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实中的中小学武术教学大多以教授武术的基本功和基本技术为主。只有很少的学校进行了太极拳教学。并且,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少年儿童对于太极拳的健身价值,对于柔和缓慢、重意不重力的太极拳套路运动往往是敬而远之。而常规的太极拳套路教学方法,很难激起和维持学生对太极拳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只是机械地被动地学习太极拳,这已完全不能适应当前健康教育和终身体育思想的要求。因此,如何有效的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培养和维持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使太极拳教学逐步由教师教太极拳到学生学太极拳甚至自觉的去练太极拳,達到提高中学太极拳教学质量的目的,培养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这是值得探讨的。
一、提高学生对太极拳的认识水平,培养兴趣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生有了兴味,就肯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首先突出理论的讲解,讲解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对太极拳的认识。太极拳运动不同于球类、田径等项目,绝大多数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太极拳,常规教学的开始阶段,由于学生对武术的好奇而比较顺利,然而,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消退,有时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套路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向学生提示太极拳蕴涵着的中国古典哲理和基本技法,使学生从生命科学的角度理解太极拳健身的原理,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好奇心,不断体验到自身进步所产生的成就感,从而达到引导学生对太极拳有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自觉探索其运动规律的目的。其次教师应充分依据运动技能相关规律,以优美的动作,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娴熟的技巧动作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优化教学环境
太极拳不是单纯强调体验技术的外部特征和物理效应的运动形式,而是将动与静、养神与练形有机融合于一体的体育项目。练习时,需要头脑要安静,排除一切杂念,专注于身体和思想意念的活动,在草坪前、绿地上、树林中能让学生较容易的做到心静神怡,会不由自主地在心中升腾起一份美感,更好地掌握太极拳的技术动作,领悟其特点,因此优化教学环境要素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优化教学环境的方法,通过对学生加强理论方面的讲述和对练习的场地教学环境条件、运用背景音乐等方面的优化教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在现有传统体育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太极拳的教学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配以合适的背景音乐可以挖掘太极拳的节奏美,能更好地表现太极拳的魅力,大大提高练习者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太极拳教学中的背景音乐必须要经过精心挑选的,与太极拳套路相匹配的音乐意境和风格,背景音乐应是节奏舒缓优美的,而不能过于激烈和节奏较快,譬如摇滚乐等。
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
1.语言教学法。语言在太极拳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教师讲解的语言力求精明简练,重点突出,而且还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的不同程度。因此,太极拳教学应当寓教于乐,教师的讲解要生动形象,深入浅出,要善于打比方,尽量避免枯燥无味的语言。如在教授“白鹤亮翅”的动作时,教师要一边讲解,一边挥动双臂模仿白鹤抖动翅膀的样子,学生一看马上就能理解。此外,教师还要注意用手势、体态、眼神和表情等身体语言。
由于学生对太极拳文化比较陌生,教师在讲解动作要点、难点之外还要进行动作本身的文化含义及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使太极拳课程向理性、文化性方向发展,启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自主性思考,让学生在太极拳课中又懂又会。教师应通过耐心的讲解示范尽量消除复杂动作使学生产生的沮丧感,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2.完整与分解教学法。完整法是指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段落和部分,完整的传授动作技术的一种方法。而分解法则是将一个完整的动作技术,合理的分成几个部分,按部分逐次进行学习,最后完整的掌握动作技术的一种方法。
采用完整或分解教学法要根据动作的难易,简单与复杂而定。分解教学法适用于初学者和复杂的动作教学。太极拳分解教学的重点是手型、手法、步型、步法的变换,以及上下肢的协调配合。如:“云手”,就可以采用上下肢动作分解的教学方法,即先上肢后下肢,在学生正确掌握上肢的动作方法后,再练习下肢,最后再把上下肢的动作配合练习。完整教学适用于有一定练习基础和技术难度较小动作的教学。太极拳完整教学的重点是:身体各部位的协调统一,动作路线,各势动作之间的相互衔接等等,通常情况下,教师应将完整教学和分解教学结合起来使用。
