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主绿色建筑标准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gui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建筑节能技术从自愿到强制推广的步伐正在加快。但绿色建筑的国家认证标准至今争议未决。
  11月12日, 在江苏省镇江市召开的第八届中外绿色人居论坛上,《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获悉:在行业人士的多年推动下,以“每平方米耗电多少”为计量标准的建筑节能新评价体系,正在逐步进入政府决策视野,这或将为今后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近日也首度透露,正在研究对大型公共建筑实行节能奖励:一是对绿色建筑给予财政补贴(其中对三星级的绿色建筑给予每平方米75元的补助);二是将来如果开征物业税,对三星级绿色建筑考虑减免;此外,仇还对地方政府给绿色建筑开发商赠送容积率的办法表示肯定。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主任杨榕则证实:住建部正配合有关部门制定“国家绿色建筑行动计划”。 不久前,该计划的征求意见稿已由国家发改委转发至各部委及省市。
  
  争议星级认证标准
  我国建筑能耗已占整个社会能耗的三分之一左右,强制推广建筑节能技术已成大势所趋。
  2007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建设部)颁布《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明确将绿色建筑等级由低至高分为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3个标准;各类建筑项目须经住建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审定并颁发证书和标识后,方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
  住建部主要从“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几大技术体系对住宅与公共建筑进行“绿色”考核。简称“四节一环保”。
  截止今年10月底,通过国家“绿标”认证的绿色建筑项目总计已达268项。其中,江苏、上海、广东和浙江东部四省市“绿标”项目数占比超过60%,仅江苏一省就占了近25%。中西部的“绿标”项目则寥寥无几。
  据了解,中国“绿标”认证体系实质上是借鉴美国绿色建筑LEED认证标准。该认证标准在全世界商业地产项目中较为流行。截止目前,中国已有175个项目正式获得了美国LEED认证。
  当年业内人士曾将LEED标准进入中国比作“狼来了”。出于“中国绿色建筑认证市场恐被抢占”的担忧,住建部“仓促出台”中国绿色建筑星级认证国家标准。但此后,该标准却饱受业内诟病。
  专家认为,中国绿色建筑国家标准的核心理念体现为“节约”二字,忽视对“舒适度”和“技术创新”的鼓励引导。“这样理解绿色建筑显然过于狭隘”。
  而美国LEED认证体系更注重对健康、环保生活理念的引导。比如,除强调节水、节能外,还鼓励在居室中使用对儿童无毒害的环保材料,等等。“其实是在推广一种健康舒适的生活方式”。
  此外,我国的“绿标”被认为是倾向于鼓励“技术节能”而忽视“设计节能”。
  例如:一栋建筑如果在规划设计时违反自然通风、朝向,将导致建筑“遮光”和“夕晒”,从而增加能耗。然后再用技术方法,如外遮阳板、LOW-E中空玻璃和空调机等设备硬把能耗降下来,其结果是“名义节能率很高,但实际节能效果却更差”。
  业内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表示,目前国内有很多“伪绿色”或“逆绿色”的建筑,都是用“技术堆砌”的方法进行节能降耗。“就相当于对一个已经癌症晚期的患者进行药物化疗”。
  
  谁在主宰“绿标”
  一个绿色建筑的认证市场正在中国形成。然而,敏感问题是:应该由谁来主导“绿标”制定权?
