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中生物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ea0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威认为:教育即经验的成长,即经验的重组和积累。我们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应该源于学生的经验。初中生物也不例外,尽管是启蒙教育,但是学生都是带着对生命的感悟、对大自然的感受走进课堂的,他们并不是一张“白纸”,这些不仅是教学的基础,而且还是教学的资源。如果教师无视学生的经验,把学生当作学习的“容器”,一味灌输知识,其结果不但会导致新课程改革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无法达成,而且还会使学生对生物学习失去兴趣。一句话,本来应该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变得无趣、乏味。笔者近几年来,在初中生物启蒙教育中积累一些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愿与同行交流。
  一、让教室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自然博物馆”
  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重视对问题的科学探究,忽视了对问题来龙去脉的历史探索;重视生物学家研究成果的罗列,忽视科学家取得这些成就的过程展示;重视名家、大师的科学精神传承,忽视了身边榜样的呈现。要全面达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三维目标,有生命力的生物教学必须从渗透人文教育,强调科学的育人功能,关注学生的人性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现代意识入手。教室,是生物教学的主要場所,为此笔者把一个阶段学习所涉及的教学实验器材、标本、挂图搬进教室,用这些东西来装饰教室,如天花板上挂着飞鸟标本、窗台前摆些盆栽植物、讲台上放上鱼缸、教室角柜里存放着显微镜及学长们制作的实验器材和标本,墙上贴点相关图片,科学家的画像……等等。让学生走进教室,感到像走进一个博物馆。通过这些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学习兴趣和孕育生物学的问题,从而产生对教师教学的强烈期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什么教具、挂图、标本,可信手拈来,让学生感到生物世界就在身边。同时,从培养学生爱护这些标本、挂图、器械入手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命的情怀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不仅仅是“说教”,更重要的是无声无息地影响,是滴水穿石地感化,是悠远丰厚的文化浸润。而陈列在教室里的东西也将逐渐成为生物学科“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所以,要让教室里每一面墙、每一件物、每一张图片都能叙说一个动人的故事,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向自然。这样,当学生一步入教室就能置身于浓郁的学科文化环境之中,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情感和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帮助他们体验创新的乐趣,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志向,让学生将学习生物知识与认识社会、解决与生物相关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
  尽管如此,教室的空间还是有限的。生物教学的课堂不仅仅是封闭的教室,实验室、博物馆、动物园、乡间地头……都应该成为教育教学的场所。这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更需要学校领导者转变管理理念。学生就是在动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在“游戏”中收获学习的成果。
  二、让研究性学习成为生物学习的有效方式
  课程改革把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整合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笔者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的学习经历一个个丰富多彩的过程,体验不同的学习方法,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比如,在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生物》第3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的学习过程中,笔者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饮食”,将“饮食与营养、营养物质的作用、合理的膳食和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四个小节,编制成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指南,其中有:初中生早餐情况的调查与研究;家庭日常菜谱的调查与研究;超重学生喜爱的食品种类的调查与研究;初中生喜欢的零食种类的调查与研究……等等。把班级成员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3~5人,让他们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通过2~3周的调查与研究,指导各组把研究过程和得到的结论制成展板或PPT演示文稿进行展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不再按部就班地讲解课本上的知识,而是指导学生交流学习成果,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课程标准上要求掌握的东西,加以强化和巩固,对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疏漏的知识点,进行及时补充。最后,让学生通读教材,整理学习内容。
  研究性学习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经历一个“复杂”的学习过程后,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任务归属感,促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智慧,多角度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思维能力。学生们自我激励、自我引导、自主进行项目活动,将新获得的知识技能应用于复杂问题的解决之中,从而成为独立思考者和自主学习者。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而且学生之间的合作、理解、分享的精神也得到了全面提升。
