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素音(1917-2012),著名英籍华人女作家。她的自传体小说《瑰宝》在西方世界引起轰动,奠定了她在国际文坛上的地位。韩素音曾多次会见和采访中国国家领导人,并写下一系列关于中国问题的专访和纪实作品,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桥梁。韩素音为奖掖后学,鼓励文化交流,捐资设立了韩素音青年翻译奖,被称作翻译界的“奥斯卡”。
●丰富的人生经历,将她打磨成美玉
韩素音原名周光瑚,1917年9月出生于河南信阳周家谷。她的父亲名叫周映彤,是当年清政府公派到比利时的留学生,学习铁路建筑和采矿,归国后在交通部任职。母亲玛格丽特·丹尼斯是比利时人。韩素音的父亲与母亲的爱情是很浪漫的,一次偶然的邂逅让他们相爱。尽管母亲的家人非常反对,玛格丽特·丹尼斯还是义无反顾地嫁给了韩素音的父亲,离开自己的祖国来到中国,并且加入中国国籍。韩素音性格当中的冒险、独立、浪漫多情的部分,应该是遗传自她的母亲玛格丽特·丹尼斯。
在东西方文化的不断冲突中,韩素音长大成人,她皮肤白皙,鼻子高挺,中式旗袍衬托出婀娜身姿。但在那个年代,混血儿的身份带给她的不是骄傲,而是歧视和孤立。韩素音立志要改变际遇。
1924年韩素音的父母迁居北京,她开始在北京圣心中学和天津圣玛丽中学读书。1930年12月她完成了基本的教育,但是父母不能再继续供她读书。母亲按照当时的惯例希望她能够结婚嫁人。但是韩素音并不愿意,她渴望与众不同的生活,于是她开始学习打字,进入北京协和医院做打字员,那一年她才15岁。她用当打字员挣的钱进入燕京大学医学预科学习。她非常努力,3年后考取官费留学生,前往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学医。1938年韩素音回到战火纷飞的中国。她先在四川成都美国教会医院当助产士,这段做助产士的生活对韩素音来讲是很重要的。这段时间她写出了小说《目的地重庆》,当时韩素音才23岁。这部小说被她的朋友拿去,1942年在美国发表。在这部小说中,她第一次使用了“韩素音”这个名字,韩素音说,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小而平凡的声音”。在这之后,韩素音1948年获得英国伦敦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她边行医边写作,最终成为职业作家。
●三次婚姻,重塑自己
韩素音是在一艘渡轮上与她的第一任丈夫一见钟情的。1938年韩素音从马赛登船取道香港回国,与唐保黄相识。当时,唐保黄是从欧洲归来的一名军官学校的毕业生。在轮船上,唐保黄是一个侃侃而谈救国道理的年轻有为的青年,并且表示随时准备为国捐躯。而当时的韩素音也是一腔热血,对自己的祖国充满了热爱,希望回国做些什么。唐保黄这样的热血青年的形象,吸引了年轻的韩素音。他们很快就结了婚。但是这一对恋人缺乏深入的了解,婚后两个人的感情出现了问题。他们之间的思想观念和人生道路有本质的不同。唐保黄反对韩素音外出工作,只希望她做一个传统的,所谓本分的家庭妇女。1941年韩素音陪同任外交官的唐保黄来到英国,使得她有机会重新开始自己新的人生。1945年唐保黄回国参加内战,死于东北抚顺。韩素音结束了她长达十年的第一段不幸的婚姻生活。
后来韩素音还有过一次短暂的婚姻,是一位英国出版商人,名叫L.F. Comber。但是韩素音很快发现,她的第二任丈夫是一个花花公子,所以不久就离了婚。这段婚姻,维持了不到两年。
她的第三任丈夫是一位印度人,韩素音给他取了一个中文名字,叫做陆文星。他们的相识相爱也是一部传奇。1956年韩素音接受了印度总督、前香港总督马尔科姆的邀请,去印度新德里度假。在参观印度官方提供的观光项目中,陆文星是韩素音的向导。这位印度人走进了韩素音的生活,成为她的丈夫,并且与她相亲相爱,相敬如宾。韩素音与陆文星的晚年生活简单而快乐。他们生活在瑞士洛桑丽曼湖畔的一幢有三间房子的公寓里。几十年稳定的婚姻生活,为韩素音提供了安心创作的环境。2003年1月6日,陆文星因病去世,永远离开了韩素音。
●韩素音的写作,犹如瑰宝