  美国LEED认证体系的制定、审核机构由三方组成,分别是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美国新城市主义协会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在绿色建筑项目的审核认证过程中,格外注重公众的参与和监督。
  但中国的绿色建筑标准制定机构,却囿于政府部门的系统内部专家。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些专家大都出身于住建部下属或关联的科研院所。其知识结构偏重于机电专业,因而在制定绿建评价标准时,“倾向于对使用空调暖通技术 ‘加分’”,而忽视建筑设计和创新对节能的作用。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美国LEED认证体系的制定者总体上是一个“利益集团”,但会照顾到各方利益的配比和均衡,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各方积极性,进而带动市场的自觉转型。而中国“绿标”制定群体的最大缺憾,是缺少建筑师、房地产开发商、总包单位和公众消费者的广泛参与。
  在国际金属太阳能产业联盟秘书长黄俊鹏看来,美国的LEED认证体系其实是一种“市场工具”,恰是借助LEED标准的推广,美国的一些建筑节能技术、产品得以进入中国市场;但中国的“绿标”更像是一种“政策工具”。
  中国住交会“中国之家”团队近期刚完成“中国绿色地产发展现状与趋势2012”大型调研。据参与调研的黄俊鹏表示,目前我国绿色建筑对建材行业的拉动作用还十分有限。虽然也部分带动了建材产业的理念更新和技术升级,但拉动“内需”的作用还未尽释放。
  实际上,“绿标”的制定完全可以撬动一个建材行业的快速增长。典型的例子是我国的太阳能、地源热泵和遮阳产业,近年来都是借助“绿标”的推行迅速实现增长。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曾期望“千军万马做绿色建筑”。住建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主任杨榕则告诉记者,温家宝总理非常重视绿色建筑。在“十二五”规划中,第一次把推广绿色建筑、改造建筑业的固有发展模式纳入国家的总体战略。
  杨榕透露,正在拟定的“绿色建筑国家行动计划”目标包括: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再度提高,“十二五”期间推广发展十亿平方米或者更多的绿色建筑,建筑节能从城镇扩大到农村,等等。
  在黄俊鹏看来,上述计划必将极大增强绿色建筑对产业链的拉动。因而要求将修订现行“绿标”的工作提上议程。
  他建议,“绿标”修订应着重两项原则:一是开放性,即更多地让公众参与;二是包容性,在鼓励节能的同时兼顾技术创新,为新技术应用者“加分”。
  
  抢占绿色地产高地
  一位美国前国务卿曾对来访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表示:“绿色技术虽然发端于美国,但中国目前正在抢占该领域的制高点。”
  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报告称,中国已成为美国以外LEED认证项目最多的国家。
  从2004年开始,央企背景的招商地产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委联合主办8届绿色建筑论坛。“碳政策与公众参与”分论坛每年必开,反复向业界呼吁如何做绿色建筑。
  招商地产始终抱有修改现行绿色建筑标准体系的想法:在承接住建部示范项目过程中,它们与清华大学等国内研究机构合作,开发探索出一套新的绿色建筑标准评价认证体系,其核心评价指标,即为“每平方米建筑的耗电量”。
  去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节能专家曾就绿色建筑认证标准展开一场PK。结果,专家们对两项评估指标达成共识:一是单位面积的碳排放量,二是人均建筑能耗。专家认为,应将这两项指标设为绿色建筑评估的“baseline(基线)”。
  知情人透露,目前广东省已开始酝酿一项新的政策:今后在工业、商业及住宅用地出让中,将限定单位用地面积的年均耗电量,以此强制推广节能减排。
  自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过后,一些推崇科技创新的房地产企业,如招商地产,就开始将转型战略向绿色地产开发靠拢。“争夺绿色技术主导权”成为这些企业共同的追求。
  实际上,技术标准之争在其他行业早已司空见惯,其背后是利益的博弈。如早年DVD行业曾就“蓝光技术”和“红光技术”打得不可开交;电热膜行业则为高分子蛋白和导电油墨哪个才是技术主流相持不下。
  招商地产副总经理胡建新坦陈,尽管目前确有一些企业,利用参与绿色建筑标准制定的机会“夹带私利”(如空调暖通企业倾向于给空调节能者评级加分),但绿色技术最终不可能仅被一两家大企业所垄断。
  目前,从建设部申请一个绿色建筑认证大致有两项费用:一是交给官方的认证费,在5万-20万元之间;二是交给市场第三方的项目顾问费,约50万-100万元。知情人告诉记者,企业对这种花钱贴“绿标”的事情并不上心,大都是地方政府有此“政绩”要求,并将其设为土地和房地产市场的准入门槛。