  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担当一定的角色,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这样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差异,在活动中也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学习资源,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有了“合作”的基础。所以,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并在活动中体现自身的价值。
  初中生物有好多知识和技能要求学生掌握,而这些知识技能可以整合成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资源。但是,也要看到不是所有生物内容都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材特点。盲目地组织开放性学习,会产生“轰轰烈烈走过场”的现象,反而影响教学质量。
  三、让社团活动成为培养“学科领袖”的摇篮
  社团活动不同于兴趣小组活动,应该是源于当前学生的学习情况,高于当前普通学生的学习要求。从培养未来“生命科学家”的角度去培养“学科领袖”。
  笔者采用的方法是课题带动社团活动,即一个社团围绕一个课题进行长期观察和研究。比如,指导我们的“雏鹰”社团长期对东太湖湿地鸟类栖息状况进行观察,学校为学生配备了专业的照相机、摄像机、望远镜,在每年春、夏、秋、冬四季,在相同的时段,风雨无阻地到滩涂湿地观察,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比对分析,几批学生连续几年从不间断。学生围绕国家对太湖的治理,大片农田退耕还湖,鸟类的数量和种类明显增加的事实,展开了专题研究,撰写了小论文。每年在学校科技节上,社团成员还举办摄影展,展示了观察过程中拍摄到的精美照片。通过社团活动,不但丰富了学生的在校生活,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提升了生物学科教育教学的品质和学生学习生物的效能。
  我校所在的盛泽镇是著名的丝绸之乡,我们的“春蚕”社团长期围绕“环境污染对春蚕结茧影响”的课题进行研究,调查同一张蚕种,分别在不同区域的环境中精心培养,结出的茧子的质量;在同一个地方养的蚕,食不同地方采摘的桑叶(受不同污染的桑叶),观察结出的茧子质量,研究有没有差异?有什么差异?……等等。研究报告向当地农林管理和环境监控部门汇报,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再比如,我们的“李时珍”社团,就在校园的角落里种植一些常见的中草药,通过种草药,一方面学习植物栽培技术,了解植物生长规律;另一方面研习一些中医知识,通过活动,该社团的学生都能大致了解一些常见的草药的生长习性、药性和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学生经历有一定深度的观察与研究,不仅掌握了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而且也掌握了学科知识。同时也促进了研究者自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些社团的“领袖”人物在日常教学中,能真正成为教师教学的助手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合作学习的组织者。
  (责任编辑 易志毅)
其他文献
目的:证实内皮素-1(endothelin-1,ET-1)(2×10^-7 M)诱导培养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凋亡及刺激神经元释放内源性一氧化氮(NO)的作用;了解NO在该浓度ET-1诱导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一提起作文,许多学生就头疼,没有写作的素材真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实,写作之“米”,从生活中来,从语文教材中找。  “米源”一:“画蛇添足”,小试一回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篇目,读完之后都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这时,可趁着这种“意犹未尽”让学生续写。如《我的叔叔于勒》,主人公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叔叔大起大落的态度,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他们生活的辛酸,以及一家人种种心态的流露——“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
高中语文教材中关于爱情题材的作品选入篇目较多,它们表达了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情感,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并以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而流传于世,这些作品是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典范。  爱情题材的作品选入高中语文教材是符合高中学生身心发展和人格成长的。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开始对爱情进行自我思考和探寻,而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更多是以社会化、成人化的婚姻为爱情标准的。而且现在社会上不健康的影视节目、淫秽书刊、成人的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家领导人也曾多次提出“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因此,高中美术课堂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
在初中化学测试中,往往由于学生心理素质不稳定,审题不清,相似概念模糊,相关学科知识掌握不理想,化学用语表达不规范等多种因素,制约着学生化学成绩的提高。下面笔者就初中化学测试中学生易出现的错误及其对策谈谈几点看法。  一、粗心大意审题不清,误入陷阱  在化学试卷中,命题者常常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圈套”或“陷阱”,目的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程度和审题的仔细情况,但部分学生由于心理素质不稳定,心理
现行的牛津英语教材包括Welcome to the unit, Reading, Vocabulary, Grammar, Integrated skills, Study skills, Main task和Checkout这几个版块。在各个版块的教学中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和方法。本文拟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教材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一些实践及感悟。    一、灵活运用现有教材  1. 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