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汉语在国际上的重要性越来越受重视,本文从专业创新的必要性、课程设计、教学法、师资力量、汉语教师主体几个方面提出几点思考,希望引起大家对汉语事业的重视,为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建设增砖添瓦,
关键词: 教学实践;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6-0014-01
1.创新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文化中国梦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的提出表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需要创新,以应对不断变化着的国际形势,通过专业创新,为优秀的中华文化注入新时代的活力,更好地传递给世界。2.课程设计要立足于专业需求。
通过上述概述,笔者认为,当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课程设计过程考虑到了培养对象的基本需求,将汉语基础知识、教学现代化技术、文化差异、外语(主要是英语),但是也存在以下不足:1.在校期间,教学实际操作经验不足,在学习理论基础的同时,大部分学生没有从事汉语教学的经验,甚至部分学生,在出国教外国学生时,才开启其汉语教学生涯,因此,汉语国际教育在未来应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迅速能与汉语教学相结合。这样,能为真实的汉语课堂教学起到过渡作用。2.外语能力不足。这里的外语并不是仅限于英语,而是针对汉语教学地区的环境语言。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设计中的外语一般就是英语和日语或俄语为主,未来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外语培养方面应当考虑到此种因素,将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外语选择机会,并纳入培养方案,而不再是将英语作为外语成绩考核的唯一标准。
2.教学方法实践创新
汉语课堂教学法方面,如何在“沉浸式教学”、“全身反应法”、“游戏教学”等后方法时代寻求自己的出路?笔者的海外教学经验表明,“教无定法”,未来的汉语国际教育课堂上,汉语教师将会根据学习者特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法,而每种教学法都会有相应的汉语教学理论依据支撑,为教授不同年龄对象的教师提供有效經验。李绍山(2007)指出“在语言研究上失衡,主要集中在语言理解方面,研究模型大多借鉴西方,实证性研究占比低,研究方法单一”。未来的专业创新,并将结合学习者汉语学习心理发展状态,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理论,如中小学对汉语的畏难心理、成人因为工作需求产生的外部动机的心理语言理论研究,为汉语教学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方法指导。
3其他方面创新
3.1师资力量创新。
教育的发展靠人才,教育的目的也是为了培养人。未来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师资力量必定会扩充,更多与汉语教学相关的导师会加入这支队伍。学生会得到更有专业性的指导,在诸如教学技巧、文化才艺、外语能力、教学实验测评方面深入挖掘,开拓出本专业的新领域。对于课堂活动,教师将讲演结合,既注重全体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也给予学生关于某一议题或案例的挖掘权利,甚至成立一个课题,带领学生共同剖析,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3.2汉语教师能力创新。
以泰国汉语志愿者项目为例,从2003年开办至今,截止2018年3月,已有15469人派送至泰国。其中大部分是应届毕业生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在这个项目中,报名要求为:普通话二级甲等,大学英语四级,要求掌握汉语、中华文化、当代中国国情和教学基本理论知识,具备汉语教学实践能力、外语沟通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中华才艺专长。大多数本专业学生学制为2至3年,其中国内理论学习一段时间,第二年或者第三年参加汉办项目。
在泰国任教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以下问题:1.部分汉语教师出国前并非汉语教学相关专业,或者本科非汉语教学相关专业,研究生跨考进入汉语国际教育行列,汉语教学经验不足。针对这点,笔者认为,未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必将更加努力,以便应对汉语课堂的教学状况。如:短期访学活动、国内教育机构合作、课堂情景模拟、院校之间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互访等2.学术创新发面,基于实践经验,以现有理论为指导,关注当前汉语教学热点和难点,采用建模、实验、数据处理等现代技术手段多维度解决问题。这也意味着学生需要学习多方面知识,甚至超出自己专业范围,多学科交叉,来提升自己的能力,未来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不同高校、院校之间也可以多根据专业联系进行合作,互相分享科研新方法。3.心理状态较差,适应不了国外生活环境,情绪低落,影响教学效果。作为汉语教育专业学生,在汉语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文化背景、思维习惯、语言等问题,汉语教师自身的心理状态必定会受到影响,因此,一个良好的心态是汉语教学的要素之一,未来专业创新,必将学生的心理建设、问题辅导等纳入整个专业资源配置中。开设心理课程、开展文化适应活动、榜样力量等多种措施塑造一个健全的人格。
总结:
本文在汉语国际教育视角下,结合笔者在海外汉语教学的经验,提出以上几点设想,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论述难免会有偏误之处,本人将虚心接受各方批评和建议,在此本人衷心希望未来的汉语国家教育专业能越办越好,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变革,使我国汉语推广事业步步高升!