  因此,主动参与绿色地产开发的企业最明显的动机有两个:一是作秀、提升产品和公司形象;二是为了拿地方便,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绿色产业园、帮助地方政府提升形象,获取政府资源的支持。用业内人士的话说:“大多数做绿色地产的企业,其实是在做营销”。
  尽管如此,在国际金属太阳能产业联盟秘书长黄俊鹏看来,由开发商以市场化行为推动绿色建筑的普及发展仍有积极意义:因为绿色建筑的价值取向绝对正确,而且中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恰在于培养绿色消费观念和商业文化。
  黄俊鹏说,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有绿色建筑的市场,正是因为他们已具备了绿色消费的强烈氛围,“比如对社区垃圾进行分类回收”。而这在中国目前才刚刚开始。
  
  背 景
  国外绿色建筑发展概况
  1、美国生态房
  美国诺次大学设计并建造了一种生态房。这个四居室的生态房,隔热性能特别优良,它的热能来源于人工散热、阳光及使用家电设备所产生的热量。家庭用电依靠安装在凉亭上的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来提供。用水是从屋檐流下来的雨水,蓄存在地下室,使用前用沙床过滤,粪便和污水则流入一个堆肥坑里,经发酵后供花园施肥用。
  2、加拿大健康住宅
  加拿大某公司在多伦多建成了三卧室的健康建筑,建筑使用的材料是选用低散发量的材料,据称这栋建筑所需能量、水等能自给自足,所用能量通过太阳能获得,水是通过收集雨水,并经净化而得,废料采用生物方法处理。这些建筑符合多数超敏感人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
  3、德国生态楼
  德国柏林建造了第一座生态办公楼。大楼的正面安装了一个面积64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来代替玻璃幕墙,其造价不比玻璃幕墙贵。屋顶的太阳能电池负责供应热水。大楼的屋顶设储水设备,用于收集和储存雨水,储存的雨水被用来浇灌屋顶上的草地,从草地渗透下去的水又回到储存器,然后流到大楼的各个厕所冲洗马桶。楼顶的草地和储水器能局部改善大楼周围的气候,减少楼内温度的波动。
  4、荷兰环保屋
  荷兰推行的“环保屋”屋顶铺草皮,使原来光秃秃的屋顶成为绿色屋顶;四壁装有太阳能电池板,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排水管用陶瓷代表塑胶管,并增加使用多种“循环再造材料”,避免混凝土及乙烯基等化学材料的过多使用。引雨水冲洗厕所,以节约用水;以及在室内设置了温度、灰尘、化学品、放射性毒素等测量计,监测室内的空气污染。这种“环保屋”是由加拿大阿尔伯达一家名为“SLAR—DRI”的公司设计成功的。目前,在荷兰建“环保屋”其成本约比建普通房子高10%。
  5、英国生态住宅
  英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生态住宅,其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由于采用自我通风结构而大大减少,并不再使用排放破坏臭氧层的氟氯烃的空调设备;所使用的硬木来自能维持生长的欧洲和美洲的温带森林;不使用有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其中包括石棉和含铅油漆;热水只在需要时才供应,免去了储水塔;照明使用轻巧的荧光高能效和不闪烁光源;辟有专门的吸烟室等等。
  6、丹麦和瑞典的健康建筑
  丹麦和瑞典等北欧国家,近年来也在积极实施健康住宅工程,如丹麦早在1984年底,在丹麦Arhus市已建成了“非过敏性住宅”建筑,这是有111个单元的两层建筑。建筑材料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健康建材,主要结构选用混凝土以及层压的木材制成。饰面涂料是以无机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建筑涂料。采用机械装置通风,换气1次/小时,是普通住宅的2倍,通风系统中的过滤器要定期更换。
  7、日本健康建筑
  1997年夏天在日本兵库县建成了一栋实验型“健康住宅”,整个住宅尽可能不选用有害于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其墙体为双重结构,每个房间建有通风口,整个房屋系统的空气采用全热交换器和除湿机进行循环。全热交换器能够有效地回收热量并加以再次利用,其过滤器可有效地收集空气中细小的尘埃。这种住宅能够抑制霉菌等过敏生物繁殖。其建筑费用比普通住宅增加约2成。
其他文献
美国的这次危机同欧洲不一样,欧洲的最大问题是货币一体化,在于不能让有钱的国家(法国、德国)支撑那些较为贫穷的国家(希腊、葡萄牙)。除非欧盟要解体,那样整个欧洲一体化的问题就不存在了,但一体化就会出现基本面差的国家对基本面好的国家的依赖,这里面有个复杂的利益分配问题。因此,欧元区的危机是欧洲政治发展导致的问题,而美国危机则更多是上一轮调控带来的后果。  上一轮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实际上美国政府投放了