3.正误对比教学法。太极拳动作要求心静体松,动作柔和,轻灵沉稳,刚柔相济,这对于初学太极拳的学生来说难度很大。初学时,学生往往动作生硬、僵直、上下肢缺乏协调。此时,教师要反复多次运用正误对比的方法,进行讲解和示范,教师也可将学生易错的动作夸张做出,引起注意,并同时指出错误原因和更正方法,通过正误对比,反复讲解示范,即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运用此法时要注意不能刺激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热情,要善于发现他们的进步和亮点,鼓励他们积极进取。
4.慢速连贯教学法。慢速连贯教法是在完整分解教学之后,以缓慢的速度不分细节,不停顿地传授完整动作,在不同动作的衔接处可以中顿,以便对前面所教的动作进行练习,但教至后面的动作,前面的动作不再中顿。比如“左右野马分鬃”先从“抱球收脚—转身迈步—弓步分手—后坐撇脚—抱球跟步”五个小动作分解教学,接下去再教“白鹤亮翅”,当把“左右野马分鬃”和“白鹤亮翅”串起来,上述动作就不会出现中顿现象。这种教法即可以表达太极拳运动连绵流长的特点,还可以让学生更快的掌握整个套路动作。
5.慢拳快打。慢拳快打不太注重太极拳缓慢的特点,但能够较快地教会动作和套路,它在学生记忆太极拳套路时用,可使学生较快记得太极拳路线动作、方向,比如一段教完后,学生快速把这一段动作比划几遍以先记得动作为主。当面对一群活泼好动的孩子时,适当的运用慢拳快打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还可以保持学生的兴趣。
6.攻防体验教学法。太极拳源于技击意识很强的攻防技击动作,它是古代人在战争中证实的行之有效的技击动作,经过长时间的演练、发展,逐步形成了比较通顺的套路。太极拳作为一种拳术运动,符合拳理,具有技击性。这里的拳理是指太极拳动作本身符合攻防规律,具有攻防的含义,能够产生一定的攻防实效,这是太极拳动作不同与体操、舞蹈等其他运动的本质区别。
因此,面对一群充满好动心和求知欲的中小学生,攻防技击教学比简单枯燥的模仿更能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况且攻防技击还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太极拳动作的结构,更快的掌握动作,从而从中获得成功和愉快的情绪体验。而活学活用,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力量,从而对太极拳的学习产生一种渴望。
四、增加趣味性、实践性
由于少年儿童生理心理均未成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但是有很容易被干扰,对原事物失去好奇心。因此在教授太极拳时,可以采用学与乐并行的方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实践性,重视学生身心的发展。例如:可以在课堂上穿插适当次数的短时间休息,组织同学进行分组轮流表演,分组比赛等。休息时还可以用提问题的方式向他们介绍太极拳的知识,如张三丰的人物故事等。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少年儿童易疲劳的问题,还可以保持他们的注意力和积极性。
总之,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存在着其特有的一些特征,因而在小学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相应的教学手段和形式也应该多种多样。教师要善于抓住儿童心理特征,以此为体育教学工作的切人点和依据,不断地融会贯通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式。
一、提高学生对太极拳的认识水平,培养兴趣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生有了兴味,就肯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首先突出理论的讲解,讲解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对太极拳的认识。太极拳运动不同于球类、田径等项目,绝大多数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太极拳,常规教学的开始阶段,由于学生对武术的好奇而比较顺利,然而,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消退,有时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套路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向学生提示太极拳蕴涵着的中国古典哲理和基本技法,使学生从生命科学的角度理解太极拳健身的原理,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好奇心,不断体验到自身进步所产生的成就感,从而达到引导学生对太极拳有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自觉探索其运动规律的目的。其次教师应充分依据运动技能相关规律,以优美的动作,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娴熟的技巧动作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优化教学环境
太极拳不是单纯强调体验技术的外部特征和物理效应的运动形式,而是将动与静、养神与练形有机融合于一体的体育项目。练习时,需要头脑要安静,排除一切杂念,专注于身体和思想意念的活动,在草坪前、绿地上、树林中能让学生较容易的做到心静神怡,会不由自主地在心中升腾起一份美感,更好地掌握太极拳的技术动作,领悟其特点,因此优化教学环境要素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优化教学环境的方法,通过对学生加强理论方面的讲述和对练习的场地教学环境条件、运用背景音乐等方面的优化教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在现有传统体育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太极拳的教学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配以合适的背景音乐可以挖掘太极拳的节奏美,能更好地表现太极拳的魅力,大大提高练习者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太极拳教学中的背景音乐必须要经过精心挑选的,与太极拳套路相匹配的音乐意境和风格,背景音乐应是节奏舒缓优美的,而不能过于激烈和节奏较快,譬如摇滚乐等。
