定施工范围内水流最终汇入到主排水沟的局面,其具体的布置方案应以现场的实际积水和施工状况为基础,以保证布设集水坑的大小合理性,具体如图1所示。
2.2 导流沟设置
在本工程所包含的桥梁下游,应在其河道的两侧设置排水沟,排水沟的具体参数为底部宽度1.5米、开挖深度1.5米,其整体的截面坡比应控制在1∶0.5。在导流沟内所收集到的所有的雨水与污水均应将其并入到经过优化后的污水主管和支管的检查井内,将其共同排入至市政污水管道内。而其左侧所开挖的导流沟所收集的所有明排雨污水均以导流沟汇集的方式,联合污水泵后流入到改建迁移的污水主管井中。右侧则在导流沟的帮助下将所收集的明排雨污水,沿着导流沟汇集,以污水泵排入至支管检查井的方式汇入至市政污水主管位置。污水不间断的排放阶段,应在导流沟的底部铺设一层具有防渗漏特性的工布,其也是避免所产生的污水对地基与坝体结构造成进一步破坏的主要手段。
2.3 开挖导流沟
此段导流沟采取分段开挖的模式,在人工与挖掘机的共同配合施工下,通常需要将其坡度比控制在1∶0.5左右,并应选择人工平整与修坡的手段,在其底部铺设防渗工布,并需要妥善处理挖出的土方。
2.4 铺设防渗工布
第一是由于工程规模较大使得需求的工布量的重量也较大,在此种情况下应选择应用铲运机以完成搬运与铺设任务;第二是在此道工序开始前对需要铺设的基层情况进行全面检测,确保基层保持平整且无坑洼状态,尤其是应确保其底部没有石子或树根等尖锐物体,以免刺穿土工布影响其防渗漏效果;第三是土工布铺设完毕后应检查其表面,并应清理土工布表面杂物;第四是应明确土工布的铺设方向,带有防渗膜的一面应朝上;第五是在实际铺设过程中,每隔10米就应进行铺砂砾层施工以降低由于周边砂砾原因而对土工布防渗膜造成损伤现象的发生风险;第六是对于外露在外的防渗布边缘处必须选择合适重物做压紧处理,从而避免出现土工布被风吹起或脱离锚固沟位置现象的出现。防渗土工布由于其自身特性使得其不宜在大风天气铺设;第七是土工布的铺设方式应确保其与底部基层处直接接触,以避免产生褶皱;第八是应避免施工人员拖拉工布,以免长时间与地面摩擦使得工布表面被损坏,影响其正常的使用状态。
2.5 主导流与支排水沟的维护与回填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应派遣专业人员利用抽水泵对所设置的集水坑与排水沟进行维护,以避免出现塌方或淤泥堆积现象影响施工进度;回填环节应清理底板处的无用土方,并应挖除导流沟截面处的30厘米的范围,妥善处理淤泥并选择应用素土分层压实法做回填处理,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老旧城区的改造应提高对雨污水系统优化环节的重视,联系实际施工环境条件以优化施工方案,选择合适的导流方式并拓展出更多的导流途径,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完备条件。
参考文献:
[1]高宇,许大鹏,郑国兴,等.一种结合雨污水舱的缆线综合管廊[P].上海市:CN208293612U,2018-12-28.
[2]高宇,许大鹏,郑国兴,等.一种结合雨污水舱的缆线综合管廊[P].上海:CN108547319A,2018-09-18.
关键词:旧城区改造;明排雨污水;导流收集;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92.05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本文所举例的河道工程类型,由于所包含的河流地下水高度较高,原有的堤坝结构的雨污水的排出口直接将其伸出至坝体,这使得该处河道区域的污水肆意横流,严重影响到了生态环境。该种情况在雨季更为严重,雨水直接采取明排方案使得在河槽内的所有施工道路均被毁去,用于施工的车辆无法保证其通行效果,致使整体施工进度严重延误。因此,为避免出现此类现象,就应以经济、节约为需要遵循的主要原因集中治理雨污水的明排状况,以确保后续工程推进的顺利性。将雨污水全部排入到污水处理厂有助于雨污水收集效率的提升,为实现水资源的利用目标以及保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态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工程概况
1.1 目的
设置导流沟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一直以来存在的雨污水在坝体两侧肆意横流问题,在规划范围内河流的上下游分别设置导流沟有助于拓展更多的雨污水的有效排放途径[1]。该处结构的设置不仅能够从根本上消除明排污水现象,同时也满足了大坝两侧的明排雨水收集需求,完成雨污水導流与收集系统的建设任务后,为后续展开河道施工工程建设工作提供了完备条件。
1.2 周边水文地质情况
以地质勘探报告为基础,在开挖基坑的范围内的第一层属于杂填土,厚度在0.6至0.9米之间;第二层属于卵石层,在0.8至3.8米之间,且应控制其地下水的稳定水位保持其埋深为2.4米。为该工程所设置的导流槽的位置应在卵石层,以保证地质基础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1.3 雨污水明排现状
