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四川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3849.8亿元。“2013年,四川经济如何全方位发展?本刊特邀专家分别就生态建设、产业转移、天府新区提出建议。
一议“生态建设”
王益谦(四川大学教授,四川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成都市政府参事):
四川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主体。2000年,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明确提出了“五年初见成效、十年大见成效”这一总体目标。2012年,四川的生态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效:
一是《四川省“十二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正式公布,《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基本完成并上报国家。二是继续推进国土绿化,森林资源量增加。三是生态保护功能进一步强化。四是生态产业蓬勃兴起和迅速发展。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四川要遵循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在汶川地震灾区生态破坏严重的地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
同时,要进一步推进生态产业发展,在阿坝、甘孜、凉山三州和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要加快生态旅游发展,着力加强生态景观资源保护,加快生态旅游景区建设,推进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将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与农牧民增收结合起来。
二议“产业转移”
王小刚(四川省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四川产业发展面临着双重任务:既要将产业做大,又要提高产业发展效益。这就需要承接产业的跨梯度转移。
何为跨梯度转移?按产业转移的时间性来说,首先是发达国家把低端和缺乏竞争力的产业转移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我国沿海地区发展起来之后又可以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一级级往下转移,类似于击鼓传花。
当前西部地区可以直接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避免二次转移的中间过程。目前一些新兴产业如电子信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就做到了这一点。
一方面,想要直接承接发达国家的高端转移,需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另一方面,要把四川的特色和优势发挥出来,打造出自身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两方面结合,就可以完成做大产业和提高产业效益的双重任务。
可以看出,东部沿海地区主要任务是产业转型。而西部地区既要较快发展,又要转型升级,发展难度大。但总体上来讲,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并非制约性因素,而是东西部地区共同面临的挑战。东西部地区应该携手起来,壮大中国的产业优势,从而获得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
因此,四川在承接产业转移的手段上要从招商引资转向招商“选”资,从产业的梯度转移转变为跨梯度转移。
三议“天府新区”
汤继强(成都国家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局长、博士):
近日,交通运输部公布的2012年度全国高速公路排名中,四川以4334公里的高速公路总里程晋升至全国第七、西部首位。同时,四川正在从“西部内陆”成为“开放前沿”,产业发展与交通跨越在四川交汇成一幅宏伟图景,最突出的就是承载着“再造一个产业成都”梦想的天府新区,正在成为快速提升四川经济活跃指数的强力引擎。
我们应立足“产业”这一国民经济的命脉,继续推动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首先,借势借力《财富》全球论坛。《财富》全球论坛选择成都,标志着开放的四川正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以此为契机,四川的开放将得到提升,电子信息、移动互联网、节能环保、新材料、重大装备制造企业有更多与巨头牵手的机会,四川企业也有更多机会“走出去”。
其次,坚定不移地发展产业,特别是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当前,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融合掀起了全球“第三次工业革命”,加上能源、材料、生物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可能引发新一轮产业变革。未来,应着力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不断创新突破。
第三,加速培养和聚集一批产业领军人才。可以尝试借助知名企业家、风险投资家和行业专家选人择人,政府全力抓好人才服务,推动高端人才在四川、在成都加速汇聚。
近日,法新社刊文称:“成都已经成为全球知名的高科技产业制造基地之一,如果软件业也能得到大力发展的话,成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加州硅谷的全球第二大信息产业研发基地。届时成都有望超过北京中关村,成为中国最大的IT产业聚集地。”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既是一份美好的祝福,更是我们坚定信心、破浪前行的目标和动力!(感谢《四川省情》对本文的支持)
一议“生态建设”
王益谦(四川大学教授,四川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成都市政府参事):
四川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主体。2000年,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明确提出了“五年初见成效、十年大见成效”这一总体目标。2012年,四川的生态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效:
一是《四川省“十二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正式公布,《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基本完成并上报国家。二是继续推进国土绿化,森林资源量增加。三是生态保护功能进一步强化。四是生态产业蓬勃兴起和迅速发展。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四川要遵循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在汶川地震灾区生态破坏严重的地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
同时,要进一步推进生态产业发展,在阿坝、甘孜、凉山三州和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要加快生态旅游发展,着力加强生态景观资源保护,加快生态旅游景区建设,推进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将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与农牧民增收结合起来。
二议“产业转移”
王小刚(四川省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四川产业发展面临着双重任务:既要将产业做大,又要提高产业发展效益。这就需要承接产业的跨梯度转移。
何为跨梯度转移?按产业转移的时间性来说,首先是发达国家把低端和缺乏竞争力的产业转移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我国沿海地区发展起来之后又可以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一级级往下转移,类似于击鼓传花。
当前西部地区可以直接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避免二次转移的中间过程。目前一些新兴产业如电子信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就做到了这一点。
一方面,想要直接承接发达国家的高端转移,需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另一方面,要把四川的特色和优势发挥出来,打造出自身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两方面结合,就可以完成做大产业和提高产业效益的双重任务。
可以看出,东部沿海地区主要任务是产业转型。而西部地区既要较快发展,又要转型升级,发展难度大。但总体上来讲,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并非制约性因素,而是东西部地区共同面临的挑战。东西部地区应该携手起来,壮大中国的产业优势,从而获得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
因此,四川在承接产业转移的手段上要从招商引资转向招商“选”资,从产业的梯度转移转变为跨梯度转移。
三议“天府新区”
汤继强(成都国家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局长、博士):
近日,交通运输部公布的2012年度全国高速公路排名中,四川以4334公里的高速公路总里程晋升至全国第七、西部首位。同时,四川正在从“西部内陆”成为“开放前沿”,产业发展与交通跨越在四川交汇成一幅宏伟图景,最突出的就是承载着“再造一个产业成都”梦想的天府新区,正在成为快速提升四川经济活跃指数的强力引擎。
我们应立足“产业”这一国民经济的命脉,继续推动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首先,借势借力《财富》全球论坛。《财富》全球论坛选择成都,标志着开放的四川正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以此为契机,四川的开放将得到提升,电子信息、移动互联网、节能环保、新材料、重大装备制造企业有更多与巨头牵手的机会,四川企业也有更多机会“走出去”。
其次,坚定不移地发展产业,特别是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当前,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融合掀起了全球“第三次工业革命”,加上能源、材料、生物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可能引发新一轮产业变革。未来,应着力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不断创新突破。
第三,加速培养和聚集一批产业领军人才。可以尝试借助知名企业家、风险投资家和行业专家选人择人,政府全力抓好人才服务,推动高端人才在四川、在成都加速汇聚。
近日,法新社刊文称:“成都已经成为全球知名的高科技产业制造基地之一,如果软件业也能得到大力发展的话,成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加州硅谷的全球第二大信息产业研发基地。届时成都有望超过北京中关村,成为中国最大的IT产业聚集地。”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既是一份美好的祝福,更是我们坚定信心、破浪前行的目标和动力!(感谢《四川省情》对本文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