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减少学生个体英语学习的差距,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学习能力的提高,这是目前初中英语教学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本文将从以“趣”促学、以“法”促学、以“组”促学和以“异”促学这四个方面就提高初中英语学困生学习能力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以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英语 学困生 学习能力 提高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部分初中学生受生理特征、成长背景、家庭环境、学习能力等因素影响,对英语缺乏兴趣,英语成绩不佳,以至于转化为英语学困生。因此,提高初中英语学困生的学习能力,使其能够缩短与其他学生的学习差距,是目前初中英语教师要着重解决的问题之一。鉴于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总结出“促学四措”,以供借鉴。
一、以“趣”促学,让学困生学有动力
卢梭认为,兴趣为学习之先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学习潜能,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如何“激趣”?首先,教师要与学困生建立和睦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做到“愿教”和“愿学”的同步进行,实现教学中的双向沟通无障碍;其次,教师要针对学困生的“最近发展区”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力求让学困生“跳一跳”就能够“摘到桃子”,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增加学习兴趣;最后,教师要采取新颖多样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关注教学内容,诱发学生求知动机,如情景教学法以体态语言和角色带入感来激发学生兴趣,多媒体教学法以图片、视频等产生的视听真实感和超强的视觉效果来激发学生兴趣,等等。例如,在新单词学习中,教师可以采取游戏形式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新单词分别写在卡片上,把学生分为2个小组,一组学生用肌体语言表现单词内容,另一组学生根据肌体语言来猜测单词含义,学生积极参与,反响热烈,学习效果也有所提升。在很多时候,教师在教学时会把多种教学手段交汇使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感而投身其中。这些教学手段与学生的生理特征、心理特点相一致,自然会让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快乐学英语。
二、以“法”促学,让学困生学有技巧
学困生很容易在英语学习中遭遇单词、句型、短文等“拦路虎”,教师要教给学困生有效的“打虎技巧”用以应对。例如,在单词教学方面,教师可以结合音标教学,让学困生通过掌握字母或单词的发音规律,采取理解记忆、归类记忆、联想记忆等方法来加深印象;在句型教学方面,在学生打好单词基础、多读、熟读课文的前提下,多采取实操方法加深对句型的理解、记忆以及应用。任务教学法就是一种很好的实操方法,以人教版 Go for it 七年级英语上册为例,一共12个单元,其话题任务均来源于学生平时的真实生活,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可以把所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在完成各种任务活动后获得英语技能的提升。总之,学法并非一成不变,教师要以学生实情为依据,传授有用的学习技巧,让学困生能够攻克英语难关。
三、以“组”促学,让学困生学有助力
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对激发兴趣、拓展智力以及培养语言综合素养都大有益处。学困生以小组成员身份再次进入已有知识的深入探究之中,换种方式再次认知。小组合作形式可以具体表现在情景模拟、英文朗诵、英文歌曲合唱、辩论比赛等方面,学困生可以在集体环境中逐渐掌握英语的表达和应用。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小组合作形式,就是“优 差”组合形式,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安排一名学优生与一名学困生结成学习互助小组,学优生通过对学困生的辅导,对已把握的知识进行加强巩固,而学困生则可以通过学优生为他精心开的“小灶”巩固、提升学习效果。教师要强调学优生的指导、监督作用,要求学优生不仅对学困生进行学习辅导,还要对其在英语学习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督促,促使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定期评选出“优秀小老师”、“先进小徒弟”以及“最佳拍档”,给予肯定和鼓励。这种合作形式优势在于“师”、“生”年纪相仿,学习中容易产生共鸣,各有收益,出现“双赢”局面。
四、以“异”促学,让学困生学有成效
因为学困生与其他学生的学情各有差异,教师必须针对其不同之处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让学困生克服自身的学习弱点,学有成效。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对学困生差别对待,并不意味着无限制降低学习要求。教师在顾及学困生基础较差时,也要考虑其学习潜力的发挥,适当增加学习难度,以促使学困生开动脑筋,用力“跳一跳”,这样才能够加快缩短与其他学生学习差距的步伐,最终实现共同进步。如有学困生教学内容未掌握完全或牢靠,教师要进行单独指导,查找不懂的原因;如有学困生因内向性格或自卑情绪不愿参与教学中的学生活动,教师可采取谈心或鼓励的方式,消除其负面情绪,增加其自信心;如有学困生听力水平太低,教师可根据其实际情况选择难易程度适中的英文读物、广播电视节目来指导学生学习,鼓励其坚持,以提升语感。简而言之,要想学困生学有成效,教师必须对症下药,不可以“一刀切”。