期刊
11月的新疆,已是冰雪主宰的世界。置身零下5度的室外,孙继海却无暇顾忌寒冷,多日为煤炭出疆的铁路“车皮”奔走,令他心急如焚。  入疆投资建设煤矿以来,2011年本该是孙所在的某大型央企能源公司的第一个煤碳收获季——但运力缺乏的现状却让他们始料末及。  孙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我所在的央企动手比较快,所开煤矿已经形成了一定产能,但在运输环节却发现缺口巨大。我们希望拿到更多车皮,以便将开发的煤炭
期刊
9月21日闭幕的美联储最新一次议息例会,没有推出此前市场预期非常强烈的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全球金融市场以股市暴跌、美元升值、大宗商品价格大幅跳水等方式予以回应,反映了市场预期落空之后的巨大失望和恐惧情绪。这再次证明,当今世界,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央行的美联储,仍然拥有对全球经济金融系统无可匹敌的第一影响力。  作为一向以顺市场预期而为出名的美联储,这一次为什么没有如期出台QE3,而是推出
期刊
31岁的奎库阿多波利因涉嫌ETF(交易所交易基金)违规交易导致瑞士银行(UBS,简称瑞银)损失23亿美元,在雷曼兄弟倒台三周年纪念日的当天一夜成名。  就在欧洲的银行因瑞银交易员事件反思其内部管控之时,ETF这一产品本身的风险也被置于众人的审视之下。而对于近来大力研发ETF产品的中国,则更是亟需从中获得前车之鉴。  9月19日,来自香港、台湾、深圳、上海四个交易所的代表齐聚“第五届指数与指数化投资
期刊
“你的目的是什么,是让大家提到第一个去台湾盖房子的大陆开发商时,就想起冯仑吗?”台湾地区节目主持人蔡康永不无调侃地问。“这样董事会会把我开除掉。”冯仑哈哈大笑,“我们希望做别人没看到的东西,做市场的开拓者。”  自今年4月份卸任万通地产(600246.SH)董事长后,素以“守正出奇”为信条的冯仑,以这个不足3万平方米的住宅项目开启了自己的新征程。此前,冯仑和万通控股(万通地产母公司)参与了纽约世贸
期刊
瑞士银行(下称瑞银,英文简称:UBS)正在经受严峻考验。  这家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中巨亏170亿美元的欧洲银行,又陷入了“魔鬼交易员”的黑洞漩涡,造成交易损失23亿美元。  就在8月份,UBS宣布成本削减计划,通过裁减3500个岗位在内的多项措施实现节省20亿瑞郎(23亿美元)的目标。魔鬼交易员的损失让这项成本消减成果化为乌有。  9月21日,瑞银大股东——新加坡主权财务基金(英文简称:GI
期刊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现实常是过去的重演。不论是做短期的投资,把握瞬息万变市场;还是做中长期投资,做最后的胜者,都是要回归到最为根本的人性和对全球大环境的掌握。  在世界著名投资大师中,索罗斯用超越金融的哲学分析各国的政治与时弊;巴菲特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后小心地看好它;而吉姆罗杰斯则一边享受着自己的生活,一边整理着他的多元投资策略。  罗杰斯有时候被媒体称为是最会“做秀”的一位,他在各个
期刊
9月初,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泛海控股”)发布消息,质押所持联想控股5%股权,信托融资5亿元,所募资金投到包头的能源化工项目。这一动作引发了外界对“泛海系”能源化工战略的关注,“泛海系”新的资产格局也由此逐渐清晰。  此次融资投向的包头煤化工项目,对资金的需求远不止5亿元,后续投资将以百亿计。加上2007年起在山东枣庄兴建的新能源项目等,“泛海系”在能源领域的投资计划累计有200多亿元。
期刊
智库在推动气候变化与新能源发展方面,惯用的是“自上而下”的模式,——通过影响决策层面,引导宏观气候政策的制定。如今,一种“自下而上”的模式正在生长。该模式的要义,是选择性地扶植标杆式的中小企业,来影响行业标准的制定,从而引导环保产业的稳定发展。  世界资源研究所“新经济”项目即属“自下而上”模式的先行者。该项目的全球首席运营官张涛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介绍,该项目首先为中小企业提供商务培训,然后为
期刊
9月下旬,内蒙古草原天气渐凉。从中国“稀土之都”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区向南蜿蜒的公路上,星星点点分布着满载黑色矿石的重型卡车。  “许多重卡说装载的是铁矿石,其实是偷运稀土”,一位稀土行业内部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包钢的稀土运输以铁路运输为主,在今年稀土整顿之初,这里一度出现几百辆偷运卡车排成长龙的壮观场面。  虽然经过多次整治,稀土偷运的情况已经没有那么猖獗,然而,据当地人士估计,这条路上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