参考文献
[1] 崔永华,杨寄洲.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2] 周兴国.课程与教学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2012
[3] 李绍山.心理语言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回顾与展望[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报,2007(3)
[4] 王静.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新疆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创新发展的思考[J].民族教育研究,2018(1)
[5] 杨晓黎.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安徽大学为例[J].2016(2)
[6] 魏薇.吉林省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状及特点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40)
关键词: 教学实践;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6-0014-01
1.创新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文化中国梦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的提出表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需要创新,以应对不断变化着的国际形势,通过专业创新,为优秀的中华文化注入新时代的活力,更好地传递给世界。2.课程设计要立足于专业需求。
通过上述概述,笔者认为,当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课程设计过程考虑到了培养对象的基本需求,将汉语基础知识、教学现代化技术、文化差异、外语(主要是英语),但是也存在以下不足:1.在校期间,教学实际操作经验不足,在学习理论基础的同时,大部分学生没有从事汉语教学的经验,甚至部分学生,在出国教外国学生时,才开启其汉语教学生涯,因此,汉语国际教育在未来应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迅速能与汉语教学相结合。这样,能为真实的汉语课堂教学起到过渡作用。2.外语能力不足。这里的外语并不是仅限于英语,而是针对汉语教学地区的环境语言。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设计中的外语一般就是英语和日语或俄语为主,未来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外语培养方面应当考虑到此种因素,将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外语选择机会,并纳入培养方案,而不再是将英语作为外语成绩考核的唯一标准。
2.教学方法实践创新
汉语课堂教学法方面,如何在“沉浸式教学”、“全身反应法”、“游戏教学”等后方法时代寻求自己的出路?笔者的海外教学经验表明,“教无定法”,未来的汉语国际教育课堂上,汉语教师将会根据学习者特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法,而每种教学法都会有相应的汉语教学理论依据支撑,为教授不同年龄对象的教师提供有效經验。李绍山(2007)指出“在语言研究上失衡,主要集中在语言理解方面,研究模型大多借鉴西方,实证性研究占比低,研究方法单一”。未来的专业创新,并将结合学习者汉语学习心理发展状态,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理论,如中小学对汉语的畏难心理、成人因为工作需求产生的外部动机的心理语言理论研究,为汉语教学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方法指导。
3其他方面创新
3.1师资力量创新。
教育的发展靠人才,教育的目的也是为了培养人。未来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师资力量必定会扩充,更多与汉语教学相关的导师会加入这支队伍。学生会得到更有专业性的指导,在诸如教学技巧、文化才艺、外语能力、教学实验测评方面深入挖掘,开拓出本专业的新领域。对于课堂活动,教师将讲演结合,既注重全体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也给予学生关于某一议题或案例的挖掘权利,甚至成立一个课题,带领学生共同剖析,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3.2汉语教师能力创新。
以泰国汉语志愿者项目为例,从2003年开办至今,截止2018年3月,已有15469人派送至泰国。其中大部分是应届毕业生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在这个项目中,报名要求为:普通话二级甲等,大学英语四级,要求掌握汉语、中华文化、当代中国国情和教学基本理论知识,具备汉语教学实践能力、外语沟通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中华才艺专长。大多数本专业学生学制为2至3年,其中国内理论学习一段时间,第二年或者第三年参加汉办项目。
在泰国任教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以下问题:1.部分汉语教师出国前并非汉语教学相关专业,或者本科非汉语教学相关专业,研究生跨考进入汉语国际教育行列,汉语教学经验不足。针对这点,笔者认为,未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必将更加努力,以便应对汉语课堂的教学状况。如:短期访学活动、国内教育机构合作、课堂情景模拟、院校之间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互访等2.学术创新发面,基于实践经验,以现有理论为指导,关注当前汉语教学热点和难点,采用建模、实验、数据处理等现代技术手段多维度解决问题。这也意味着学生需要学习多方面知识,甚至超出自己专业范围,多学科交叉,来提升自己的能力,未来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不同高校、院校之间也可以多根据专业联系进行合作,互相分享科研新方法。3.心理状态较差,适应不了国外生活环境,情绪低落,影响教学效果。作为汉语教育专业学生,在汉语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文化背景、思维习惯、语言等问题,汉语教师自身的心理状态必定会受到影响,因此,一个良好的心态是汉语教学的要素之一,未来专业创新,必将学生的心理建设、问题辅导等纳入整个专业资源配置中。开设心理课程、开展文化适应活动、榜样力量等多种措施塑造一个健全的人格。
总结:
本文在汉语国际教育视角下,结合笔者在海外汉语教学的经验,提出以上几点设想,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论述难免会有偏误之处,本人将虚心接受各方批评和建议,在此本人衷心希望未来的汉语国家教育专业能越办越好,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变革,使我国汉语推广事业步步高升!
参考文献
[1] 崔永华,杨寄洲.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2] 周兴国.课程与教学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2012
[3] 李绍山.心理语言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回顾与展望[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报,2007(3)
[4] 王静.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新疆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创新发展的思考[J].民族教育研究,2018(1)
[5] 杨晓黎.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安徽大学为例[J].2016(2)
[6] 魏薇.吉林省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状及特点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40)