总之,要提高初中英语学困生的学习能力,仅凭教师单方面付出是不够的,还要看学生的努力程度,同时还要加强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大力合作,采取科学有效的对策,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缩短与其他学生的学习差距,最终实现学困生的转化。
(责任编辑 李 璐)
[关键词]初中英语 学困生 学习能力 提高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部分初中学生受生理特征、成长背景、家庭环境、学习能力等因素影响,对英语缺乏兴趣,英语成绩不佳,以至于转化为英语学困生。因此,提高初中英语学困生的学习能力,使其能够缩短与其他学生的学习差距,是目前初中英语教师要着重解决的问题之一。鉴于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总结出“促学四措”,以供借鉴。
一、以“趣”促学,让学困生学有动力
卢梭认为,兴趣为学习之先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学习潜能,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如何“激趣”?首先,教师要与学困生建立和睦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做到“愿教”和“愿学”的同步进行,实现教学中的双向沟通无障碍;其次,教师要针对学困生的“最近发展区”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力求让学困生“跳一跳”就能够“摘到桃子”,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增加学习兴趣;最后,教师要采取新颖多样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关注教学内容,诱发学生求知动机,如情景教学法以体态语言和角色带入感来激发学生兴趣,多媒体教学法以图片、视频等产生的视听真实感和超强的视觉效果来激发学生兴趣,等等。例如,在新单词学习中,教师可以采取游戏形式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新单词分别写在卡片上,把学生分为2个小组,一组学生用肌体语言表现单词内容,另一组学生根据肌体语言来猜测单词含义,学生积极参与,反响热烈,学习效果也有所提升。在很多时候,教师在教学时会把多种教学手段交汇使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感而投身其中。这些教学手段与学生的生理特征、心理特点相一致,自然会让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快乐学英语。
二、以“法”促学,让学困生学有技巧
学困生很容易在英语学习中遭遇单词、句型、短文等“拦路虎”,教师要教给学困生有效的“打虎技巧”用以应对。例如,在单词教学方面,教师可以结合音标教学,让学困生通过掌握字母或单词的发音规律,采取理解记忆、归类记忆、联想记忆等方法来加深印象;在句型教学方面,在学生打好单词基础、多读、熟读课文的前提下,多采取实操方法加深对句型的理解、记忆以及应用。任务教学法就是一种很好的实操方法,以人教版 Go for it 七年级英语上册为例,一共12个单元,其话题任务均来源于学生平时的真实生活,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可以把所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在完成各种任务活动后获得英语技能的提升。总之,学法并非一成不变,教师要以学生实情为依据,传授有用的学习技巧,让学困生能够攻克英语难关。
三、以“组”促学,让学困生学有助力
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对激发兴趣、拓展智力以及培养语言综合素养都大有益处。学困生以小组成员身份再次进入已有知识的深入探究之中,换种方式再次认知。小组合作形式可以具体表现在情景模拟、英文朗诵、英文歌曲合唱、辩论比赛等方面,学困生可以在集体环境中逐渐掌握英语的表达和应用。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小组合作形式,就是“优 差”组合形式,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安排一名学优生与一名学困生结成学习互助小组,学优生通过对学困生的辅导,对已把握的知识进行加强巩固,而学困生则可以通过学优生为他精心开的“小灶”巩固、提升学习效果。教师要强调学优生的指导、监督作用,要求学优生不仅对学困生进行学习辅导,还要对其在英语学习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督促,促使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定期评选出“优秀小老师”、“先进小徒弟”以及“最佳拍档”,给予肯定和鼓励。这种合作形式优势在于“师”、“生”年纪相仿,学习中容易产生共鸣,各有收益,出现“双赢”局面。
四、以“异”促学,让学困生学有成效
因为学困生与其他学生的学情各有差异,教师必须针对其不同之处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让学困生克服自身的学习弱点,学有成效。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对学困生差别对待,并不意味着无限制降低学习要求。教师在顾及学困生基础较差时,也要考虑其学习潜力的发挥,适当增加学习难度,以促使学困生开动脑筋,用力“跳一跳”,这样才能够加快缩短与其他学生学习差距的步伐,最终实现共同进步。如有学困生教学内容未掌握完全或牢靠,教师要进行单独指导,查找不懂的原因;如有学困生因内向性格或自卑情绪不愿参与教学中的学生活动,教师可采取谈心或鼓励的方式,消除其负面情绪,增加其自信心;如有学困生听力水平太低,教师可根据其实际情况选择难易程度适中的英文读物、广播电视节目来指导学生学习,鼓励其坚持,以提升语感。简而言之,要想学困生学有成效,教师必须对症下药,不可以“一刀切”。
总之,要提高初中英语学困生的学习能力,仅凭教师单方面付出是不够的,还要看学生的努力程度,同时还要加强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大力合作,采取科学有效的对策,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缩短与其他学生的学习差距,最终实现学困生的转化。
(责任编辑 李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