韩素音一生在世界各地周游,创作题材多变,中国、英国、印度、泰国、柬埔寨、尼泊尔、瑞士等地都曾是她作品的背景。她写的关于马来西亚的长篇小说《餐风饮露》至今仍被认为是关于马来西亚的最佳小说。她与柬埔寨前国王西哈努克相识40年,以柬埔寨为背景,写了长篇小说《八面玲珑》。她还应泰国公主的要求,以泰国为背景撰写了小说《女巫》。
《瑰宝》是韩素音的代表作。1952年《瑰宝》出版时,出版商乔纳森·凯普曾给她写信:“我在英国的公共汽车上看到的妇女,胳膊下几乎都夹着一本您写的书。”1955年,美国福克斯公司把这部小说搬上银幕(译名《生死恋》、《爱情至上》),次年获得了三项奥斯卡奖,韩素音本人也因此而驰誉国际文坛。这部小说也是韩素音的自传体小说,是根据她自己的一段爱情经历写的。
尽管韩素音的作品大多是自传,但在中国现当代作家当中,韩素音是罕见的具有极强历史意识的一个,她自觉地用自己手中的笔跟踪时代的流向,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忠实的历史记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韩素音是少数频繁出入这个新生国家的外籍人士之一。1972年,她写了《赤潮:毛泽东与中国革命》这本书,记述了毛泽东从出生到1952年的历史。她还曾担任过周恩来与法国总统戴高乐之间的“特使”。1990年代,韩素音为周恩来写了传记《周恩来与他的世纪》,素材来自于她在1956年到1974年间对周恩来进行的11次长时间采访。在特殊年代,韩素音受到了中国领导人的青睐,她用英文写就的作品像一个个出口,为全世界了解中国提供了可能。
●韩素音精彩语录●
★我的一生将永远在两个相反的方向之间跑来跑去:离开爱,奔向爱;离开中国,奔向中国。
★我虽入英籍,但我根在中国。中国是我的骨肉,我的灵魂,我的气息,我的生命。回到我的祖国去,没有什么爱比这种爱的力量更为强大。
★中国人民身上有许多与生俱来的稳定气质,我感到欣慰和快活。我信仰的事业是中国人民的事业。中国是红、白、蓝、黄,我不在乎。
★我想写一本关于父母亲的书,一本关于中国的书。这个念头像种子一样滋生发芽,长成了一棵有许多枝丫的树。一个人的生命在他祖先那里就开始了,又向后延续到他的子孙那里。未来是从昨天开始的。有人只看到断裂的地方,而不能把它连接起来;但我得做到这一点,做我自己这样的人,继续成长。我不愿成为一棵煞风景的伤残的树。
●丰富的人生经历,将她打磨成美玉
韩素音原名周光瑚,1917年9月出生于河南信阳周家谷。她的父亲名叫周映彤,是当年清政府公派到比利时的留学生,学习铁路建筑和采矿,归国后在交通部任职。母亲玛格丽特·丹尼斯是比利时人。韩素音的父亲与母亲的爱情是很浪漫的,一次偶然的邂逅让他们相爱。尽管母亲的家人非常反对,玛格丽特·丹尼斯还是义无反顾地嫁给了韩素音的父亲,离开自己的祖国来到中国,并且加入中国国籍。韩素音性格当中的冒险、独立、浪漫多情的部分,应该是遗传自她的母亲玛格丽特·丹尼斯。
在东西方文化的不断冲突中,韩素音长大成人,她皮肤白皙,鼻子高挺,中式旗袍衬托出婀娜身姿。但在那个年代,混血儿的身份带给她的不是骄傲,而是歧视和孤立。韩素音立志要改变际遇。
1924年韩素音的父母迁居北京,她开始在北京圣心中学和天津圣玛丽中学读书。1930年12月她完成了基本的教育,但是父母不能再继续供她读书。母亲按照当时的惯例希望她能够结婚嫁人。但是韩素音并不愿意,她渴望与众不同的生活,于是她开始学习打字,进入北京协和医院做打字员,那一年她才15岁。她用当打字员挣的钱进入燕京大学医学预科学习。她非常努力,3年后考取官费留学生,前往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学医。1938年韩素音回到战火纷飞的中国。她先在四川成都美国教会医院当助产士,这段做助产士的生活对韩素音来讲是很重要的。这段时间她写出了小说《目的地重庆》,当时韩素音才23岁。这部小说被她的朋友拿去,1942年在美国发表。在这部小说中,她第一次使用了“韩素音”这个名字,韩素音说,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小而平凡的声音”。在这之后,韩素音1948年获得英国伦敦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她边行医边写作,最终成为职业作家。
