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少数民族习惯法的价值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j664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藏、回、土、蒙古、撒拉五个少数民族是青海世居少数民族,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 逐渐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点的习惯法。在青海世居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生成与发展过程中, 宗教信仰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 从宗教信仰的角度, 又可以将五个世居少数民族习惯法分为两大信仰习惯法,即藏族、土族、蒙古族属于藏传佛教信仰习惯法体系, 回族、撒拉族属于伊斯兰教信仰习惯法体系。
  关键词:少数民族 习惯法 青海
  一、作为藏区部落习惯法的“赔命价”现象
  青海藏区部落习惯法是指青海藏区部落确认或制订, 赋于法律效力, 由部落强制力保证在本部落实施并靠盟誓约定方式调解部落之间某些关系的社会规范。历史上, 习惯法起到了保障部落安全, 调整部落成员之间的关系, 维护部落体制, 维系部落社会健康发展的作用。今天,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制时期, 由于青海牧区群众现代法制观念淡薄, 习惯法仍然困扰着司法工作。因此, 研究青海藏区习惯法的特点, 对于民族地区的法制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所谓“赔命价”,是指在发生杀人案件后,受害人家属向侵害人或其家属
  索要一定数量的财物或是金钱的赔偿;侵害人或其家属则以给付相应的财物或金钱,并就此达成双方的和解。“命價”在此可以理解为是与被害人性命价值相当的等价钱财。与“赔命价”性质相当的做法还有“赔血价”,即发生人身伤害案件后,受伤害的一方向侵害一方提出的伤害钱财赔偿。这两种做法广泛地存在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是一种长期以来形成的解决杀人、伤害纠纷事件的习俗、习惯方法。
  如, 刚察藏族部落习惯法规定 “本部落属民不得随意迁出, 迁出部落要征得部落头人同意, 缴纳‘出籍礼’ ,品种数量不定,一匹马, 一头牛或者一只羊, 少则送一条哈达及数斤洒等部落群众未经部落头人许可私自迁出夕习惯法不保护其生命与财产安全, 还要予以重罚。”[2]
  二、“赔命价”习惯法的法理思考
  “赔命价”习惯法本身是一种与国家法相对应的民间潜规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民间法,是关于秩序的民间记忆,它的存在有相当的必然性。它不是以国家制定法,而是以历来的传统习俗为根据,直接或间接地调控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正如韦伯所言,“把传统视为神圣的东西而加以维护的态度,是秩序有效性最为普遍、也最为悠久的根源。”在我们正确认识“赔命价”习惯法之前,必须首先承认国家法与民间法共存于社会秩序的创建意义当中,这两者实际构成了社会中法的存在的二元结构。对此哈耶克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的进路,他认为法律和立法应作严格区分,以此建构了他的法律与立法的二元观。[3]我们应该认识到,在民族地区存在着统一法制之外的一种深层文化潜流,生成运行着另外一种秩序——“民间秩序”;简单地否定“赔命价”习惯法绝不是顺应现实的明智之举。
  (一)“赔命价”习惯法与刑事法律制度相互排斥的一面主要表现在这样
  两个方面:
  关于犯罪本质属性的理解上存在相斥。现代意义上的刑法是对社会中个体人的侵害,也是对整体社会的侵害,而且犯罪主要被认为是对社会集体意识和利益的侵害,但就“赔命价”习惯法而言,其中所隐含的关于犯罪本质属性的判断却是对个体人的侵害,充其量也涉及到对家庭、家族利益的侵害,但主要还是对个人的侵害。
  关于纠纷裁判方式上的相斥。根据上述犯罪观的不同,现代刑事法律制度要求对刑事案件的审理、判决以及对罪犯的制裁,都必须依照法定程序,由专门机关的专门司法工作人员进行。而在民族地区的“赔命价”习惯法意识当中,对各种因犯罪侵害引起的纠纷却主要是由双方当事人及其亲族,在村社长老、头人或是宗教领袖的介入主持下解决。其中被害人或其家属、亲族享有绝对的处分权,这种裁判方式形成了对国家司法权的侵越。[4]
  (二)“赔命价”习惯法与刑事法律制度也存在相互协调一致的方面
  从法的生成原初形式看,法律的产生本来就是从风俗、习惯演变到习惯法,再过渡到国家制定法。因此,法律不可能脱离真实的社会生活,从而也就与生活中成为实在的习俗、习惯相衔接。
  从社会功效上看,国家法与民族习惯法具有一致性。无论是国家制定法还是习惯法其主耍目的都在于解决纠纷、平息矛盾、维护秩序、促进安定。少数民族地区正是这种领域,因其独特的经济、文化和地理环境,以及相对封闭的生活群体,致使国家的“法制半径”难以涉及。可见“赔命价”虽然不是国家明文认可的法律,它却是一种实际的,活的“法律”,它所起到的实际社会功效与国家法律并无二致。[5]
  三、如何对待“赔命价”
  对待“赔命价”习惯法,国家法需要做的事情不应是简单的打压,而应当坚持我国历来对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保持、改革”的基本政策。在立法上,尤其是在现实执法中充分考虑法律与民族地区实际情况的协调,考虑到民族地区复杂的习惯及习惯法的相关因素,并对其进行积极引导。对“赔命价”习惯法中代表着落后、野蛮的成分进行改造和剔除。而对其中的合理部分,尤其是在特定民族地区具有一定社会维系的价值功能加以充分的吸收利用,构建一个多元的法治生态须如孟德斯鸠所言,“法律应该和政制所能容忍的自由程度有关系和居民的宗教、性俾、财富、人口、贸易、风俗、习惯相适应。”
  注释:
  [1]该论文是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
  [2]张济民.诸说求真——藏族部落习惯法专论[M].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349-350
  [3]青海藏族蒙古族社会历史调查.