通过对现场情况的调查与深度分析,由于此位置的堤坝处,预先留出的雨水与污水的排污口采取了直接延伸出坝体的设置方式,从而增大了河道污水肆意横流现象的发生风险[2]。该种情况在雨季将进一步加重,存留的大量雨水由于直接采取了明排处理,使得在排放覆盖范围内的所有道路均被毁去,使得这些施工车辆无法保证其通行效果。再加上部分段落位置在新建的河道箱涵施工处,因此必须联系实际情况落实导流改线方案,以避免出现不良现象影响工程施工进度。
2 导流槽的具体施工方案
2.1 主导流沟与支排水沟
在此工程桥体的上游处设置的导流沟槽以解决坝体两侧的明排雨水为主要的建设目的。该处规划以河道方向为基础,对不影响施工进度的与正常通行的基础上,设置河道一侧的主导流沟。所需求的各挖设参数为:1.5米深、1.5米宽,整体的截面坡比例应控制为1∶0.5,以满足主排水沟的实际建设需求。
所设置的主排水沟应布设集水坑,间距应控制在200米,参数为1.8米深,长宽均为2米,从而在有雨水的情况下让所有的水流均能够汇集到导流沟的集水坑位置。同时,应选择利用水泵将其与道路排水系统进行连接,但需要注意的是所设置的集水坑的大小应不影响实际的施工状态,只需要满足正常排水需求即可。雨水明排水口的直径同样有着较大差异,对于直径在300毫米以上管口,其下方应设置规格参数为长宽均为1.5米的防雨水冲刷垫层,高度通常为10厘米,且其混凝土材料类型一般为C15。
河道处应严格依据实际的现场积水情况推进支排水沟的开挖进度,通常需要将其放置于河道内部的排污暗涵处(施工段断开)。在排污暗涵的基坑内需要根据预先设定的基础要求设置集水坑,且应将其与水泵相连抽送至排水沟或主导流沟处,以形成在固定施工范围内水流最终汇入到主排水沟的局面,其具体的布置方案应以现场的实际积水和施工状况为基础,以保证布设集水坑的大小合理性,具体如图1所示。
2.2 导流沟设置
在本工程所包含的桥梁下游,应在其河道的两侧设置排水沟,排水沟的具体参数为底部宽度1.5米、开挖深度1.5米,其整体的截面坡比应控制在1∶0.5。在导流沟内所收集到的所有的雨水与污水均应将其并入到经过优化后的污水主管和支管的检查井内,将其共同排入至市政污水管道内。而其左侧所开挖的导流沟所收集的所有明排雨污水均以导流沟汇集的方式,联合污水泵后流入到改建迁移的污水主管井中。右侧则在导流沟的帮助下将所收集的明排雨污水,沿着导流沟汇集,以污水泵排入至支管检查井的方式汇入至市政污水主管位置。污水不间断的排放阶段,应在导流沟的底部铺设一层具有防渗漏特性的工布,其也是避免所产生的污水对地基与坝体结构造成进一步破坏的主要手段。
2.3 开挖导流沟
此段导流沟采取分段开挖的模式,在人工与挖掘机的共同配合施工下,通常需要将其坡度比控制在1∶0.5左右,并应选择人工平整与修坡的手段,在其底部铺设防渗工布,并需要妥善处理挖出的土方。
2.4 铺设防渗工布
第一是由于工程规模较大使得需求的工布量的重量也较大,在此种情况下应选择应用铲运机以完成搬运与铺设任务;第二是在此道工序开始前对需要铺设的基层情况进行全面检测,确保基层保持平整且无坑洼状态,尤其是应确保其底部没有石子或树根等尖锐物体,以免刺穿土工布影响其防渗漏效果;第三是土工布铺设完毕后应检查其表面,并应清理土工布表面杂物;第四是应明确土工布的铺设方向,带有防渗膜的一面应朝上;第五是在实际铺设过程中,每隔10米就应进行铺砂砾层施工以降低由于周边砂砾原因而对土工布防渗膜造成损伤现象的发生风险;第六是对于外露在外的防渗布边缘处必须选择合适重物做压紧处理,从而避免出现土工布被风吹起或脱离锚固沟位置现象的出现。防渗土工布由于其自身特性使得其不宜在大风天气铺设;第七是土工布的铺设方式应确保其与底部基层处直接接触,以避免产生褶皱;第八是应避免施工人员拖拉工布,以免长时间与地面摩擦使得工布表面被损坏,影响其正常的使用状态。
2.5 主导流与支排水沟的维护与回填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应派遣专业人员利用抽水泵对所设置的集水坑与排水沟进行维护,以避免出现塌方或淤泥堆积现象影响施工进度;回填环节应清理底板处的无用土方,并应挖除导流沟截面处的30厘米的范围,妥善处理淤泥并选择应用素土分层压实法做回填处理,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老旧城区的改造应提高对雨污水系统优化环节的重视,联系实际施工环境条件以优化施工方案,选择合适的导流方式并拓展出更多的导流途径,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完备条件。
参考文献:
[1]高宇,许大鹏,郑国兴,等.一种结合雨污水舱的缆线综合管廊[P].上海市:CN208293612U,2018-12-28.
[2]高宇,许大鹏,郑国兴,等.一种结合雨污水舱的缆线综合管廊[P].上海:CN108547319A,2018-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