●三次婚姻,重塑自己
韩素音是在一艘渡轮上与她的第一任丈夫一见钟情的。1938年韩素音从马赛登船取道香港回国,与唐保黄相识。当时,唐保黄是从欧洲归来的一名军官学校的毕业生。在轮船上,唐保黄是一个侃侃而谈救国道理的年轻有为的青年,并且表示随时准备为国捐躯。而当时的韩素音也是一腔热血,对自己的祖国充满了热爱,希望回国做些什么。唐保黄这样的热血青年的形象,吸引了年轻的韩素音。他们很快就结了婚。但是这一对恋人缺乏深入的了解,婚后两个人的感情出现了问题。他们之间的思想观念和人生道路有本质的不同。唐保黄反对韩素音外出工作,只希望她做一个传统的,所谓本分的家庭妇女。1941年韩素音陪同任外交官的唐保黄来到英国,使得她有机会重新开始自己新的人生。1945年唐保黄回国参加内战,死于东北抚顺。韩素音结束了她长达十年的第一段不幸的婚姻生活。
后来韩素音还有过一次短暂的婚姻,是一位英国出版商人,名叫L.F. Comber。但是韩素音很快发现,她的第二任丈夫是一个花花公子,所以不久就离了婚。这段婚姻,维持了不到两年。
她的第三任丈夫是一位印度人,韩素音给他取了一个中文名字,叫做陆文星。他们的相识相爱也是一部传奇。1956年韩素音接受了印度总督、前香港总督马尔科姆的邀请,去印度新德里度假。在参观印度官方提供的观光项目中,陆文星是韩素音的向导。这位印度人走进了韩素音的生活,成为她的丈夫,并且与她相亲相爱,相敬如宾。韩素音与陆文星的晚年生活简单而快乐。他们生活在瑞士洛桑丽曼湖畔的一幢有三间房子的公寓里。几十年稳定的婚姻生活,为韩素音提供了安心创作的环境。2003年1月6日,陆文星因病去世,永远离开了韩素音。
●韩素音的写作,犹如瑰宝
韩素音一生在世界各地周游,创作题材多变,中国、英国、印度、泰国、柬埔寨、尼泊尔、瑞士等地都曾是她作品的背景。她写的关于马来西亚的长篇小说《餐风饮露》至今仍被认为是关于马来西亚的最佳小说。她与柬埔寨前国王西哈努克相识40年,以柬埔寨为背景,写了长篇小说《八面玲珑》。她还应泰国公主的要求,以泰国为背景撰写了小说《女巫》。
《瑰宝》是韩素音的代表作。1952年《瑰宝》出版时,出版商乔纳森·凯普曾给她写信:“我在英国的公共汽车上看到的妇女,胳膊下几乎都夹着一本您写的书。”1955年,美国福克斯公司把这部小说搬上银幕(译名《生死恋》、《爱情至上》),次年获得了三项奥斯卡奖,韩素音本人也因此而驰誉国际文坛。这部小说也是韩素音的自传体小说,是根据她自己的一段爱情经历写的。
尽管韩素音的作品大多是自传,但在中国现当代作家当中,韩素音是罕见的具有极强历史意识的一个,她自觉地用自己手中的笔跟踪时代的流向,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忠实的历史记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韩素音是少数频繁出入这个新生国家的外籍人士之一。1972年,她写了《赤潮:毛泽东与中国革命》这本书,记述了毛泽东从出生到1952年的历史。她还曾担任过周恩来与法国总统戴高乐之间的“特使”。1990年代,韩素音为周恩来写了传记《周恩来与他的世纪》,素材来自于她在1956年到1974年间对周恩来进行的11次长时间采访。在特殊年代,韩素音受到了中国领导人的青睐,她用英文写就的作品像一个个出口,为全世界了解中国提供了可能。
●韩素音精彩语录●
★我的一生将永远在两个相反的方向之间跑来跑去:离开爱,奔向爱;离开中国,奔向中国。
★我虽入英籍,但我根在中国。中国是我的骨肉,我的灵魂,我的气息,我的生命。回到我的祖国去,没有什么爱比这种爱的力量更为强大。
★中国人民身上有许多与生俱来的稳定气质,我感到欣慰和快活。我信仰的事业是中国人民的事业。中国是红、白、蓝、黄,我不在乎。
★我想写一本关于父母亲的书,一本关于中国的书。这个念头像种子一样滋生发芽,长成了一棵有许多枝丫的树。一个人的生命在他祖先那里就开始了,又向后延续到他的子孙那里。未来是从昨天开始的。有人只看到断裂的地方,而不能把它连接起来;但我得做到这一点,做我自己这样的人,继续成长。我不愿成为一棵煞风景的伤残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