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施里弗”太空战系列演习

来源 :军事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f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不顾国际法执意推动太空军事化,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了。这一点从美军自2001年开始的“施里弗”太空战系列演习看得最为清楚。顾名思义,此类演习的核心目的就是推演未来大国间可能发生的太空战,并据此调整美国太空军事力量在战略战术、转型建设、装备研发、作战运用等方面的政策,为将来可能发生的太空战积蓄力量、做好充分准备。该系列演习最开始两年举行一次,后来演变为一年一次。直到2019年9月,在新组建的太空司令部的主导下,美军在麦克斯韦空军基地举行了第13次“施里弗”太空战演习。

由来已久的“施里弗”太空战演习


  美军太空战演习之所以冠以“施里弗”,是为了纪念20世纪50年代美国前空军西部发展部主任伯纳德·施里弗将军为美国太空军事化做出的奠基性贡献。施里弗将军是美国空军“制天权”理论的坚定支持者和有力推动者。他说:“从长远看,美国的国家安全取决于太空优势。未来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海战,也不是空战,而是夺取制天权的太空战。”据称,肯尼迪总统的著名论断“谁控制了太空,谁就能控制地球”,也出自施里弗将军提交的研究报告。正是在以施里弗将军为代表的空军将领的大力推动下,美军很早就开始重视太空力量在军事中的运用,并且注重在演习中引入太空力量。例如,1999年美陆军曾举行“太空作战2”演习,陆军太空与导弹防御司令部举行“太空与导弹防御99”演习等。然而,这一阶段美军的演练重点主要围绕如何利用太空系统支援常规作战,严格讲并不能称为“太空战”演习。
  直到2001年,“太空战”演习进入新阶段,即以太空为假想战场、以航天资源为主要作战装备、以太空攻防为主要演练内容。这就是著名的“施里弗”太空战演习。简言之,“施里弗”太空战演习是美军专门针对未来太空安全与太空战举行的高层次战略演习,旨在通过战争推演,研究、评估和调整与太空相关的政策、战略、学说、作战概念、交战规则、装备需求及力量结构等重大问题。由于观念过于超前、没有现实装备,再加上实际攻击太空卫星会造成太空垃圾或其它灾难性事故,因而“施里弗”演习并非实兵演练,而是以兵棋推演、交流研讨、思想碰撞的方式模拟太空作战组织指挥与进攻、防御行动。需注意的是,此类演习属于系列演习。2001年—2013年,基本上每2年举行1次;自2014年举行第8场演习以来,进一步演变为1年1次。到2019年,“施里弗”太空战演习已经是第13场了。每次演习历时5天到20多天不等,主要围绕太空态势感知、太空力量增强、太空支援、太空控制、太空力量运用五大任务领域展开。
  由于历史时期与环境条件的变化,“施里弗”太空战系列演习的侧重点不断调整,总体上又表现出不断演进、逐渐升级的态势。前5次“施里弗”太空战演习主要检验太空能力在美国国防战略中的作用及美国法律、政策对太空作战的影响,检验美军21世纪联合部队可用的太空能力、战术与技术。自2009年开始,“施里弗”太空战演习开始强调赛博空间与太空一体化在支持国土防御中的重要性,并突出美国盟军、商业领域在太空与赛博空间能力方面的关键作用,重点演练赛博空间作战与太空战之间的联合能力。2017年特朗普执政以来,“施里弗”太空战演习更加注重散布的各种太空机构、力量如何在多域环境中展开无缝的联合作战,探索国家、商业航天领域与盟国如何在更高层次上构架,以协同保护美国及盟友的太空利益,“确保美国在太空领域的绝对领导地位”。
美国太空军标识

