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幼儿园中,一个班级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分散精力去维持各种环节活动的秩序而影响活动的质量。常规培养最好从小班开始,小班不仅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那么,如何帮小班建立良好的常规,并取的好的成效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多表扬,多鼓励,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幼儿会由于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行为习惯继续保持。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表扬与鼓励常常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当幼儿把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时,大声斥责是起不了多大效果的,而这时你轻轻地说一声:“我来看看哪些小朋友最棒,能把地上的玩具捡干净。”然后再表扬几个正在拣玩具的小朋友真能干。那么,地上的玩具便会在顷刻间被拣的干干净净了。在班級中树立幼儿学习的榜样,用榜样的示范作用、辐射作用以及群体的力量,带动幼儿更好、更快,更健康的成长。当然多表扬并不代表不批评、不惩戒。
孔子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榜样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要高标准地严格要求自己,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做幼儿的良好榜样,最终达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重视大处,稳抓细节
引导幼儿从小养成团结友爱、讲卫生、守纪律等好的习惯。一个人学好学坏往往是从细小的事情开始的,坏事再小切勿做,好事再小也应该做。对幼儿的教育要从一件件具体、形象的小事入手,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我们能及时加以鼓励、强化,孩子就会积小善成大善,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某方面的第一件好事就要及时肯定,相反任何方面的第一件坏事就一定要加以制止,对孩子决不可搞“下不为例主义”。有一次,李亮小朋友在玩积木,他的妈妈来接他了,也许太激动,他玩具没收,就满屋乱跑,还拿油画棒画在桌子上。我坚持陪着他把积木收好、把桌面擦干净,而不是见其家长在就放松要求,也不是见其调皮而放任自流。
三、掌握分寸,促进自理、自立,家园联系暖人心
由于幼儿独立生活能力较差,为保证幼儿的健康、安全和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对幼儿生活予以悉心照料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悉心照料不等于包办代替。过分“保护”,会影响幼儿自理、自立能力的形成。因此,凡是幼儿自己能做的事情,教师不要代做。发现幼儿有困难,应耐心地结合示范、讲解,运用鼓励、表扬,想方设法让幼儿学会,而不能由教师为他们一擦一洗了事。否则,会养成他们的依赖性。习惯养成离不开家园的密切合作。教师要与家长建立有效的联系提高家长对良好习惯的重要性的认识,指导家长在家对幼儿的培养,通过家园联系,教育家长,温暖人心。
四、随时随地进行教育,给孩子充分的、反复实践的机会
日常生活活动是向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最经常、最自然、最容易收到实际效果的-个途径。在组织领导幼儿日常生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最容易观察到幼儿对周围事物、对同伴和对待劳动的态度,从而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随时教育。
一个好常规的养成,是有一定规律的。只有给幼儿充分的,反复实践的机会,才能让幼儿逐渐建立起良好的常规。孩子们通过常规的建立从而获得“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该如何做、不该如何做”的认知、体验和经验,逐步形成一系列正确的行为方式,并在反复的实践中得到强化。教师应尽最大的努力创造条件,为孩子提供练习的机会,无论在态度上还是方式方法上,都要有足够的耐心,千万不要抱有“教你做,等你做太烦、太慢,不如自己做来得快、省事”的想法,不自觉地剥夺了孩子们学习的机会。不要吝啬表扬和鼓励,要注重情感教育,经常与孩子谈“爱”,把“爱”融进一天的活动当中,在爱的熏陶下,激励幼儿去遵守常规、养成常规。
总之,幼儿各项常规的培养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不能靠一时一会儿、一天半天就能形成的。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在常规培养上要做有心人,从点滴开始按照科学的方法坚持不懈,最终让幼儿能充分的自我服务,这样周而复始、循序渐进地进行,相信孩子们的常规一定会培养的很好。
一、多表扬,多鼓励,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幼儿会由于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行为习惯继续保持。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表扬与鼓励常常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当幼儿把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时,大声斥责是起不了多大效果的,而这时你轻轻地说一声:“我来看看哪些小朋友最棒,能把地上的玩具捡干净。”然后再表扬几个正在拣玩具的小朋友真能干。那么,地上的玩具便会在顷刻间被拣的干干净净了。在班級中树立幼儿学习的榜样,用榜样的示范作用、辐射作用以及群体的力量,带动幼儿更好、更快,更健康的成长。当然多表扬并不代表不批评、不惩戒。
孔子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榜样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要高标准地严格要求自己,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做幼儿的良好榜样,最终达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重视大处,稳抓细节
引导幼儿从小养成团结友爱、讲卫生、守纪律等好的习惯。一个人学好学坏往往是从细小的事情开始的,坏事再小切勿做,好事再小也应该做。对幼儿的教育要从一件件具体、形象的小事入手,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我们能及时加以鼓励、强化,孩子就会积小善成大善,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某方面的第一件好事就要及时肯定,相反任何方面的第一件坏事就一定要加以制止,对孩子决不可搞“下不为例主义”。有一次,李亮小朋友在玩积木,他的妈妈来接他了,也许太激动,他玩具没收,就满屋乱跑,还拿油画棒画在桌子上。我坚持陪着他把积木收好、把桌面擦干净,而不是见其家长在就放松要求,也不是见其调皮而放任自流。
三、掌握分寸,促进自理、自立,家园联系暖人心
由于幼儿独立生活能力较差,为保证幼儿的健康、安全和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对幼儿生活予以悉心照料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悉心照料不等于包办代替。过分“保护”,会影响幼儿自理、自立能力的形成。因此,凡是幼儿自己能做的事情,教师不要代做。发现幼儿有困难,应耐心地结合示范、讲解,运用鼓励、表扬,想方设法让幼儿学会,而不能由教师为他们一擦一洗了事。否则,会养成他们的依赖性。习惯养成离不开家园的密切合作。教师要与家长建立有效的联系提高家长对良好习惯的重要性的认识,指导家长在家对幼儿的培养,通过家园联系,教育家长,温暖人心。
四、随时随地进行教育,给孩子充分的、反复实践的机会
日常生活活动是向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最经常、最自然、最容易收到实际效果的-个途径。在组织领导幼儿日常生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最容易观察到幼儿对周围事物、对同伴和对待劳动的态度,从而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随时教育。
一个好常规的养成,是有一定规律的。只有给幼儿充分的,反复实践的机会,才能让幼儿逐渐建立起良好的常规。孩子们通过常规的建立从而获得“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该如何做、不该如何做”的认知、体验和经验,逐步形成一系列正确的行为方式,并在反复的实践中得到强化。教师应尽最大的努力创造条件,为孩子提供练习的机会,无论在态度上还是方式方法上,都要有足够的耐心,千万不要抱有“教你做,等你做太烦、太慢,不如自己做来得快、省事”的想法,不自觉地剥夺了孩子们学习的机会。不要吝啬表扬和鼓励,要注重情感教育,经常与孩子谈“爱”,把“爱”融进一天的活动当中,在爱的熏陶下,激励幼儿去遵守常规、养成常规。
总之,幼儿各项常规的培养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不能靠一时一会儿、一天半天就能形成的。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在常规培养上要做有心人,从点滴开始按照科学的方法坚持不懈,最终让幼儿能充分的自我服务,这样周而复始、循序渐进地进行,相信孩子们的常规一定会培养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