  [4][5]张学忠.果洛世俗法之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1986(1).
  参考文献:
  [1]张济民.诸说求真——藏族部落习惯法专论[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 135.
  [2]杨方泉.民族习惯法回潮的困境及其出路[N].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04.
  [3]张济民.诸说求真——藏族部落习惯法专论[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349-350.
  [4](德)马克斯·韦伯,胡景北.社会学的基本概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54.
  [5](美)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邓正来.法律、立法与自由(第一卷)[M].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113.
  [6](法)盂德斯鸠,张雁深.论法的精神(上册)[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3:7.
  [7]青海藏族蒙古族社会历史调查.
  [8]张学忠.果洛世俗法之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1986(1).
其他文献
残疾人是指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功能缺失或不正常,影响从事某项活动能力的人。温州市残联统计数据显示:本市现有各类残疾人约49.5万,占温州总人口数5.5%,即每20位人群中就有一位残疾人,可见残疾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无数事实证明残疾人群中曾涌现出许多著名科学家、政治家、作家、画家、音乐家、歌手及众多自强模范,如霍金、爱迪生、罗斯福 、海伦·凯勒 、凡高 、贝多芬 、郑智化、张海迪、史铁生
期刊
摘要:本文概括总结了回族传统和现今的婚姻习俗,通过对比回族传统和现今风俗习惯,了解回族婚俗。探讨回族婚俗变迁的原因,由于社会流动使得散杂居的回族青年由封闭的族内婚向有选择的族际婚的转变,研究婚俗的改变对回族各方面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回族婚俗 社会流动 民俗变迁  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我国改革开放以后,不同地区的人口流动越
期刊
何谓朦胧美?朦胧美是指美丽并不完全显露出来,让人有种看不透、摸不着的感觉。犹如“犹抱琵琶半遮面”“欲拒还迎”的那种感觉,让有产生遐想;朦胧美的对象具有形象模糊,概念不确定,可意会而又难以言传的朦胧含蓄的美。其特征是用某种朦胧模糊而含蓄的形式来表现多义性的内容,使欣赏者在欣赏中通过猜测、想像和意会,才能获得某种审美享受。  古人在魏晋南北朝时已开始重视艺术的朦胧美。《世说新语》中记载“纡余委曲,若不
期刊
摘要:本文从厦门演唱会市场的宏观角度出发,在国家政策、大众消费水平、大众娱乐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试从厦门演唱会项目近年发展状况中分析厦门演唱会市场为何表里不如一,并以罗志祥2013厦门演唱会项目为例初探厦门演唱会市场今后发展。  关键词:娱乐产业 演唱会市场 厦门消费 大众娱乐  第一章 厦门演唱会市场现状  近年来,随着厦门经济特区的文化娱乐产业飞速发展和大众对娱乐活动消费的不断提高,作为文化产
期刊
摘要:学生公寓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的重要阵地,也是课堂之外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而公寓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重要性也日趋凸现。本文以南昌大学为例,通过完善公寓硬件设施、制度建设、管理队伍建设、学生组织建设及宣传文化阵地五个方面,强化公寓文化育人的功能。  关键词:学生公寓 公寓文化 育人  学生公寓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的重要阵地,也是课堂之外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
期刊
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就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理解: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的能力。“阅读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
期刊
摘要:遵循《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低段的阅读教学应拥有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的能力,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教师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理解,在诵读中感悟,在诵读中体会情感,在诵读中积累语言,在诵读中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围绕单元训练重点,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既动脑又动手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实践活动 体会词语 积累词语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低年级在阅读中词语学习提出
期刊
有人这样形容数学:“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对它情有独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现在中学生虽然很想学好数学,可就是数学成绩提不高,最怕见数学老师。这种“惧怕”数学的现象目前是比较普遍的,应当引起重视。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从学生的学习状态方面浅谈如下: 
期刊
摘要:思想政治课堂枯燥乏味,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而自主学习法通过“自主发现——自主探索——自主反馈——自主应用”的教学模式很好的提高了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自主发现 自主探索 自主反馈 自主应用  现今我们的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存在着很多弊端;一是教师讲的太多、太滥、太杂,导致学生漫不经心,恹恹欲睡;二是教师问得太多、太碎,导致学生无所
期刊
一、青铜器之乡  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它是一种世界性的文明象征。宝鸡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出土周秦时期青铜器最多的地区,素有“青铜之乡”的美称。青铜器发展最鼎盛时期是商晚期至西周早期,西周时期的造型艺术水平很高,它不仅是我国艺术史上的辉煌篇章,而且在世界艺术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宝鸡出土的折觥就是其中的一件,当是青铜器艺术品中的精品,被定为国家级文物。  二、艺术瑰宝-折觥  折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