“施里弗”太空战演习的主要特点

其他文献
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艺术,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把握提问的“度”和时机、对象,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如何提问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提问目标  课程目标是开展课程教学的关键,它引领着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的开展。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在掌握一定历史知识的同时,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
在老百姓眼中,航天属于高大上的领域,它是尖端国防,也是探索太空必不可少的一环。但随着科技的进步,航天越来越接地气,早已走入寻常百姓家,比如我们日常用到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以及其他一些由航天高技术转化的民用生活用品。现在,航天正在成为服务人类、促进经济发展的新热点。因此,世界诸多国家均把航天列为重要国家战略加以重点推进。现如今,新兴经济体国家对发展航天的需求越来越大,其中一些国家更是持续稳步推进
吃早饭的时候,弟弟跟我说:“要不就别去敬老院了。”我没有言语,放下碗,推着轮椅走到母亲房间。六月的阳光挤过窗户洒落在母亲雪白的头发上。我背转身,模糊的眼里,依稀看见父亲旱烟锅里一明一灭的烟火。  父亲走后的五个多月里,我没掉过一滴眼泪,然而那个中午,迷迷糊糊中隐约听见父亲叫我吃饭。睁开眼,才知道原来是邻居在院子里说话。那一刻我干涸的泪腺,被父亲隔着尘世的声音深深刺痛,窗外阳光灿烂,我却泪雨滂沱。 
多年来,我一直在积极探索音乐考试改革的路径,努力改变以往音乐考试形式单一、内容片面、测试模式僵化的状况,使测评学生素质的过程成为提高学生素质的过程。我主要进行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探索。  一、自选强项内容,让考试更具个性色彩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的智能都各具特色,有的学生在某几种智能上表现突出,而另一些学生则在其他智能上表现突出。这在音乐教学中表现非常明显:有的学生歌曲演唱很好,但演奏乐器不够
今夜,你我同路  熬过了最长的黑夜  正向浮生最短处,迈开长步  走在寒夜的漫漫长路上  你的影子那么长  月光下,你带走了我的身影  我的灵魂怀抱梦想  飘浮着,尾随……  该是长夜里最长的  今生,你我同路  走出烟尘,走出浮华  以更坦然,更淡泊的姿態  走向更短的余生  如此近了。还是无限远  琥珀色的残阳下,有暗香浮动  当灵魂勾走了最后的眷恋  洒满爱的记忆,悄悄退出了  诗歌,也淡淡
2017年4月,笔者有幸参加了江苏省信息技术优质课比赛,并荣获了一等奖。笔者认为,这节课之所以能成功,除了有来自其他教师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最关键的还是秉承了课堂文化理念。  ● 课堂文化的阐释  何谓课堂文化?尽管当前教育界尚未形成一个公认的定义,但已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认为课堂文化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氛围,建立与学生心灵、情感的交流,从而形成一种内在素质的聚合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发
一  常见常做的事会使人们产生两种态度:一是习以为常,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应付了事;一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用打磨的功夫推陈出新。  听课评课是校园中最常见、最具普遍性的活动,好学校有,一般学校也有。对好学校来说,它是推动学校发展、优化师资水平的抓手;对其他学校而言,往往成了应景之事。有的校长把听课评课定位在教师学科讲授技能的获得上;有的校长虽然晓得听课评课在教师发展上的重要作用,但对如何
  
也许我们可以将自动化和机械化且看作一件好事,机械化将会使工作更轻松,同时使人们能够获得更多收入。  东南亚国家联盟包括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泰国,以及马来西亚等国,有5.91亿人口,其中9百万左右的民众从事服装业与鞋业,大部分都是年轻女性。最新的国际劳工组织报告称,在柬埔寨和缅甸,90%的工人都在这些企业的的流水线上工作,而这些工作极容易面临自动化带来的失业风险。  工人面对自动化冲击  报告指出,
企业平台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第一个平台的选择便决定了自己职业生涯起点的高与低。在盲目追求高起点的现实环境中,我们看到的则是大部分的大学生从中败下阵来,不但没办法以一个较高的起点出发,而且换来的却是自信心受到创伤。那些没有败下阵来的却也同样面临着起点较低的问题。   企业平台的选择,究竟能够给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呢?   SUN是某大学电子商务专业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