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
1.语言教学法。语言在太极拳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教师讲解的语言力求精明简练,重点突出,而且还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的不同程度。因此,太极拳教学应当寓教于乐,教师的讲解要生动形象,深入浅出,要善于打比方,尽量避免枯燥无味的语言。如在教授“白鹤亮翅”的动作时,教师要一边讲解,一边挥动双臂模仿白鹤抖动翅膀的样子,学生一看马上就能理解。此外,教师还要注意用手势、体态、眼神和表情等身体语言。
由于学生对太极拳文化比较陌生,教师在讲解动作要点、难点之外还要进行动作本身的文化含义及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使太极拳课程向理性、文化性方向发展,启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自主性思考,让学生在太极拳课中又懂又会。教师应通过耐心的讲解示范尽量消除复杂动作使学生产生的沮丧感,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2.完整与分解教学法。完整法是指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段落和部分,完整的传授动作技术的一种方法。而分解法则是将一个完整的动作技术,合理的分成几个部分,按部分逐次进行学习,最后完整的掌握动作技术的一种方法。
采用完整或分解教学法要根据动作的难易,简单与复杂而定。分解教学法适用于初学者和复杂的动作教学。太极拳分解教学的重点是手型、手法、步型、步法的变换,以及上下肢的协调配合。如:“云手”,就可以采用上下肢动作分解的教学方法,即先上肢后下肢,在学生正确掌握上肢的动作方法后,再练习下肢,最后再把上下肢的动作配合练习。完整教学适用于有一定练习基础和技术难度较小动作的教学。太极拳完整教学的重点是:身体各部位的协调统一,动作路线,各势动作之间的相互衔接等等,通常情况下,教师应将完整教学和分解教学结合起来使用。
3.正误对比教学法。太极拳动作要求心静体松,动作柔和,轻灵沉稳,刚柔相济,这对于初学太极拳的学生来说难度很大。初学时,学生往往动作生硬、僵直、上下肢缺乏协调。此时,教师要反复多次运用正误对比的方法,进行讲解和示范,教师也可将学生易错的动作夸张做出,引起注意,并同时指出错误原因和更正方法,通过正误对比,反复讲解示范,即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运用此法时要注意不能刺激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热情,要善于发现他们的进步和亮点,鼓励他们积极进取。
4.慢速连贯教学法。慢速连贯教法是在完整分解教学之后,以缓慢的速度不分细节,不停顿地传授完整动作,在不同动作的衔接处可以中顿,以便对前面所教的动作进行练习,但教至后面的动作,前面的动作不再中顿。比如“左右野马分鬃”先从“抱球收脚—转身迈步—弓步分手—后坐撇脚—抱球跟步”五个小动作分解教学,接下去再教“白鹤亮翅”,当把“左右野马分鬃”和“白鹤亮翅”串起来,上述动作就不会出现中顿现象。这种教法即可以表达太极拳运动连绵流长的特点,还可以让学生更快的掌握整个套路动作。
5.慢拳快打。慢拳快打不太注重太极拳缓慢的特点,但能够较快地教会动作和套路,它在学生记忆太极拳套路时用,可使学生较快记得太极拳路线动作、方向,比如一段教完后,学生快速把这一段动作比划几遍以先记得动作为主。当面对一群活泼好动的孩子时,适当的运用慢拳快打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还可以保持学生的兴趣。
6.攻防体验教学法。太极拳源于技击意识很强的攻防技击动作,它是古代人在战争中证实的行之有效的技击动作,经过长时间的演练、发展,逐步形成了比较通顺的套路。太极拳作为一种拳术运动,符合拳理,具有技击性。这里的拳理是指太极拳动作本身符合攻防规律,具有攻防的含义,能够产生一定的攻防实效,这是太极拳动作不同与体操、舞蹈等其他运动的本质区别。
因此,面对一群充满好动心和求知欲的中小学生,攻防技击教学比简单枯燥的模仿更能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况且攻防技击还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太极拳动作的结构,更快的掌握动作,从而从中获得成功和愉快的情绪体验。而活学活用,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力量,从而对太极拳的学习产生一种渴望。
四、增加趣味性、实践性
由于少年儿童生理心理均未成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但是有很容易被干扰,对原事物失去好奇心。因此在教授太极拳时,可以采用学与乐并行的方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实践性,重视学生身心的发展。例如:可以在课堂上穿插适当次数的短时间休息,组织同学进行分组轮流表演,分组比赛等。休息时还可以用提问题的方式向他们介绍太极拳的知识,如张三丰的人物故事等。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少年儿童易疲劳的问题,还可以保持他们的注意力和积极性。
总之,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存在着其特有的一些特征,因而在小学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相应的教学手段和形式也应该多种多样。教师要善于抓住儿童心理特征,以此为体育教学工作的切人点和依据,不断地融会贯通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